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習慣了奔波,回家的路好像也就沒那麼遠了

2020-12-13 秋天的黑大樹

我算是一個比較戀家的人吧,在讀書的時候也好還是在上班的時候也好,逢年過節好像回家了才是會有感覺了。雖然回家的路枯燥無味,尤其是火車上的自己跟不願意去因為孤獨回家,所以一回到家就不想出門,好好睡覺,按時吃飯了。

我還記得大學期間,有幾位女同學,每逢假期都要回家,周末也是,當時就不理解,認為只是女孩子會嬌一點吧,回家會更適應。後來有問過她們理由千奇百怪,要麼是沒生活費了,要麼是爸媽太想自己了,還有見男友,各種各樣的理由。那個時候的自己覺得沒有必要這樣吧,好像自己回家四個小時的路程很遠很遠一樣。當初選大學也是因為離家近就選擇了臨市,以為自己多想回家的時候就可以很快回到家裡了,但是越是這樣,反而越覺得遠,不想去花這四個小時的時間去感受家的溫暖。這一切慢慢長大發現想法改變了太多了。

現在工作地點雖然還在家附近但是經常要出差,會去其他陌生的地方待上一兩個月,這個時候對家的執念就會很深了。家裡的那還在那個床睡了十幾年,總是會很踏實,好像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只要睡一覺就變得輕鬆了。好像一有時間就願意開車回家,哪怕是回家吃個午飯聚個餐,像極了那個時候的女同學,家裡爺爺奶奶想我了啊,家裡的柿子熟了啊,家裡親戚來做客了呀初中高中大學同學聚會等等,能碰上的理由都會用上,請假回家去睡覺,享受短暫的時光。好像自己的理由也很牽強,換身邊的同事不理解了,正常,這只不過是想家了吧。

我一個朋友和我一樣,有一天喝酒的時候說到過這個事,有人問他你家離得那麼遠怎麼還想著要回家啊,逢年過節會去不就行了,他端著酒杯對我敬了一下,說他當時是這麼回答的再美味的佳餚也比不上爹媽準備的飯菜,再苦的日子總會停在家的港灣,在外習慣了奔波打滾,好像自己在哪兒回家,路都沒那麼遠了。我笑著然後把酒倒滿又喝了一杯。

是呀,在外面摸爬滾打,真真假假的人際關係中都是利益和利益的交談,唯一愛自己的並且一直愛自己的好像也只有這個家了吧。所以這段時間在家裡的日子裡,好好把溫柔帶給家裡人,然後復工以後,常回家看看。

