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方法來生產3D列印氧化石墨烯

2020-12-15 3D列印網

中國3D列印網12月14日訊,西班牙艾克斯-馬賽大學陶瓷與玻璃研究所(ICV)和微電子與納米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使用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支架作為輕質混合結構的基礎,該結構保留了許多石墨烯的理想特性,包括導電性和水吸附能力。

研究人員用醇鹽前體溶液滲透了氧化石墨烯支架,以生產雜化結構,這些雜化結構顯示出潛在的適用性,例如汙染物去除,水過濾,催化,藥物輸送以及能量產生和存儲。

用於通過滲透3D rGO支架(a,b),用鹼性蒸氣膠凝(c)和乙醇洗滌(d)來製造二氧化矽(或SiAl)/ rGO雜化物的合成過程示意圖。圖片來自《歐洲陶瓷學會雜誌》。

3D列印石墨烯的局限性

石墨烯是一種碳的同素異形體,已成為與能源生產和微電子學相關的研究以及生物醫學和傳感等新技術的開發中的常見元素。對該材料的輕質性能,高電導率和導熱率以及機械強度非常期望。儘管許多石墨烯的潛力來自於以單層形式部署該材料,但利用石墨烯進行3D列印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但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在開發出一種高解析度3D列印方法(涉及將石墨烯分散在凝膠中以製成3D可印刷樹脂)之後,採取了進一步措施來利用石墨烯的潛力。 LLNL還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團隊合作,研究了用於儲能設備中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電極的3D列印技術。

石墨烯還被用於創建3D列印的自感應裝甲和交通網絡的現代化。在其他地方,新研究揭示了與石墨烯表面接觸時水的結構如何變化。

最近,諾丁漢大學增材製造中心的研究人員在使用石墨烯的電子設備進行3D列印方面取得了突破,開發了基於噴墨的3D列印技術,該技術可以為取代單層石墨烯作為接觸材料鋪平道路。 2D金屬半導體。

Virginia Tech / LLNL研究中製造的格子「桁架」和迴旋3D列印石墨烯。圖片來自Material Horizons

創建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矽結構

氧化石墨烯被認為是生產具有高孔隙率,導電性,柔性和大表面積的3D連接的輕量結構的可行構建基塊。科學家旨在通過將其他材料錨固到3D石墨烯結構上以形成混合材料或複合材料,來解決氧化石墨烯的一些缺點,例如其機械性弱點和易受火焰傷害的缺點。

首先,研究人員使用由氧化石墨烯納米片製備的水性油墨,3-D Inks LLC的三軸機器人自動鑄造系統和RoboCAD軟體對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支架進行了3D列印。通過直徑為410μm的針將支架列印到由16層均勻分布的杆組成的長方體中,這些杆相對於相鄰層成直角放置。

然後將結構放入液氮中冷凍10秒鐘,然後將其冷凍乾燥(冷凍乾燥)並在石墨爐中以1200攝氏度進行處理以增強氧化石墨烯的還原作用,從而將其冷凍。此時,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結構的尺寸為12x12x5mm。

下一步涉及通過研究人員所說的溶膠-凝膠途徑滲透氧化石墨烯支架,其中涉及低溫凝膠與氨蒸氣的交聯。

製備了包含原矽酸四乙酯,乙醇,去離子水和鹽酸的兩種溶液,分別稱為SiO2溶膠(二氧化矽)和SiAl溶膠(二氧化矽-氧化鋁)。將氧化石墨烯支架在不透氣的容器中半浸入每種溶膠中五分鐘,然後將其放置在剛好位於液面上方的靜止平臺上。將樣品在室溫下放置24小時,以通過氨催化引起浸漬結構的延長縮合和剛度。然後,用乙醇洗滌支架以除去任何蒸氣殘餘物。

比較不同材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 (a)原始的氧化石墨烯支架,(b-e)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矽結構。圖片來自《歐洲陶瓷學會雜誌》。結果和潛在應用 研究人員發現,與未經處理的氧化石墨烯支架相比,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矽結構保持高度多孔性,而其抗壓強度提高了250-800%。混合結構也保持「顯著的電導率」,但是主要的增強體現在結構的親水性上。觀察到腳手架的超細二氧化矽基覆蓋物對結構的潤溼特性有重要影響。與未經處理的氧化石墨烯支架相比,該結構變得完全親水,而其吸水能力提高了十倍。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矽結構的增強性能表明它們可以適合用作吸收劑,汙染物去除,氣體感應,蓄熱或在光催化水分解應用中使用。

