中國古代,「小老婆」想上位當正妻幾乎不可能,一朝為妾終身為奴

2021-02-13 歷史故事

在西周時,締結婚姻關係,男女雙方都必須嚴格服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禮記·曲禮》:「男女無媒不交」;「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但是,婚姻締結情況也有例外,如儒家禮制規定,父母死後子女應服喪三年,在此期間不得嫁娶,以示孝道。

說起古代的婚姻制度,大家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三妻四妾」一詞。

實際上,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朝代中,古代的妻妾制度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便是坐擁三宮六院的皇帝,在他的「後宮團」中也僅存在一個「正位」,也就是皇后,其他嬪妃、御妻所享受到的待遇,嚴格來說都是妾室,根本無法與正宮皇后相提並論。

除此之外,許多朋友覺得妾就相當於古人的「小老婆」,亦或是「小三」、「二奶」之類沒有名分的婚外戀情,這也是不嚴謹的。古語云「妾不如妻」,在古代妾的地位更像是貼身丫鬟,幾乎不具備任何「妻」的權益,卻要盡到與妻等同的職責。

例如:「妻」來照顧丈夫孩子、侍奉老人,而妾同樣要肩負這些職責。然而,在丈夫和正房夫人面前,妾的地位卻像婢女一樣。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小妾與正房翻臉鬥嘴的情況,在現實中基本不會發生。一旦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遭殃的一定是地位卑賤的妾室。

妾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是相當低的,而且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

首先,每逢家族祭祖,元配正房是有資格參與家族祭祀的,但妾卻沒有這種資格,完全被排除在家譜之外。妻家的親戚,也就是娘家人,她們的地位得到夫家的認同,屬夫家的姻親,但妾家的親戚就不會得到認同了。

除此之外,即便是妾所生的子女,即庶子、庶女,他們也必須稱沒有血緣關係的正房夫人為「嫡母」,只能稱自己的親生母親為「庶母」,而這種對母親的稱呼還只是書面語,日常見面庶子、庶女必須要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姨娘」。

古人是相當看重血緣的,因為庶子、庶女都有夫家的血統,所以他們的地位雖然不及嫡子嫡女,但他們仍是少爺或小姐。相比之下,他們的生身母親要悽慘得多,非但不能管自己的子女叫兒子、女兒,還得尊稱其為少爺、小姐,庶母子的母子關係都是不被承認的。

別覺得筆者說的這種現象是危言聳聽,在《紅樓夢》中我們就能夠看到這樣的橋段。

賈政有一名小妾趙姨娘,這位趙姨娘雖屬家主之妾,但她卻並不算「主子」,全府上下的「主子」都對其嗤之以鼻,稍微得寵的丫鬟也會瞧不起她。趙姨娘誕下一女探春,但長大後的探春根本不認同自己的母親,連自己的親娘舅都不認可,她寧願稱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正房王夫人為母親,也不會管自己的生母叫一聲娘親。

由此可見,在古代,庶母子之間的關係在傳統倫理道德規範中並不得到認同,他們更像是主僕。實際上,古代的妾就是妻的一種「替代品」,亦或是生育工具。嫡庶之分是古代禮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直接導致了妾的地位極其低下。元配正房過世以後,妾亦沒有上位的機會。倘若讓妾來取代妻,這種情況非但要受到世人的指責,還有僭越法度之嫌。

我們知道,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本就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背景下的,所以,衍生出了諸如「夫為妻綱」之類的規矩。

夫與妻之間的關係本就失衡,相比之下小妾的地位更是堪憂。對於一個犯了錯的小妾來說,丈夫完全有資格對其進行懲處。在古代,打罵、流放小妾的情況屢見不鮮。即便是丈夫一怒之下將小妾殺之後快,在唐、宋兩朝都不會被判處重刑,最嚴重的結果不過處以徒流。

到了清朝,對殺害小妾這一罪行的懲處更輕,頂多是「杖一百,徒三年」。那麼,如果不堪其辱的小妾對丈夫進行了反抗,她又會受到怎樣的處罰呢?根據《清律》的記載,「罵夫,杖八十」,倘若小妾敢與丈夫動手,那麼便要「俱徒一年或一年半」,且「不問有傷無傷」。

古代的階級制度是體現在各個方面的,即便是在家庭(家族)中亦是如此。在一個家庭裡,妻的地位要明顯高於妾,她們的關係更像是主子與僕人。妻子可以隨意指使或打罵小妾,妾則不能有任何反抗、侵犯妻的行為。倘若,妾對妻有了冒犯之舉,則要「與妾犯夫同罪」。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婚姻法中妾是基本不具備權利的,除了最起碼的人權之外,她們的處境與奴婢別無二致。