相關焦點

  • 最遠的路是回家的路
    村東頭的路還沒有修好,我們下了城際公交,又走了好長一段塵土飛揚的路,才看見等在村頭兩鬢風霜的老爸。父母老了,一次比一次老,但是我沒有辦法,只能抽時間哄得了他們高興一時。如今,我分身無術,也只能是哄得了一時是一時。住家的日子裡,我是真得很安逸,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休憩。
  • 越來越遠的回家路
    ——摘自《長長的回家路》幾天前讀了一本極具溫情的短篇小說《And Every Morning the Way Home Gets Longerand Longer》,它還有一個很簡單的中文名:長長的回家路。
  • 魚缸法則: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其實也沒那麼遠
    「魚缸法則」的道理其實也一樣,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那就是「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他才能茁壯地成長!」細細想來,其實也是順應了「魚缸法則」,我們在水池裡生活,孩子在魚缸裡成長!並且真相是:因生活所迫,父母被動著交給我們很多自由;而我們因對生活的渴望,主動地繳械了孩子的很多自由!做為孩子的父母,從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我們,在那個物質還貧乏的年代裡,我們的父母大多忙於養家餬口,奔波在解決溫飽的生計上。
  • 這麼近,那麼遠,回家的路有多長,你努力的方向就有多艱難
    原以為,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好可是,不知不覺中還是妨礙到了許多人不想給任何人添麻煩,事事親力親為討得了一個人的歡心卻不知道,就是有人看不慣你努力的樣子並且不在少數回家你會說,我想的太多其實不然,這個世界一個人總是孤獨的但是身為芸芸眾生的我們總該適應大環境的常態所以,至少先讓別人不討厭,才有資本追求自己的本真這世界的灰色地帶,不言而喻你我都曾徘徊過總是有人說累了可以回家
  • 我的前半生:漂泊10萬裡蝸居1460天,然而回家的路越來越遠
    那種遠,不是距離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是一種讓你覺得,無論如何都回不去的那種遠。後來工作漸漸穩定,成了杭漂青年。但回家的頻率似乎還沒以前的多,最近恰巧趕上公司放高溫假,索性回老家一趟。路走到頭了,路兩邊的風景也看的差不多了,你媽該喊你回家吃飯。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我們總在嘗試,走出我們這個小地方,衝出我們的階層桎梏。絕大部分,都是撞了南牆,頭破血流才知道,原來竟然這麼難。無數次的掙扎,都沒能衝出去。
  • 你其實沒那麼愛他,捨不得放手,那只是習慣而不是愛
    時尚美劇《欲望都市》的編劇顧問格萊哥·貝倫特寫了一本關於兩性情感的書,名字叫做《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書中作者以男人的眼光來分析了男人的藉口和把戲,並告訴那些被男人們騙得團團轉的女人「他其實並沒有那麼愛你」。
  • 老鳳祥,其實也沒那麼老!
    工作令人頭禿但心裡總會種草老男人的童心槓一槓才知道「沒有頭髮,其實也沒那麼老」「有少女心的老男人,其實也沒那麼老」「這我老朋友」「那是我們常去的老地方」習慣說法而已「老地方,其實也沒那麼老」同理,「老外,其實也沒那麼老」「老司機,其實也沒那麼老」
  • 漫漫回家路,誰是在故鄉等待你的那個人
    也許要探親訪友,少不了吃喝玩樂,但絕對不變的一條,是得「回家」。越是長大,回家的路好像就變得越來越長。小時候,回家是從村的這頭到村的那頭,而如今,回家是從這座城市到那座城市。「回家」,是在外奔波的奮鬥者們,擁有的最溫柔妥帖的撫慰。而一個更美更舒適的家,是遠行的遊子能給故鄉的親人,帶來的最貼心溫暖的回饋。
  • 每一個在北京漂泊的人,終究要找到回家的路
    曾經信誓旦旦的說好賺到錢就帶父母來一趟旅行,說好給予他們更多的陪伴,說好要為他們做一桌好菜,說好每年要過年回家,碰上春運回家變得艱難又心切。 有一次過年爸爸開車,我坐在他後面,看到他眼角的皺紋和白頭髮越來越多,眼淚一下子就下來,記憶裡的爸爸還是那麼年輕,一轉眼怎麼就老了? 今年,我不想將過年回家當做遙不可及的奢望。休了一個大長假,早早買好了車票,實在是惦記廚房裡媽媽眉開眼笑的臉,更惦記爸爸在酒後三杯的嘮叨!
  • 中國台州網丨回家的路
