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念叨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指的哪四妾呢?

2022-01-30 歷史品評

古代女子要從一而終,男子卻可以三妻四妾。所以很多人說羨慕古人,想穿越回古代感受一下。可是即便你回到古代,你可能也娶不了三妻四妾,因為你會發現能同時娶好幾個老婆,是古代有權有勢的一小部分人才擁有的權利,大部分男人終生也只能取一妻。當然關於婚姻制度,不同的朝代也是有差別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人娶妻納妾的那些事。



古代從什麼時候開始,規定男人可以娶妻納妾呢?

春秋戰國時期,還是不允許納妾的,無論是齊桓公、晉文公還是普通諸侯,都只能娶一個老婆。

不過那時出現了一種代替納妾的形式,叫做媵妾婚。也就是把一個妻子娶進門來時,這個妻子會把她的同族姐妹一起帶到丈夫家,算是作為陪嫁,這些被帶來的同族姐妹就叫做滕妾。她們的地位會比正妻低一點。《羋月傳》中羋月就是作為姐姐的陪嫁來到的秦國。

從漢朝開始,官員被允許納妾。達官顯貴可以納八房妾,普通官員只能納三個妾。納妾也是要下聘禮坐轎子娶回家,不過與娶正妻的區別是,娶正妻要走前門,納妾要從後門進。



到了元朝,出現了一種新的變化,有權勢的王公貴族依然可以娶妻娶妾,而對於老百姓,要實行一夫一妻,不能納妾。元朝也成為第一個明文規定老百姓不能納妾的朝代。如果隨意納妾,便會被笞打四十皮鞭。

不過如果生活在元朝,在一種特殊的情況下,一名平民男子也可以納妾。這種特殊情況就是,他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第一,這名男子年過40歲;第二,仍然無子嗣。也就是說過了40歲,妻子沒有為他生下孩子,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傳統出發,從延續香火的方面考慮,國家才允許這名男子納妾。換句話說,在元朝如果看到一個男子有妾,就說明他年過40還不孕不育!

在這種規定下,元朝在娶妻納妾上出現了兩極分化,那些權貴人家所納娶的妻妾多半不止三妻四妾,而平民百姓多半只有一位妻子!

到了明清時期,將這一制度發揮到了極致,不過娶妻納妾仍然是官員、富商才有的權利,像紀曉嵐紀大學士就曾娶過一妻六妾。

而普通百姓就老老實實娶一個老婆,踏踏實實過小日子。畢竟很多男性連自己都還沒有能力養活,即使朝廷允許你三妻四妾,又怎麼養得起呢!



不過如果想要逆襲,方法還是有的,古代有一句話叫「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個時候平民百姓就可以通過讀書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獲得做官資格,這不就靠自己平步青雲,成為官一代、富一代了,也就擁有了屬於有權勢的那一小批人的權利——擁有「三妻四妾」!

說了這麼多,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妻四妾」這個詞語的出處,以及它到底指的是哪三妻?哪四妾呢?

「三妻四妾」這個詞語最早出自明朝小說《金瓶梅》,「至如三妻四妾,買笑追歡得,又當別論」。這是關於這個詞語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雖然從漢朝開始,就規定可以娶妻納妾,不過在社會上一直沒有形成一個廣泛認可的叫法,直到明朝的《金瓶梅》裡發明了「三妻四妾」這個詞語,一下子成為了當時的「流行用語」,傳播開了。



那麼古人所說的「三妻」,通常來講會被稱為「正妻」、「偏妻」和「下妻」。像這種用八抬大轎、明媒正娶、經過「六禮」(也就是娶妻的六個步驟),隆重地娶過來的妻子,古代就稱為正妻。如果是王爺娶親,那就把這個正妻稱呼為嫡福晉,也叫結髮妻子。

「妻」這個字據說是從「齊」演變而來,就是說妻子和丈夫是齊的,兩個人的家庭地位是平等的。夫妻兩人要共同打理家庭事務,包括家裡的妾,正妻也是有很大的管理權的。

還有一個關於生孩子的問題,由於正妻只有一位且地位最高。正妻就叫做嫡母,她生出的孩子就是嫡子,生出的第一個男孩就是嫡長子。在古代嫡長子是要繼承家產的。而妾叫做庶母,妾生下的孩子叫庶子,即使生的是兒子,因為是庶出,也沒有家產的繼承權。



那麼除了「正妻」之外,「三妻」中的另兩個「偏妻」與「下妻」,又是啥身份呢?

