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找來的老婆,為什麼在古代妻是娶的,妾是納的?

2021-02-23 花月滿樓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的時候男人可以娶幾個老婆,所以一般大戶人家或者有權勢的人有個三妻四妾很正常的。可是,古代男子如何納妾?妾的地位是怎樣的?男子可以隨便納妾嗎?納妾需要經過誰的同意??

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中國,妾的出現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周時期。

以後,隨著階級名分制越來越趨向規範、嚴格,作為夫妻關係中妾的奴屬地位更加固定化。一直到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被推翻,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的不斷流入、傳播,與人類文明格格不入的納妾制,遭到人們的譴責,這才趨向沒落。



妾又稱「側室」、「小妻」、「姨太太」、「如夫人」等,由某種類似婚姻契約而形成,為正妻之外具有類似婚姻關係的女性。中國古代的納妾制度起源很早,是隨著原始社會的夫權制的產生而出現的。如我國的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就出現了丈夫與妻妾合葬的現象。

中國有句古話:「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說的就是中國皇帝的納妾現象。傳說周文王就有后妃24人。秦始皇滅六國後,曾將原六國宮中與各地挑選出來的佳麗上千人,全部收入阿房宮中。到了漢朝,漢元帝寵幸3000宮人,東漢桓帝蓄美5000。到了晉炎帝時,後宮美女竟然超過了1萬人。隋場帝的後宮雖然只有5000人,加上各地的行宮,宮女人數也超過1萬。最高記錄的保持者還要數唐明皇李隆基,當時從都城皇宮到各地行宮的宮女人數竟達萬之眾。

宋代以後,帝王們的後宮妃妾開始減少。這並非說明帝王們不再好色,而是他們較以前的帝王們更務實了。據紀曉嵐記載:明代熹宗在天啟元年派人到天下各地選撥了5000名年少美女進京面試,第一關為檢驗形體,只有1000人過關,有4000名佳麗被淘汰,第二關檢驗「私處」,結果只有300人過關,第三關進宮「實習」,一個月後,只有50人被封妃繽,方能得到皇帝的寵幸。

除了帝王廣納天下美色之外,中國古代的民間也是納妾成風。如《紅樓夢》中的平兒、香菱都屬於小妾。就連以剛正不阿著稱的海瑞,也在年過花甲之時,買了兩個年輕的小妾,以至妻妾爭寵,導致兩妾同時自殺。

「舉杯邀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的佳句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是一位一夫多妻制度的「執行者」。李白性情豪放,風流調悅,灑脫不群,酒色二品最為鍾情。據考證,李白不僅娶妻四次,而且小妾多得難以計算。李白也在自己的詩句中充分表現過,如「餘亦如流萍,隨波樂休明。自有兩少妾,雙騎駿馬行」等。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更是妻妾成群。

在明代,法律上還明文規定:凡男子年滿40而無後嗣者,得納妾。這是因為中國有所謂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訓,娶上幾個小老婆,都是為了給祖宗延續香火。這也給中國古代男子納妾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註腳,使納妾變成了一種堂而皇之的行為。

當然,納妾現象只是體現在富裕人家及官宦人家的,貧苦百姓一日三餐尚無著落,又何談三妻四妾、「雙騎駿馬行」呢?在封建統治時代,一邊是「朱門酒肉臭」,妻妾成群,而另一邊則是「路有凍死骨」,一生無力娶妻,孤獨而亡。所以這裡可以看到,納妾只是少數人的特權,而對於廣大的平民百姓來說是不能納妾的。

那麼就是在少數可以納妾的人中間,在古代社會的前期,也是有明顯的等級之分。而且有關的朝代,還規定了官員納妾的數目。比如說按照西晉的制度,西晉曾經發佈過命令,它規定,王公一級的可以置妾八人,郡一級的公侯可以置妾六人,一品、二品官員置妾四人,三品、四品官員置妾三人,五品、六品兩個人,七品、八品只能納一個妾。

再比如唐《六典》規定了唐朝的制度,按照唐《六典》的規定,在唐朝親王的妾的數目是十二個,郡王以及一品官十個,二品官八個,三品官六個,四品官四個,五品個三個等等。那麼這些妾都是國家承認的,而且都是有一定的名分名號,一定的特權的。