    我們在杭州會合,傍晚時分從杭州出發,到仙居時已是半夜,弄得人家連連感慨:沒想到這麼遠。仙居交通情況的真正變化,應該是近十幾年的事。隨著金臺、諸永高速等貫通,回家的路就變得快捷、順暢多了,上午從北京出發,晚上就可以到仙居吃上晚飯,不能不讓人感慨國家的發展進步和時代的變化。
  • 《他其實沒那麼愛你》感情中無法直面的真相,好像也沒那麼難面對
    《他其實沒那麼愛你》看上去又是一部女性在感情中失意,尋求共情的劇。但它與以往甚至與都市題材劇過分強調「爽感」,但只是發力女性痛點、拋出問題卻並未給出令受眾滿意的答案不同。同樣從女性視角出發,它跳出創作窠臼的姿態,擁有一定的新鮮感與獨特性,引起大家共鳴的同時更引起獨特思考。
  • 回家的路有多遠
    盼望著,盼望著,離回家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但離回家的路還很遠,很遠。
  • 魚的記憶是七秒,那麼狗的記憶力有多長?狗狗真能找到回家的路嗎
    狗狗憑藉著前世記憶,最終找尋到回家的路。還有,在《忠犬八公》裡,狗狗憑著嗅覺和視覺找到主人乘車的車站,並在那裡守候主人回來直到死去。當然不只是電影裡,現實生活也有很多故事。這讓很多人認為狗狗的記憶能力是非常強的。然而,它們的記憶能力到底強不強,記憶能力到底能持續多久呢?又是憑靠什麼來記住的呢?狗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它有很長的記憶。它知道自己的名字、回家的路以及主人是誰。
  • 回家的路|曾經的泡麵,如今的奶茶薯條
    新春走基層·回家的路曾經的泡麵,如今的奶茶薯條他們帶著不變的喜悅和變化的零食,踏上回家之路春運回家,在旅途中泡麵一定是最常見的食物。我們知道,變的是行囊中的物品,但不變的是那一份回家的喜悅。我們一起來聽聽旅途中的他們,講述他們的回家路。瀟湘晨報記者陳詩嫻長沙報導回家過年,奔波在路上的人們除了帶回家的行李,也一定少不了幾袋路途上吃的食物,酸的、辣的、甜的,各種各樣,應有盡有。
  • 華為再吹衝鋒號,孟晚舟案又生新希望,她回家的路還遠嗎?
    華為孟晚舟律師團隊就孟晚舟案再次提起吹起衝鋒號後,孟晚舟案又一次煥發了復活的希望,那麼孟晚舟回家的路,還遠嗎?周四(23日)華為前財務長孟晚舟的律師團再次甦醒,他們再次吹起衝鋒號,向加拿大法院申請中止執行美國引渡程序,這種愈挫愈強打不死的小強精神,再一次點燃了孟晚舟案復活的新希望,孟晚舟回家的路,還遠嗎?
  •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真的,他其實就是沒那麼喜歡你」 這部電影以一個旁觀者清的視角,聚焦我們當局者迷的愛情。電影的野心很大,想用五對男女的愛情故事來囊括所有人的愛情百態,沉溺網戀,缺愛,恐婚,婚外情,七年之癢。這導致了片子冗長,敘事也極其散亂。
  • 可淡可濃的是鄉愁,可近可遠的,是回家的路
    是的,那是日暮時分急著回家的鳥,在夜色中不顧一天的疲憊,雙翅急速地扇動,那麼迫不及待地要趕回巢去。宿鳥真的歸飛急嗎?或許落入佇立者眼中的,真的是有事耽擱的鳥兒,回去晚了些,自然加快了扇動翅膀的速度。更有可能的是,宿鳥歸回的速度和往日並沒有什麼不同,它們撲簌簌扇動翅膀,只是保持著素常的節奏,並沒有什麼著急之說。
  • 忙碌的奔波不如詩意的棲居
    所有的麥苗朝著一個方向倒去像匍匐前進的士兵又像無聲鞠躬的英雄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多年以後也許會變成歲月裡最偉大的沉澱我們也許從未料到在熱鬧無比的春節裡我們想一如既往地奔波在回家或者務工的路上可是這場突如其來的不可測的疫情阻斷了我們前行的腳步一度我們緊繃著神經一度我們每日每夜關注著遠在他鄉危重中的同胞它突然讓我們奔波的腳步停下來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新的去向和未來
  • 我在紐西蘭,已經5年沒回家過年了…
    相信有過同樣想法的海外遊子不在少數,但誰都沒料到,會有今天這樣想回家也回不了的局面。 又尷尬又心酸。 想來上一次在家過年,還是2016那個猴年春節。 而其實那一年春節,原本也沒打算回家的。我父母也從小培養我,成人以後就要獨立,人生是自己的,自己選擇的路堅定走下去就好了。 不過我內心也明白,誰家父母不想把孩子留在身邊呢?我一直感謝老天給了我一對特別能尊重孩子是獨立生命體的父母,我知道他們情感上的犧牲其實挺大的。
  • 漫漫回家路,歸來即是情
    以前回家過年趕上春運,浩浩蕩蕩的返鄉大軍把每一節火車廂都擠得滿滿的。回想每次火車上30多個小時的回鄉路,我大多數時候是站著的,不是不想坐,而是背包裡的小凳子已經無處安放。就這樣,熬過了一站又一站,看著站臺外面背著大包小包的人們,聽著一句句報平安的暖心話語,腰酸背疼的苦楚漸漸散去,只剩下家人團圓的熱切盈滿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