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身邊的朋友家裡紛紛換了「真香」的日本電飯煲,每次碰頭都要各種彩虹屁吹噓日本電飯鍋的好處。我倒是一直不為心動,主要是孩子每天都在姥姥家吃完飯再接回來,媳婦下班到家也很晚了基本就不吃主食,我最近賦閒在家都是接孩子的路上隨便湊合一口。可最近疫情嚴峻,我也開始每天研究私家菜譜,換著花樣給家裡未來擔當和收入擔當的二人做各種好吃的。這樣一來,一個靠譜的電飯煲就被提上了日程。
身邊有的朋友在我之前看來特別極端,買了日本鍋,還得買日本淘米器,買了日本碗和日本筷子,還得配上日本米,從鄰國背鍋我覺得能忍,背米這個事實在不能理解。不過這次我開始研究日本電飯煲的時候,逐漸理解了這種行為,可能暗合「真香定律」吧!
身邊朋友買的品牌無非是象印、虎牌、松下這幾家,幾款都有國標版,免去搞變壓器這個累贅。十年前恰好給國內家電頭牌做過廣告宣傳,專門研究過電飯煲。當時廠家的人非常誠實地說,中國的產品輸給日本產品二十年的差距,這個差距主要就是內膽!內膽的傳熱直接決定了米飯的口感。他們也曾經大量購買日本電飯煲,拆解之後做研究,意圖模仿。對於電磁加熱部分、外觀部分、電腦版這個都很好學。但是內膽材質以及材質內各成分的組成比例,這個實在無從學起。
象印我是很熟悉的,保溫杯裡的開水到第三天都能燙嘴,他家的南部鐵器內膽鍋,工藝複雜,成本很高,還有那個不明覺厲的極致羽鍋。這個鍋被某常年從日本背米的朋友吹上了天,沒有選這款的原因是沒貨。
虎牌是之前一個客戶推薦的,專業做保溫杯的客戶推薦的品牌,一定還是好的!這家的土鍋時很厲害的,說是能吃到傳統柴火飯的感覺。看網上介紹的受熱均勻、導熱充分、遠紅外效果......感覺像是收智商稅的老年健康用品。當然沒選土鍋的原因也是因為缺貨。
松下的鍋倒是貨源充足,備長炭這個概念總覺得吃日式燒烤的感覺。當然網上評價內膽塗層材質有脫落現象,讓我有些心悸。誰知道那塗層吃到肚子裡有什麼問題?
最後剩下可選擇的就剩下三菱的全炭內膽鍋了,上學時候都學過,三菱是日本的軍工企業。看官網上的介紹這也是個狠角色。因為也是託人帶回,考慮到人家還要背米,於是很貼心地要了一個最小尺寸的鍋,主要是覺得家裡吃飯的人還是少,看官網介紹小尺寸的鍋容量是0.5合——3.5合,就是三碗半的飯,心想絕對夠了!其他的尺寸雖小,旗艦產品的技術指標是一點都不含糊哦!不過講實在的,這小鍋的價格和大鍋幾乎一樣。
人肉帶回的鍋,最重要的就是靠譜。人家的機票走之前就訂好了,所以哪天能拿到完全都在計劃中。這比天天上網查快遞路徑要簡單得多啊!看到包裝盒上的「日本制」心裡還是很踏實的!
包裝裡不見英文、中文以及其他任何非日文的說明書,這大概說明人家壓根就沒打算讓這個鍋通過正常渠道流到國外去吧。包裝也很簡單,一看就沒計劃能承受快遞的野蠻運送。
說明書其實也不難理解,並且現在拍照翻譯的APP那麼多。再說了,一個電飯煲能有多深的技術含量?這個正常都會用吧,看圖識字也不難,大概就是說怎麼選米、怎麼確定米和水的比例、淘米方法啥的,這個對咱們來說不用教了吧。
送一個飯勺,無紡布包裹,雖然簡單但能感覺來比國內透明塑膠袋的包裝顯得乾淨環保。尺寸的確小了一點。
打開蓋子,蓋子上寫的是每次使完要清潔,這個能拆下來清潔的。墊著的紙一拽就出來。
這個小黃卡子,按下去就可以拆開內層的蓋子了,清洗起來很方便!想想我家之前的電高壓鍋,好像買來就沒洗過蓋子,真是汗顏啊!
這就是這個鍋最大的核心價值,全炭的內膽!有說明書,告訴你這玩意和普通的陶土鍋的耐衝擊程度是一致,還是挺金貴的,反正一口鍋一多半的價格都在這個內膽上了,萬一刷鍋時候摔壞了,我覺得可以直接買個新的了!
這麼看低調黑色的鍋體,暗金色的字,就這麼簡單的視覺效果。這個全炭的內膽看著還是很有B格的啦!手感還是有些重量的,和家裡的砂鍋分量差不多。
這是個專門計量米和水量的量杯,對應的就是米量和水量的比例關係,據說這樣比例出來的米最好吃,到底是不是,咱們後面做科學研究時候能看到。
米和水的關係,就看內膽上的這個標尺。這裡有1、2、3的標記,對應的就是剛才量杯裡的多少杯的米,你倒進去一杯的米,那麼水量就是在1的位置上,倒進兩杯或者三杯的米,水量線也分別在2和3的刻度,簡單吧!「白米/無洗米」就是咱們平時吃的那種米。中間的"發芽米"和"玄米"分別對應發了芽的糙米和糙米,這兩種咱們一般很少吃到。內膽壁的對面也有一排刻度,這裡說的是做"おかゆ=粥"、"おこわ=菜飯"和"すし=壽司"分別對應的注水量,做什麼就按照比例標尺來就行。這個還是很簡單很科學的,當然若是家裡人愛吃特別軟或者特別硬的飯,這個自己掌握吧!
