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潘達斯奈基》它成為世界上第一部互動式的電影自選劇情

2020-12-10 芒仔電影

片故事背景設置在1984 年,一位年輕的程序設計師史蒂芬,將一部情節複雜的奇幻小說改編成電玩,但擾人心智的挑戰隨之而來——他因此開始分不清虛擬和現實。

預告開場,史蒂芬與心理醫生交談,表示自己老做一些生動的夢,並展示他服下藥片的場景。接著故事展開,史蒂芬將一部瘋狂的小說改編成遊戲,這本小說的作者曾砍下妻子的頭顱。「當你需要概念創意時,就需要一點瘋狂的事情」,他的同事對他說。接著我們看到他把醫生開的藥片衝進馬桶。

史蒂芬全身心投入進項目中去,卻迎來可怕的事情。最後,電視屏幕中的老太太說,「你的命運已被指定——你無法控制」。不知具體是什麼?

片故事背景設置在1984 年,一位年輕的程序設計師史蒂芬,將一部情節複雜的奇幻小說改編成電玩,但擾人心智的挑戰隨之而來——他因此開始分不清虛擬和現實。預告開場,史蒂芬與心理醫生交談,表示自己老做一些生動的夢,並展示他服下藥片的場景。接著故事展開,史蒂芬將一部瘋狂的小說改編成遊戲,這本小說的作者曾砍下妻子的頭顱。「當你需要概念創意時,就需要一點瘋狂的事情」,他的同事對他說。接著我們看到他把醫生開的藥片衝進馬桶。史蒂芬全身心投入進項目中去,卻迎來可怕的事情。最後,電視屏幕中的老太太說,「你的命運已被指定——你無法控制」。不知具體是什麼?

黑鏡系列之前大部分集都埋藏著克蘇魯主題,主角越是如實按照規則走下去,就越離毀滅更近一點。這集的克蘇魯主題像是更明顯了,史蒂芬從一本和片名同名的邪門小說裡逐字逐句尋找能使自己事業成功的線索,從而在不同種類的毀滅結局中循環再循環,他的一生就像是獻祭給惡魔/觀眾的惡趣味了(像不像卡朋特的《戰慄黑洞》?)。除了網飛自嘲那個挺逗的,絕大多數結局都是相當黑暗的各種自毀/弒父,片子形式有趣,無奈基調太過黑暗,為了打結局長期「玩」這個電影,還是挺難受的。技術方面,與其說是「交互式電影」,不如說是「真人演出型遊戲」,劇情過分重來(且不是解構的),會稀釋原劇情(你第一次看到的那個)帶來的電影藝術衝擊力,比如本來埋父是很悲壯的主題,但後來竟成了遊戲。影視終端技術水到渠成的結果,但我有點牴觸這種全新的消費暴力的形式。

在Netflix看完之後有一種啞口無言的感覺。可以說是《黑鏡》最好看最震撼的一集。觀眾在新穎的選擇形勢下融入劇情,你以為你扮演上帝戲弄他人,最後卻發現自己成了本片所諷刺的人。《白熊》符號和《金屬頭》的封面壁畫多次出現,甚至在後半程的觀影過程會覺得自已已經陷入《白熊》那樣的罪惡循環中無法逃脫。在一次次的選擇當中親身體驗了一把「平行世界」。

目瞪口呆,拍腿叫絕。這輩子都沒這麼「玩」過電影。網飛真的玩飛了!絕非只是簡單老套DVD時代就有的分支選擇、播片遊戲。而是打破第四堵牆,並一把將觀眾拉入片中成為電影的一部分,讓主角與觀眾對話,不僅產生前所未有的強烈互動觀感,更讓觀眾陷入細思極恐的選擇自主性懷疑論。反覆選擇同樣分支效果也會有細微不同!想看盜版的還是死心吧!有的結局充滿令人捧腹的惡趣味,有的是恐怖的陰謀論,有的則回歸親情,溫暖動人。80年代復古風格恰到好處。個人最喜歡Netflix和Toy倆結局。極致的牛逼!