雖然三妻包括正妻、偏妻、下妻,但是偏妻與下妻卻徒有「妻」之虛名,而無「妻」之實。這麼說吧,偏妻與下妻,雖然有「妻」之稱,實則為妾!偏妻和下妻與妾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像正妻一般都出身於大戶人家,與丈夫家門當戶對,地位平等,兩邊親家也是經常見面。妾絕大多數都是小戶人家,與丈夫家地位不平等,即使結婚時雙方親家也不用見面,下聘禮雙方親家都不用見面。像《紅樓夢》裡的正妻全是來自大戶人家,極少數像趙姨娘、尤二姐這樣的妾。

通常來講,古代男子的配偶分為兩個檔,正妻獨居一檔,其餘的偏妻、下妻和妾為另一檔。正妻的地位遠遠比其他人要高。



其實關於「四妾」的解釋,坊間說法不一,流傳最廣的就是這些妻子出嫁帶去的陪嫁丫頭,被男主人看上了便可納「妾」。小妾相當於是陪睡的丫頭,把名字說得好聽點就叫傍妻,少妻或者庶妻。按照《陔餘叢考》考證可以得知:「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皆妾之稱也。」。

至於為什麼是四妾,怎麼不是五妾、六妾,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陪嫁丫頭隨主人入府,這些丫頭便會被男方收下當小妾。三位妻子各帶一位丫頭,最後一個是由公公婆婆賜給兒子的。這四人便統稱為「四妾」。第二種說法比較簡單,這裡的「四」是一個概數、一個泛指,男子甚至可以接納更多的妾室。



妾的地位跟正妻不能比,正妻是家庭主人,妾是家庭成員,妾平時必須站在家裡,就像這個「妾」字:上邊一個立下邊一個女。規定妾就是站著的女人,不能坐著。丈夫在家的時候要站著,丈夫跟妻子吃飯的時候也要站著,負責端茶倒水,不能上桌一起吃飯。等到丈夫不在眼前的時候,妻子說你坐下吧,這時候才可以坐。

通常情況下,妾一直是妾,做不了妻。妻子如果死了,那丈夫要再明媒正娶一個,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等一系列程序,不能由妾替補上來做妻子。讓妾升上來做妻子,屬於有悖倫常,犯法,還要受懲罰。古代規定妻子死後,以妾當妻要杖九十;妻子健在,還要以妾當妻者,杖一百責令改正。

看起來妾的地位很低,不過如果正妻沒有生下兒子,妾生下了兒子,那麼妾的地位會有所提高。不過妾生下的兒子還要管大老婆叫媽,由大老婆撫養,妾還得繼續當妾,不過地位已經提高很多了。

如果在丈夫死後,妻子有權決定妾的歸宿,可以給她牽線搭橋,讓她嫁給別人。也可以給點遣散費直接打發走。



小結:「三妻四妾」,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嚴格地說,應該叫「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說像官員、富商這樣的有權又有錢的人,可以享有娶一個正妻,同時納數個妾的權利。像辜鴻銘就曾說過:「男人就像茶壺,女人就像茶杯,茶壺只能有一個,茶杯則有多個。」這無疑是對男人合理納妾的詭辯,也說明這個制度在中國影響深遠,一直到民國時期,所謂的「姨太太」,其實就是大戶人家納的妾。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納妾這種重男輕女的落後思想不可能被保存下來。

所以到了現代社會,咱們就和國際接軌,也提倡男女平等。新中國在1950年頒布了《婚姻法》,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正式的婚姻法,裡面就規定不允許納妾,而要實行一夫一妻。如今我們都是「一個茶壺,一個茶杯」了,這是對感情的忠誠!

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小編猜你還想看

隋煬帝楊廣,有多麼「荒淫無道」?

