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許多能夠觸碰到心靈的話都是通俗易懂且深入生活的,有人調侃說,古人用盡筆墨去描寫表達的情感,都不如一句「臥、槽」來的貼切。
唯晨真的試過,果然是無論喜怒哀樂,都能通過不同的發音用這兩個字將其表達出來,並且表達的時候內心還挺滿足。
出現這個情況並不是說長篇細膩文字表達沒用,而恰恰說明了大部分人最擅長看別人演繹,然後自己完全不會表達。
生活中太多人對情感的表達只有一種方法,那便是提高聲音,甚至有時候會用發怒這種錯誤的方式去表達除發怒之外的情緒。
除了不會表達,還有不少人不會溝通,甚至乾脆不願意溝通,這些人表面冷漠,擅長思考。於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獨來獨往。
通常情況下,獨來獨往的人並不是寂寞,而是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這種人要麼內心強大要麼曾受到心靈的創傷。
痛苦使人思考,思考令人睿智,一個總是獨來獨往的人多半更優秀,他們的「獨」無非是出於這四種心態。
01受盡了挫折,所以習慣了冷漠
有人說,圈子不同,不要強融。唯晨要說,級別不到,休得胡鬧。人最怕的就是高攀,不對等的關係總是坎坷的。
這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思想,正如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外向是生活需求,孤獨才是自我享受。
年輕的時候曾暗暗想過,自己要做一個溫暖的人,凡事替別人考慮。確實這麼做之後才發現,別人都是欺軟怕硬的,你的溫暖只會縱容對方肆無忌憚。
老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是極有道理的,好說話的人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壞了規矩,看著「後遺症」層出不窮,在應接不暇之後人就會變得冷漠。
太多人不懂得感恩,說的還是兩朋友吃雞蛋的故事,當一個人習慣性地接受另一個人的饋贈後,就會打心底認定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若有一天饋贈者收回了饋贈,就會發生翻臉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人越長大越孤單,越經歷越冷漠,因為曾受盡挫折,所以學會了保護自我。
02經歷了背叛,便開始逃避情感
「人生是苦的」這個觀點幾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那些嘗到苦澀的人都會認同這個觀點,卻不知苦難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經歷苦難很難有所成就。
痛苦和幸福其實是一體的,不經歷足夠的苦就無法感受到足夠的幸福,遭受背叛是件令人十分痛苦的事情,那種感覺就像小心翼翼地護著的一顆心被人摔在地上一樣。
人都有條件反射,無論面對好的還是壞的事情,經歷過背叛的人,容易逃避感情。
沒有人喜歡獨來獨往,只是在經歷了疼痛之後不敢再繼續同行。
並不是所有的背叛所帶來的都是傷心欲絕,有些人哭過之後依然熱情似火,有的人卻從此走上了冷漠。
一個獨來獨往的人,定是有原因的,蘇軾在經歷過生活的蹉跎後寫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句子。
孤獨是一個人的美景,人一旦踏上了孤獨的道路,便不再在乎外在的天氣是風雨交加還是晴空萬裡,世界從此只在自己心裡。
03走過了歲月,懂自己內心安寧
內心安寧,便是幸福,知足常樂,才為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懂內心安寧的重要性,靈魂在歲月的千錘百鍊中變得強壯,不切實際的欲望在生活的風雨中逐漸安分起來。
塵世的喧囂是任何人用任何辦法都無法逃脫的,只要我們活著,就必須面對生活,那些好的壞的美的醜的只能接受,也不得不接受。
人生最難的是安寧,做一個從容不迫的人,習慣熱鬧也習慣孤單。泰戈爾說:「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獨。」
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並不是每個獨來獨往的人都是孤獨的,擁有豐富的思想,即便一個人獨來獨往也不會感到孤獨。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修得內心的安寧才算成功,走過歲月匆匆,錯過太多風景,不如就停下來,一個人好好地靜一靜。
獨來獨往的安寧是一種智慧。
04看清了人生,不願再為難自己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這樣寫道:「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當一個人看清了人生之後就會變得高冷,厭倦了白天的偽裝,開始懂得自己,喜歡月光。
簡單是一種生活態度,看清許多事情之後,便不願意再為難自己,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有些事情不是為難自己就能達成所願的。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看清世界之後,給自己營造一方淨土,獨來獨往挺好,不必應付世事紛擾,風雨來時做一個靜默的觀客就好。
獨來獨往的人明白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與其違心假裝還不如乾脆卸下偽裝,不為難自己的同時也為生活留下了思考的時間,人因思考而進步,越是優秀的人越孤獨。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一個人的不合群?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