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多年,重量越大背部越弱?你不缺大重量訓練,缺的是動作細節

2020-12-13 中國健體那些事

健身多年重量越來越大,背部卻原地踏步,高位下拉要負直接責任!這個動作細節你注意了嗎?

背部肌群比較複雜,訓練不同部位,動作做法還不太一樣,但注意了:無論是哪種做法都不要讓腰部借力——這會讓髖關節參與動作,直接導致背部發力感差。

拋去安全性不說,這種做法更長遠的弊端是:

代償做法讓你拉起更大重量,從此你的訓練停留在「虛榮的大重量訓練」無法自拔,不甘心從小重量練起,真正感受背部肌肉的發力!

於是你再怎麼練,訓練重量再怎麼增加,背部都練不大……因為不正確的動作模式,讓背部肌肉習慣了這種「活兒再累我也不用出力」的狀態。

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下動作,看看怎麼做「高位下拉」效率更高。

01如何「高質量」的完成高位下拉?

四指輕輕勾住握把,雙臂間距約為肩寬的1.5倍,挺胸收腹,眼睛看向前方,大腿固定在器械滾輪下。肘部帶動握把向下移動,大臂從兩側向身體靠攏,這個過程呼氣。在動作的最低點,努力感受肘部靠近背部的擠壓感,停頓1~2秒。控制好握把的上移速度,緩慢將其放回,最高點處肘部仍然微屈,注意不要讓身體離開座椅。重複完成8~12次動作為一組,完成3~5組。

02用高位下拉把背練寬,要注意哪些動作細節?

1.小臂和握把放於身前,握距不宜過寬。

過寬的握距限制了大臂肱骨的位移,導致動作中肩胛骨上下迴旋的程度較高,會更多募集上背肌肉做功,不利於背闊肌的刺激。

握距過寬也更容易出現身體後仰的情況,下拉中有更多的肩胛骨後縮,訓練部位從背闊肌轉變為著重刺激中下斜方肌。

2.多嘗試反握訓練,對背闊肌拉伸效果更好。

反握時,雙臂有更多的上拉空間,下放時可以更加貼近身體。

這種做法直接增加了動作行程,也讓肱骨更靠近軀幹背部,更加符合背闊肌的肌肉分布特點。

03完成高位下拉時,有哪些易錯點?

1.兩隻手捏的太緊,手臂發力過多。

很多朋友反饋說:高位下拉時背部沒啥感覺,胳膊先沒勁了——先檢查下你的手,是不是一直「緊緊攥著」握把。

當你捏的太緊時,小臂和大臂都會繃緊,從而更多地參與到動作當中。

解決:把肘部以下的小臂和手腕想像成吊車的掛鈎,松松垮垮勾住握把。你想把握把拉下來,需要靠大臂發力、帶動肘部下移。這樣做會讓你更容易找到背部發力感。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練背時要用助力帶:

當你使用大重量訓練時,雙手輕輕勾住握把是不現實的。這個時候用助力帶,它能解放你的雙手,減少握杆時手臂發力,變相提升背部發力感。

尤其是職業健美健體運動員,更加注重訓練的質量,不會因為虛榮而拒絕使用助力帶。這樣是明智的:既能提升訓練重量,還能保證肌肉感受,兩全其美。

2.重量選擇太大,身體前後擺動。

想把背部練寬,你的高位下拉不能這麼做:

重量上的很大、下拉時也不知道身體哪裡發的力,直接把握把拽了下來;

做完根本控制不了重量,身體被拉著「嗖」一下就上去了,屁股也跟著要離開凳面了……

這樣做高位下拉不是練背的,練的是你的髖和腚——你成功運用了身體的力量把它拽了下來,但背部肌肉沒什麼參與,正是我們開篇提到的「代償做法」,這麼練不安全還影響背部增肌效果。

解決:降低重量,下拉、放回時控制動作節奏。感覺背闊肌像彈簧一樣,肌肉的止點(大臂)在慢慢擠壓起點(背部外沿)直至動作最低處;放回時也要慢一些,想像背部的肌肉像皮筋一樣被拉長。

為什麼要想像呢?因為看不到背部肌肉訓練中的變化,想像能讓你的注意力更集中。

04男生如何練背,能讓身材更加出眾?

1.多做豎直下拉類動作,專注於背部寬度的打造。

除了高位下拉,引體向上也是不錯的豎直拉類動作。它的動作模式和高位下拉相反,是讓肌肉的起點向著肌肉止點移動,需要克服身體自重做功。

這個動作難度相對較大,建議新手先練習高位下拉,當你可以使用自重的60%時,可以慢慢嘗試自重引體向上。

在高位下拉動作的練習中,要嘗試不同的握把、握距和握法,感受變化給背部肌肉帶來的不同刺激。現在很多健身房握把越來越全,這對訓練者來說是個好事兒。

如果遇到這種對握的把手,別嬌羞,一定要試試。

2.多做水平劃類動作,全方位增強背部厚度。

這類動作把負重從前方向著身體拉動,典型動作有:俯身槓鈴划船、坐姿繩索划船等。

水平划船類動作,往哪裡劃決定了你的訓練感受在哪:

