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天下無量萬法如來悉知,為什麼?

2021-03-01 法華楞嚴講義


019 法華經 序品一

  再比如,人死了以後,我們給他送往生,死人還笑起來了,柔軟起來了,是不是?但是那不意味著就往生,與往生沒有多大關係。但也不意味著他沒有往生,僅僅是無情物跟你溝通了。那麼死人很僵硬、板著面孔,他也是抗議:看我死了以後,你們沒有一個好臉色給我看臉板板的!但也不能證明他就沒有往生。往生不往生與瑞相或者這個惡相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我們一定把往生的瑞相宣傳為往生。這是方便說。而且修行人一定要認真做好送往生,在中陰身期間送往生成功的把握非常非常大!但是呢,即使大,我們心裡沒有底。

到底怎麼樣真正地往生?真正地成就?一定是活著的時候,自己就能證到自己往生。在《法華經》《楞嚴經》就是講這個法。沒有誰不是「應供」。成佛、成菩薩、下地獄與別人沒有關係,只有你自己把持自己。

正遍知:分為「正知」與「遍知」。「正遍知」就是「明心見性」。正知,知道心可現萬法,這是在空見有,叫「明心」;遍知,知道萬法唯心所現,這是在有見空,在相見性,叫「見性」。所以「正」與「如」相對應,「遍」與「來」相對應,所以「正遍知」就是「阿彌陀佛」。

明行足:分為「明足」和「行足」。「明」表見道,「行」表修證;「明」表智慧,「行」表福報。「明行足」也叫「兩足尊」。也可以把「明」具體說為「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天眼明」能知道十方空間;「宿命明」能夠知道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漏盡明」是表十方三世,有時間必有空間、有空間必有萬法;時間、空間、萬法,森羅萬相、無所不知、無所不明,叫「漏盡明」,一個都不漏。所以這三個明呢,也就是籠統解釋為開了智慧,圓滿智慧。這裡的「行」在明心見性的前提之下,「一行一切行」,叫「明行足」。

善逝:就是逝而不逝,死而不死,去而未去,來而未來,所以特指如來境界。諸佛「非生示生,非滅示滅」,以此教化眾生開佛知見,無生法忍。所以整個〈如來壽量品〉就是在講怎麼樣「善逝」。

明白了「善逝」,你不落三惡道。光相信不行,光相信是迷信,你要懂得為什麼「不生不滅」。僅僅一個〈如來壽量品〉就足以使修行人不離道場,不離當下,證到阿羅漢、闢支佛、地上菩薩、等覺菩薩。越是真理越簡單吶!

「養悟」至關重要。那麼這裡講「善逝」能不能叫「善生」?也能。善逝、善滅、善生……皆可。那麼前面講「如來」,叫「如去」行不行吶?所以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開口即是佛法,沒有哪一法不能圓融。

世間解:「世間」分為世間和出世間、一切世間。如果說多了,人世間、狗世間、貓世間、男人世間、女人世間、小人世間、頭髮世間、手指甲世間、泥巴世間……無量。所以這個「世間」呢,是指十法界無量世間、無量萬法。「解」就是明白知道那麼回事。

佛在《金剛經》講「無量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無量眾生」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有情無情。

《楞嚴經》講得更加具體:松樹為什麼直?荊棘為什麼彎?烏鴉的頭毛為什麼黑?天鵝的羽毛為什麼白?乃至恆沙界外一滴毛毛雨,到底有多少頭?多少絲?「如來悉知」。

他為什麼知道啊?一切法都是他自己啊!我們要用智慧來悟。如果我們不去除煩惱習氣,你別說知道別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你知道你這個心有多大?肺有多紅?腸子有多長?你知道你肚子裡亂七八糟的是些什麼東西啊?你都不知道。所以佛講了,你沒有證到四果羅漢,連自己都不要相信你自己!那麼從這個方面來看,好像成佛那麼難、那麼玄、那麼妙,是不是啊?

