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我在婦產科當醫生

2021-02-13 三聯生活周刊

不是每個人都能被看見,但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光。《我們這些小人物》主題徵稿正在進行中,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來稿請投:

zhuangao@lifeweek.com.cn


我們宿舍八個姑娘,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畢業,至今有六個結婚了,生了六個姑娘。八個人,沒有一個打退堂鼓,畢業後都進入醫院臨床工作,成了一名小大夫。

同一批次的男大夫因為長期作息時間不規律、天天打電腦、或吸菸或喝酒等不良嗜好,要麼頭頂逐漸荒漠化,要麼髮際線後移,黑眼袋變大,法令紋變深,慢慢地都去掉了「小」字,被病人家屬稱呼為「張大夫」「袁大夫」「李大夫」。而我,因為是女的,沒辦法遺傳我爸的謝頂基因,發量依舊茂密,加上胖胖的圓潤身材,經年不退的嬰兒肥,領導同事直呼大名,病人家屬嫌我年輕,只有新來的小護士尊稱我一聲「姐」。
《產科醫鴻鳥2》劇照有醫師資格證的臨床醫學碩士畢業,一上班就是住院醫師,熬兩年,通過醫院主治醫師的考試,慢慢地可以往上熬成「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我們是住院醫師,是薪級最低的廉價勞動力,是總粘在電腦前的新手醫生,是需要指導批評教育的年輕人,是資深護士不願搭班的同事,是病人家屬質疑的對象,是獲準值班前緊張到難以入睡的菜鳥,是遇到急診病重病危手術病人需要馬上請示上級的「下級醫師」,是病案首頁籤字時籤在最邊上的「住院醫師」。我們,就是一所醫院的最前線,是大船上的一個釘,是工地裡的一塊磚。我是產科醫生。科裡雖然有三十多名醫生,但真正值班的只有十名。所以我們的作息嚴格按照「排班表」進行。一個完整的排班裡面,有一個白班,一個夜班,一個產房班,一個急診夜班,一個120班,還有排了「休息」但實際上永遠不可能幹淨利落休息的班。
白班好理解,就是不停地收治住院病人。產科特殊一點,服務對象是孕產婦,工作內容簡單來說就是「順保引剖」,也就是順產的、保胎的、引產的、剖宮產的。具體的還細分為很多條。開放二孩政策以後,高齡孕產婦和有妊娠期合併症、併發症的孕產婦多了,產科的壓力與日俱增。我們科不能拒收病人,只要在八點到五點之間的來的,符合住院標準的,都要收下。需要急診手術的要請示上級,準備手術。每個病人都要問病史、寫病歷、開化驗檢查、查體、溝通籤字。一整套手續辦下來,每一位都要佔據我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特殊病人更耗時間,也耗精力。
我的最高紀錄是一天收治十二位病人。有一位下級醫院轉來的胎盤早剝的產婦,手術做完已經凌晨一點了。我回到病房看了看患者的情況,暫時鬆了一口氣,但想想還有病歷需要完善,咬咬牙堅持到凌晨兩點多忙完,回家已是奢望,只能擠在值班室的小床上草草睡到凌晨五點,生生餓醒。翻箱倒櫃找了一包餅乾狼吞虎咽地吃完。現在都強調服務態度良好,無奈產科就是一個封建迷信大本營,挑時辰的不少,常常搞得我們無語又無奈。某些孕婦及家屬提出的不合理請求,諸如「十一點到一點剖出孩兒」,「雙胎剖的時候先讓男孩出來」,「今天初一不吉利,怎麼樣都要讓我忍到後半夜」等等,實在讓人難以滿足。夜班,就是從五點到早上八點收治住院病人,管理在院病人,管理產房。三項工作一肩挑,有問題要及時請示上級醫師。一般產科會安排一位經驗豐富的上級醫師跟我這樣的菜鳥對班。我剛值班的時候,產科一直流傳的一句話,「夜班欺生」。據說年輕大夫的夜班容易出事。開始我是不信的,後來接連遇上幾個胎盤早剝、產後出血、子癇抽搐的,才曉得厲害。