按照明朝的規定,從明朝的《萬曆會典》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它有這樣的規定,它規定親王可以納妾十個,而郡王在結婚之後,如果二十五歲還不生育,可以納妾兩個,如果三十歲還不生育,可以再納兩個,也就是郡王一級納妾四人,到此為止,另外不同級別的,它也有不同的規定,至於民間的百姓,按照明朝的法律規定,只有到了四十歲無子,才可以納妾。

娶妻納妾,妻,為何叫娶?妾,為何叫納?這一娶一納反映了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妻妾制度。

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作為封建社會具有代表性的官員府第的賈府就有著等級森嚴的妻妾制度。在賈府,妻子可以當家作主,料理財政,而妾室只是主人洩慾和生兒育女的工具。因此妻子就尊稱為夫人,而妾室只能呼之為姨娘。妻子在府中是主子,而姨娘只能算半個主子,因為姨娘在夫人面前就是奴才,只有在奴才面前才算主子。所以就連她們生的孩子也不一樣,夫人生的孩子叫做嫡出,而姨娘生的叫做庶出;嫡出的自然高貴無比,而庶出的也就自然低人一等。

其實,中國古代社會的妻妾制度,堪稱世界奇觀。而這一制度,自從母系氏族消失那天起,便開始萌芽了。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中國古代社會的妻妾制度是一種極其缺乏人性、極度殘忍的制度。因為它將「階級」帶進了家庭、帶進了枕邊、帶進了親情之間,強行把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分成了壓迫和被壓迫的兩類人群。

當然,中國古人很早就對這種殘酷的妻妾制度提出過異議。眾所周知的《易經》中就說過:「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然而,人性平等的主張,強不過享樂主義和獨裁專制,妻妾制度不僅依然存在,而且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規矩。

現在許多人都說,中國古代是「一夫多妻制」,其實這話並不確切。中國古代向來是一夫一妻制,小妾是不能算做合法配偶的。如果一定要說什麼「制」的話,那就只能說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在中國遠古氏族社會時期,有出現了「媵制」。這是一種氏族首領才有資格實行的婚姻制度。即他們在迎娶妻子時候,女方的家裡還必須陪嫁一定數量的女性,陪嫁給氏族首領的姊妹或女奴,自然屬於媵妾。

在後來的社會中,便正式出現了「妾」。妾在家庭中,雖然承擔著生兒育女的義務,卻享受不了「妻」的待遇。為什麼呢?最初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作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要高於妾。妾一般都來自卑賤低下的家庭,甚至是戰敗方奉獻的禮品。因此,妻為「娶」,而妾為「納」,娶妻時送到嶽家的財物被稱為「聘禮」,而納妾時給予家庭的財物,則被稱為「買妾之資」。

被稱為《春秋》三傳之一的《穀梁傳》中說:「毋為妾為妻」。這就是說,妾沒有資格扶正為妻,有妾無妻的男人,仍是未婚的「青年」。而嫡妻死了,丈夫哪怕姬妾滿室,也是無妻的鰥夫,要另尋良家聘娶嫡妻。

妾的身分,至此已經成了定局,到唐宋時期,更成了鐵律。《唐律疏議》明確規定:「妾乃賤流」、「妾通買賣」、「以妾及客女為妻,徒一年半。」假如將妾升為妻,就是觸犯了刑律,一但事發,是要兩口子一齊服刑一年半的,而且事後照樣得離異。古代範文《匯苑》中也說:「妾,接也,言得接見君子而不得伉儷也。」原來,妾不過是男女交接之用,她們只能與丈夫親暱,卻沒有資格稱為妻子。

而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禮記》則說得更為清楚:「妾合買者,以其賤同公物也。」同樣是與丈夫共枕、為丈夫生育兒女,卻只不過是買來的物品。