通常來說,為丈夫誕下子女的妾,其家庭地位能夠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卻比較有限,充其量是獲得了「主子」的名分,但她的地位仍不及其他主子。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特殊情況,就是妾的出身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妾的地位亦會提高,但類似的現象卻屬鳳毛麟角。畢竟,除了私奔之外,高門大戶基本不會將女兒許配給人做小妾。

妾的存在,本質上來說僅是為了傳宗接代罷了。所以,古代的丈夫必須要對妾盡義務。倘若,一個男人納了小妾,那麼,就必須定期與其行房。倘若,這名男子冷落了小妾,未能定期與其發生關係,那麼,這名丈夫就會受到輿論的譴責。除此之外,在古代禮法中還有這樣的規定,倘若,正房元配不在家中,那麼,妾就不得與丈夫睡在一起,兩人在行房結束後丈夫必須回到主臥就寢,禁止留宿。

在古代不只是皇宮,其實,小家庭的內宅也經常會發生「宅鬥」。因此,性關係的平衡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妻妾之間的得寵與失寵,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家庭關係的和諧。對於小妾來說,她們能享受到的權益相當有限,性生活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為,古代納妾的情況通常發生於妻子年邁體弱或喪失生育能力的情況下,所以在性生活的方面妾往往享有比妻更優越的待遇,能夠與丈夫同床共枕的機會更多。

與螢屏上經久不衰的宮鬥劇一樣,對於妻妾來說能否得到丈夫的「臨幸」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為此妻妾不惜進行各式各樣的明爭暗鬥。內宅的爭鬥,往往會讓家庭變得雞犬不寧。介於此,古人也在家規中制定了種種詳細的條文,對這些現象進行杜絕、例如:在《秘戲圖考》中,就收錄了一部明代家訓的殘文,內容如下:

「妻妾日勞督米監細務,首飾粉妝,弦素牙牌。以外所樂,止有房事歡心。是以世有賢主,務達其理,每御妻妾,必候彼快……街東有人,少壯魁岸,而妻妾晨夕橫爭不順也。街西黃髮傴僂一叟,妻妾自竭以奉之,何也?謂此諳房中微旨,而彼不知也……近聞某官納妾,堅扃重門,三日不出,妻妾反目,非也。不如節慾,姑離新近舊,每御妻妾,令新人侍立象床。五六日如此,始御新人。令婢妾侍側,此乃閨閣和樂之端也……人不能無過,況婢妾乎!有過必教,不改必策,而策有度有數也。俯榻解揮,笞尻五下六下,下不過胯後,上不過尾閭是也。間有責妾,每必褪裸束縛掛柱,上鞭下捶,甚至肉爛血流,是乃害彼害我,以閨門為刑房,不可不慎也。」

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主張已婚婦女在婚後生活中一定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故此,性生活對於妻妾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她們的地位不如男人,沒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因此,作為丈夫的男人一定要肩負起讓家庭和諧美滿的責任。

除此之外,這段家訓還規定了那些被納入家門的小妾,必須在丈夫與元配過性生活時從旁觀看,這樣才能消除妻妾之間的芥蒂,減少內宅女人間的猜忌。

由此可見,在古代雖然妾的身份地位相當低,但古人對妻妾和諧還是相當看重的,至少古人已經意識到妻妾之間的內鬥就是家庭糾紛的主要來源這一點。

但家訓畢竟只是少數名門望族的私家規定,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妻妾之間的不平等關係要維持終生。

現在,許多「小三」、「二奶」在戰勝原配之後,還有被扶正的機會,在古代這種情況是難以想像的。可以說,在絕大多數的朝代,都有妾終生不得為妻的規定。

例如:在唐朝,有一位叫杜佑的名士,在晚年喪妻後將自己的小妾扶正,因為這種行為遭到了士林的排擠和指責。哪怕是在過世以後,妻妾之間的地位仍無法平等,妻子有權力與丈夫合葬且同槨,但妾就不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由此可見,古代的妾絕不等同於現在的「小老婆」,她們的地位是相當悽慘的。