妃子來例假,讓宮女替自己陪皇帝「睡覺」,因此救了皇室

歷史上禍國殃民的「四大妖姬」,各個傾國傾城,但下場都很悽慘

相關焦點

  • 人們口中常念叨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指的哪四妾呢?
    不僅被要求為男主人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同時還要伺候家裡面的主人包括男主人的妻子,父母親等等。可以說妾室的身份僅僅只比普通的奴才身份要高一點。因為妾室在家中是沒有任何一絲的權利的,並且如果她有什麼事情做的不好,惹到家裡的主人的話,還有可能被賣出去,所以在古代的時候為人妾室是一件很悲慘的事情。
  • 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是哪四妾?
    而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念叨的「三妻四妾」。「三妻四妾」一詞,出自於明代蘭陵笑笑生所撰寫的《金瓶梅詞話》一書中的第一回:「至如三妻四妾,買笑追歡的,又當別論。」    「三妻四妾」,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非常簡單,就是妻妾眾多。說到這,想必有許多人心裡感到迷惑,這三妻四妾到底指的是哪三妻,哪四妾呢?
  • 古代的三妻四妾,是三個妻子和四個妾嗎?三妻地位一樣嗎?
    但是在古代的舊封建時期,「三妻四妾」在很多人來看是很正常的,古代的法律對這方面的規制也並沒有那麼嚴苛。在古代,一個男人娶了很多個老婆,人們也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不正常的,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好。那麼話又說回來了,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三妻四妾」,但是大家了解這個「三妻四妾」,具體指的是哪三妻和哪四妾嗎?那麼今天我就跟大家來聊一聊,這個「三妻四妾」的含義,以及三妻的地位是不是一樣高的?
  • 都是找來的老婆,為什麼在古代妻是娶的,妾是納的?
    一直到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被推翻,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的不斷流入、傳播,與人類文明格格不入的納妾制,遭到人們的譴責,這才趨向沒落。妾又稱「側室」、「小妻」、「姨太太」、「如夫人」等,由某種類似婚姻契約而形成,為正妻之外具有類似婚姻關係的女性。
  • 古代俗語:「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你理解其中道理嗎?
    馮夢龍說的完整版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著不如偷不著。」。指的是古代男人都比較花心,他們在娶妻之後依然可以「偷腥」。這其實也再次體現出了男尊女卑,封建社會中女人就要從一而終,而男人則可以三妻四妾。第一、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在封建社會,由於大男子主義盛行,再加上男主外、女主內的成功,就直接導致了女人的地位特別低。
  • 中國古代納妾制度:妻為何叫娶?妾為何叫納
    在中國,妾的出現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周時期。以後,隨著階級名分制越來越趨向規範、嚴格,作為夫妻關係中妾的奴屬地位更加固定化。一直到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被推翻,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的不斷流入、傳播,與人類文明格格不入的納妾制,遭到人們的譴責,這才趨向沒落。妾又稱「側室」、「小妻」、「姨太太」、「如夫人」等,由某種類似婚姻契約而形成,為正妻之外具有類似婚姻關係的女性。
  • 「妻 妾」 迷 霧
    全文如下: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 都說古代「三妻四妾」,那麼古代男子可以娶幾個妻子、納幾個妾?
    提到古代的婚姻制度,我們總會想到「三妻四妾」,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我國古代實行的乃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夫一妻」乃是古代婚姻的基本原則
  • 三本重生逆襲文:寧為寒門妻,不做高門妾!
    三本重生逆襲文:寧為寒門妻,不做高門妾!重生之錦繡嫡女作者:醉瘋魔楔子:當表姐出現在眼前,巧笑嫣然的告訴她:「你不是說絕不為妾麼,現在跪在這裡,不是還得叫我一聲主母!"內容:寧為寒門妻,不做高門妾!如霜似雪一身傲骨,到頭卻換得一杯毒酒,三尺白綾,抄家滅族,滿門屠戮。死前眼睜睜看著母親被人勒殺,貼身侍女卻轉眼爬上龍床,步步晉升,榮寵極盛,原來是早已背叛了她。得幸重生,她誓要從頭活過。要爭,要鬥,要保護親近的人,剷除害她的人!
  • 古代偷情故事:妻不如妾 妾不如偷
    民間有句俗語: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又不如偷不著。從各種偷情故事來看,失敗者佔絕大多數,自古如此。運氣好還能全身而退者少之又少,而不幸運的就會留下心靈創傷。現代男人偷情,大多受到古代人的影響。 按說,古代男人社會地位高,家中可以三妻四妾,出外可以青樓妓館,在性問題上應該不會感到壓抑。
