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一個人總是獨來獨往,無非是出於這四種心態

2020-12-14 唯晨說

文/唯晨

許多能夠觸碰到心靈的話都是通俗易懂且深入生活的,有人調侃說,古人用盡筆墨去描寫表達的情感,都不如一句「臥、槽」來的貼切。

唯晨真的試過,果然是無論喜怒哀樂,都能通過不同的發音用這兩個字將其表達出來,並且表達的時候內心還挺滿足。

出現這個情況並不是說長篇細膩文字表達沒用,而恰恰說明了大部分人最擅長看別人演繹,然後自己完全不會表達。

生活中太多人對情感的表達只有一種方法,那便是提高聲音,甚至有時候會用發怒這種錯誤的方式去表達除發怒之外的情緒。

除了不會表達,還有不少人不會溝通,甚至乾脆不願意溝通,這些人表面冷漠,擅長思考。於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獨來獨往。

通常情況下,獨來獨往的人並不是寂寞,而是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這種人要麼內心強大要麼曾受到心靈的創傷。

痛苦使人思考,思考令人睿智,一個總是獨來獨往的人多半更優秀,他們的「獨」無非是出於這四種心態。

01受盡了挫折,所以習慣了冷漠

有人說,圈子不同,不要強融。唯晨要說,級別不到,休得胡鬧。人最怕的就是高攀,不對等的關係總是坎坷的。

這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思想,正如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外向是生活需求,孤獨才是自我享受。

年輕的時候曾暗暗想過,自己要做一個溫暖的人,凡事替別人考慮。確實這麼做之後才發現,別人都是欺軟怕硬的,你的溫暖只會縱容對方肆無忌憚。

老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是極有道理的,好說話的人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壞了規矩,看著「後遺症」層出不窮,在應接不暇之後人就會變得冷漠。

太多人不懂得感恩,說的還是兩朋友吃雞蛋的故事,當一個人習慣性地接受另一個人的饋贈後,就會打心底認定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若有一天饋贈者收回了饋贈,就會發生翻臉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人越長大越孤單,越經歷越冷漠,因為曾受盡挫折,所以學會了保護自我。

02經歷了背叛,便開始逃避情感

「人生是苦的」這個觀點幾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那些嘗到苦澀的人都會認同這個觀點,卻不知苦難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經歷苦難很難有所成就。

痛苦和幸福其實是一體的,不經歷足夠的苦就無法感受到足夠的幸福,遭受背叛是件令人十分痛苦的事情,那種感覺就像小心翼翼地護著的一顆心被人摔在地上一樣。

人都有條件反射,無論面對好的還是壞的事情,經歷過背叛的人,容易逃避感情。

沒有人喜歡獨來獨往,只是在經歷了疼痛之後不敢再繼續同行。

並不是所有的背叛所帶來的都是傷心欲絕,有些人哭過之後依然熱情似火,有的人卻從此走上了冷漠。

一個獨來獨往的人,定是有原因的,蘇軾在經歷過生活的蹉跎後寫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句子。

孤獨是一個人的美景,人一旦踏上了孤獨的道路,便不再在乎外在的天氣是風雨交加還是晴空萬裡,世界從此只在自己心裡。

03走過了歲月,懂自己內心安寧

內心安寧,便是幸福,知足常樂,才為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懂內心安寧的重要性,靈魂在歲月的千錘百鍊中變得強壯,不切實際的欲望在生活的風雨中逐漸安分起來。

塵世的喧囂是任何人用任何辦法都無法逃脫的,只要我們活著,就必須面對生活,那些好的壞的美的醜的只能接受,也不得不接受。

人生最難的是安寧,做一個從容不迫的人,習慣熱鬧也習慣孤單。泰戈爾說:「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獨。」

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並不是每個獨來獨往的人都是孤獨的,擁有豐富的思想,即便一個人獨來獨往也不會感到孤獨。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修得內心的安寧才算成功,走過歲月匆匆,錯過太多風景,不如就停下來,一個人好好地靜一靜。

獨來獨往的安寧是一種智慧。

04看清了人生,不願再為難自己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這樣寫道:「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當一個人看清了人生之後就會變得高冷,厭倦了白天的偽裝,開始懂得自己,喜歡月光。