在封建社會,講究的就是階級與等級的嚴明。妻是正房元配,妾只是替代品,二者之間絕不可混淆,這層關係亦不容僭越。

也因此,像明末清初錢謙益將柳如是扶正的情況,在歷史上實屬千載難遇的稀罕事了。

相關焦點

  • 妾想上位正室?痴人說夢
    除此之外,許多朋友覺得妾就相當於古人的「小老婆」,亦或是「小三」、「二奶」之類沒有名分的婚外戀情,這也是不嚴謹的。古語云「妾不如妻」,在古代妾的地位更像是貼身丫鬟,幾乎不具備任何「妻」的權益,卻要盡到與妻等同的職責。例如:「妻」來照顧丈夫孩子、侍奉老人,而妾同樣要肩負這些職責。然而,在丈夫和正房夫人面前,妾的地位卻像婢女一樣。
  • 小妾永遠等不到官宣,想要上位更艱難!
    ——《春秋》相比於妻子的正式工身份小妾這個臨時工編制可苦逼多了幹一樣的活,待遇卻差很多更不要說像電視上那樣與正妻爭風吃醋隨時可能被正妻狠狠教訓甚至趕出家門或者弄死  正妻可是得到了宗室承認的管家婆除了違反「七出」之條外七出(七去),中國封建社會休棄妻子的七種理由: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盜竊、妒忌、惡疾。古代還規定以下三種情況下不能休妻
  • 民間故事:妻不如妾
    在古代,妻和妾是有嚴格區分的。妾就是「小老婆」,用現在時髦的話就是「二奶」。
  • 中國古代納妾制度:妻為何叫娶?妾為何叫納
    在中國,妾的出現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周時期。以後,隨著階級名分制越來越趨向規範、嚴格,作為夫妻關係中妾的奴屬地位更加固定化。一直到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被推翻,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的不斷流入、傳播,與人類文明格格不入的納妾制,遭到人們的譴責,這才趨向沒落。妾又稱「側室」、「小妻」、「姨太太」、「如夫人」等,由某種類似婚姻契約而形成,為正妻之外具有類似婚姻關係的女性。
  • 「妻 妾」 迷 霧
    全文如下: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 古代俗語:「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你理解其中道理嗎?
    馮夢龍說的完整版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著不如偷不著。」。指的是古代男人都比較花心,他們在娶妻之後依然可以「偷腥」。這其實也再次體現出了男尊女卑,封建社會中女人就要從一而終,而男人則可以三妻四妾。第一、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在封建社會,由於大男子主義盛行,再加上男主外、女主內的成功,就直接導致了女人的地位特別低。
  • 都是找來的老婆,為什麼在古代妻是娶的,妾是納的?
    一直到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被推翻,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的不斷流入、傳播,與人類文明格格不入的納妾制,遭到人們的譴責,這才趨向沒落。妾又稱「側室」、「小妻」、「姨太太」、「如夫人」等,由某種類似婚姻契約而形成,為正妻之外具有類似婚姻關係的女性。
  • 為什麼妾不能變為正妻,妃卻可以變成皇后?
    妻者,齊也,在古代正妻是與家庭之中的男主人平起平坐的存在,是受禮法保護的重要家庭成員。正妻如果沒有重大錯誤或重大缺陷,丈夫是不能休掉自己的正妻的。即便二人關係名存實亡,也要維持下去。而妾則不同,本質上妾就是奴婢,她與男主人之間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她與普通奴婢的唯一區別其實就是與男主人上沒上過床。男主人與妾之間的結合純屬生育需要,與婚姻毫無關係,也不需要三媒六聘,舉辦婚禮,一般來說也不屬於正式家庭成員。當然,古代人納妾也不是隨隨便便的,何時納妾,能納幾個妾,這都要遵循禮法上的嚴格要求。
  • 古代重生文推薦:我發誓,如有來生,寧為寒門妻,不做高門妾!
    古代重生文推薦:我發誓,如有來生,寧為寒門妻,不做高門妾!1、《與花共眠》作者:八月薇妮文案前世愛的太蠢,傷筋動骨摧心折肝不說,還賠上千餘人的性命。重生,只是多了一次可堪選擇的機會,心智並未深沉,七情卻都放淡。幸好應懷真也沒什麼野心,只想保自己跟家人平安,一世花間醉眠。
  • 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是哪四妾?
    「嫡妻」,也稱為「正妻」,是男子第一次用轎子抬進家門、明媒正娶的妻子,又叫結髮妻子、元配、正室。就地位而言,嫡妻和丈夫平等,無論是在服制,還是其他禮儀制度方面,嫡妻均可享受同等待遇。另外,嫡妻也不能降為妾,無特殊情況,也不能被休棄。而「偏妻」和「下妻」,二者則是基本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地位要低於「正妻」。
  • 古代偷情故事:妻不如妾 妾不如偷
