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銀行信用卡業務失速:發卡量增速跳水 不良貸款餘額飆升121%

2020-12-26 新華融媒看財經

記者 賀向軍 實習記者 李欣彤 報導

零售轉型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信用卡業務是各家銀行轉型的重要抓手。

2017年-2018年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爆發,零售轉型初顯成效,此外,上海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等城商行在信用卡業務方面也一直保持領先,姍姍來遲的盛京銀行為了跟上轉型的步伐,在2019年重點發力信用卡業務,僅一年時間發卡量增加83.12萬張,漲幅高達305.35%。

猛然發力難免後勁不足。日前,盛京銀行發布半年報顯示,該行上半年新增信用卡33.1萬張,較去年末漲幅驟降至30.0%,同期該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攀升,由2019年底的2.10%升至3.11%,在上市銀行中居於高位,對應不良貸款餘額飆升121.32%。

"上半年,發卡規模在前十幾位的銀行,其信用卡業務大多出現了增速放緩、甚至縮減的跡象,信用卡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近乎飽和的狀態。"資深信用卡研究人士董崢告訴記者,城商行作為信用卡業務的後來者,一方面面臨著大型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市場擠壓,另一方面受到自身觀念、獲客渠道、地域性、風險管理等諸多因素限制,想要後發制人、搶佔市場份額難上加難。

信用卡業務狂奔一年後降速

盛京銀行總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前身是瀋陽市商業銀行,2007年2月經中國銀監會批准更名為盛京銀行。作為東北地區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城商行,截至今年6月末,盛京銀行的資產規模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0583.89億元,在全國134家城商行中位居前列。

為了搶佔零售市場,2019年信用卡業務成為盛京銀行發力的新方向,該行信用卡中心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長春、大連等城市設立了12家分行信用卡部,以完善發卡機制、營銷渠道的布局。此外,盛京銀行在2019年初,與網際網路巨頭京東合作,推出聯名信用卡,通過線上獲客的渠道推動該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

在網際網路機構的助力下,2019年盛京銀行信用卡業務迅速駛入快車道。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該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達到110.35萬張,較2018年增加了83.12萬張,增幅高達305.25%,這一增速在上市城商行中名列前茅。存量信用卡貸款餘額人民幣35.68億元,比年初增長27.69億元,增幅達到346.20%。

欲速則不達,野蠻生長一年之後,盛京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便顯疲態。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盛京銀行的信用卡累計發卡143.45萬張,較年初增加33.1萬張,增幅降至30.0%;存量信用卡貸款餘額人民幣53.19億元,比年初增長人民幣17.51億元,增幅降至49.1%。

相比之下,零售轉型的後起之秀長沙銀行,其資產總額不足盛京銀行的7成,但在信用卡業務方面採取"細水長流、穩紮穩打"的策略,2018年-2019年,信用卡新增發卡量分別為53.97萬張、63.57萬張,今年上半年新增29.86萬張,即便受到疫情影響,但整體保持穩定。

"現在銀行信用卡新增獲客難,主要是信用卡市場已經相對比較飽和。我國適合開卡的人群規模約5億人左右,現在除了少部分待開發人群外,大部分目標客戶群都已持有信用卡,銀行新增獲客主要是跨行爭取他行存量客戶。"董崢告訴記者,銀行業零售轉型的口號已經喊了多年,從大型銀行到股份制銀行、再到城商行,信用卡的市場份額已經被不斷侵蝕,加之疫情影響,今年銀行業信用卡發卡及交易等業務均出現明顯下滑。

對於起步較晚的城商行而言,想要從"虎口"搶食,與網際網路機構合作轉戰線上成為了救命稻草,但風險也如影隨形。

"與網際網路機構合作能夠打通獲客渠道,增加發卡量,彌補城商行區域經營的短板,快速以規模取勝。但短期內瘋狂衝量,則會推高信用風險,此外,網際網路端以年輕客戶、資金饑渴型客戶為主,信貸風險比線下渠道更濃。"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信用卡的發卡量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銀行的風險偏好程度,前期放慢腳步,對客群的選擇相對謹慎的銀行,才能保持較低的風險。

