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道理嗎?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2020-12-21 騰訊網

俗語能夠成為大家嘴裡常說的話,與其對生活經歷以及生活經驗的有利總結有關。如果具體想要了解這些俗語具體表達的含義,那可就有的研究了。不管什麼說,俗語的流行性也與我們在生活中的事件嘗試有關。

而有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句俗語的由來還要從漢字諧音中開始,接下來我們把這句俗語分開來看,一段一段進行研究。首先是第一句「床不離七」。

「床」這一物品的使用在我國是有著深遠的歷史的,在1957~1958年發掘的河南信陽長臺關中就出土了中國最早的床。而這一段中的「七」實際上指的是床的尺寸。

古時為了方便家具的建造,人們往往會請木匠來為家裡進行具體的體量,根據家裡的具體情況進行家具的定製和打造。而在打制床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長寬等一些尺寸最好是「七」結尾最好,因為「七」的諧音指代的是「妻」。

這個諧音的寓意象徵著娶妻生子。即使在如今,這依然是一個人人生中很重要的大事,在古代自然也不可以馬虎。床的尺寸要與「妻」諧音也是意味著可以順順利利的娶到妻子結合家庭,那麼和家緊密相關的床在結構上自然也就離不開「七」了。

對第一段俗語熟悉了之後,後兩段的由來自然就可以很好的進行類推了。而「棺不離八」就與棺材有關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關於喪葬文化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了一定的發展,棺材也有歷史。在1991年出版的《文物考古工作十年》中就有關於棺材在我國發展的詳細歷史,伴隨著喪葬文化的完善逐漸自成一體。

而在古時做棺材時關於高低尺寸也有著一定的講究。「八」一直有著「發」的諧音寓意,而把這一諧音防止在棺材上就很好理解了,是升官發財的意思,也代表著古人對於未來以及後代的的祈願。「桌不離九」也強調的是桌子的尺寸,這裡的桌子指的是飯桌。

