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想把孔四貞嫁給順治,無奈她已訂婚,孝莊:那就做我的女兒吧

2021-02-13 靚仔說說歷史

清朝順治十一年(1654年),孝莊太后在紫禁城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這位客人年僅18歲,身為女子,她面色英武,面對孝莊太后,她不但沒有過於拘謹,反而表露出豪爽姿色,孝莊太后越看越喜歡,便將她留在宮中。這位女子,名叫孔四貞,孝莊曾一度想把孔四貞納入後宮,充當順治帝的妃子。

提及孔四貞,就不得不提他的父親孔有德。要知道,在清朝,漢族大臣雖多,但能被封王的卻寥寥無幾。即使如曾國藩、左宗棠等功勳之臣,最多也只能被封侯。但在清朝初年,為了快速平定四海,皇太極和多爾袞先後封了六位「漢人王」。這六人分別是:吳三桂(平西王)、尚可喜(平南王),耿仲明(靖南王),孔有德(定南王),孫可望(義王),祝順昌(潁水王)。這六人的結局都很悽慘,而孔有德就是其中一位。

孔有德是孔子後裔,出生於遼寧鐵嶺,因為少年勇猛,追隨明朝將領毛文龍立下不少戰功。崇禎二年,毛文龍被袁崇煥冤殺,孔有德心中紛紛不平,逐漸和明朝離心。崇禎六年,孔有德率領一萬兵馬投奔清朝,因為皇太極當時最急需紅衣大炮和艦隊,而孔有德正好擁有這些。所以,皇太極對孔有德非常重視,不僅帶著諸貝勒親自出城十裡迎接孔有德,而且還封孔有德為「恭順王」。

清軍入關後,在多爾袞的安排下,孔有德作為清軍南下的馬前卒,他平定湖南,攻打廣西,把南明政權一路向南逼退。

從明朝的角度來說,孔有德叛明投清,是徹徹底底的漢奸。但從清朝的角度來說,自從孔有德投奔以來,他忠心耿耿,每有戰事他都身先士卒,為清朝開疆僻壤立下赫赫戰功。

順治九年,南明名將李定國發兵突襲廣西。多爾袞本以為廣西有定南王孔有德駐守,會固若金湯,沒想到孔有德最終不敵李定國,戰敗自刎。

孔有德臨死前,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妾,然後派僕人送走了一雙兒女。只可惜,他的兒子孔廷訓被李定國活捉然後殺死,僅有一位16歲的女兒逃出桂林,混跡於難民之中。這位16歲的女子,就是孔四貞。

兩年後,南明兵敗,孔四貞滿身穿素服扶著父親孔有德的靈柩回到北京,順治帝對此非常重視,讓在京三品以上的官員集體到京郊迎接孔有德的靈柩。

《清史稿》記載:

(順治)十一年六月,有德女四貞以其喪還京師,上命親王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漢官尚書以下、三品官以上,郊迎。

因為孔四貞是孔有德唯一的骨血,孝莊便請孔有德入宮。算是對孔家的慰問。沒想到,孝莊一看到孔四貞,就非常對脾氣,又念及孔四貞孤身一人,便將她留在宮中居住。相處一段時間以後,孝莊有意將孔四貞納為順治帝的嬪妃。

為了培養孔四貞和順治的感情,孝莊還是做過不少努力的。例如,她不僅親自督促孔四貞學習滿文,還經常在順治下朝後,以「送東西」為藉口將孔四貞派往順治處。在順治帝出城打獵時,還讓擅長弓馬的孔四貞前去陪同。

孝莊的一片好意,最終沒能修成正果。順治十二年,也就是孔四貞入宮的第二年,孝莊終於公開了自己的想法,當她詢問孔四貞是否願意入宮為妃時,孔四貞下了一跳,她答道:「我年幼時,先父已經將我許配給部將孫龍的兒子孫延齡。如今父親雖然去世,但他的承諾我應該遵守。」

孝莊太后唏噓不已,暗怪自己之前的工作沒做仔細,差點鬧了個笑話。但孝莊也是明白事理之人,知道這種事情不能強求,便對孔四貞說:「既然做不了我的兒媳婦,就做我的女兒吧!」