從身體前側向下巴位置劃,練得更多的是三角肌後束、上斜方肌;

向著胸口位置劃,練得更多的是中下斜方肌、大圓肌小圓肌;

向著肚臍位置劃,背闊肌拉扯感更多。

05總結

動作評價:高位下拉是一個高效的背闊肌訓練動作,也可以通過各種變式刺激其他不同部位。前期訓練不宜負重太大,新手要以背部感受為前提,合理安排訓練計劃。

訓練建議:訓練前記得多給背部熱身,使用繩索或彈力帶對背闊肌進行激活。正式訓練前做1~2組熱身組,每組次數15次左右,重量不要超過你正常做組的50%。

健身界素有「老手練背」的說法,可惜的是並不是每位老手都能把背練得厚實、比例協調,掌握動作技巧的老手反而可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把動作做到位,在感受背部發力的前提下增加重量,是普通健身愛好者進階的鑰匙。忽視了肌肉感受盲目衝擊大重量,真的是得不償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背部增肌之路,任重道遠。

歡迎關注中國健體那些事,分享實用健身知識,暢聊體壇趣事~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健身時,重量越大增肌效果越好,但請不要誤解大重量的含義!
    對於長期活躍在健身房裡面的人來說,相信大家一定都遇到過這種現象,那就是有更多的人都比較傾向於大重量的訓練方式。在很多人眼裡,用的重量越大,所能夠起到的效果就越好,而那些小重量的訓練則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那麼這種說法真的靠譜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健身訓練,重量越大越好嗎?大重量,肌肉才會生長?
    健身訓練,重量越大越好嗎?大重量,肌肉才會生長? 關於肌肉增長,先拋出【營養,休息】兩個因素,現在我們討論一下【重量】。
  • 健身重量選擇丨必須使用相對自己的大重量?並不!輕與重如何選?
    提到健身訓練,尤其是抗阻力量訓練,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我該使用多重的重量進行訓練?大重量?輕重量?8-12rm的重量?對於增肌來說:基本上都是讓你偏向使用相對於自己的較大重量進行訓練的,8-12RM可能是你最常見的聽到的建議。
  • 用的重量越大增肌效果越快?別逗了,你是健身不是舉重,告你真相
    沒錯這就是人最直觀的想法,舉起的重量越重說明這個人越強,並且也說明這樣的訓練方式是正確有效的,因為一般能舉起大重量的人體型都會很健碩,所以想要來你吃大肌肉是不是真就需要用大重量,而那些使用小重量或者輕重量的訓練就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嗎,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我們到底應不應該用大重量。
  • 新手練好背闊肌,激活比大重量還重要?這動作助你找到背部發力感
    以門外漢的角度看待訓練,大重量似乎是唯一的衡量標準:訓練到位=重量夠大。但是從正規訓練者的角度來看,一切不以肌肉募集為目的的動作都是在盲目舉鐵。新手也好老手也罷,要想練得好重量固然重要,前提是:「肌肉發力感不能差,動作完成度也得高」——尤其是練背的時候。
  • 「大重量訓練牛人」和「大重量二逼」:真正的區別在哪裡?
    所以,通常我們所謂的「大重量」都是建立在完整的運動幅度上的。削減運動幅度很可能意味著你的肌肉在做組時沒有發揮出一些功能,這就很可能帶來肌肉量增長停滯或下降。假設你非要在深蹲、硬拉、臥推中使用1/3的運動幅度,那麼你要確保訓練這些肌肉的其它動作必須是全幅度的。
  • 健身新人要練腿,這個動作比深蹲好:除了安全,還能用大重量訓練
    「想孤立訓練股四頭肌,有啥比較好的動作,除了深蹲?」如果告訴你有這麼一個器械,能讓你使用比深蹲大得多的重量,同時可以更加孤立刺激股四頭肌,做起來還非常安全,你會不會動心?1.不了解器械如何使用,坐上去發現「停不下來」。這聽起來很好笑,但躺在那裡練腿的人卻笑不出來(尤其是使用大重量訓練後)……倒蹬機一般在椅背下端、雙手位置處有一個固定栓,撥動固定栓之後,踏板可以下放到更低位置;做完動作你得拉住固定栓,這樣踏板就下不來了。
  • 減脂期間也要大重量訓練
    春天到了,健身行業也進入了旺季,天兒一暖和琢磨著該露肉了趕緊減減肥,健美健身各各項目的運動員也陸續開始為新賽季做準備——減脂期就這麼來到了你面前。然而,很多人在這個節骨眼兒不知道聽了誰的話,放棄大重量,只做一大堆輕重量高次數練習,這是非常非常傻逼的。
  • 背部經典訓練動作,變身肌肉男必備!
    想要穿衣顯瘦脫衣有肉就必須將自己的背部肌肉練的更加厚實,我們經常說的黃金倒三角就是指寬肩窄腰。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如何訓練背闊肌,甚至有些人在健身房也會很辛苦的訓練,卻沒有好的效果。那麼對於我們普通的健身愛好者來說,如何高效的訓練背部肌肉呢?
