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葉:藝術攝影在日本

2020-12-16 澎湃新聞

林葉:藝術攝影在日本

2020-06-28 0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藝術攝影」在日本

今道子、佐藤時啟與森村泰昌

主講人 | 林葉

從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美國攝影出現的一些變化很快被介紹到日本,如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的攝影展《鏡與窗》、戴安·阿勃絲的個展《戴安·阿勃絲》、新彩色代表人物威廉·埃格爾斯頓的個展等,這些都在日本產生一定的影響。

同時,西方出現的一些攝影理論書籍也被介紹到日本,如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與羅蘭·巴特的《明室》的翻譯出版,成為日本攝影領域廣泛討論的話題。

戴安·阿勃絲

這個時期日本開始出現一些採用攝影手段進行創作的當代藝術家,他們的創作有別於以往的日本攝影表現,而是採用了觀念攝影的方式進行表現。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對之後的日本攝影家產生了深遠影響。可以說,在這個時期,日本的藝術攝影在西方藝術思潮的影響下逐漸開始發生一些變化。

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桑迪·斯科格蘭德(Sandy Skoglund)、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為代表的新一代美國攝影家開始在攝影與藝術兩個領域中受到廣泛關注。他們積極地採用拼貼、模仿、挪用等手法創作出一系列讓人耳目一新的攝影作品。

桑迪·斯科格蘭德

辛迪·舍曼

不久之後,日本也出現了一些以那種導演式的方式進行創作的攝影家。比如,利用鮮魚、蔬菜、西裝或帽子等創作材料進行組合排列之後進行拍攝的今道子:

今道子

通過長時間曝光來記錄手電筒或鏡子所形成的光線軌跡的佐藤時啟:

佐藤時啟

以及將自己裝扮成各種各樣形象後拍攝自拍像的森村泰昌等。

森村泰昌

他們的攝影創作在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藝術攝影開創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新領域。可以說,通過這些攝影家的嘗試與創作,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導演攝影成為日本藝術攝影表現中的一股重要潮流。

本節課我們將以今道子、佐藤時啟、森村泰昌的攝影創作為例,來了解日本20世紀80年代藝術攝影的新局面,分析他們與此類西方攝影家之間的區別,並考察他們的作品所揭示的社會問題。