同年,孝莊對外宣稱收孔四貞為養女,封和碩公主。就這樣,孔四貞沒有做成皇妃,而成為了一名清朝的漢族公主。

孔四貞是清朝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漢族公主,但她的結局是不幸的。因為他嫁給孫延齡後,孫延齡最初只是貪圖她公主的地位,內心並不喜歡她。再者,孔四貞的性格像自己的父親,有些趾高氣揚,所以他們夫妻關係並不和睦。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起兵反清,「三藩之亂」爆發,孫延齡投奔吳三桂,這讓孔四貞非常尷尬。她是清朝的公主,但丈夫卻是叛臣。康熙十五年,清朝逐漸掌控戰爭的主動權,孫延齡見勢不對,又讓孔四貞替自己向康熙求情,表示自己願意再次投奔清朝。吳三桂得到消息後,派人秘密殺掉了孫延齡,孔四貞的兒子也在這個時候遇害。

一場叛亂,讓孔四貞失去了一切,他的丈夫失節,兒子身死,孔四貞的人生到達了低谷。

三藩之亂結束後,孔四貞回到北京,康熙將她安排在西華門附近的一座宅院中,孔四貞在這座宅院裡生活了30多年,她孑然一身,不見外客,看似無牽無掛,實則孤苦伶仃。康熙五十二年,孔四貞病逝,享年78歲。康熙為這位「姑姑」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但這些風光,也掩蓋不住孔四貞逝去的落寞。