跟我對班的上級醫師跟領導申請「給我調個班吧,小劉的班太旺了,我受不了」。殘酷的現實逼得我想搞一下封建迷信,去什麼山什麼廟拜一拜。查了查才知道,沒有一個神仙是管產科值夜班的。估計神仙也知道,產科風險高,不敢輕易祝願。有一位同事說得好,神仙就像保險公司,上供就是交保險費,交的還不夠賠的,誰也不敢輕易伸手,不信你看美國,婦產科醫生的保費就特別高。白班和夜班,都屬於一線值班醫生,需要管理在院病人。產科常見的問題,諸如「奶漲了」「奶堵了」「奶水少了」「切口疼了」「便秘了」「尿不出來了」「發燒了」,我們都要積極地處理。我也逐漸積累經驗,掌握了一些推奶、擠奶、退奶的技巧。有時候新生兒出了狀況,家屬也會喊我們去看,比如「小孩身上紅了」——捂得太嚴;「小孩生出來以後一直睡,不吃奶」——剛出生就是睡得多,彈彈腳底他就醒了;「為什麼我彈了還不醒?」——因為你彈得輕;「小孩鼻頭有小白點」——沒事兒,都這樣。掌握了新生兒基本知識的我無所畏懼,拿不準的就請兒科會診。
《產科醫生》劇照急診夜班,就是在家待命。值夜班的醫生打來電話就得過去。常常大半夜地叫個計程車去醫院。有一天夜裡接到電話,值班醫生告訴我病人孕晚期大出血,在120救護車上,救護車在高速上,估計再有十來分鐘就到,特別急,讓我馬上出發。我穿上拖鞋就跑出家,攔了一輛計程車到醫院,正趕上值班醫生推著病人去手術室。我們一起把病人推到手術室,我才發現自己穿的拖鞋一隻是自己的,一隻是老公的。所幸最後孕婦搶救成功,保住了一條命。120班,會發一個小手機,經費有限,只配了一個老年手機給我們。要隨時隨地帶著它。快沒電了得馬上充電,一有電話馬上接起,需要出診馬上出發。醫院擔架隊人員不足。有時候我們到了目的地,也要跟急診科醫生,護士,還有司機一起抬病人。有一次下鄉去接孕婦,孕婦和孕婦的婆婆都暈車,在車上吐得一塌糊塗。救護車裡味道刺鼻,我坐在旁邊也噁心得難受。產房班需要管理產房。之前孕婦家屬可以陪產,還有導樂助產,還好一點。疫情期間家屬禁止入內,孕婦一個人待在產房裡,加上宮縮的疼痛影響,情緒波動在所難免。我們只好連哄帶勸,積極聯繫麻醉師打分娩鎮痛。分娩鎮痛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疼痛的緩解,讓很多孕婦能放鬆下來,甚至小憩一下,為最終的分娩養精蓄銳。我還沒懷孕之前,就給別人接生,指導呼吸和用力,熟練掌握了分娩時用力的小技巧,自己生的時候十分順利,五六次宮縮就把孩子生了下來。如果以後能擺攤兒,傳授這個技巧估計也能賺點零花。印象最深的一次搶救,是一個35周胎盤早剝的孕婦,大出血,開始手術前已經探測不到胎兒的心跳了,家屬告訴我們如果不行就放棄搶救孩子。新生兒剖出來之後,兒科醫生和麻醉醫生積極搶救了快一個小時,指標每況愈下,只好跟家屬說明情況,家屬籤字放棄了。我下了手術,聽到一陣「呼~哧~~呼~哧~~」,循著聲音走到新生兒的搶救臺旁,才發現是新生兒用力呼吸的聲音。大半夜的,孕婦和家屬來得太急,沒有拿包被。孩子用爸爸的秋衣、毛衣裹著,小臉發紫。我沒來由地想摸摸他。我剛伸出手過去,就被孩子的小手抓握住了。我知道這是孩子的原始的反射,但還是讓我一下子難受地啜泣起來。跟我同臺的老師看我哭了,也來看了看孩子的情況,大家都於心不忍。後來又跟兒科的醫師一起,抱著孩子出去給家屬看。孩子爸爸一下子就流淚了,同意送到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再搶救試試。可惜奇蹟沒有出現,孩子在太陽升起之前離開了。產科,是一個充滿生機,同時也蘊含風險的科室。在實習轉科的時候,我在產房待了幾天,迎接了新生命的誕生,就下定決心要學婦產科。因為這是唯一一個讓我有所期待的科室。我在這裡紮根、學習,等待著自己長出令人信任的皺紋和經驗,能微笑地告訴我的患者:「我感覺可能性不大」,並以此作為談話的結尾,而不必被追問——「大夫,可能性不大是多大?10%?20%……」