原標題:《林葉:藝術攝影在日本》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日本攝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 | 林葉
    WORKSHOP寫真學校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主講人 | 林葉預備篇20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電視的普及,報導攝影的發展逐漸式微。辛迪·舍曼辛迪·舍曼桑迪·斯特格蘭德桑迪·斯特格蘭德此外,日本當代藝術領域的創作觀念也影響到了攝影領域,一些日本攝影家開始在紀實性攝影與以往的藝術攝影範疇外尋找新的創作途徑,催生了新的藝術攝影創作。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今道子、佐藤時啟、森村泰昌。
  • 藝術作品都應該是心理創傷的表現 | 林葉談森山大道
    原創 林葉 影藝家© 森山大道森山大道在國內的揚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讀者的誤讀。一直以來,我們對森山大道的理解,總是囿於「粗糙、晃動、高反差」這幾個關鍵詞。點擊圖片,回顧講座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 ①文 | 林葉大家好,我是林葉,非常感謝大家今天抽空聽我絮叨森山大道的數碼彩色作品。關於森山大道的作品,我認為最好是放在具體的歷史語境或時代背景中理解。
  • 林葉:我始終覺得自己只是個「譯者」
    原創 編輯部 假雜誌Provoke1—3,二手舍再版文學專業出身的林葉,後轉為一名譯者,不間斷的將日本攝影介紹給國內讀者,至今已翻譯十餘本日本攝影史論、文本等專著。同時,他也作為一名寫作者和策展人活躍於攝影界。
  • 作為生活方式的攝影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②
    從某種角度來講,這種作為生活方式的攝影,已經成為他感知這個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 ②文 | 林葉接下來,我們要考察為什麼森山大道會從早年的黑白攝影作品慢慢轉到現在的數碼作品、數碼彩色作品。我們需要追本溯源。
  • 林葉:攝影中的家庭自我認同
    原創 林葉 書城雜誌思 想 | 文 化 | 藝 術文/林葉原刊於《書城》2020年2月號從家庭結構的角度看,世界的近代化、現代化的過程,也是人類家庭關係與模式逐漸發生變化
  • | 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
    6月13日上線森山大道的弟子們主講人 | 林葉1974年,以東松照明為中心,荒木經惟、深瀨昌久、細江英公、森山大道、橫須賀功光等人一起成立了一個攝影學校,名為「WORKSHOP」攝影學校,東松照明任校長,其他幾位攝影家擔任講師,每個人每周上一次課,
  • 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專題
    · 2細江英公身體表演與石內都時間的傷痕林葉攝影研究學者、譯者、寫作者9月 04,11直播時間:9月4日、9月11日共2課時,每課時1-2小時薔薇刑#19,1961-1962©細江英公男與女#24,1959-1960©細江英公歸來去#31,2018©石內都 林葉攝影研究學者、譯者、寫作者,主要從事視覺文化的研究與翻譯工作
  • 【瑞象視點】連載 西村智弘:後印象派與非自然主義的傾向(翻譯:林葉)
    文 / 西村智弘 譯 / 林葉本文是林葉選譯《日本藝術攝影史》系列連載第七篇。
  • 另一個國度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④
    原創 林葉 影藝家 來自專輯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 森山大道森山大道認為,存在於影像之中的世界是另一個國度,它是一個平行的、包裹在現實之上的另一個國度。
  • 尼埃普斯與安井仲治:記錄與等價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③
    原創 林葉 影藝家 來自專輯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安井仲治,《秋風》,1933年森上大道並不會考慮將粗糙、晃動、模糊當作自己的風格或者創作模式。尼埃普斯讓他意識到攝影不是藝術而是記錄,那麼,安井仲治帶給森山大道的重大影響是什麼?就是等價性。安井仲治是日本現代主義攝影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出生於1903年,是日本關西地區非常活躍的一位攝影家。當時,他是新興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從事一些紀實攝影的創作,比如他拍的《五一節》,以及拍攝因受到納粹驅逐和打壓而來到日本、準備逃往美國的猶太人的《流亡猶太人》等。
  • 從VIVO到挑釁:日本攝影大師與他們的時代 | 攝影課
    」於是,影藝家 × 東方攝影書屋 特邀日本攝影研究專家林葉他將在8節課,12個小時,傾囊相授攝影史知識,以倘若再進一步深入考察的話,我們又會發現,這些攝影家不僅受到世界攝影潮流的影響,同時他們也或多或少受到世界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發展潮流的影響。這是造就他們攝影獨特風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 1980年代之後的日本景觀攝影 | 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
    1980年代之後的日本景觀攝影 | 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 2020-06-20 0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回到攝影的原點:2015臺北藝術攝影博覽會開幕
    從2013年「Face to Face」到2014年「攝影可以改變一切」,再到今年「回到攝影的原點」——臺北藝術攝影博覽會
  • 陳閱攝影課堂:日本浮世繪對當代藝術的影響
    今天,陳閱攝影課堂給大家詳細的分享一下日本浮世繪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夜色撩人,日本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 。日本的『浮世繪』又稱『江戶畫』『風俗畫』。 從日本繪畫史的發展來看,浮世繪這種繪畫樣式是從桃山時代流行的美人畫、風俗畫演變而來,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 多肉植物藝術攝影
    黑色背景下的多肉植物搭配藝術攝影形式,頗有種天外來客的神秘感,下面的圖片來源於《天外奇妍·多肉植物藝術攝影》,據說作者歷時八年,歷盡艱辛,用鏡頭捕捉這些奇花異卉的最美好時刻
  • 辦公室常見觀葉植物:喜林芋
    一般辦公室都會有幾盆觀葉植物,喜林芋為天南星科喜林芋屬的蔓生植物,其葉形奇特多變,氣生根纖細密集,姿態婆娑,而且很耐陰,放置在室內,令人仿佛有進入熱帶雨林之感受。是目前很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較大型的觀葉植物。
  • 日本女體攝影寫真、美女刺身和貌似藝術的「女體盛」
    歷史淵源       古代日本飲食文化受中國的影響很大,「女體盛」在日本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如果說刺身(生魚片)、壽司(紫菜米飯糰)是從中國傳入日本,那麼,「女體盛」則是日本人自己創造的。       中國先哲雖有「食色,性也」之說,但在實際操作上,未見有像日本「女體盛」那樣將「食」與「色」結合得如此緊密。
  • 第八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2020「異域·同天」中日韓高校攝影邀請展
    日本參展院校:大阪藝術大學、東京造形大學、日本九州產業大學、和光大學、衝繩縣立藝術大學韓國參展院校:中央大學、大邱藝術大學總策展:張輝、吉川直哉(日本)、柳銀珪(韓國)學術主持:姚璐聯合策展人:敖國興、鄧巖、戴菲、董鈞、胡曉陽、矯健、林簡嬌、李楠、李小舟、劉陽、史民峰、沈潔、王帥、楊赫、姚璐、賈方、張樸、張省會藝術委員會
  • 你感興趣的日本攝影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線 上 公 益 課 程三影堂教育計劃線上教育攝影公益課程、精品課程,每周邀請青年藝術家、業內知名導師、研究學者、策展人等一起「無界限」交流,向學員們多維度傳授豐富的攝影藝術知識。
  • 藝術攝影之後,攝影何去何從?
    可是,當我們試圖從理論角度解釋後現代主義藝術時(而且,我們無法談論批判性共識),卻無法否認攝影在其中的重要性。更有趣的是,攝影圖像的特性使其成為後現代藝術中的特權媒介,此乃數代藝術攝影師竭力否認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