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蔡先生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年多,同時伴有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雙側鼻阻、頭昏、頭痛、嗅覺下降等症狀。做手術風險太大,其他醫院都不願接招?不做手術,患者痛不欲生,還有餘生怎麼熬?如何能既做了手術又保證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呢?這個富有挑戰性的難題,擺在了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副院長李紅的面前。
李紅院長日常接診
因手術禁忌,多方求治被拒
6年前,患者因雙側鼻阻、鼻炎、頭昏頭痛被診斷為鼻中隔偏曲,選擇了保守治療。不久後因咳嗽、咳痰、氣短、胸悶,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這幾年,隨著年齡的增加,患者病情逐步加劇。晚上睡不著、出不了氣;白天頭昏、頭痛、嗅覺下降、四肢無力。病痛折磨,讓其痛不欲生。
由於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素氣促、心累,全麻風險大有手術禁忌徵,多方求醫,均無醫院願接手治療,一家人十分焦急。後經人推薦,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副院長李紅教授醫德高尚,在合理評估病情的情況下願冒風險、擔責任。一家人抱著最後的希望找到了李院長。
患者講述術後效果
達成共識,挑戰手術禁忌
「鼻中隔偏曲是我們耳鼻喉科最常見的一個小病,主要症狀是鼻阻、頭痛。但是,患者是伴有『慢阻肺』的鼻中隔偏曲。這意味著身體不能耐受全麻,就算是局麻,手術風險也非常大。」李紅教授考慮到,患者既有對疾病的困惑、對生命的渴望,也有對治癒的迫切期望。全麻不可以,局麻風險大,但到底有沒有可能呢?
根據患者目前的情況,手術是唯一的方法。怎麼在挑戰手術禁忌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手術呢?這對醫生來說是巨大的挑戰。李紅教授帶領麻醉團隊,充分發揮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三級專科優勢,凝聚多學科力量,組織麻醉科、臨床檢驗中心、內科、鼻科進行多學科MDT會診,決定為患者在局麻下進行鼻中隔矯正手術。同時,讓患者和家屬參與到治療中來,達成了風險共擔的共識。
李院長主刀手術
迎難而上,術後通氣順暢
局部麻醉,患者呼吸、血壓、體位等因素控制困難,因此對團隊的技術和術後恢復提出了更高要求,診療團隊也為此做好了充分術前準備。
術中,李紅教授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穩健的技術功底,有效利用「鼻中隔黏膜夾板」術後鼻腔通氣好的優勢特色技術,不到40分鐘便在局麻下順利完成鼻中隔矯正,有效避免了手術併發症的發生。
術後,患者開心地表示,整個鼻腔從未有過的通暢,而且術後血壓也平穩了,頭也不痛了。
什麼是鼻中隔偏曲?
人體有左右兩側鼻腔,把它們從中間分隔開的這個「承重牆」,就叫做鼻中隔,它對應鼻子外面的位置就是鼻梁。一般來說,鼻中隔基本應該是垂直居中的,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鼻中隔都不是完全筆直的,都會或多或少偏向一側或兩側都偏曲,當鼻中隔彎曲的程度較大引起相應的不適症狀後,我們就稱之為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如何治療?
因為鼻中隔偏曲是解剖結構的異常,所以希望通過吃藥、打針來治療是不現實的,只能通過手術的方法將偏曲的骨質矯正或去除,才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哪些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1.鼻中隔偏曲導致嚴重鼻塞。
2.鼻中隔偏曲特別是高位偏曲導致鼻竇炎。
3.鼻中隔偏曲導致反覆鼻出血。
4.偏曲的鼻中隔壓迫鼻腔外側壁引起反射性頭疼。
5.鼻中隔偏曲導致對側下鼻甲代償性肥大,影響咽鼓管功能。
6.矯正鼻中隔偏曲,作為某些鼻腔鼻竇手術的前置手術。
據了解,鼻中隔偏曲是鼻內鏡下進行的微創手術。術後,鼻子外觀上沒有刀口,具有安全、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
撰稿\編輯\圖片:牟牟丨審稿:李紅丨監製:許利平\楊小西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掛號
添加「人工客服」在線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