也許在歷史長河和浩瀚宇宙中,我們只不過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但在有限的生命裡,每個人都在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你是否也有一段難忘的職場故事,或是漂泊在外的艱辛歷程?《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二條版面現面向所有讀者徵稿。歡迎來稿,與我們一起記錄這個時代的小人物。

徵稿主題:我們這些小人物

原創要求:必須是未在任何公眾平臺(包括個人公眾號)發布過的原創稿件。

字數要求:2000字~3000字之間

其他要求:地域不限、題材不限,但需保證是個人真實經歷。

來稿格式:小人物➕標題

此主題徵稿將長期開放,被選中稿件將發布在《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二條位置,同時作者將獲得相應稿酬。一經投稿,即默認由《三聯生活周刊》編輯修改及發送。投稿20天後未得到回覆的,可轉投他處。

期待你的來稿!

稿件請發送至

zhuangao@lifeweek.com.cn

點擊下圖,一鍵下單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新刊出爐!點擊下圖,一鍵下單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周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

相關焦點

  • 作為婦產科醫生,在問月經史的時候,我自閉了~
    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問月經史是首要的內容,有時候某些患者讓你啞口無言?
  • 老公是婦產科醫生,偷聽他和女病人羞恥的對話後,我崩潰了
    還要我說得那麼露骨嗎?你就不怕他看多了別的女人有別的想法?」她媽急瞪眼說,「到時你可別哭著來跟我說他幹了對不起你的事。」這個女婿,當初她媽是頂喜歡的,在市裡的三甲醫院實習,兒科醫生,可哪想,這才剛結了婚,他就轉到婦產科去了。老人家一下就覺得丟了臉,甚至覺得這個女婿有點變態。剛開始那會,崔靜也沒多想,可這聽得到了,她也忍不住多想了。她找了個機會,偷偷到醫院去看他,卻看到他拉著帘子給一位女患者看胸。
  • 揭秘婦產科醫生的真面目:人人是戲精,個個段子手!
    然而,當了產科醫生才知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多的只是負重前行罷了!產科醫生的夜班永遠是風風火火,當別的科室值班醫生在安靜地休息時,我們在推著產婦一路狂奔,在手術臺上揮汗如雨,在寫不完的病歷面前心力交瘁。來之前怎麼沒人告訴我婦產科的病人要麼不生,要麼就趕在半夜一起生?產科的夜班,真的是太太太累了!
  • 婦產科醫生揭紅包潛規則 收紅包就儘量做剖宮產
    婦產科醫生揭「紅包」潛規則 陌生人錢一般不要  天津北方網訊 :近日,深圳「 疑嫌紅包少, 縫產婦肛門」事件引起高度關注,由此引發的醫德大討伐聲勢浩大。  昨天,本市一家醫院的婦產科醫生講述了收紅包的內幕。
  • 愛的婦產科
    這個充滿愛的婦產科,如溫馨的港灣,給生命以最溫柔的呵護,同時也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時刻……在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婦產科積極響應醫院號召,組織全體人員多次學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同時把控病區衛生安全,全體人員佩戴口罩,對病人及家屬宣講相關知識,測量體溫,做好防護措施每日按時消毒,守護母嬰健康。
  • 婦科常規檢查需知+婦產科醫生想告訴女性的8件事
    與其他科比較,婦科檢查更需要一個長期固定的私人醫生。畢竟這麼隱私的事,不希望每次都向陌生人傾訴一遍來龍去脈。那麼婦科檢查具體都需要檢查什麼地方和流程呢,下面就讓小冪帶大家來看個究竟。耶魯大學醫學院婦產科臨床醫學教授瑪麗·簡·明金博士表示,婦產科醫生對患者進行婦科檢查,與身體其他部位檢查毫無區別,女性不必害羞。
  • 我從婦產科轉行做私密整形醫生:女人難言之隱不僅是婦科
    我今天就想和大家來聊一聊關於私密的這個事兒。我在婦產科的時候,即上病房又坐門診。在門診過程中,我遇到大量女病人,她們會跟我聊:關於夫妻性生活不和諧,自己在性交過程中感覺痛苦或者不舒服,她們在婚姻生活中沒有性慾或者自己就覺得自己是個性冷淡,對性沒有半點熱情。 一旦我女病人跟我聊這些,我就會很常規的問她們:你有沒有陰道炎?
  • 成都婦產科醫生最詳點評 生娃就照這個名單點
    生娃娃不像做頭髮,都是頭一遭,建卡時根本不曉得該選哪個醫生,都是機選。到後來不滿意想換,又會出現很多煩人的問題。今天準媽媽貓貓王集結了一大波過來人,給大家點評一下成都市各大醫院的婦產科醫生。醫生是忙的頭都不抬一下的,前期就是常規檢查,5個多月的時候娃娃吸收不好,我一點肚子都沒的。醫生罵了我,叫我多吃點,當時就焦的很。醫生也著急。醫生技術都很不錯的哦。出院之後也打過幾次電話來慰問大人和小孩的情況,服務都可以。
  • 婦產科醫生坐不住了……