    民間有句俗語: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又不如偷不著。從各種偷情故事來看,失敗者佔絕大多數,自古如此。運氣好還能全身而退者少之又少,而不幸運的就會留下心靈創傷。現代男人偷情,大多受到古代人的影響。按說,古代男人社會地位高,家中可以三妻四妾,出外可以青樓妓館,在性問題上應該不會感到壓抑。
  • 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別被誤導了,在古代可是有「重婚罪」滴
    引言提到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準確的說,古代婚姻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妾(小老婆)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家族也不會認同,出身大多非良家,和現在的二奶、小三性質差不多。有妻了,再娶妻,在中國古代是違法的。
  • 都說古代「三妻四妾」,那麼古代男子可以娶幾個妻子、納幾個妾?
    ,每個男子只允許存在一位正妻,即使是納「妾」,也不是想納就能納的。先秦時期,曾出現過「滕妾」這個特殊現象,《儀禮·士昏禮》中有「古者嫁女,必娣侄從之,謂之媵」的記載。所謂「滕妾」,其身份雖然低於正妻,但卻比妾要高,如果正妻去世,那麼滕妾便有機會被抬為正妻,而妾卻是沒有資格成為正妻的。
  • 古代可以納幾個妾嗎?
    但在「一妻」之外允許納妾是事實,即過去民間所說的「娶小老婆」,這就所謂「媵妾制」,稱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從先秦到清末,中國是一直禁止男人娶兩個老婆的,歷朝歷代的法律中,都嚴禁「有妻更娶」。如——先秦:夫有二妻則誅,妻有外夫則宮,曰滛(淫)禁。(《七國考·魏刑法》卷十二)唐代: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
  • 三本重生逆襲文:寧為寒門妻,不做高門妾!
    三本重生逆襲文:寧為寒門妻,不做高門妾!重生之錦繡嫡女作者:醉瘋魔楔子:當表姐出現在眼前,巧笑嫣然的告訴她:「你不是說絕不為妾麼,現在跪在這裡,不是還得叫我一聲主母!"內容:寧為寒門妻,不做高門妾!雲卿怎麼都沒有想到,只為這一句話,引來表姐處心積慮的謀害,聯合他人滅她滿門,奪她正室之位。當父母被斬,家門被滅之時,她才知道,這世人眼中美好的姻緣,不過是一片假象,他們心心念念的都是她沈家巨富的家產。再次睜眼,卻回到父母皆在的十三歲,她還是沈府千金嫡女,一切還沒有發生。護父母,保家業。為了不重蹈覆轍,她開始步步算計。為了家人的安危,她開始狠下心腸。
  • 古代多納幾個妾可以嗎?有精力你就試試看!!!
    但在「一妻」之外允許納妾是事實,即過去民間所說的「娶小老婆」,這就所謂「媵妾制」,稱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從先秦到清末,中國是一直禁止男人娶兩個老婆的,歷朝歷代的法律中,都嚴禁「有妻更娶」。如——先秦:夫有二妻則誅,妻有外夫則宮,曰滛(淫)禁。(《七國考·魏刑法》卷十二)唐代: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
  • 知否:一樣是續弦,小秦氏可以嫁姐夫做正妻,為何小鄒氏只能做妾
    在《知否》中,小秦氏和小鄒氏兩人的境遇既讓人可恨又讓人同情,同樣都是因為姐姐去世,妹妹續弦,小秦氏嫁了顧老侯爺成了正妻,而小鄒氏嫁了沈從興成了妾氏。秦家與顧家素來交好,鄒家於沈家來說也是有大恩情的,但是為何小秦氏和小鄒氏一個做了正妻,一個只能做妾呢?小秦氏和小鄒氏的身世不同小秦氏出身東昌府,是個高門大戶的人家,作為正經的侯府嫡女,有著尊貴的身份和體面的榮耀。
  • 古代的嫡庶到底有多大差別?大到你不敢相信
    何為嫡庶?這其實是相對於生母地位而言的。中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即男性可以擁有眾多配偶,一妻多妾。
  • 還珠格格:小燕子與知畫,兩人究竟誰為妻誰為妾
    還珠格格:小燕子與知畫,兩人究竟誰為妻誰為妾《還珠格格》在第三部分的時候永琪變了,他不再那麼的一心一意,他娶了小燕子和知畫兩個女人,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時候永琪變渣了,對於小燕子和知畫的身份大家也是不明白,畢竟在皇宮之中,正妻和妾的位置分得格外清楚,妻是妻妾是妾,妾永遠也越不過妻,而妾在妻的面前也永遠都低人一等
  • 古代通房丫鬟和小妾的區別是什麼?她們晚上是怎麼伺候主任的?
    我們知道,古代的男人都不止有一位妻子,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自己的小妾以及通房丫頭,所以在現在的有些男性們看來,這種生活過得挺爽的,但是女人多了麻煩也多,我們見過很多因為爭寵而鬧的家裡雞犬不寧的故事,而這種制度,對於女性來說也是很沒有尊嚴的,她們完全為男性而活,依附於自己的丈夫,活的沒有一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