相關焦點

  • 古代可以納幾個妾嗎?
    那麼,古代官員能娶兩個,甚至三個、四個老婆嗎?答案是否定的。但在「一妻」之外允許納妾是事實,即過去民間所說的「娶小老婆」,這就所謂「媵妾制」,稱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從先秦到清末,中國是一直禁止男人娶兩個老婆的,歷朝歷代的法律中,都嚴禁「有妻更娶」。如——先秦:夫有二妻則誅,妻有外夫則宮,曰滛(淫)禁。(《七國考·魏刑法》卷十二)唐代: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
  • 都說古代「三妻四妾」,那麼古代男子可以娶幾個妻子、納幾個妾?
    提到古代的婚姻制度,我們總會想到「三妻四妾」,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我國古代實行的乃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夫一妻」乃是古代婚姻的基本原則
  • 中國古代納妾制度:妻為何叫娶?妾為何叫納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的時候男人可以娶幾個老婆,所以一般大戶人家或者有權勢的人有個三妻四妾很正常的。
  • 人們常念叨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指的哪四妾呢?
    可是即便你回到古代,你可能也娶不了三妻四妾,因為你會發現能同時娶好幾個老婆,是古代有權有勢的一小部分人才擁有的權利,大部分男人終生也只能取一妻。當然關於婚姻制度,不同的朝代也是有差別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人娶妻納妾的那些事。
  • 古代多納幾個妾可以嗎?有精力你就試試看!!!
    在古代中國相當長時間裡,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上至皇帝王公,下至黎民百姓都是這樣,而不是一夫多妻制。但在「一妻」之外允許納妾是事實,即過去民間所說的「娶小老婆」,這就所謂「媵妾制」,稱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從先秦到清末,中國是一直禁止男人娶兩個老婆的,歷朝歷代的法律中,都嚴禁「有妻更娶」。如——先秦:夫有二妻則誅,妻有外夫則宮,曰滛(淫)禁。(《七國考·魏刑法》卷十二)唐代: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
  • 古代納一個妾要花多少錢換算成人民幣,你的工資能納幾個!
    在我國古代,人們都講究一個人丁興旺,所以一個家族的人是越多越好,因此大家為了多生幾個後代,可以允許一個男人多找幾個老婆,因為我國古代社會的典型家庭制度
  • 古代的三妻四妾,是三個妻子和四個妾嗎?三妻地位一樣嗎?
    但是在古代的舊封建時期,「三妻四妾」在很多人來看是很正常的,古代的法律對這方面的規制也並沒有那麼嚴苛。在古代,一個男人娶了很多個老婆,人們也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不正常的,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好。甚至有些娶了一個老婆的男人,別人還會爭先恐後地給這個男人送老婆,當然這樣的男人往往都是一些達官貴族、一些有權力和有地位的男人,才會有這樣的待遇。那麼話又說回來了,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三妻四妾」,但是大家了解這個「三妻四妾」,具體指的是哪三妻和哪四妾嗎?
  • 古代偷情故事:妻不如妾 妾不如偷
    民間有句俗語: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又不如偷不著。從各種偷情故事來看,失敗者佔絕大多數,自古如此。運氣好還能全身而退者少之又少,而不幸運的就會留下心靈創傷。現代男人偷情,大多受到古代人的影響。此事居然被他老婆知道了,至於是誰洩的密,筆者不清楚,書上沒有寫。一場家庭風波就此掀起,老婆罵他沒良心,有了新人忘了舊人。杜如晦卻振振有詞:皇上安排的,我能拒絕嗎?要吵架找皇上吵去。這不是廢話嗎?他老婆吃了豹子膽,敢去找皇上?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讓我想起現在男人偷情,也會說如此藉口,或陪領導娛樂,或有客戶相邀,不一而足。
  • 民間故事:妻不如妾
    在古代,妻和妾是有嚴格區分的。妾就是「小老婆」,用現在時髦的話就是「二奶」。
  • 古代俗語:「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你理解其中道理嗎?