互動本身就是「黑鏡」的核心。我找不到什麼形容詞來誇讚了。 再一次被徹底刷新三觀。整個互動跟劇情的融合天衣無縫,我沒有想到我做出的選擇最後會導致這樣的結果還被男主罵是心理變態正因為超強的互動性才讓毛骨悚然了一百倍。如果我們也被人操控著呢。以及更令我害怕的我的選擇,原來當你有了對一個人的命運絕對控制權的時候,那種刺激,欲罷不能,簡直太可怕了。並且他是在我的控制下走向了深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黑鏡:潘達斯奈基》沒能成為互動劇中的「頭號玩家」
    在《黑鏡:潘達斯奈基》中,觀眾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來決定劇情的走向,作為一部與傳統影視劇不太一樣的非線性敘事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採用了分支敘事的形式,在觀眾的不同選擇下,最終能夠得到五個主要的結局。《黑鏡:潘達斯奈基》受到大眾關注的主要原因莫過於,Netfix創新性地將電子遊戲最重要的「互動」元素與影視劇進行了結合。
  • 第一部《蝙蝠俠》可互動電影來了!結局取決於觀眾的選擇
    就在2018年,一部可以互動的電影刷屏了朋友圈。《黑鏡:潘達斯奈基》作為網飛首部可以交互的電影上線。這種交互電影給觀眾們提供了一個在劇情上選擇的功能。觀眾可以在關鍵的劇情抉擇上讓主角作出不同的選擇,最終影響故事的走向。而近日,DC則是同樣發布了一部可以交互的動畫電影。DC發布了《蝙蝠俠:家庭之死》的預告片,這是對上世紀80年代標誌性的蝙蝠俠故事情節的動畫改編。
  • 給你發了個紅包,咱們聊聊《黑鏡:潘達斯奈基》到底好不好看
    據不可靠消息來源 有才華的同學最近都在看《黑鏡:潘達斯奈基》這不《黑鏡》剛宣布「互動」就馬上自動添加到朋友圈必備炫耀利器清單中滿屏儘是「5小時」 「5個結局」連從來不玩遊戲的張三李四都一夜之間變成當然 熱度當頭難免因跟風而發瘋等熱度褪去了那麼一丟丟同學們冷靜冷靜我們來好好聊一聊: 在你心中,《黑鏡:潘達斯奈基》到底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 ...互動劇|最後的搬山道人|龍嶺迷窟|黑鏡:潘達斯奈基|拳拳四重奏|...
    從劍俠情緣遊戲衍生互動劇《忘憂鎮》到奈飛出品的《黑鏡:潘達斯奈基》引發的內容震撼,再到《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拳拳四重奏》《他的微笑》《娜娜的一天》等各大視頻平臺的互動內容布局,我們看到,「互動」正在從創作理念變成實踐工具,視聽內容生產正在經歷一種奇妙的裂變。
  • 全球首部互動電影,7個結局觀眾投票決定,比《黑鏡》早2年上映
    上映於2016年的懸疑片《夜班》(Late Shift),又譯名《晚班》,是全球第一部互動電影。所謂互動電影,是觀眾能夠通過投票選擇,決定劇情的走向。而這,也是電影宣傳期的最大賣點,和上映後最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的噱頭。
  • 年底了,終於有勇氣diss今年「撲街」的《黑鏡5》了!
    我承認,這部電影相當大膽,劇情走向需要靠觀眾自己選擇,就好比你玩一個劇情遊戲,選擇的不同,遊戲的過程和結局也不同。腦洞很大,但是劇情呢?這就造成了一個不可避免的bug,選擇選項以及很多選項直接就進入dead end再讓你重選,雖然電影營造出一種你掌控全局的方式為噱頭,但實際上電影真正的走向並不由你掌控,觀影體驗自然而然就差了。開始重形式,不重故事,觀眾當然就開始不買帳了。
  • 從《黑鏡》到《最後的搬山道人》, 互動影視發展到哪了?
    互動電影現在指的是需要觀眾互動來推動甚至決定劇情發展的電影。而與此類似的,是一種叫VCR遊戲的互動式電影遊戲,邏輯類似,只是把電影中的實拍畫面換成了即時演算的虛擬畫面。其實不管是互動電影還是互動式電影遊戲,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不少爭議。影視愛好者更傾向於創作團隊輸出的獨特體驗,並不希望隨意改動劇情;遊戲玩家認為點點滑鼠看劇情的遊戲毫無樂趣可言。
  • 《黑鏡》電影版中文預告公布 遊戲開發者的癲狂人生
    網飛Netflix今天正式公布了《黑鏡》電影版《黑鏡:潘達斯奈基(Bandersnatch)》的首支預告片,本片將於12月28日在網飛(Netflix)上放映,時長預計為312分鐘。
  • 豆瓣日曆 2020年12月4 日《黑鏡 第一季》
    2018年12月28日,一部名為《黑鏡:潘達斯奈基》獨立互動式電影上線。第五季於2019年6月5日上線。該劇集獲得評論家們的廣泛好評,獲得許多獎項和提名,在國際上吸引力不斷提升,尤其是在美國網飛將其加入其片庫中後。其中第三季的《聖朱尼皮羅》和第四季的《卡利斯特號》兩集共獲得六項艾美獎,並都獲得「最佳電視電影」的獎項。
  • 疫情蔓延時,最懂如何諷刺現實世界的《黑鏡》,選擇放棄諷刺
    但這並不是將某個現代科技加上某個古往今來道德困境的說教劇,相反地,《黑鏡》的劇情架構,都是某個我們耳熟能詳的類型電影套路:例如像是妻子疑心不倫的丈夫、丈夫遲疑於不忠的誘惑、還有渴望佔有的瘋狂愛欲等等。但當我們以為這是一套《藍色蜘蛛網》時,《黑鏡》馬上超脫李組長眉頭一皺的平庸境界,進入《陰陽魔界》 的顛覆狂想。
  • 這款 108 元的真人互動式電影手遊,值得買嗎?
    你覺得互動式的電影或遊戲,是遊戲性更重要,還是劇情更重要?2018 年,Netflix 上線了一部關注度極高的獨立互動影片《黑鏡:潘達斯奈基》,該劇中加入了 30 個分叉選擇點,觀眾的不同選擇會讓劇情走向 5 大方向的十幾種結局。從網友製作的算法流程圖,可以窺見這龐雜的支線結構(劇透慎入)。
  • 精品小眾的互動電影已悄悄發展超越
    與網大的「重量不重質」不同,另一種成本同樣不及院線電影的影視作品,卻用「精品小眾」樹立了口碑,那就是互動電影。大家對互動電影的了解應該來自於《黑鏡:潘達斯奈基》。平臺網飛用這部片子做了大膽的新嘗試,讓觀眾參與其中,做出能夠改變劇情和結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