無上士:這個「士」在古漢語裡是對那些有權威、有學問、有大的功德的人一種尊稱。稱為勇士、烈士……什麼什麼士。在現代社會是對人的一種恭敬:尊敬的各位男士、女士……所以這個「士」呢,是吉祥的字眼,所以用來作為佛的一種名號。關鍵是這個「無上」,我們不能把它解釋為世界冠軍,不能把它解釋為第一。

「無上士」是表「圓融、圓滿、圓通」。無上無下、無前無後、無左無右、無內無外、無大無小。一切萬法都是我們一個念而已;也就是說我們是無分別法,萬法都是一。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佛證金身,十法界森羅萬相,大小多少、香甜苦辣、有情無情……無非諸佛法身真常,無非當人當下一念現前而已,叫「無上士」。

調御丈夫:這裡是集中說明佛教化眾生的手段。「調」是以正面的、柔軟的、慈悲的種種手段來勸導、教化那些比較正直、如理如法的修行人。「御」是用一種負面的、強制的、暴力的手段對那些剛強眾生進行強制管理、打擊。佛法不離世間法,也是以兩種手段來成就眾生。這個「丈」呢,就是分析、權衡、比較、選擇,是用「調」?還是用「御」?「調御」要到什麼樣的火候為適宜?這是佛的良苦用心。所以「丈」,帶有衡量之義。這個「夫」呢,是一個語氣助詞:啊!佛啊!你真是調御丈啊!

天人師:如果講,佛是天上和人道眾生的老師,這樣講法未免不圓滿。佛是十法界眾生之父,為什麼只對天和人情有獨鍾啊?這個不是佛的單方面的因緣,正體現出佛的良苦用心。十法界裡,四聖法界固然需要佛來幫助教化,但是相對於六凡法界而言,他已經解脫了輪迴之苦,所以對這一部分眾生的教化叫作「錦上添華」,完全可以放在輕重緩急那個輕和緩的位置,重點對六道眾生來「雪中送炭」。

那麼在六道眾生裡,如果按照輕重緩急,是不是應該重點教化三惡道裡的眾生啊?可是因為三惡道的眾生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這個條件非常糟糕。地獄眾生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就比如,一個人被拳打腳踢刀劈,他痛得嗷嗷亂叫——你說:「阿彌陀佛,我現在給你講一段《法華經》怎麼樣啊?」他能聽嗎?他一秒鐘也不會理你。餓鬼道的眾生一天到晚惶惶不可終日,餓得渾身直抖啊——你講:「來聽經。」他能坐下來聽嗎?畜生道的眾生更不用講,對牛彈琴,你對著那個癩蛤蟆、青蛙:「親愛的青蛙您好,我們交個朋友怎麼樣?」它咕地一下就跳走了。所以對三惡道的眾生,佛是愛莫能助啊!那麼在人道、天道、阿修羅道裡,最起碼它有教育的時間、空間可言。所以叫「天人師」。

佛世尊:從這個「世」字來看,是表十方三世。在佛法裡,有時間必有空間,有空間必有萬法。時間、空間、萬法就是一,就是一個「尊」,就是一個「佛」,就是一個念,起畫龍點睛綜合概括。說一千道一萬,十方三世森羅萬相萬法就是一個「佛」,就是一個「尊」。

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在佛法裡呀,講真空、講無形無相之法,為「正法」;講有形有相萬法,為「大法」;講空有不二,圓融一體為「妙法」。但是,我們在這裡這個「正法」,當下即是「大法」,當下即是「妙法」。如《楞嚴經》所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即正、即大、即妙。演說,「正法」本不可說,不可說但又必須說,所以藉助於世間的語言文字強詞奪理,所以叫「演說正法」。

初善、中善、後善,作三種觀照。第一種觀照:「初、中、後」表「過去、現在、未來」,「善」就是「善哉」,「過去、現在、未來」是當下一念;第二種觀照:「初、中、後」三善,表佛良苦用心教化眾生的次第,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具體體現在後面的「十如是」;第三種觀照:還可以用五時說法來觀照,第二說法時應該是「初善」,第一說法時、第三說法時、第四說法時應該為「中善」,第五說法時,也就是法華涅槃時為「後善」。「後」是表圓滿、究竟,成就了。

其義深遠:佛所說之法,是宇宙人生本來面目,是講真理,非任何世間法所能比擬,故其「深」;過去、現在、未來,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無量法界森羅萬相當下是一念,故其「遠」。

時間、空間、萬法,皆是一念而已,所以其深無底,其遠無邊,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由此體悟我們真心本來面目妙不可言,妙不可思!那麼懂了的人,妙也可言,妙也可思,但是永遠講不盡。諸佛出世講無量劫都講不完,可是我們能夠觀照到。智慧也是無窮無盡的,但通過言語文字的表達變成了相,你永遠表達不完。

其語巧妙:這是顯示出佛的智慧德能,善解人意,善於演說,最大的特點是善於打比方。特別是講「如來藏」大法與一切法之差別,那個比喻簡直妙不可言。你看了就是容易開智慧,這是真的。