簡單是一種生活態度,看清許多事情之後,便不願意再為難自己,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有些事情不是為難自己就能達成所願的。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看清世界之後,給自己營造一方淨土,獨來獨往挺好,不必應付世事紛擾,風雨來時做一個靜默的觀客就好。

獨來獨往的人明白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與其違心假裝還不如乾脆卸下偽裝,不為難自己的同時也為生活留下了思考的時間,人因思考而進步,越是優秀的人越孤獨。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一個人的不合群?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相關焦點

  • 識人:一個人總是「看不起」別人,無非是出於這兩種心態
    而且,我們是生活在一個人與人組成的現實中,你完全無視別人的存在,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對你自己不利。02曼妮的婚姻中就曾出現過上面那種問題,存在「不合理」觀念的人不是她,而是她的婆婆。結婚後,他們也確實是按照約定在生活,兩個人都很拼,阿洛在公司上班,總是出差,總是去見客戶談業務;曼妮的幾個發小剛好想創業,想拉她入夥,她想著自己上班也賺不到幾個錢,於是就跟發小一起創業了,阿洛也很支持她。本來這樣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夫妻倆的分工很合理,而且確實很有效果,兩個人賺的錢比結婚前要多。
  •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不合群,無非是出於這些原因,一般人都知道
    我們都知道,大家生活在如今的社會,是不可能離開群體的,在外有朋友群,在單位,有同事群,無論在哪都不會是孤單的存在,但是總會有人不合群,而且很多不合群的人會讓我們生活的很累,獨來獨往,不與一般人接觸,想不透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有些人總是不合群,無非是出於這些原因,一般人都知道。
  •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一般都有這四種心境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獨來獨往的人,並不寂寞;太合群的人,才寂寞。一個人的時候,看起來是形影相弔的樣子,很可憐,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他的心境和別人不一樣,內心是豐富而安寧的。一個人的時候,才有時間思考人生,才能夠理清頭緒,才能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才能夠換一種方式看別人。世界很鬧騰,但快樂卻在安靜之中。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一般都有這四種心境。「境由心生」,用心看世界,人生就會順心;用心做自己,才能守住自己的初心。
  • 一個人最好的活法,無非這四種模樣
    這其實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和期待不同,所以要求和標準也就有所不同。認為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擁有詩意世界的王小波,就曾說過這樣一番話: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雖然這問題沒有標準、統一的答案,但有些正面的標準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借鑑和靠近的。
  • 真正成熟的人,卻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的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
    如同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前些時日,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看著葉嘉瑩先生在經歷無數坎坷後,還能保持吟誦詩詞時的坦然,讓人由衷的欽佩。
  • 不太愛說話的女人,基本是這四種心態,很準!
    生活中,有些人愛和很會說的女人打交道,有些人則偏愛和話不多的女人相處。「話多」的女人,個性開朗,身上總是朝氣滿滿,不自覺身邊就吸引了一眾人群。「話少」的女人,內斂沉默,待人總是和煦禮貌,有一種距離感卻又不覺得難相處。
  •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這一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然而,有些人看起來表面上是十分的友善,但是卻總是會獨來獨往。人這一輩子,許多時候,不過都是在與別人交際,這一生,為人善良,心懷善意。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友善一些,不刻意去針對某個人,心中常懷一份對人的關懷,其實,與這樣的一個人交往,也就會十分舒服了。
  •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但是大部分時間你都喜歡獨處,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如果是,你就屬於:友善的孤獨者。對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兩者並不衝突。獨來獨往並不意味著你不善於社交和表現,相反你可以很自如的切換到侃侃而談的模式,只是你對成為一群毫不相干的人眼裡的焦點這件事已經沒興趣。你平時與人為善,能理解大多數人的行為,但並不去附和他們,不想被討論,也不想去看別人的熱鬧。
  • 分手後又主動聯繫你的人,99%都是這四種心態,別輕易被套路!
    分手後又主動聯繫你的人,99%都是這四種心態,別輕易被套路!hello,大家好啊。
  • 那些看起來很好相處的人,為啥總是獨來獨往!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日常似乎更愛獨來獨往,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行動甚至一個人去旅行……為什麼會這樣呢?知乎上人氣最高的回答一語道破:「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在我們生活中,這類人真是太多太多了。為什麼很好相處的人會獨來獨往?