孔四貞,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半生顛沛,半生悽苦。有人說她是漢奸之女,也有人說她是英雄之後。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還珠格格原型大穿越,變身孝莊太后義女,差點成為順治帝妃子
    公元1652年(順治九年),南明李定國派兵襲擊廣西,定南王孔有德自盡,孔家一百二十餘口被屠戮殆盡,只有18歲的孔四貞一個人逃了出來。經過一年多顛沛流離的生活,孔四貞終於等到了父親部將線國安,在其幫助下,孔四貞一路北上去往京城北京。是為太后的孝莊見其孤苦無依,於是發起了慈悲之心,將孔四貞收養於宮中。孝莊喜愛極了這個孩子,於是欲促成她和兒子順治的姻緣。
  • 孝莊為啥總跟順治吵架?給他立了倆皇后都不滿意,順治只愛董鄂妃
    在康熙的成長過程中,孝莊其實也在成長,她終於開始理解兒子當初的那些想法,因此她絕不幹涉康熙的所思所想,這才成就了康熙。那麼孝莊和順治之間到底有啥隔閡呢?孝莊總是逼迫順治搞滿蒙和親。順治名字叫愛新覺羅福臨,這名字起的好,福臨就是有福降臨。
  • 康熙王朝3:孝莊怒斥順治,順治終無意皇位,一心向佛
    上集講到順治在天下和佛門面前搖擺不定,他到底會做何選擇呢?這時的順治一把推開大門面向眾臣,索尼見到皇上喜極而泣,跪在地上,順治說在次日日出之前會給大家一個了斷。孝莊現在也深知大清朝的危難時刻來了,但皇帝的性子她一清二楚,再加上皇帝從小就崇尚佛法,光勸他怕是不行,所以只能從妖僧行森入手,但行森已經潛移默化地勸皇帝皈依佛門長達十八年之久,尤其在鄂妃去世後更是變本加厲,此人不除天下難以太平,但是就此殺了他也非上策,殺人不如誅心,最後太后決定讓索尼去找佛門大宗師玉林秀,並奉上一封親筆信,想讓玉林秀大師出面勸阻行森,讓行森主動去改變皇帝心意。
  • 順治最愛的女人董鄂妃做了什麼事,讓孝莊太后那麼厭惡她?
    孝莊太后,眾所周知,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她的一生培養、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稱她為清朝初期傑出的女政治家,也不為過。克就是這麼一個大人物,卻對自己的兒媳董鄂妃厭惡至極,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這就是傳統的婆媳關係嗎?
  • 清朝第一位皇太后 孝莊文皇后的一生
    等到皇太極去世,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豪格都想爭奪皇位,在大臣的建議下,雙方決定各退一步,就這樣,孝莊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登上了皇位,同時也誕生了清朝的第一位皇帝——順治,而孝莊也就成了清朝第一位皇太后。但那時的順治只有6歲,就算再神的童,要打理朝政,也是一百個勉強,於是,6歲的小皇帝只能依靠他的親娘孝莊。
  • 董鄂妃敏慧端良,為何不被孝莊喜歡?3大原因制約,孝莊也很無奈
    順治皇帝評價其「事皇太后,奉養甚至;事朕,晨夕候興居,視飲食服御,曲體罔不悉;後至節儉,不用金玉;誦四書及易已卒業;習書,未久即精」,這和「好奢華、性善妒」的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孝道有虧」的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 順治為何要第二次廢后?皇后做的這件事,孝莊太后也十分不滿!
    此時,眾人一致認為下一任皇后(玄燁的母親佟妃)更適合景仁宮,但卻不知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順治帝的第二位皇后還是從蒙古科爾沁部來的,她竟然是順治帝的表侄女,即孝惠皇后博爾濟吉特。那這第二位王后又是怎樣一個女人呢?
  • 董鄂妃來歷之謎:或許這個被順治帝寵上天際的女人,真是他的弟媳
    董鄂妃劇照2、孝莊太后的反常表現順治九年,定南王孔有德被南明將領李定國大敗,自縊而亡,家眷百餘人被殺,僅有一女孔四貞突圍而出,奔赴京城哭述其父死難之事為安撫孔有德舊部,孝莊太后決定將孔四貞收養宮中,並「賜白金萬,歲俸視郡主」。史料記載,孔四貞儀容秀美、善於騎射,入宮不久就被因為後宮之事深為困擾的順治皇帝看中,並打算將其納為后妃。但是,孔四貞早在其父孔有德生前就被指配給了孔有德手下副將孫延齡,如果強取孔四貞,恐會激起孔有德舊部兵變,於是孝莊太后並未同意順治皇帝的請求。
  • 孝莊太后一生輔佐了三代帝王,那她為什麼不像慈禧一樣垂簾聽政?
    長大後,她嫁給了皇太極,做了側福晉。之後,皇太極當上了皇帝,她也因此坐上了妃位。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她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為其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其為:太皇太后。她的能力很強,但是,為什麼她始終沒有選擇稱帝,而是盡心盡力地輔佐君王呢?下面就讓筆者來說說這一原因吧。
  • 孝莊和多爾袞之間有什麼秘密?難道真是傳說中的青梅竹馬