純一無雜:《法華經》是唯一的「一乘法」。萬法都是一人一念之所變現而已。這個法太重要!這是救命的法寶。

那麼我們現在再想一想:無量的修行人都在這樣念佛、那樣拜佛,這樣做事、那樣做事,種種分別法。在佛法裡叫「愚痴法」、叫「愚法教人」、叫「下劣法」。真正的大法始終抓住「萬法都是一個念」,而且「當下是一個念」。

所以,我們經常講我們當下是不是唐朝人、漢朝人、秦朝人、是不是大通智勝佛時代的人?可是我們老講我們是現代人,過去還有古人啊,將來還有未來人吶。未來人是不是也是我們現在這個人?所有的人當下是不是都是一個人?是不是當下就是一個念?好好把「做夢」這個道理搞明白,夢中的一切的境界是不是就是做夢的一個人一個念?是不是當下就是一個念?你從夢中醒來以後,是不是當下還是一個念?夢中醒來以後,夢中的那些境界當下是不是還是你?是不是還在?所以我們這裡在座的,有沒有哪一個人不是「無量壽」啊?你以為只有「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啊?每一個人都是「無量壽」!我們沒有生命的開始,也沒有生命的結束。這個道理很難講很難講,唯智者能入,所以聽法一定要專心致志。這個世界從何而來?我們所面對的一切的人事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從何而來?他是誰?我是誰?要把這個道理搞明白呀!

所以這個「純一無雜」就是強調「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任何萬法不可替代的地位,「唯此一事實」。無雜,其它三藏十二部經都是在打雜,都是在打閒岔;而這個法很簡單,對上等根機之人而言,兩三句話拉倒了事。所以佛在前面放光現瑞,上等根機之人藉助於佛力之光能夠看到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萬法現前,僅從光的這種氣氛即已開悟,當下成佛。儘管佛講了那麼多,那麼由於眾生無量劫以來的習氣,他仍然不能當下明白,所以就要靠晚輩後生,生生世世反反覆覆來傳這個大法。

縱觀幾千年修行人的歷史,一目了然。到底有多少人成就了?要建立起我們的信心呀!有些人問說:「師父呀,我現在學了《法華經》,我還要不要誦《金剛經》?要不要誦《地藏經》?」我說:「怎麼不要呀?」「但哪有許多時間呢?」我說:「沒有時間就誦《法華經》吶。誦《法華經》難道不是誦《金剛經》嗎?」誦一句《法華經》等於誦無量的經典,叫「純一無雜」。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具足」這是講「圓滿、圓融、圓通」。「清」是表無量的萬法清一色,「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白」是表根本、究竟、了義。「梵行」是表沒有汙染。這裡的汙染有別於方便法。後者執著惡垢為汙染;可是圓頓大法講,是非好壞、香臭善惡統統皆是「梵行」,統統皆是佛。

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闢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這段經文跟前面那段經文一字不差,我們不再重複。

【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

在十法界裡,同名同號的諸佛菩薩不可勝數。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曾經在三十億同名同號「釋迦牟尼佛」法中修行,這是縱向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這是橫向;那麼從究竟義來講,它就是表法——萬法同一個本體。

這個「二萬」,說起來比較繞。《十善業道經》講十種慈善功德,這十種慈善功德都具足「百界千如」;所以十善功德又叫「萬善功德」;「萬善功德」又具足自利利他,所以叫「二萬」,這是佛以十善功德來教化眾生。

頗羅墮:譯作「利根」。沒有哪一法不是利根,所有的法都是一個根,這就是「一心三藏」,這就是一個念。

——本文摘自印廣門清法師《法華經》講記第三次修訂版

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轉發一篇智慧和正見的文章就是在踐行法布施,它可能觸動一個人,改變他的人生,從此朝著光明前行。感恩隨喜您的隨手點讚和轉發給你的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