作為我國的傳統家具,早在5000千年前就有了餐桌「三件套」的歷史,加上飯桌由於溫飽有著親密的聯繫,飯桌是很受古人重視的。而「九」等於「酒」,代表的就是人們樸實的熱情,也是好客之道。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道理?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是木匠在打造不同類型家具時,必須要嚴格管控的尺寸。 雖然在現代社會中木匠的手藝,早已經被現代化機械所取代。但是純手工打造的家具,卻依然受到老百姓的追捧。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意思?和木匠有很大關係!
    農村留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有些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在農村至今都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俗語能夠成為大家嘴裡常說的話,與其對生活經歷以及生活經驗的有利總結有關。如果具體想要了解這些俗語具體表達的含義,那可就有的研究了。不管什麼說,俗語的流行性也與我們在生活中的事件嘗試有關。而有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句俗語的由來還要從漢字諧音中開始,接下來我們把這句俗語分開來看,一段一段進行研究。首先是第一句「床不離七」。「床」這一物品的使用在我國是有著深遠的歷史的,在1957~1958年發掘的河南信陽長臺關中就出土了中國最早的床。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流傳著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簡短且有趣,聽起來通俗易懂,都是老一輩人留下來的生活經驗,也有著一定的生活道理。有些俗語鮮為人知,有的盡人皆知。不知道農村這句: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有沒有聽過呢?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有什麼深刻的道理呢?
  • 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有幾層意思!
    ·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也都知道,有很多的俗語和諺語流傳下來,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也有些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而農村也流傳著一句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這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幾層意思!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文/落葉城主的歷史課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浩瀚的歷史上也有許多有趣的俗語,它們運用諧音的方式,表達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某種事情的美好嚮往,就比如說結婚的時候,要在床上撒上紅棗,花生,桂圓,蓮子。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這些有趣的俗語老話,有一定的專業性,照此打出的家具不僅實用,也凝聚了歷代木匠的智慧。
  • 老話常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的「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是這個意思。比如從事木工的人,都會從師傅那裡繼承許多設計理論,「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就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規矩」。那麼,「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木工師傅在打床、制棺、做桌時的尺寸講究。據說,這樣的規矩,是傳自木匠的祖師爺魯班。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想必大家都聽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來源於《魯班經》,聽起來不是很難理解,但是其中的含義可不簡單呢!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在我的記憶中,家裡面的凳子和桌子,以及幾張木板床,都是出自一位老木匠之手,見木匠做活多了,也漸漸發現了一些規律。像每次做凳子的時候,老木匠量過尺寸後,這些數字的最後一定要有個三,例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做桌子的時候,截取尺寸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是九,做床的時候,這個數字七出現的次數就多了,剛開始的還沒注意,不過聽得多了,總免不了好奇心,就趁著師傅不忙的時候問了一下原因。
  • 農村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有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農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下來的,在以前的時候與很多農民就是根據這些俗語來判斷農作物的情況和天氣狀況的,但是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也發展的非常快,這就導致農村有很多俗語都用不上了,於是這些俗語也開始被淘汰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個農村俗語,看看你們在以前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過。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才是精華
    文/北舊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才是精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我們經常會聽到許多的當地特有的俗語。一般來說,這些俗語都是比較常見的,大家有人都能體會到這句話說的大概的意思。但是有時候,越是簡單的一些句子,但是其中包含的內涵是非常有深度的。大家可能覺得一些俗語很簡單,一聽就明白。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小編覺得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小編有過這種想法,然後被打臉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一句俗語。
  • 俗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看完後佩服古人智慧
    流傳至今的俗話,大部分有其道理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不適用於現在人們的生活了。俗話通俗易懂,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是樸實無華,接地氣。俗話很多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一個古代木匠常用的口訣,也是一句來源於《魯班經》的俗語。魯班是古時候木匠的祖師爺,西遊記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沙和尚的降妖寶杖,就是魯班所打造的。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這些寓意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連木匠做工時也是有講究有學問的,現代社會很多東西都是機器製作了,導致現在的木匠越來越少,但是古代的木匠非常厲害,做出來的物品精緻又漂亮,雕花之類的也不在話下,當他們在做一些東西時,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出於習慣,他們都會把它當作內心準則,就比如"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老木匠規矩: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興趣、經驗,再加上極高的天分和悟性,魯班有很多發明和創造,比如:木工師傅們用的鑽、刨子、鏟子、曲尺,墨斗及雲梯、石磨、打井技術等等,據說都是他發明的。過硬的本事,良好的德性,眾人的推崇,使他最終成為匠人的一代宗師,人稱「祖師爺」。很大程度上,魯班的名字,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農村不管身高,床和棺材的尺寸都一樣?
    農村有很多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農俗和俗語,當然,也有一些看似無用其實有些道理的習俗。今天要看和大家說的,則是一些隱藏工匠秘密的農俗,以及咱們老百姓的一些心理以及忌諱、祈禱的事情。話不多說,一起來看吧!而對於木匠們來說,就有一些做工的習俗和俗語流傳下來,指引他們進行手工藝製作。比如「門不離五」,說的就是農村做木門的時候,不管大小寬窄,尺寸末尾數都不能離開五,比如長度是一米八五,寬是95釐米的門,反正就是末尾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要是五。
  • 農俗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身高不同,床和棺材尺寸卻一樣
    農村有很多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農俗和俗語,當然,也有一些看似無用其實有些道理的習俗。 今天要看和大家說的,則是一些隱藏工匠秘密的農俗,以及咱們老百姓的一些心理以及忌諱、祈禱的事情。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吧!
  • 「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做家具都有講究!
    比如老話兒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做凳子的尺寸不能離開三,尤其是那種長凳。您要擱北京話裡麻煩了:板凳不能叫板凳,帶兒化音都不行,大板teng、小板teng兒,都說東西南北城說話不一樣,咱也不知道這是哪城的口音,反正有這麼一說。這種長板凳能坐多人,凳子面下尺寸的時候要帶個三,比如二尺三寸、三尺三寸,哪怕帶個零頭兒呢,二尺零三分都行。
  • 你可知「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福氣
    其中,這句話一般是農村的木匠說的。在以前的時候,做木匠可是個比較體面的行當,而這句話我以前也聽木匠提起過,其原話是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指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雖說現成買的家具非常方便美觀,可家裡有木料的還是願意自己打一些家具。老木匠做的家具很結實,是賣的那些不能比的,自家的材料做的都是實木,這樣的能用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