  • 民間故事:妻不如妾
    在古代,妻和妾是有嚴格區分的。妾就是「小老婆」,用現在時髦的話就是「二奶」。
  • 古代可以納幾個妾嗎?
    那麼,古代官員能娶兩個,甚至三個、四個老婆嗎?答案是否定的。但在「一妻」之外允許納妾是事實,即過去民間所說的「娶小老婆」,這就所謂「媵妾制」,稱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從先秦到清末,中國是一直禁止男人娶兩個老婆的,歷朝歷代的法律中,都嚴禁「有妻更娶」。如——先秦:夫有二妻則誅,妻有外夫則宮,曰滛(淫)禁。(《七國考·魏刑法》卷十二)唐代: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
  • 古代多納幾個妾可以嗎?有精力你就試試看!!!
    在古代中國相當長時間裡,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上至皇帝王公,下至黎民百姓都是這樣,而不是一夫多妻制。但在「一妻」之外允許納妾是事實,即過去民間所說的「娶小老婆」,這就所謂「媵妾制」,稱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從先秦到清末,中國是一直禁止男人娶兩個老婆的,歷朝歷代的法律中,都嚴禁「有妻更娶」。如——先秦:夫有二妻則誅,妻有外夫則宮,曰滛(淫)禁。(《七國考·魏刑法》卷十二)唐代: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
  • 為什麼妾不能變為正妻,妃卻可以變成皇后?
    妻者,齊也,在古代正妻是與家庭之中的男主人平起平坐的存在,是受禮法保護的重要家庭成員。正妻如果沒有重大錯誤或重大缺陷,丈夫是不能休掉自己的正妻的。即便二人關係名存實亡,也要維持下去。而妾則不同,本質上妾就是奴婢,她與男主人之間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她與普通奴婢的唯一區別其實就是與男主人上沒上過床。男主人與妾之間的結合純屬生育需要,與婚姻毫無關係,也不需要三媒六聘,舉辦婚禮,一般來說也不屬於正式家庭成員。當然,古代人納妾也不是隨隨便便的,何時納妾,能納幾個妾,這都要遵循禮法上的嚴格要求。
  • 「五大三粗」到底是哪「五大」、哪「三粗」?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使用一些帶數字的成語,如「人有三急」、「五大三粗」…可是你知道 「人有三急」是哪「三急」?「五大三粗」到底是哪「五大」、哪「三粗」呢?不知道的,快來跟百師君一起漲漲姿勢吧~「五大」是指雙手、雙腳大再加上頭大;「三粗」指腿粗、腰粗、脖子粗。
  • 中國古代,「小老婆」想上位當正妻幾乎不可能,一朝為妾終身為奴
    說起古代的婚姻制度,大家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三妻四妾」一詞。實際上,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朝代中,古代的妻妾制度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便是坐擁三宮六院的皇帝,在他的「後宮團」中也僅存在一個「正位」,也就是皇后,其他嬪妃、御妻所享受到的待遇,嚴格來說都是妾室,根本無法與正宮皇后相提並論。
  • 《知否》原著:盛紘一妻四妾,為何笑到最後的是窩囊的香姨娘
    也正因他這種幾乎沒有過真心的態度,將盛府一妻四妾的人生攪得天翻地覆:王若弗——一生不被愛,官人像東家王若弗最喜歡念叨兩句話,這輩子嫁的官人不像官人,像東家;養個兒子不像兒子,像老爹王若弗是個好女人,單看養在她膝下的三個嫡出孩子,就一個比一個出眾,華蘭會籌謀、長柏是個做官的好料,如蘭雖然刁蠻,卻沒有害人之心。她的一輩子永遠都在比,跟林棲閣比寵愛比兒女,硬生生把老公推了出去。
  • 還珠格格:小燕子與知畫,兩人究竟誰為妻誰為妾
    還珠格格:小燕子與知畫,兩人究竟誰為妻誰為妾《還珠格格》在第三部分的時候永琪變了,他不再那麼的一心一意,他娶了小燕子和知畫兩個女人,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時候永琪變渣了,對於小燕子和知畫的身份大家也是不明白,畢竟在皇宮之中,正妻和妾的位置分得格外清楚,妻是妻妾是妾,妾永遠也越不過妻,而妾在妻的面前也永遠都低人一等
  • 有趣 | 「三妻四妾」是對古代人最大的誤解
    當代社會實行「一夫一妻」制度,而在我們的認知裡,古時候的人允許「三妻四妾」。這是真的嗎?古代人納妾有什麼要求?一個男人真的可以有多個女人嗎?看完這篇圖文並茂、生動有趣的文章,你才會發現我們對古代婚姻制度有所誤解。
  • 「頭妻臭,二妻香,三妻讓你叫親娘」,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頭妻臭,二妻香,三妻讓你叫親娘」是民間一句順口溜,也可以說是一句帶戲謔性的俗語,是嘲笑那些擁有三妻四妾的有錢人家的男子,與妻妾之間的微妙關係,屬於舊時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化現象。這話有沒有道理,就要站在什麼樣的時代來看問題,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此話原意已經與時代不相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