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俗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身高不同,床和棺材尺寸卻一樣

2020-12-18 騰訊網

農村有很多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農俗和俗語,當然,也有一些看似無用其實有些道理的習俗。

今天要看和大家說的,則是一些隱藏工匠秘密的農俗,以及咱們老百姓的一些心理以及忌諱、祈禱的事情。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吧!

門不離五

木匠在以前的農村可是很吃香的,因為那時候農村的很多家具大多是木質的。

比如木床、木質的衣櫃、馬車等等,生活中幾乎都需要用到木質工具,故而那時候木匠是一個吃香又體面的活。

而對於木匠們來說,就有一些做工的習俗和俗語流傳下來,指引他們進行手工藝製作。

比如「門不離五」,說的就是農村做木門的時候,不管大小寬窄,尺寸末尾數都不能離開五,比如長度是一米八五,寬是95釐米的門,反正就是末尾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要是五。

這個規矩的用意其實也是為了好的蘊意,即「五福臨門」,只要門與五有關,那麼就會被看作是吉祥能帶來好運的。

床不離七

以前農村大多用的都是木床,尤其是新婚夫婦,都會請人打一張新的婚床,哪怕簡陋也要新的。

而坐床的規矩是,「床不離七」。

以前農村木匠們用的是木匠尺子,丈量時也會在末尾留上七,比如二尺七村、三尺七等。

不僅是尺寸,結構也離不開器,比如穿堂正好是氣根,床頭靠背也是七根。

這點現在有的床還保留了,原因在於,人們希望通過新床帶來好運,「床不離七」,諧音「床不離妻」!

農村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其實娶妻都還是挺困難的,所以人們希望通過新床把妻子留在身邊,蘊意夫妻和諧美滿。

而且人們發現,大部分人的身高按照這個尺寸來做都是適合的。

也有的地方說「床不離半」,以前農村的雙人床大多尺寸是四尺二寸半,木匠師傅會說「床不離半(伴)」,是行家規矩,給客人討個好彩頭,帶來好運,也是一種祝福。

棺不離八

除了嫁娶,農村的大事還有喪葬白事。

關於做棺材,之前也和大家說過很多,這裡再次補充一點。

農村做壽棺的時候,不管身高是高是矮,大多都會按照八尺來做,不多不少。

原因是農村覺得「八」和「發」諧音,而「棺」和「官」發音一樣,所以常說「棺材棺材」,既升官又發財!

農村普遍的認知裡都覺得,把老人的白事辦好是能影響後人的,是能庇佑後代的。

所以棺材做成八尺,目的也是想給自己帶來好運而已。

其實大多人的身高都是七尺,「七尺男兒」,女性的身高則普遍更低一些。

但因為大多農村辦喪事都會往棺材裡放些陪葬品,需要留些空間,而八的蘊意正好,故而「棺不離八」就成為傳統。

桌不離九

相對應的,以前農村大多用的都是那種木桌子,比如八仙桌、大圓桌等,農村一些地方辦酒還有「八大桌」的習俗,非常熱鬧。

而用到的桌子,那時候大多都是找木匠打的。

額「桌不離九」的意思是說,桌子的長度大於或等於90。

為何呢?這和桌子用起來的便捷度有關,成年男女的肩寬一般是44—46釐米左右,平均下來就是45釐米。

木匠製作桌子的時候,會考慮能否同時坐下兩個人,所以才會設置長度大於或等於90釐米。

而且「九」和「酒」又是諧音,意思就是吃飯不離酒,有酒有肉,在農村就是生活好的象徵。

而一起喝酒,說明家裡賓客比較多,農村賓客多說明有事情,這裡當然大多指的是喜事。

所以不離酒,既說明家裡喜事連連,是好兆頭。

而且哪怕不是辦酒席,家裡經常有人喝酒,也說明主人家熱情好客,廣交甚友,說明這家人的人緣很好,這也是好的體現。

所以桌不離九的含義,不僅是長度的科學依據,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祈福。

而且九和八在農村的含義都很好,蘊含「長長久久」的意思,蘊含的意義很好。

農村做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說法和意義,尤其是喜歡討個好彩頭,一些數字或詞語聽起來順口,蘊意好,人們就會遵從。

反之,像桑樹之類的,因為聽起來意思不好,就會被人們遺棄,比如「前不栽桑」!