    馮夢龍說的完整版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著不如偷不著。」。指的是古代男人都比較花心,他們在娶妻之後依然可以「偷腥」。這其實也再次體現出了男尊女卑,封建社會中女人就要從一而終,而男人則可以三妻四妾。第一、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在封建社會,由於大男子主義盛行,再加上男主外、女主內的成功,就直接導致了女人的地位特別低。
  • 人們口中常念叨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指的哪四妾呢?
    就比如漢武帝,漢武帝在歷史上一共有過正式的三任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是陳皇后陳阿嬌、第二任妻子則是衛皇后衛子夫、第三任皇后則是趙皇后趙婕妤。漢武帝的第一位皇后陳阿嬌為皇帝繼位付出過很大的力量,因此皇帝在繼位之後,就順理成章地將陳阿嬌立為了皇后。
  • 古代二奶也分三六九等 女明星做小三想上位純屬痴心妄想
    在中國古代相當長時間裡,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上自皇帝王公,下至黎民百姓都是這樣,而不是一夫多妻制。但在「一妻'之外允許納妾,稱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先秦到清末,中國是一直禁止男人娶兩個老婆的,歷朝歷代的法律中,都嚴禁「有妻更娶」。而且越往前對「重婚罪」的處罰越重,先秦時可以判處死刑。
  • 為什麼妾不能變為正妻,妃卻可以變成皇后?
    妻者,齊也,在古代正妻是與家庭之中的男主人平起平坐的存在,是受禮法保護的重要家庭成員。正妻如果沒有重大錯誤或重大缺陷,丈夫是不能休掉自己的正妻的。即便二人關係名存實亡,也要維持下去。而妾則不同,本質上妾就是奴婢,她與男主人之間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她與普通奴婢的唯一區別其實就是與男主人上沒上過床。男主人與妾之間的結合純屬生育需要,與婚姻毫無關係,也不需要三媒六聘,舉辦婚禮,一般來說也不屬於正式家庭成員。當然,古代人納妾也不是隨隨便便的,何時納妾,能納幾個妾,這都要遵循禮法上的嚴格要求。
  • 古代史上權力最高的大臣,公然娶皇后為妻,還納了40多位公主為妾
    無論是哪一種結局,都是人們不想見到的。因此,在大多數王朝的強盛時期之時,君王關係一般都是是比較和諧的。但是顯然的,這樣的局面出現的概率並不會太多,而在中國歷史上,甚至還曾經出現過一個權勢滔天之人,此人公然娶皇后為妻,還納了40多位公主為妾,他便是燕鐵木兒。
  • 西門慶到底娶幾個老婆,正妻2人,暗娼2人,寡婦3人,丫鬟1人
    西門慶到底娶幾個老婆,正妻2人,暗娼2人,寡婦3人,丫環1人《金瓶梅》中,西門慶左擁右抱,在香粉陣中打轉,前大半部基本上是一部「泡妞史」,即便是死之前,仍有王六兒和宋惠蓮兩人想方設法嫁入西門府,成為李瓶兒死後的第六房小妾
  • 清朝時期,沒錢娶老婆生孩子,怎麼辦?籤份契約、租個老婆
    自西周時期開始,妻和妾的地位開始逐漸出現分化,予以了禮法上的地位確定。妻,高高在上、乃係男子正室;妾,地位卑賤、幾與女僕等同。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當時的婚姻制度應該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妾,在當時的作用頗多,除了滿足男子正常的生理需求,為男子繁育後嗣等主要工作外,還擔負著「出身率為侍婢,而烹調浣濯縫紉等兼任梳頭、烹飪二事」等女傭的工作。
  • 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是哪四妾?
    現代的男生表示自己單身的原因竟是「生不逢時」,每個男生都覺得要是有穿越的機會,憑藉自身的顏值,回到古代一定能有三妻四妾。
  • 他貪圖自己女兒美貌,逼老婆說女兒非親生,然後強行將女兒納為妾
    他貪圖自己女兒美貌,逼老婆說女兒非親生,然後強行將女兒納為妾 導語:在古代社會中,皇帝有後宮佳麗三千,而普通男子也都有三妻四妾,不過對於古代男子而言,雖然娶這麼多老婆,但是他們還會遵守基本的倫理,哪怕唐代李隆基娶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
  • 「妻 妾」 迷 霧
    全文如下: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 中國古代,「小老婆」想上位當正妻幾乎不可能,一朝為妾終身為奴
    古語云「妾不如妻」,在古代妾的地位更像是貼身丫鬟,幾乎不具備任何「妻」的權益,卻要盡到與妻等同的職責。例如:「妻」來照顧丈夫孩子、侍奉老人,而妾同樣要肩負這些職責。然而,在丈夫和正房夫人面前,妾的地位卻像婢女一樣。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小妾與正房翻臉鬥嘴的情況,在現實中基本不會發生。一旦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遭殃的一定是地位卑賤的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