  • 練背應該是大重量還是小重量?真大佬不關心重量,這3點才是關鍵
    練背用多大的重量,和你的訓練目標直接掛鈎:背部比較薄、想要增肌,那你訓練時的重量,就要相應的大。而且每一次的訓練,最好都做到力竭;勾勒背部線條、輔助減脂塑形,那麼重量可以小、個數可以多做一些,同時動作要標準。
  • 健身運動時大重量少次數和小重量多次數有什麼區別?
    健身鍛鍊是負重抗阻力的力量訓練,過程中完成動作的次數和組數是有講究的,重量越重,人所擔負的抗阻承受力越深,次數越多,人所擔負的力量耐久力約大,這些都是靠人體骨骼肌包括白肌纖維和來紅肌纖維完成的。根據通常健身訓練時的實踐結論,大重量、少次數的多組數訓練對提高極限力量最有利,這方面的案例是專業舉重運動員;而次大重量、增加次數的多組訓練對增肌最有利,這方面的案例是專業健美運動員;而小重量多次數的多組數訓練對減脂、維持肌肉清晰度最有利,像那些田徑運動員身上可以常常見到。
  • 健身到底該選擇大重量還是小重量,重量越大越好?
    重量選擇在健身對訓練效果有很大影響,很多新手朋友都有這樣的疑問,重量用的越大對肌肉刺激更好嗎?這篇文章會給你答案。 首先我們要知道RM這個概念,RM 全稱是Repetition Maximum,是指選擇一個重量做一個動作,可以持續最多的次數。
  • 增肌訓練應該以大重量訓練為主?不上重量真的沒有辦法增肌嗎?
    健身的小夥伴,或多或少應該都聽過,「只有大重量才能增肌,增肌一定要上重量,不然沒用」這一類言論,也確實我們看到的那些塊頭很大,肌肉量很多的人,他們訓練中使用的重量都很大,那麼真的是只有大重量才能增肌嗎?今天我們來仔細分析下這個問題。
  • 健身新手應不應該做大重量訓練?這2點,告訴你答案
    在我們的健身訓練中,說起大重量訓練,小編我相信大家應該是不會陌生的,但是我們很多朋友一提起大重量的強化訓練,很可能就會在心裏面打退堂鼓了,也就是不願意去進行一些的大重量的訓練動作,特別是對於我們很多的新手朋友來說,可能會更加不想,甚至是恐懼於大重量訓練了。
  • (轉帖)啞鈴單臂划船絕對必不可少的背部訓練動作
    啞鈴單臂划船絕對必不可少的背部訓練動作,關節活動角度、肌肉的拉伸程度和動作可承載負重都具有鮮明的特徵。
  • 健身新手一定要加強手臂力量訓練,這是一切力量增肌訓練的基礎
    下面就給大家講講為什麼手臂力量對於訓練這麼重要,我們都知道健身訓練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動作,都需要手臂參與,不管是硬拉還是臥推等,所以的動作都需要手臂的產於,那麼在完成這些動作訓練時,就需要強大的手臂力量作為基礎支撐,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手臂沒有力量連訓練器械都拿不起來,那還談什麼穩定控制器械,談什麼將動作做標準當然這些還只是基礎,即便你能拿起訓練器械,但是手臂力量不夠充足
  • 健身過程中的「大重量」是什麼?這些是你要了解的
    相信很多朋友在增肌過程中都聽過「大重量」這個詞。為了讓肌肉得到更好的生長,在保持動作標準和正確的姿態下,最好要進行大重量,並使用循環漸進的方式來逐漸提高重量,才有利於增肌。但是,很多情況下,大重量訓練並不是指一定要用重量(負重)大來鍛鍊。 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關於增肌「大重量」的事情。
  • 【健身】大重量超級深蹲的秘訣!
    秘訣一 加寬站距較寬的站距能在深蹲時產生更大的槓桿作用。窄站距深蹲時,膝、髖關節重心間的距離較長,動作幅度更大,因此較難完成;寬站距深蹲時,膝、髖關節重心間的距離縮短,壓力主要落在臀部和股二頭肌上,這些部位是大重量深蹲的關鍵。
  • 大重量訓練呼吸方法:瓦爾薩爾瓦動作
    正確的呼吸方法能促進氧氣置換,激活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系統,支撐舉起更大的重量以及幫助訓練恢復。當我們進行大重量訓練時(例如深蹲,硬拉等等)每次動作需要屏住呼吸嗎?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什麼時候該屏住呼吸呢?當進行大重量深蹲把槓鈴取出深蹲架時,深吸一口氣,氣息該停留在胸腔還是腹腔呢?
  • 健身訓練的時候,只能小重量多次數?看看大重量與受傷的關係
    隨著網絡的流行以及我國倡導的全民健身,很多人紛紛走進了健身房,不再單一的跑步機而是開始力量訓練,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在做槓鈴訓練,尤其是需要加重量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憂鬱,尤其是新手,因為他們擔心受傷,為了身體健康鍛鍊反而傷到自己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