其實木匠的確屬於手工藝製造者,但因為現在木材現在還是挺貴的,木製品的價格也比較高,老百姓們大多已經用不起。

而且因為很多木匠工藝活失傳,木匠越來越少,大部分都被機器代替,這些木匠習俗和規矩也逐漸被人們遺忘。

還有火葬的興起,人們可能對壽棺的用處都會減少,也會增加手藝人的減少。

不過呢,這些老祖宗們留下的智慧,還是有必要傳承下去,大家還知道哪些相關信息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農村不管身高,床和棺材的尺寸都一樣?
    農村有很多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農俗和俗語,當然,也有一些看似無用其實有些道理的習俗。今天要看和大家說的,則是一些隱藏工匠秘密的農俗,以及咱們老百姓的一些心理以及忌諱、祈禱的事情。話不多說,一起來看吧!而且人們發現,大部分人的身高按照這個尺寸來做都是適合的。也有的地方說「床不離半」,以前農村的雙人床大多尺寸是四尺二寸半,木匠師傅會說「床不離半(伴)」,是行家規矩,給客人討個好彩頭,帶來好運,也是一種祝福。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尺寸啥意思呢?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如今,很多人做床也是按照這個標準來定製尺寸,除了個別身高突出的人需要定製以外,這些尺寸已經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家庭的需要。
  • 老話常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的「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是這個意思。比如從事木工的人,都會從師傅那裡繼承許多設計理論,「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就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規矩」。那麼,「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木工師傅在打床、制棺、做桌時的尺寸講究。據說,這樣的規矩,是傳自木匠的祖師爺魯班。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講究?
    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過去人們一般都是請木匠到家裡製作家具,在那時候做木匠也是個比較體面的行當。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想必大家都聽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來源於《魯班經》,聽起來不是很難理解,但是其中的含義可不簡單呢!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 俗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看完後佩服古人智慧
    話不多說,這句俗話就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中的數字有什麼特殊的含義?第一,床不離七。古代的木匠,通過多年的總結,覺得在製造床時,最合適的尺寸便是七,因為古時候身長七尺算是高的了,而大多數人因為營養不良,拉低了平均身高,退一步說,人們睡覺,很少是躺直了身體睡的,而床打七尺,普遍就夠用,這樣既不會浪費木材,又不會浪費空間。
  • 民間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道理?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是木匠在打造不同類型家具時,必須要嚴格管控的尺寸。 雖然在現代社會中木匠的手藝,早已經被現代化機械所取代。但是純手工打造的家具,卻依然受到老百姓的追捧。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這些有趣的俗語老話,有一定的專業性,照此打出的家具不僅實用,也凝聚了歷代木匠的智慧。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文/落葉城主的歷史課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浩瀚的歷史上也有許多有趣的俗語,它們運用諧音的方式,表達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某種事情的美好嚮往,就比如說結婚的時候,要在床上撒上紅棗,花生,桂圓,蓮子。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才是精華
    文/北舊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才是精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我們經常會聽到許多的當地特有的俗語。一般來說,這些俗語都是比較常見的,大家有人都能體會到這句話說的大概的意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一句俗語。小編最近才聽到這句,感覺很新鮮,而且覺得這一句還是比件簡單、容易理解的一句。不就是說床的尺寸離不開七這個數字,棺材尺寸離不開八這個數字,桌子尺寸也就是離不開九這個數字了。小編還是沒有猜錯的,這一句確實是這個意思。但是,這只是皮毛的一點意思。實際上這句話的由來和代表的內涵是很有深度的。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在我的記憶中,家裡面的凳子和桌子,以及幾張木板床,都是出自一位老木匠之手,見木匠做活多了,也漸漸發現了一些規律。像每次做凳子的時候,老木匠量過尺寸後,這些數字的最後一定要有個三,例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做桌子的時候,截取尺寸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是九,做床的時候,這個數字七出現的次數就多了,剛開始的還沒注意,不過聽得多了,總免不了好奇心,就趁著師傅不忙的時候問了一下原因。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而有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句俗語的由來還要從漢字諧音中開始,接下來我們把這句俗語分開來看,一段一段進行研究。首先是第一句「床不離七」。「床」這一物品的使用在我國是有著深遠的歷史的,在1957~1958年發掘的河南信陽長臺關中就出土了中國最早的床。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道理嗎?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而有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句俗語的由來還要從漢字諧音中開始,接下來我們把這句俗語分開來看,一段一段進行研究。
  • 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有幾層意思!
    ·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也都知道,有很多的俗語和諺語流傳下來,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也有些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而農村也流傳著一句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這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幾層意思!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意思?和木匠有很大關係!
    在農村至今都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在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大家信奉鬼神,婚嫁、辦喪事、建房子等等,都有非常多的講究,尤其是風水學一直影響至今。而我們今天的講的這句俗語不是什麼封建迷信,是農村人根據漢字的諧音,來表示對生活的期許。
  • 「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什麼講究?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木匠打床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尺寸和結構上留七,比如:床板由七塊小的木板做成、床的寬度二尺七等。古代做床的尺寸,也是很講究的。一般都為「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用現在的術語就是1米2多、1米5多、1米8多。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農村這句: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有沒有聽過呢?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有什麼深刻的道理呢?文【土味龍】在古代,人們用的生活用品用具,大多數是由木頭製成的,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當時而出名一種職業就是木匠,而魯班大師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木匠在當時自然十分吃香,但是工匠們在製造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對東西也有一定的講究。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
    像每次做凳子的時候,老木匠量過尺寸後,這些數字的最後一定要有個三,例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做桌子的時候,截取尺寸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是九,做床的時候,這個數字七出現的次數就多了,剛開始的還沒注意,不過聽得多了,總免不了好奇心,就趁著師傅不忙的時候問了一下原因。
  • 老木匠規矩: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關於魯班的軼事傳說,很多帶有神秘色彩,其中,做木匠活有條規矩: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就是一例。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定這樣一個規矩,到底是什麼意思?第二句:門不離五意思為:指木匠做大門或房門的時候,門的高、寬、厚度尺寸尾數必須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