相關焦點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生物材料發現可實現3D列印組織樣血管結構
    在諾丁漢大學和倫敦瑪麗大學的阿爾瓦羅·馬塔(Alvaro Mata)教授本月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利用蛋白質進行3D列印氧化石墨烯的方法,該蛋白質可以組織成管狀結構,複製管狀結構的某些特性,比如血管組織。
  • 研究人員利用3D印表機列印出活體腫瘤
    點擊查看 長期以來,癌症研究人員一直使用二維培養皿來研究和測試潛在的癌症治療方法。但如今,德雷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革命性新技術,可以3D列印活體癌細胞腫瘤。
  • 3D列印模具注塑零件的方法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Structur3d正在嘗試通過其最新產品將注塑成型技術引入臺式機。Inj3ctor平臺是用於注塑成型橡膠零件的低成本方法,可能會影響原型設計和小批量生產。產品發布一年多之後,Inj3ctor現在可以購買了,並已經開始發貨。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3D複印房子在構建時要應用滌綸搭扣或鈕扣相同物品到固定不動的功效,除此之外也要依靠傳統式修建技術性,可是它並不是選用固態牆面修建,只是在人體骨骼的基本上建化學纖維滌綸構造,隨後應用充足的塑膠來確保構造的一致性。   3D複印機能夠應用雷射器煅燒塑膠來開展製做,這類方法比較用碎石子和混泥土實際效果更強,其生產製造的纖維組織只能0.7mm厚。
  • 浙大高超課題組Carbon:3D列印用於高密度超強石墨烯微晶格
    本文要點:1、無需任何其他粘合劑即可製備液晶3D列印石墨烯氧化物(GO) /甘油油墨的簡便方法2、通過引入新種類的石墨烯材料擴展了石墨烯3D列印技術的前沿領域成果簡介 通過油墨印刷技術加工溶劑化石墨烯在製備具有設計結構和優異性能的宏觀含碳材料方面具有前景
  • 3d列印如何進入建築行業
    但是一旦它到達,一臺印表機就可以製造出多個橋梁、建築物、牆壁和水箱——任何部隊在部署時可能需要的東西。例如,海軍陸戰隊還列印了一個足夠容納8名士兵的混凝土兵營,他們可以用它來代替貨櫃住房。除了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這一選擇還將削減成本和勞動力。混凝土的成分很便宜,士兵們可以從當地採購這些原材料,弗裡德爾說。在那之後,他們的3-D印表機可以用最少的人力輸入運行。
  •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電子發射來提高對雷射金屬3D列印的理解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雷射加工過程中不鏽鋼表面的電子發射,在提高雷射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邁出了有希望的一步。研究人員在雷射粉末床融化(LPBF)條件下收集了316L不鏽鋼的熱離子發射信號,使用定製的測試床系統和電流前置放大器來測量金屬表面和腔室之間的電子流動。
  • 超級絕緣體氣凝膠:3D列印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目前,各種不同材質的氣凝膠被相繼開發出來,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異性能。其中,二氧化矽氣凝膠是迄今為止研究最多和使用最廣泛的氣凝膠。二氧化矽氣凝膠在工業和建築保溫材料中被大量使用,每年市場約2.2億美元。
  • 3D生物列印全尺寸人體心臟的模型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3D生物列印方法,該方法可以生成逼真的全尺寸人類心臟模型。 科學家的懸浮水凝膠自由形式可逆嵌入技術(FRESH)涉及將環保型藻酸鹽聚合物擠出到定製的明膠容器中。利用他們新穎的過程,該團隊旨在與外科醫生合作,為手術訓練和預計劃應用創建針對患者的臨床模型。
  • 添加原始石墨烯方法或將為汽車行業帶來更低價、更高強的碳纖維
    因此,PAN的價格大約佔碳纖維生產成本的50%。 由來自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介紹了一種製備碳纖維的新方法,該方法可能會在某一天引發利用這些輕質高強材料來提高汽車的安全性並降低汽車的生產成本。
  • 研究開發解析電池材料結構的新方法
    這類材料在相關能源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而且研究人員發現,這類典型的絕緣材料也可以製成導電材料。但是,開發特定屬性MOF材料的進程一直很緩慢,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很難弄清楚它們的確切分子結構,及其如何影響材料性能。據外媒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方法,可以控制若干種MOF晶體的生長,有可能生成足夠大的晶體,以供測試並解析材料結構。這些結構類似於石墨烯等材料的二維六角形晶格。MIT的化學系教授Mircea Dinc?