信用卡不良貸款激增121.32% 資產質量承壓

一路狂奔卻無奈遭遇疫情黑天鵝,在持卡人收入下降、還款能力降低、還款意願減弱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盛京銀行信用卡資產質量出現明顯下滑。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末該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為2.10%,不良貸款餘額尚不足0.75億元,今年上半年,該行信用卡不良率升至3.11%,不良貸款餘額飆升121.32%至1.66億元。

今年6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18.75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27%,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54.28億元,環比下降了7.02%。

"考慮到帳單周期因素,1月份消費,到3月份產生逾期,最終要在6月份才形成不良,存量風險會在年中爆發。"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過,由於監管層面要求信用卡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上半年借的錢可以再延期三個月償還,所以預計今年三季度,信用卡的不良率會小幅下滑,但依舊維持在高位。

除信用卡不良上漲明顯外,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盛京銀行整體資產質量正在加速下滑,風險抵補能力弱化。

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盛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分別為1.49%、1.71%、1.75%,不良貸款規模依次為41.56億元、64.42億元、80.05億元,同期該行撥備覆蓋率依次為186.02%、160.81%、160.90%。進入2020年,該行不良率較去年末上漲了0.74個百分點至2.49%,在上市銀行中,不良率"名列前茅",不良貸款規模達到127.58億元,較2019年底增長了59.38%,撥備覆蓋率降至130.07%,比年初下降30.83個百分點,上市銀行中排名倒數。

此前,銀保監會公布的2020年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顯示,我國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1.94%,撥備覆蓋率為182.4%。

對此,聯合資信發布的盛京銀行評級報告指出,在監管政策要求引導商業銀行業務"回歸本源"的背景下,盛京銀行的資產結構進一步向傳統信貸業務傾斜,但受到區域經濟增長承壓以及產業轉型升級陣痛效應的影響,該行不良貸款規模及不良貸款率均有所上升,信貸資產質量面臨一定壓力,撥備覆蓋水平仍待提升。

