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8 0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藝術攝影」在日本
今道子、佐藤時啟與森村泰昌
主講人 | 林葉
從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美國攝影出現的一些變化很快被介紹到日本,如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的攝影展《鏡與窗》、戴安·阿勃絲的個展《戴安·阿勃絲》、新彩色代表人物威廉·埃格爾斯頓的個展等,這些都在日本產生一定的影響。
同時,西方出現的一些攝影理論書籍也被介紹到日本,如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與羅蘭·巴特的《明室》的翻譯出版,成為日本攝影領域廣泛討論的話題。
戴安·阿勃絲
這個時期日本開始出現一些採用攝影手段進行創作的當代藝術家,他們的創作有別於以往的日本攝影表現,而是採用了觀念攝影的方式進行表現。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對之後的日本攝影家產生了深遠影響。可以說,在這個時期,日本的藝術攝影在西方藝術思潮的影響下逐漸開始發生一些變化。
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桑迪·斯科格蘭德(Sandy Skoglund)、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為代表的新一代美國攝影家開始在攝影與藝術兩個領域中受到廣泛關注。他們積極地採用拼貼、模仿、挪用等手法創作出一系列讓人耳目一新的攝影作品。
桑迪·斯科格蘭德
辛迪·舍曼
不久之後,日本也出現了一些以那種導演式的方式進行創作的攝影家。比如,利用鮮魚、蔬菜、西裝或帽子等創作材料進行組合排列之後進行拍攝的今道子:
今道子
通過長時間曝光來記錄手電筒或鏡子所形成的光線軌跡的佐藤時啟:
佐藤時啟
以及將自己裝扮成各種各樣形象後拍攝自拍像的森村泰昌等。
森村泰昌
他們的攝影創作在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藝術攝影開創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新領域。可以說,通過這些攝影家的嘗試與創作,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導演攝影成為日本藝術攝影表現中的一股重要潮流。
本節課我們將以今道子、佐藤時啟、森村泰昌的攝影創作為例,來了解日本20世紀80年代藝術攝影的新局面,分析他們與此類西方攝影家之間的區別,並考察他們的作品所揭示的社會問題。
原標題:《林葉:藝術攝影在日本》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日本攝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