IH電磁加熱區,這個看不懂,反正核心的加入區域就是這裡了。所謂核心科技的意思大概就是這個小金屬觸點背後多少人付出的努力了。
面板上也很簡單,都是日語假名和日式漢字。"お米=米粒的選擇,","メニュー=菜單","切/保溫=關閉/保溫"。右邊分別是:"匠芳潤炊き=牛逼閃閃的米飯","予約=預約","時/分=時/分","炊飯/予約確定=開始/預約確認"。牛逼閃閃的米飯那個按鈕一直然我充滿好奇心,這個在後面科學實驗時候會專門去搞一搞。
通電之後簡單的白色屏幕黑色字體顯示,簡約不簡單!這個設計我喜歡!比那些動不動就藍色底白字、橘色底黑字的國產電飯煲,至少從賣相上看就先贏一程。
日本米,十斤大幾百塊錢......我覺得我就是純粹做科學實驗用的,如果打算常年吃這個米的話,我還是儘快找地兒上班掙工資去吧!
上面扯了那麼多閒篇,咱們的科學實驗節目正式開始了!一杯的米量,水也是按照刻度來。普通一鍋飯的燒制時間是45分鐘,飯好了以後有一個8分鐘的自動保溫。
45分鐘後,「嗶嗶嗶」的聲音告訴你這鍋飯做好了。打開蓋子看看這米飯的質感。不沾鍋、不鬆散、沒有硬芯。家裡用高壓鍋做的米飯,水量和米量控制好的話,也差不多能做出這個效果的。但每次都保持一個水平,我覺得對我來說很難。不誇張的說,這碗飯不吃菜,白口吃都覺得特別香!什麼五常大米、漢中大米,我覺得和這碗飯的口感比還是有差距的!而且這個飯香真的是在樓道裡都能聞到的,真美好!
感謝常年從日本背鍋、背米的朋友,是你讓我徹底進了這個坑,但這個坑我進的很開心!儘管現在不方便,但這次的經歷讓我還是推薦大家買日本制的鍋,性價比還是更高一些的。畢竟買國行的產品,價格上貴了一倍有木有!另外日本米在口感上比東北米更Q彈一些,牙齒咬下去的時候能感到米粒給牙齒的反饋感。東北米的口感上就鬆散一些了。
科學實驗之牛逼閃閃的米飯。想試試那個「牛逼閃閃的米飯」,到底牛到什麼程度?還是智商稅呢?這次試試兩杯的米量,畢竟上一碗家裡人的評價非常好,這次強烈要求多做一點。
蓋上蓋子,按動那個神奇的「牛逼閃閃的米飯」按鈕,然後按下米量的2.0設定,這個牛牛逼閃閃的米飯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呢!不過畢竟米飯烹製時間長短和口感有很大的區別呢!不要拿半小時做好一鍋飯的國產電飯煲來比較哦,真的口感不一樣!
這樣盛在碗裡的感覺是不是能看出來,這個牛逼閃閃的米飯其實更軟爛一些,我理解這個牛逼閃閃的米飯可能更適合老年人吃吧。入口更軟糯,但不黏牙。其實也容易理解,老年人時間更多,所以就多等一下,吃的飯也軟爛一些。年輕人嘴急,45分鐘就出鍋的米飯,口感更硬挺。
科學實驗之熬粥篇。這個容量的電飯煲,做粥最多就只能放一杯的米,對應內膽上的水位標誌。做粥用的模式是最後那個"おかゆ=粥",整個過程51分鐘。
這一大鍋粥,一杯米就夠了。但不得不說,這個粥實在太香了!那個米香味從打開蓋子一刻,屋裡都充滿了粥香味,每一粒米都很飽滿,雖然沒有開花,但是入口即化。這個粥的味道實在太棒了,當然日本米配日本鍋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很有高端粵式粥的感覺!
科學實驗第三波之東北稻花香。家裡還有一小袋東北五常稻花香,這個米號稱中國最好的貢米。科學實驗仍然用普通白米的煮飯模式,搞一鍋國產飯,試試中日米飯在同樣科學基礎下的區別。
這個東北米視覺上看起來還是挺飽滿的,但是口感上Q彈度就差了一些。牙齒咬下去沒有反彈力,直接就碎掉了。米的口感上也比日本米硬一些,能感到明顯的硬芯。不過我個人拙見,這個米放一夜第二天做蛋炒飯,肯定是最棒的食材!
以上就是這個新敗的小電飯煲的各種科學實驗。自己覺得還挺好玩的,畢竟在家禁足的日子,做一點有意思的事和大家分享,還是很開心的!感謝所有關注的朋友,希望大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都開心,都健康!
下次肯定還有更好玩的科學實驗,哈哈大家敬請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