本文由新華融媒·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透視銀行信用卡業務
    四大行信用卡佔零售貸款比重提升較小,其中工行、交行和中行均為負增長。股份行爭相競逐信用卡業務,信用卡佔零售貸款比重穩步提升,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信用卡貸款佔零售貸款比重19年末較15年末分別提升8.08、9.45個百分點。大行和股份行為信用卡貸款市場主體,19年信用卡貸款增速較低。
  • 銀行信用卡「期中考」:建行表現搶眼,浦發不良率最高,數位化轉型被...
    從國有六大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披露的具體情況來看,累計發卡量最高的是工商銀行1.59億張。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浦發銀行,為3.31%。建行信用卡表現較為搶眼,在維持較低不良率的前提下,發卡量、貸款規模,交易結算量,都保持了一定增長。 半年報同時顯示,多數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較去年末抬升較多。
  • 中信銀行上半年淨利下降9.77%,疫情影響之下信用卡增速放緩、不良...
    信用卡業務增速放緩,存款餘額增加根據財報解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市場競爭加劇,銀行利差空間收窄。報告期內,中信銀行淨息差1.99%,同比下降0.12%;淨利差1.91%,同比下降0.11%。生息資產收益率4.30%,同比下降0.18%,付息負債成本率2.39%,同比下降0.07%。
  • 多銀行加強風控預防信用卡不良
    疫情擠出信用卡泡沫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中的大行和股份行多數信用卡不良較去年末飆升。大行之中,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交行、郵儲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別達到了2.65%、1.17%、1.81%、2.57%、2.90%和1.99%,較上年末分別攀升0.44、0.14、0.24、0.35、0.52、0.25個百分點。其中,交行信用卡不良率偏高,不良增長勢頭略強一些。
  • 一季報|零售貸款、信用卡業務成不良率重災區 「超預期」銀行業績...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不良貸款餘額及不良貸款率回歸「雙升」?隨著上市銀行一季報的披露,一度被看作是「超預期」發揮的銀行業績隱憂初現。分行業來看,一度讓銀行投入巨大的零售貸款、信用卡業務,此次成了不良率高企的重災區;企業貸款雖不良率普遍有所下降,但貸款質量的滯後性,也讓疫情之下的銀行蒙上一層陰霾。而受資產質量影響,以及淨利差、淨息差收窄趨勢明顯,銀行後續持續的盈利能力也令人憂心。
  • 中信銀行2019年報披露:信用卡加速數位化轉型 多個指標可圈可點
    因而,一家銀行的信用卡發展情況,反應了其綜合金融與科技實力的強弱。從信用卡發卡量、交易額、貸款餘額、不良率、信用卡收入佔營收比重等指標看,近兩年股份行可圈可點。以剛剛發布2019年年報的中信銀行為例,多項信用卡業務指標居於領先位置,為行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高質量發展樣本。
  • 「狂奔時代」不再 15家上市銀行年報揭開信用卡行業「變局」
    3月31日,北京商報記者盤點發現,目前A股、港股市場共有15家上市銀行在年報中公布了2019年信用卡業績數據,受貸後環境嚴峻,銀行主動收縮業務等因素的影響,2019年多家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卡量增速出現放緩;且在多頭借貸、共債風險的波及下,數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出現抬頭。在分析人士看來,2020年一季度,信用卡業務將進一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業務增長受限、壞帳上升風險值得警惕。
  • 招行走麥城:信用卡投訴量高居榜首,240億不良貸款餘額壓頂,曾陷...
    高投訴量的背後,是招商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的增加。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240.75億,同比增加107.98億10月30日,招商銀行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招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增加、不良貸款率下降,關注貸款和逾期貸款的餘額和佔比實現雙降。受信用卡業務風險快速上升影響,新生成不良貸款額同比增加。
  • 不良率直擊:浦發銀行、貴陽銀行拖隊煩惱 招商銀行信用卡之壓
    信用卡貸款總額同比增加16.61%,但不良貸款額同比增加41.32%。2020年一季度,更加突出。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貸款66.29億元,同比增加26.91億元。不良貸款額已超去年不良貸款總額的七成。損失類貸款金額35.95億,佔信用卡貸款總額0.54%。2018年該數據為23.83億,佔比0.41%。可見,作為信用卡業務的領跑者,招商銀行也是成敗皆蕭何,背負信用卡不良壓力,已給其平添不少不確定性。
  • 信用卡競爭力大比拼!