相關焦點

  •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是什麼意思
    佛陀出生後,行走七步,上指天空下指大地,口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是佛陀真的生下來就走了七步,並說了那樣的話嗎?如果不是,它隱藏了什麼含義?
  • 孫悟空為什麼不找如來報仇
    看過《西遊記》的人,可能會問一個問題——孫悟空為什麼不找如來報仇?其實,這個問題是不存在,在《西遊記》裡,如來和玉皇大帝都是兩個虛無的人,但又實實在在與孫悟空有關。玉皇大帝在天上,在孫悟空的上面,代表壓迫,束縛,這也是孫悟空為什麼反抗玉皇大帝的主要原因。
  • 「如來」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佛不真實存在,才得授記?
    「如來」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中有這樣的論述:釋迦牟尼佛若真實存在,就不會得到授記;不真實存在,才得授記。表面上看似乎難以理解,為什麼是這樣呢?「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為什麼?所謂如來,即諸法的本義。」
  • 佛教:聞是章句,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諸眾生得無量福德
    應以何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說法度之,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不現身向我們說法呢?,因為我們的善根未熟,善根未熟,就是觀音菩薩向我們現身說法,我們也不能開悟。諸佛如來出現世間,都是在眾生善根成熟之時。聞是章句,一念生淨信,念念生淨信。
  • 養心苑安奉千尊月光如來及共修通知(含養心苑千尊月光如來功德海名單,不斷更新中)
    -- 海濤法師】一、為什麼我的婚姻不順利,夫妻經常吵架,面紅耳赤。二、我辛苦生下我們的孩子,為家庭、孩子、生計奔波勞碌,為甚麼我的丈夫還要出軌。三、我的孩子怎麼還嫁不出、還娶不到老婆。四、快要娶到的媳婦怎麼一場空。五、為什麼我生下的孩子不聽話、智力有問題,總是讓我憂心。六、錢財喪失非常的迅速,想存錢根本不可能。
  • 法華經:為什麼集佛分身於一處,就會見到如來全身(62)
    法中自有無量義,要相信自己的覺性。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願欲見此佛身。】這時候,大樂說菩薩因為如來威神力加持的緣故,而對佛陀說:「世尊,我等想要見到此佛之身。」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或由業障值佛世尊久已滅度,或有不聞諸佛名字;如彼餓鬼,於恆河中都不見水,但見種種雜穢之物。或見諸佛,各從本土,示現威德大菩薩形,來入此會。或一剎中眾生,唯見劫火所燒。或一剎中眾生充滿,鹹共見佛。或見如來攝一切剎入一佛剎,以一佛剎入一切剎。如眾翳者,同於一處,見各差別,互不相礙,皆由眼翳;不見正色眾生亦爾,色性無礙,心緣異故,蔽於正見,不了真實。
  • 《法華經》——怎樣理解'如來壽量'?
    這裡從三身如來作解:「法身如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不管你是在凡在聖,我們都共一個「法身如來」。可以通過通教和別教來體會「空如來藏」,體會法身之性。「法身如來」是遍於一切處,整個的萬法都是這一個念。「報身如來」:是成就如來果位以後,智慧從法身之體而起用。它可以千變萬化,對一切的萬法萬相來去自在,它體現的是真心本體的妙用。從空性、從無形無相的法身,現空現有,現大現小,這個現空是虛空。
  • 養心苑安奉千尊月光如來及共修通知
    第十一種,「後所生處常為父母之所愛重,壽終復得生於天上」。天上人間,人間天上,反反覆覆。第十二種,「死後不復墮三惡道,當自守意常欲求佛」。死後不墮三途,凡是造過佛像的,不論哪尊佛像,不但不墮三途,生到人間能知宿世因果,常遇見佛,還是做三寶弟子,往後不論生到什麼地方都能有佛法,尊重佛經。
  • 大日如來是哪尊佛?它有什麼意義?
    就是說如來的智慧有如太陽一樣,光明遍照一切處,沒有內外、沒有晝夜之分,能除去一切黑暗。這裡指的是我們的法性、真如光明遍一切處。真如法性沒有內外的區別,也沒有白天、晚上的區別,是時常遍照一切處沒有黑暗的。第二個是眾務成辦義。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世尊在小乘解脫道法阿含經當中,講的十二因緣,是聲聞緣覺所修的法,不涉及大乘如來藏法的修行,不是直接成佛之法,因此不能當成究竟之法。學佛人不要以為佛法就是講一切法空,一切空法當中,還有不空的法存在,那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第八識,沒有第八識,萬法都無從緣起。聲聞緣覺修完十二因緣法,就會證得緣起性空,知道五陰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依賴如來藏這個因以及無明業種等等為緣,就有一切法的生起。
  • 淨空法師:如來的心印,就是這一句佛號,勸我們求生淨土
