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好多個夢,只是當我們長大以後,逐漸變得現實因而過分悲觀,在很多的時刻,我們狠狠心把自己掐醒說:「醒醒吧,別做夢了!」但其實,只要不是種太陽摘星星,大部分的夢想都還是有成真的可能,只要你壓下那些掃興的以「可是」開頭的理由。
第一次看到這張網圖的時候,我殘存的浪漫細胞就一股腦都興奮起來了----唯一的念頭是此生一定要去畫中遊一次。誰知道生命的長度幾何,誰沒有各種牽絆障礙,誰又可能有指哪去哪的超能力,那些圓夢的人不過只是足夠任性和堅韌而已。很快我便知道:那是日本鎌倉的明月院,每年6月梅雨季可以看到這般繁華盛景,以及鎌倉距離東京市中心不過一小時車程。能鎖定一個踏實的時間和空間維度,就一定可以赴約。
於是,2018年的端午節,我終於赴約去了----對啊,就是這麼任性,去年的事情今年才說;以及因為出行前家屬的檔期問題,這也竟是一個人的旅行呢。你要問我感受如何?我只能說,這過去的一整年裡我一直在想念此行的一切,這個美妙的夢啊,讓人永遠不想醒來。
明月院
第一站就去了明月院。
然而當然拍不出網圖那樣的效果,一是日本人崇尚一期一會的「花見」,即使是工作日也不可能會有「清場」的效果;二是那天並不是典型的「梅雨天」,晴朗,少了那幾分濃鬱的色彩。
然而,花如同畫中一般美得如夢似幻,讓人驚嘆這個民族總有把尋常植物種出仙氣的決絕和魔力。總之,一點也不失望,實景確實美地有一種震懾力。
長谷寺
去完明月院,又去了長谷寺,發現居然是繡球花見的升華篇。
長谷寺內有山坡,整座山坡上種滿了各種品種的繡球花,遊人可以順著花徑一路上山觀賞再依次下山,也因此,遊客眾多的6月裡進了寺內還要取一張「整理券」作為依次取號上山的憑據。
一個號碼大約有近百個人,叫到號碼了就可以進指定區域去排隊。
排隊,讓國人既愛又恨;然而當你上了山,想像一下若沒有這樣的安排,那會是怎樣糟糕的場景,你就會感激這些視秩序如命的日本人。
人雖然一個接著一個,但一旦你駐足拍照,旁人都會小心翼翼地注意不要擋了你的鏡頭或者絆到你。如果路很窄,你不拍完後面人絕不催你也不試圖強行貼著你身子過去。所以,大家都自覺地迅速拍照並注意體貼他人。
在這個山坡上,我感覺自己看夠了世間所有的繡球花,那些過去已經覺得挺美的花叢居然成了凡脂俗粉。
長谷寺除了繡球花另有小驚喜---- 你會在青苔上、竹林間不經意看到可愛的小和尚石像。
這個寺廟裡有一處放滿了小石雕,因為此處寄託了年輕父母們對於夭折的嬰兒/孩子的思念和祝福。
本來令人悲傷的事情化成了這些笑意滿滿的小和尚石雕,似乎也讓翻篇變得容易了許多呢。你會相信他們變成了快樂的天使,他們還會重新再來。
七裡濱/高校前
除了明月院和長谷寺的繡球花,鎌倉本身也是四季皆宜的旅行目的地。距離東京市區不過一小時車程,即可坐擁山海風光,豈不妙哉。
坐江之電車,慢悠悠地一站站沿著海邊走,在七裡浜站下車,而沒有選擇熱門的「高校前」,下車一看簡直明智。海邊有一排餐廳,年輕人們在白色的海灘上踏著浪。在Double Doors的戶外座上坐下,點了一份和牛炒飯和一杯血橙汁,悠閒地吃著飯,寫寫字,如今想來,還有一種海風拂面的美妙感覺。
飯後沿著海邊走,不知不覺就到了熱門的「高校前」站。這個車站因為是《灌籃高手》的取景地而特別熱門,每天都有大堆來自國內的男男女女在這排隊拍照,等待列車經過的那一瞬間。不過懷著同樣念頭的人實在太多了,畫面本身反而有一些過分刻意的滑稽。
所以個人建議是,旅行中的拍照不妨順從心意而不要過分追隨「熱點」,免得因為等待或者不達「效果」而影響自己的心情哦。
離開鎌倉的時候又換了一種交通方式,為的是一探江之島站前的穿衣服小鳥。據說車站附近的一個熱心老奶奶會根據季節給這些不鏽鋼小鳥更換自己親手編織的小衣服,四季更迭,也成了車站的一道別致的小景。
如果說京都是復古的,那麼鎌倉就是清新的,這個與我們比鄰的小國有太多頗有特色的城市可供人一次次去賞玩。
下一站是哪裡?也許是心儀已久的箱根富士山下,也許是白雪皚皚的北海道,又或者是古色古香的金澤.....恩,看心情而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