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1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趙偉 泰醫趙偉
目錄
1、導致抑鬱症的生理因素;
2、導致抑鬱症的心理因素;
3、導致抑鬱症的環境因素。
「我抑鬱了」,這是一句很時髦的話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周圍抑鬱的人越來越多。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患抑鬱症,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鬱症自殺。目前為止中國患抑鬱症人數近1億左右。我國每年大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有40%患有抑鬱症。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抑鬱症呢?
01
生理因素
生化失衡:
當體內神經遞質失衡,或者缺乏正常功能,就可能會導致抑鬱。比如分娩時出現的荷爾蒙失衡可能會導致產後抑鬱症。
大腦結構和功能可能出現異常:
有過抑鬱的人的海馬組織較正常人小。海馬是一個主管人記憶的大腦組織。海馬組織減少後,相應的興奮性神經遞質5-羥色胺受體也會減少,從而會導致抑鬱。
軀體疾病的症狀:
抑鬱可以作為其他軀體疾病的症狀出現,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更年期、癌症、糖尿病、心臟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
基因:
抑鬱症和基因有關,關於哪些基因易導致抑鬱症還不明確。與一般人群相比較,嚴重抑鬱症患者的直系親屬,更易患抑鬱症。目前認為不存在單一的「抑鬱」基因,抑鬱可能是多種基因與環境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產生的。
性別:
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鬱。女性更傾向於思考那些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最終產生無助和絕望。在生理方面,懷孕、分娩、經前綜合症和更年期等都是抑鬱症的誘因。
藥物濫用:
為了緩解抑鬱症狀,一些人酗酒和吸毒。然而,這些物質的主要戒斷症狀之一就是抑鬱。因此,濫用藥物會進一步導致抑鬱。
營養缺乏:
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物質也會導致抑鬱。
藥物:
多種藥物可能導致或加重患者現有的抑鬱症狀。安眠藥、降壓藥和避孕藥等藥物會導致這種情況。甚至抗焦慮藥物有時也會導致抑鬱。
02
心理因素
性格特徵:
具有某些性格特徵的人,如悲觀、自卑、焦慮或過度擔憂、敏感、害怕被拒絕、與他人隔絕、具有優越感或自卑感、自我滿足感低的人,容易患抑鬱症。
還有一部分人非常依賴他人來滿足他們自己的情感需求。這使他們對他人產生了很高的期望。當他人不能達到他們的期望時,很自然的結果就出現抑鬱。
非理性思維:
比如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自己,曲解每一個事實,進一步降低自尊,可能會走上抑鬱的道路。這些錯誤的判斷和思維導致他們相信他們的未來會和他們所感知的現在一樣消極,從而導致抑鬱。
習得性無助:
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幹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的精神支柱就會瓦解,陷入絕望。他會開始認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處境,認為自己註定一輩子都要處理不幸的事情,於是讓自己的思維適應這樣的思路。
這種想法使他們相信他們無法改變他們的處境,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做任何嘗試去改變現在的處境。這會導致他們悲觀和冷漠,最終抑鬱。
壓力:
抑鬱是許多由壓力引起的健康問題之一。長期的情緒和生理壓力最終導致抑鬱。
肥胖:
肥胖會導致一個人自我形象的螺旋式下降,最終導致抑鬱。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極度消瘦或體重不足的兒童或青少年也會患上抑鬱症。
03
環境因素
失去所愛的人:
失去所愛的人(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也是抑鬱症的一個原因。父母的死亡,或離婚甚至寵物走失也會導致人們抑鬱。中年女性多數會面臨「空巢綜合症」,當孩子外出上大學時,她們會認為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可期待的了。
失敗感知:
當人們認為自己在某個特定領域失敗了,比如戀愛、工作,或者學業不佳,這也可能會導致抑鬱。因為沒有實現他們設定的特定目標,就會導致焦慮,抑鬱。
社會角色和期望:
履行特定形象的壓力,尤其是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在學校表現出色、成為一個全能的人、成為一個完美的人,這些特定的期望也會產生壓力,有時缺乏相應的能力也可導致抑鬱。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