    上面念老總結,前面所說的「心印之語」,「亦即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諸祖以心傳心之心,開此寶印,粉身難報」。這幾句話是念老說出來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如來的心印,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圓滿無上菩提。我們看今天的註解,「如佛無礙智,所行慈愍行」,看註解。【解】上二偈乃願求佛德,願己福慧,等同如來。願自己的福德、智慧跟如來同等,平等,相同。
  • 什麼是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
    這個是《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講的如來藏(zàng)有三種。什麼叫如來藏呢?用這個字面的意思解釋就是,如來藏(cáng),如來為什麼藏呢?如來藏在我們凡夫的心中,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佛。這個佛藏在我們的心裏面,我們現在這個佛——好像自家的寶庫沒有打開,這個心中的佛就顯現不出來。
  •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唯識之二十五)
    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講到:「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六祖的這句話是說:自性含藏萬法,就是藏識,即阿賴耶識。如生起思量,就是前七轉識,生出六識、六根、六塵這十八界,也就是說我們的見聞覺知、宇宙萬法,這都是自性起的功用。
  • 真身曝光後,如來、無天佛祖都懼它三分!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非常神秘的一個人物,很多人都想知道,孫悟空到底是由什麼變的,為何連如來、無天都要怕他幾分。在破石而出後,天界全部被驚動了,孫悟空隨之將天上攪和成一鍋雜粥,事後又跑去菩提門下學藝,結果藝學成了,菩提卻不原因再見到孫悟空,更不想做他的師傅,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在後傳中,孫悟空的身份這才曝光在聚光燈下。原來,對於佛界而言,孫悟空的前身是一顆無骨舍利子,非常金貴,乃佛門至寶,可以消除一切妖魔鬼怪,讓如來重新回到靈山。
  • 若受持「如來常住不變湛然安住「,正法便可常住無滅
    於一切法所見真正。佛言。善男子。若有成就是三昧者。見於如來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畢竟涅槃。則不得名所見真正。若見如來常樂我淨終不畢竟入於涅槃。如是乃名所見真正。世尊。如佛所說若見如來常樂我淨其義云何。善男子。常樂我淨即是如來真實之性。世尊。若如是者。一切凡夫亦得成就如是實性。何以故。凡夫之人亦復計於常樂我淨。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說。我言具是三昧菩薩。乃能見於常樂我淨。不說凡夫所計顛倒常樂我淨。世尊。
  • 祈願法之:妙慧光明之月光如來咒梵音•月宮天子祈願法
    弘一法詞:月仰碧空明明,朗月懸太清;瞰下界擾擾,塵欲迷中道;惟願靈光普萬方,蕩滌垢滓揚芬芳,虛渺無極,聖潔神秘,靈光常仰望!惟願靈光普萬方,蕩滌垢滓揚芬芳,虛渺無極,聖潔神秘,靈光常仰望!我很喜歡這首詞。下界眾生,塵囂擾擾,因妄想塵欲迷失了中道,未得見本來面目。
  • 陳青雲武俠《如來八法》,實際柳殘陽作品,曾改編成電影紅極一時
    陳青雲今天青莓和大家說一部掛名鬼派掌門人的武俠偽作《如來八法》,這部小說的真實作者也是大名鼎鼎,根據本書改編的電影更是在六七十年代紅遍了影視圈。柳殘陽照片看完本書的內容簡介,許多武俠小說迷就應該已經猜到,這部武俠小說的真實面目其實就是鐵血俠情大師柳殘陽的《天佛掌》,又名《邪神門徒》、《如來八法》。
  • 悉知科技牽手伊賽集團,開啟牛肉全產業鏈品牌形象數位化建設
    悉知科技與伊賽集團合作,共同打造視覺感受、用戶體驗、欄目結構及技術性能俱佳的線上總部。伊賽集團位於河南省焦作市,創立於2001年,佔地5000畝,員工3000人。目前擁有河南10萬頭、內蒙古20萬頭,共計30萬頭肉牛產業化基地及年10萬噸肉製品深加工、2000餘條櫃國際貿易的產業規模,是專業從事肉牛養殖、飼料生產、屠宰分割、食品加工、連鎖專賣和供應鏈服務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現代化清真食品集團,先後被評為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中國牛羊行業領軍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龍頭企業等。在全國建立30個全資子公司和300個辦事處,打造一小時服務圈。
  • 「如來」一詞裡的「如」指什麼?
    如來藏依其本有真性實相,不生不滅、不變不易,名之為「真」;一切法依如來藏本有真性實相而幻生,唯有同一性,共有同一相,無對無望,遠離是與非、對與錯、好與壞、我與他、此與彼……等等二元對立,名為「實」。因此,真實即名「如」。③諸法之真性、實體,名「如」。《大智度論》三十二曰:「諸法如有二種:一者各各相,二者實相。」 又曰:「如、法性、實際,此三皆是諸法實相異名」、「佛弟子如法本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