    本文由「輕金融」出品圖表來源:中金公司、萬得、Questmobile此前,輕金融曾對6大國有行、9家股份行2019年的信用卡中心人員、資產規模、信用卡營業收入與佔比、信用卡發卡量、交易額、貸款餘額及佔零售貸款比重、不良率等大量數據,進行了詳細的梳理與解讀。
  • 貸後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廣發銀行信用卡業務怎麼了?
    但在近兩年,廣發銀行曾經最為輝煌的信用卡業務卻呈現出收縮的趨勢。根據廣發銀行2019年年報,信用卡業務收入增速是2015年以來的新低;另外,信用卡不良率一路上升,已達到1.65%,較上年增加0.35個百分點。可能是出於控制風險的考慮,信用卡貸款餘額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同比上一年萎縮了4%。
  • 2019年銀行年報之信用卡專題解讀
    近幾年短期消費貸款增速均高於短期貸款增速,短期消費貸款增速在2017年達到38%的漲幅頂峰後逐步回落,2019年底同比增長13%,高於短期貸款增速近1個百分點(如圖7所示),而以信用卡為代表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正是短期消費貸款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滑,隨著復產復工加快推進,提振消費政策出臺,居民消費企穩回升。
  • 怎麼計算盛京銀行信用卡還款日期 其實計算方法並不難
    盛京銀行信用卡還款日期如何算的?接下來由小財來為你推介一下。盛京銀行信用卡還款日期如何算的?盛京銀行免息還款期計算方法:盛京銀行信用卡最終還款日為帳單日後25天。諸如:每個月1號為帳單日,則最終還款日為當月26日。
  • 廣州銀行衝刺A股 發力零售業務 信用卡貸款5年增長近10倍
    截至2019年末,廣州銀行資產規模達到5612.31億,近年來廣州銀行發力零售業務,零售貸款從2014年的146.48億,增長到2019年底的1327.3億,增幅達到806.13%。其中信用卡貸款餘額從2014年底的57.8億,增長到2019年底的604.57億,增幅945.97%。
  •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回升 加大新基建力度
    在27日舉行的中信銀行2019年度業績發布會上,中信銀行執行董事、行長兼財務總監方合英表示,疫情對該行主要產生了三個方面的影響。首先,受到投資停滯、企業停工、居民消費萎縮等影響,中信銀行業務需求端出現了萎縮。方合英介紹稱,特別是2020年2月份,一般性貸款當月增加只有66億元,環比1月份少增了724億元。
  • 招行信用卡不良大幅攀升 銀行催收逾期
    招商銀行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招商銀行總資產8.1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97%。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招商銀行的信用卡業務。2020年1月至9月,招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240.75億元,同比增加107.98億元。從數據可以看出,招商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今年受到了嚴重影響。
  • 信用卡逾期環比增長,多家銀行再發信用卡不良資產ABS
    近日,交行、招商、中信再次發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交通銀行發行交誠2020年第三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為45,000萬元,基礎資產為不良信用卡債權,全部未償本息費餘額為475,136.91萬元,預計回收總額64,625.81萬元。
  • 廣州農商行信用卡風險加劇 2019年信用卡不良貸款上升
    原標題:快訊|廣州農商行信用卡風險加劇 2019年信用卡不良貸款上升 不良率2.83%財經網金融訊 6月4日,天眼查消息顯示,廣州農商行於6月3日一天之內新增65條法律訴訟,均為信用卡糾紛執行裁定書。據財經網金融了解,近年來,廣州農商行信用卡餘額逐年增加,其裁判文書中信用卡糾紛的佔比也越來越大,或受此影響,該行信用卡的不良率一直處於較高位置。截至2019年末,廣州農商行不良雙升的同時,其信用卡的不良貸款也在上升且不良率近3%。與此同時,該行的逾期貸款也在大幅增加。
  • 18家區域銀行獲批信用卡業務「含金量」或難達預期
    區域銀行競相「搶食」3月23日,眉山銀保監分局發布批覆,同意四川丹稜農村商業銀行開辦興川信用卡發卡業務。這也是當月第6家獲批開辦信用卡業務的區域銀行。同時,據上市銀行年報披露數據,多家銀行累計卡量增速放緩、新增卡量比上年顯著減少。以國有大行為例,除中國銀行(港股03988)外,2019年新增發卡量均較2018年有所下滑。在業內人士看來,信用卡發卡量迎來拐點,一方面或由於信用卡市場的飽和,用戶增長紅利逐漸見頂;另一方面,在金融強監管政策下,部分銀行主動調整策略,對信用卡的策略不再那麼激進,主動採取收縮策略。
  • 一季度信用卡發卡量跳水銀行加速擁抱網際網路金融破局
    新浪金融研究院調研部分銀行發現,疫情對銀行信用卡業務帶來的影響是普遍而廣泛的。「信用卡業務確實大受衝擊,辦卡量和交易量均嚴重下滑。」某國有行廣州一家支行的負責人林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信用卡發卡主要依靠線下陌生拜訪及場景營銷,在疫情之下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推廣難度在加大,客戶則表示辦了卡也沒機會出門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