  • 你是不是這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你是不是這樣一種人:待人接物非常友善,但總喜歡獨來獨往。平時不喜歡和別人衝突,包括口角和行動上的,可以妥善處理和每一個人的關係。但是大部分時間你都喜歡獨處,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對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兩者並不衝突。獨來獨往並不意味著你不善於社交和表現,相反你可以很自如的切換到侃侃而談的模式,只是你對成為一群毫不相干的人眼裡的焦點這件事已經沒興趣。你其實很溫柔,但不向每個人展現,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你的溫柔。
  • 獨來獨往的人都是什麼樣的心態?
    為什麼要說喜歡獨來獨往的人是不是精神有問題?這只不過是個人習性罷了,難不成就因為人家不喜歡交際就非得說人家精神有問題?在我看來,獨來獨往者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1.獨立者。這類人往往不需要別人的幫忙,基本上都是有事情就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 真正成熟的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就像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01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前些日子,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上大學時,同班有個女生和其他人交往甚少,在校園看到她的身影時,總是形單影隻。她的室友告訴大家,周末天剛亮她就帶著書去圖書館了,平日裡也很少和室友們交談,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她不好相處,也開始有點孤立她。一個人去教室,一個人去餐廳,在旁人眼裡,她孤獨又可憐。
  • 總是喜歡獨來獨往,不合群的星座,他們更嚮往一個人!
    人多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麻煩,他們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那麼在十二星座中,有哪些獨來獨往的星座呢?天蠍座:喜歡安靜對於天蠍座而言,他們不喜歡參與很多的社交場合,他們更加嚮往一個人的世界。所以很多時候,天蠍都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這更能夠讓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處女座:追求高質量生活處女座是一個追求更加完美生活的人,對待很多事情都非常地挑剔,所以有很多人覺得處女不好相處。
  • 一個人總是獨來獨往,這樣好嗎?專家回答太到位了.心理學:越是習慣獨處的人,越厲害.
    ……——————……3⃣️獨處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一個人總是獨來獨往的,我個人認為沒有什麼不好的,這也是有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決定的,有些人喜歡熱鬧,經常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而有些人則比較喜歡安靜,不喜歡和很多人在一起,而人多的時候每個人說話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可能有一句無一句無一句的就傷害到了別人。而現在的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無聊的人整天瞎琢磨無聊的事兒。
  • 喜歡獨來獨往,也不愛說話的人,多半是這幾種心態!
    有一種人,不喜歡扎堆成群,習慣獨來獨往,也不愛說話。在別人眼中,他們的不合群顯得與大家格格不入,其實他們只是看淡了人生一切,不愛熱鬧非凡。像他們這樣的人,喜歡安靜,默不作聲,多半是有了這幾種心態。1、無效社交,不如不交!
  • 當一個人,開始喜歡獨來獨往
    " 當一個人,開始喜歡獨來獨往,卻看不出幾許憂傷和彷徨,而是愈發淡定從容、優雅自信,就足以表明,這個人正在變得強大起來。 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堅定地要走自己選擇的路,也就不由自主地會喜歡上獨來獨往,等他熬過一段累積經驗和摸索打拼的時光,便又能在更寬廣的路上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 最珍貴的生活方式,一個人獨來獨往
    看似孤獨寂寞的生活,卻更能釐清人生的思路,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會更容易萌生出新的想法,更清楚地知曉人生的意義,並在有生之年中去追尋生命的價值。當一個人習慣了獨來獨往的生活,會擁有更獨立自信的人格。凡事都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不過分驕傲也從不自負,扛起生活的重擔砥礪前行,哪怕前路是荊棘叢生,也會毫不猶豫地邁步而去,不向困難低頭,也不向現實妥協。
  •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悟透了這三個道理
    人與人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獨來獨往,有的人喜歡游離在各色的人群之中,擅長人際交往,也擅長處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但是人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人可能曾經也是一朵交際花,但後來慢慢的變成了獨來獨往的人。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是因為悟透了這幾個道理。
  • 獨來獨往的人,往往都是這類人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都是看透人生百態的人,他們經歷多了,感觸深了,了解了人性的弱點。所以他們就喜歡獨來獨往,不願意去卑躬屈膝的迎合別人,也不願意狐朋狗友的一起鬼混,更不願意改變自己獨來獨往的性格。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