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寫著寫著,忽然似有所感,停下來就參悟了起來。如今回過神來重啟更文之心,查看前面最後一次發文時間,不知不覺間居然已經過去了一個月了。更新得有些慢,實在抱歉。
此邊讀邊聊系列,能夠寫出來的文字往往不及義理的十萬分之一。我若都寫出,只怕一月也寫不出一篇文章。讀者姑且將此文字作啟發參考用。畢竟,真正的覺悟還得靠自己。法中自有無量義,要相信自己的覺性。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願欲見此佛身。】
這時候,大樂說菩薩因為如來威神力加持的緣故,而對佛陀說:「世尊,我等想要見到此佛之身。」
我曾暗自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我見到了七寶塔,聽到了七寶塔中的聲音,大概只會覺得這是一種神變現象,不會想到此七寶塔中還會有佛身。
法會大眾大概也是這種情形。他們不知道七寶塔中有佛身,自然發不出願見佛身的願望。為了能夠繼續深入法義,在佛陀的加持下,大樂說菩薩問出了這個問題。
【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是多寶佛有深重願,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
佛陀告知大樂說大菩薩說:「此多寶佛有深重願力,若是我之寶塔為了聽聞法華經的緣故,出現在諸佛面前的時候,如果大眾中有人希望我的佛身示現在四眾之前,則那尊佛在十方世界說法的一切分身佛,都要集中在一處,然後我的身就會出現了。大樂說,我的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如今應當集於一處。」
關於集分身佛的問題,我參詳了很久,這似乎類似於專心致志、制心一處的意思。
就好比,眾生的每一個心識都是其分身,但眾生的心識分身是散亂而無明的。因此,他們在平常生活中常常渾渾噩噩,隨著業力之波濤而逐流,如同豬八戒撞天昏,是好是歹,全然自己做不了主。
生佛不二,佛陀的每一個心識都是其分身,只不過佛的分身都是覺悟的,他自己知道自己是幻化的。無量心識有無量分身,將所有分身歸集一處,即是無量色身三昧,這就能見到七寶塔中的如來全身。
這也是一個法。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凡夫要成佛,就要收住自己的散亂心,就能見到自己肉身七寶塔中的如來全身。
【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
聽到佛陀這麼說,大樂說菩薩進一步請法說:「世尊,我等亦希望見到世尊的分身諸佛,禮拜並且供養。」
【爾時佛放白毫一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彼諸國土皆以玻璃為地,寶樹寶衣以為莊嚴,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遍張寶幔、寶網羅上。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為眾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處,亦復如是。】
這時候,佛陀放出白毫一光。在光的所照之處,大眾當即見到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如恆河沙數一樣多國土以及諸佛。
那些國土,都是以玻璃為地,以寶樹、寶衣為莊嚴具。有無數千萬億的菩薩充滿其中。國土之上普遍張設寶幔,寶網羅。那些國土中的諸佛,皆以大妙音聲而為眾生說種種法,還見到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土中,亦為大眾說種種法。南方、西方、北方,四維上下,凡是白毫相光所照之處,都是這樣的情況。
【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也許是感應到了白毫相光所傳達的訊息。這時候,十方國土的佛陀各自告訴本國的眾位菩薩說:「善男子,我現在應當前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為地,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藪。燒大寶香,曼陀羅華遍布其地,以寶網幔羅覆其上,懸諸寶鈴。惟留此會眾,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有什麼樣的眾生,就會有什麼樣的國土。住相穢心眾生感召的是穢國土,不住相淨心眾生感召的是淨國土。
釋迦牟尼佛無量分身來集,此時的娑婆世界,當即也隨之變得清淨。清淨的琉璃為地,種種寶樹莊嚴,以黃金繩分界出八條道路。原先凡夫所見的聚落、村營、城邑,以及大海、江河、山川、林藪統統都看不見了。
國土中遍燒大寶真香,曼陀羅華遍布其地,寶網、幔帳羅列覆蓋在其上面,懸掛種種寶鈴。除了留下此法會的大眾之外,其餘的天人都遷置在了他方國土上。
此時的娑婆世界,有釋迦牟尼的無量分身佛、諸大菩薩以及法華會的大眾,他們都是明心見性者,故而住在娑婆本性國土中。而天人沒有明心見性,他們只能見到五蘊妄想國土。
「移諸天人置於他土」,說是遷移而未遷移。對於沒有明心見性者而言,這時候的天人,就好比是一個沉醉在小說裡的人,他的心在小說裡,於所居之處渾然不見,猶如他土一樣。
《邊讀邊聊法華經》(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