  • 小型生物3D印表機問世 可列印人工神經組織
    有了3D列印以後,現實仍未趕上幻想,但有了生物3D列印以後,情況就不同了,它研究的正是列印身體組織。最近,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小型的生物3D印表機,可用於列印人工神經組織。密西根理工大學納米醫學與納米電子學實驗室主管、機械工程與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圖洛·蘇庫法說,神經再生是生物醫學工程難題。
  • 變革衣服生產模式,有人開始大規模3D列印衣服了
    據中國3D列印第一互動媒體平臺南極熊了解,Tamicare的標誌性紡織品3D列印技術名為Cosyflex,是一種多功能多階段的3D列印工藝,能夠使用液態聚合物和紡織纖維(可根據具體需求選擇)製造紡織品,輕鬆實現定製化。這項技術是該公司在2005年獲得的專利。現在,在10年的艱苦研發後,該公司終於要利用它開始大規模生產了。
  • 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3D列印未來可用於醫學測試的微流體通道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悉,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研究人員與麻薩諸塞州納提克市的陸軍作戰能力發展指揮部士兵中心開發了微米級的3D列印獨特流體通道,可以自動生產用於各種醫學測試和其他應用的診斷、傳感器和化驗。
  • LLNL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電子發射來提高對雷射金屬3D列印的理解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已通過在雷射加工過程中測量不鏽鋼表面的電子發射來提高基於雷射的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邁出了令人鼓舞的一步。這些結果說明了熱電子發射傳感技術能夠檢測出雷射驅動現象的可能性,這些現象可能導致零件缺陷,優化構造參數並提高LPBF工藝的知識,同時補充現有的診斷能力。在LPBF增材製造過程中用於探測動力學的其他原位診斷方法包括X射線照相術、高速光學成像、光發射光譜法、熱成像、掃描幹涉法和聲波光譜法這些方法已被證明可有效解決雷射誘導的動力學問題,包括熔池流動、孔形成、表面形態,蒸氣羽流生成和粉末剝蝕。
  • 研究揭示:3D列印顆粒汙染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
    圖 | 3D 列印製作零件(來源:Scitechdaily)但是,在 2020 年 12 月 13-17 日舉行的 2020 年風險分析協會(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虛擬年度會議上,幾項新的研究發現,3D 列印會釋放出危害人類健康的有毒顆粒,並且這種顆粒對兒童的毒性更強。
  • 另一種舌頭:3D列印舌頭為研究口服治療提供了新方法
    中國3D列印網11月17日訊,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與愛丁堡大學合作,開發出了首個3D列印仿生舌頭。該材料具有機械相關和精確的特性,可用於口腔護理,食品和治療等方面的新型測試方法。「生物摩擦學原理的應用,摩擦和潤滑的研究在這種舌狀表面的產生中是該領域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 EOS等利用3D列印技術推動玻璃纖維生產的發展
    貴金屬專家Cooksongold AM公司和Sempsa JP公司--均隸屬於Heimerle + Meule集團--利用貴金屬成功地3D列印出了一個襯套(用於擠出玻璃纖維)的尖端板。事實上,正是Cooksongold AM公司開發了貴金屬參數,使其與EOS PBF技術兼容。Cooksongold相信,能夠在工業規模上3D列印貴金屬,再加上開發出商業上可行的新奇應用,將證明是一種強大的技術推動力。ITA也正在以自己的研究為補充,希望在貴金屬的工業化快速成型製造方面實現 "地震式的進步"。
  • 3d列印bjd玩偶模型,實現動畫製作!
    由於3D列印適合定製化生產的特點,被影視公司用在動畫的製作加工中,下面悟空列印坊3D列印服務大家介紹迪士尼是如何用3D列印來製作動畫的。 迪士尼研究中心使用3D列印將這些設計變成實體。通過機械化的鋼絲和接頭,這些3D列印實體被動畫化了。
  • 3D列印月球基地的技術思路
    下面,南極熊摘錄部分網友的留言,和大家分享:薯條:「如果造一個太陽能燒結的月球3d印表機,應該能在月球開發中派上很大用場,在月球上太陽光輻射強度比地球大得多,而且不受天氣影響,我覺得應該蠻有吸引力的」我國要實現月球基地長期自動運行短期有人值守,就要在基地投放各種智能生產設備和機器人,而能自動集約生產零件的3D列印是首選,利用自動生產的3D印表機製造各種智能設備,讓它像蟻后一樣為月球基地不斷的生產各種工蟻,用於擴大月球的勘探,採礦和生產建設。再由天宮一號科研人員遠程完成輔助管理和3D列印生產數據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