    而在此之前的多爾袞是當朝的攝政王,和他一起掌握當時的軍政實力的還有豪格,他們二人為了爭奪皇權鬧得不可開交,朝中的老臣也不知道該作何選擇,兩人還差一點就要派兵攻打對方了,正當局面十分膠著的時候,孝莊提出了讓自己的兒子福臨來繼承皇位,雖然福臨年紀實在太小,但是也是出於無奈,總不能任由那兩人發起內戰讓其他部族趁虛而入吧,所以就這麼定了下來,順治即位。
  • 孝莊曾經輔助過兩代君王,她為什麼不像武則天一樣做皇帝?
    皇太極時期,後金逐漸與蒙古結盟,公元1614年,蒙古成吉思汗氏族的哲哲(孝莊的姑姑)嫁給了清朝皇帝皇太極為妃,1625年,哲哲的侄女,也就是孝莊也嫁給了皇太極,很顯然,這是屬於政治聯婚。孝莊嫁給皇太極後,雖然後宮地位不及親姑哲哲,並不是特別受皇太極寵愛,但好歹也是養尊處優的皇妃,沒吃過什麼苦頭。
  • 他不怕得罪孝莊嗎
    皇太極曾經先後三次娶了科爾沁蒙古的姑娘,孝莊的姑姑哲哲、莊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孝莊太后,以及孝莊的姐姐海蘭珠,全都是科爾沁人,也全都嫁給了皇太極。等到順治皇帝時期,多爾袞和孝莊,依舊為順治皇帝選擇了科爾沁的姑娘做皇后和后妃。
  • 為何孝莊的靈柩在暫安奉殿停留了37年,卻沒按常規與皇太極合葬?
    孝莊文皇后出身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本名布木布泰,她是清太宗皇太極的莊妃,她生於明朝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她在後金天命十年即明天啟五年(1625年)以13歲的年紀嫁給了姑父皇太極,因為皇太極之前已經娶了她的親姑姑孝端文皇后,所以皇太極即是孝莊的姑父也是她的老公。孝莊是清代非常傳奇的女人,也是清代歷史上傑出的女政治家。
  • 從兩個方面進行對比,看孝莊與慈禧誰更勝一籌?
    一、相夫教子孝莊的本名叫布木布泰,出生於蒙古的黃金家族,她十三歲嫁給了皇太極,成為側福晉。在皇太極的後宮中,孝莊的地位排在第三位,不過總體來說也較受皇太極的寵愛。根據相關史料的記載,天聰、崇德年間,孝莊並沒有過多地參與到政治活動當中,即便有也不算活躍。
  • 清朝最榮光的宮女,孝莊太后視其為閨蜜,康熙皇帝與她感情深厚
    但是偏偏就有這樣一位侍女,讓康熙皇帝不顧規矩,把自己的兒子皇十二子交到她的手上撫養。這個侍女就是康熙的啟蒙老師——蘇麻喇姑。蘇麻喇姑受到康熙的如此重視,真的僅僅是因為她做過康熙的老師嗎?康熙讓她享受妃子的待遇,又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深意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蘇麻喇姑有什麼特殊之處。
  • 孝莊太后一生最大的悲苦就是輸給了兩個女人,一個是她姐姐
    我們在評價孝莊太后時大多看見的是她作為一個封建女性人物在政治上突出的才能,培養、輔助了兩代賢君順治和康熙,她也一直以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的形象出現在史學家們的眼裡。 但是拋開政治家這樣一個身份,單從女性的視野去看看孝莊太后,她的一生應該算是悽涼的。
  • 多爾袞死後,孝莊太后為何對他做無情之舉?背後有不得已的苦衷
    一位是晚清執掌朝政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另一位是清初的孝莊太后。她知書賢德、精通政治、善於韜略,歷經三朝君主,輔佐了兩朝幼年皇帝, 為大清開創康乾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孝莊在清兵入關前便嫁給了皇太極,因為為人謙和,處世老練,很快他成了後宮的「二號人物」,而當時的「大姐大」是她的親姑姑哲哲大福晉。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孝莊的身份變成了莊妃。
  • 多爾袞和孝莊真的是情侶關係嗎?歷史上他們倆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孝莊13歲就嫁給了皇太極為小福晉。當時皇太極的大福晉就是孝莊的姑姑哲哲,也就是孝端文太后。孝莊依靠著姑姑的關係在後宮排位比較靠前,一直到皇太極稱帝,她被封為永福宮莊妃,排在後宮第五位。在崇德三年,孝莊生下了期盼已久的兒子,正是皇九子福臨。孝莊先後生育四次,數量雖然多,但是只得福臨這一個兒子。
  • 歷史上的「大女主」,清初孝莊文皇后
    這位大福晉就是孝莊文皇后,她拉攏多爾袞,打壓豪格。與此同時,她與八旗中權力最大的兩位旗主代親王和鄭親王達成同盟,確保多爾袞不會再生陰謀。孝莊文皇后提出,如果大家扶持她的兒子福臨登基,她將和八旗貴族分掌朝政。就這樣,年僅6歲的福臨登上皇帝寶座,史稱順治皇帝。新皇登基,但朝堂上的爭鬥一直沒有平息。孝莊文皇后知道她們孤兒寡母想要坐穩江山,一定要防備多爾袞。
  • 為什麼劇中沒有孝莊呢?
    但是,她在順治年間並沒能被扶正,直到康熙帝即位之後才被尊為了皇太后、上徽號「慈和」,故曰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慈和皇太后駕崩,諡「孝康」、系順治帝帝諡「章」,是為孝康章皇后。順帶說一說,孝康是死了之後才上的諡號,佟佳氏活著時只能稱徽號慈和皇太后,而不是孝康章皇后!孝莊文皇后同理,活著時她是昭聖皇太后,死後才叫孝莊文皇后!因此,電視劇裡《康熙王朝》裡孝莊文皇后一口一個我孝莊,簡直就是荒天下之大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