    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常有人問我: 「有沒有什麼辦法或工具,能讓我生孩子時別那麼痛,比如幫我把孩子拽出來?肚子上最好不要有刀口,我害怕手術,不想留疤……」
  • 一名婦產科男醫生的辣雞湯
    大家好,我叫劉淼。我是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的一名普通的婦產科醫生,2002年到現在從業有16年了。有一部很好的紀錄片叫《生門》,講述的就是醫院裡面生孩子的一些故事。我想問問在座的各位有誰看過這部紀錄片? 非常好!
  • 為什麼婦產科醫生勸你最好別懷雙胞胎?
    但是,我們婦產科醫生卻勸你最好別懷雙胞胎?你有可能並不知道,那些孕媽媽和小仔們一路冒著多大的風險!懷了多胞胎並不只是福氣多多,還意味著風險加倍!俗話說的多胞胎其實就是「多胎妊娠」——在一次妊娠中,子宮腔內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胎兒。
  • 張震宇:比女人還了解女人的男婦產科主任
    (一)  張震宇是在臨床實習時被婦產科主任一眼相中的,"這個年輕人細心"是科主任給張震宇的評價。讓主任看上是件挺榮幸的事,於是,20出頭剛剛從醫學院畢業的毛頭小夥子就這樣懵裡懵懂地看起了婦產科病。  這種來自男性的同情心和關懷更容易讓女患者接受,而張震宇一點點累積起來的高超醫術最終讓患者把他當成最值得信賴的人,毫無保留地把隱私的病情和盤託出。  一般來說,科主任一周只需出半天門診,限號20個。但每次出門診的時候,張震宇總是儘可能多地為患者加號。自己的加號用完了,就用"飛號"(其他醫生的號源)。
  • 婦產科醫生提示:這7樣東西別買,交的都是智商稅!
    本文作者:李妙然,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審稿專家:鄒世恩,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肖喜榮,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產前診斷與胎兒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傅少梅,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市面上的女性用品很多,功能聽上去都很誘人
  • 「無意中看到女朋友和婦產科醫生的聊天記錄……」差點崩潰~哈哈哈
    「無意中看到女朋友和婦產科醫生的聊天記錄...」差點崩潰~哈哈哈哈2.這位女士自認為自己做的飯舉世無雙,不知道將來會便宜哪個男人,不過評論區的網友卻是說出大部分人心裡話,哈哈哈。3.沒辦法呀~到了年齡找不著對象就得去相親,家裡親戚給介紹的相親對象,大家說我該注意點兒什麼呢?
  • 婦產科醫生揭秘真相!
    作者:颯姐(婦產科主治醫生) 如果你們要是問颯姐,比較推薦哪種分娩方式,颯姐肯定會告訴你們: 能生還是要自己生啊!
  • ...裝臺》裡的刁菊花懷孕了,關於「早孕」,婦產科醫生有話說……
    以下文章來源於西安交大二附院 ,作者婦產科 早孕即醫生所說的早期妊娠,懷孕14周之前被稱為早期妊娠。一般懷孕多少周都是從末次月經算起的。停經:有規律的月經忽然推遲10天以上,就很有可能是懷孕了。早孕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厭油膩、喜食酸等。經常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女主噁心、想吐、吃不下東西的橋段,即暗示女主懷孕了。
  • 婦產科醫生說出了三點
    婦產科醫生說出了三點 。 當然了,和生命健康相比,如果是疾病不得已切除還是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
  • 婦產科男醫生:別緊張,我們真實想法是這樣
    其實,像小文一樣遇上男婦產科醫生的情況並不少見,尤其是一些一二線城市。遇上內檢、備皮、接生、徒手掏胎盤等一系列露出隱私部位的檢查,多少會讓孕媽們覺得有些難為情,那麼男婦科醫生內心是怎麼想的呢?來看一段自述——婦產科男醫生的自述我是一名婦產科醫生,大學分配科室時,完全根據各方面的表現以及成績來定,由於當時婦產科醫生緊缺,經過幾度調整,我被「意外選中」分到婦產科,當時內心真的十分抗拒,甚至三番五次向上級申請調換,後來都以失敗告終。既來之,則安之!
  • [韓國]《戀愛的味道》當泌尿科女醫生遇上婦產科男醫生……
    《戀愛的味道》王聖基(吳智昊 飾)是一名英俊帥氣的婦產科醫生,業務十分熟練的他對於女性的身體構造了熟於心,對性亦有著自己十分獨到的見解
  • 《愛的婦產科》"神秘男一號"就是他!
    表示:實在太酷了!!\(•ㅂ•)/♥ 偶像顏值與口碑實力兼具的楊祐寧,不僅參演《太平輪》、《我是女王》等大電影榮獲業界好評,更是在《傾世皇妃》《千金女賊》等電視劇中虜獲一眾忠實粉絲。而在《愛的婦產科》定妝照曝光後,楊祐寧版新波波收穫了兩極化的爭議評價,對此自稱「轉學生」的楊祐寧表示「責任重大但毫不畏懼」,「婦產科是個優秀的集體,自己唯一的使命就是不能讓喜歡它的觀眾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