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還沒幹夠」,濟寧87歲仁醫二次退休,下班視頻感動網友

2020-12-23 騰訊網

87歲的董教授在家中接受採訪,他是位非常愛笑的老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賈凌煜 攝

「下個禮拜不過來了,都說好了,就是年齡大了。」最近,一段87歲醫生的下班視頻感動了萬千國人。視頻中,老人笑著,關燈、關門、關掉門診指示牌,緩步走出醫院大門,登上回家的公交車。他就是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返聘的董殿階教授。這是他從業65年來最後一次門診,也是他「第二次退休」。

「只要能動,別人需要,就一直幹醫生。」「醫生我還沒幹夠。」這幾句簡單又樸實的話語,是董教授雖已87歲卻仍奮鬥在治病救人一線的原因。

一天40個號不夠用

經常給外地患者加號

1月13日下午,在濟醫附院宿舍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與董教授有了半個小時的會面。房間內陳設簡單,保留著上世紀的風格,董教授和老伴在這裡已經居住了幾十年,茶几上放著《齊魯晚報》《健康報》《新傳奇》等報紙、雜誌。因為使用智慧型手機不熟練,這幾份報刊是他最喜歡的,也是他獲悉信息的主要途徑。

在濟寧生活了幾十年,董教授依然有著濃厚的威海口音。「我老家是農村的,解放前,在親戚幫助下,進入當地醫院工作。後來又上的大學,分配到濟寧工作。」從此,董教授便在濟寧這片土地上深深紮根,救死扶傷。「越幹,越愛上了這個行業。」

上世紀70年代,董教授就被公認為濟寧市心血管病最權威的內科專家。1999年,從濟醫附院退休又被返聘後,董教授一直堅守在心內科一線。前幾年還參與查房,這幾年因體力原因,改為只坐門診。這兩年,董教授的門診一天發放40個號,上午30個,下午10個,不過,這些號常常不夠用,「有外省市的患者,來得晚掛不上號,我知道了,就跟護士說說,能加的就加上,晚一點就是。」董教授很理解外地患者的心情。

聽診前先暖熱聽診器

用心診療換來絕對信任

從醫65年,凡事多為患者考慮,一直是董教授的標籤。

董殿階給患者診療。

董教授的學生們都知道,老師有個習慣,在給患者聽診前,會習慣性地先用手暖熱聽診器。如今,這一習慣也在學生中一代代傳承下來。「現在都有暖氣,好點了,以前天那麼冷,冰涼的聽診器猛地放在心口窩,多不舒服啊。」記得有一年除夕,董教授接到急診科電話:有位心梗病人生命垂危。他二話不說立馬騎上自行車趕往醫院。來到病房,他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搶救中。凌晨時分,患者甦醒過來。眼看著患者情緒就要激動,董教授趕忙上前握住他的手,安慰著他不要說話,好好休息。這一握,就是一夜,直到大年初一中午,董教授才回到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一次次用心診療,董教授也獲得了患者的絕對信任。有一年,一位江蘇的心肌病患者,在董教授這裡治好回去後,沒想到陸續又來了五六位患者,都是那位患者介紹來的。

工作中,董老也曾「走後門」,作為心內科醫生,經常需要給患者做心臟彩超。這個過程比較慢,有時候一看是外地患者,董教授就給彩超室打個招呼,安排外地的患者先做,以免當天拿不到結果,還得再奔波一趟。「還行,大家都挺給我面子。」說到這裡,董教授又爽朗地笑了。

願意跟年輕人在一起

「退休」後生活很充實

雖然不大會用智慧型手機,但董教授也知道自己在網上「火了」。他很感謝網友,並一再強調自己就是個不大不小的醫生,感激多年來患者對自己的信任。

「其實別人也問過我,這麼大年紀了,還幹什麼?」對於這樣的問題,董教授都會說,治病救人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職業,尤其是自己看到別人沒看出來的問題時,更開心。「我也特別願意跟年輕人在一起,很暢快。」言談舉止中,絲毫看不出董教授已經87歲高齡。

「我是個閒不住的人。」說起近況,董教授坦言,從2019年12月25日結束最後一次門診,半個多月時間,他每天過得很充實。平時他最願意去老幹部活動中心,和朋友們聊天、下象棋,晚上看看電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賈凌煜 通訊員 張勇 馬澍暘

相關焦點

  • 感動!聽說她是醫生,網約車司機每天接送她上下班,有時等倆小時
    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何保梅最近遇到了一件暖心事:她上班打車時,一位網約車司機得知她是醫生,不僅不收車費,還連續四天,接送她上下班,無論她是白班還是晚班。「有一次白班,我晚上8點多才下班,他就在醫院門口等了我兩個多小時。」
  • 76歲退休醫生跪地心肺復甦救活老人,後續太暖!網友神回復
    12月26日早上,83歲吳大伯突然暈倒在杭州朝暉菜場門口,心跳呼吸驟停。在旁邊買饅頭的76歲包高興立即跪地為他做心肺復甦,口對口吹氣,6、7分鐘後,吳大伯恢復了心跳。送醫後,吳大伯裝了人工心臟起搏器,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醫生表示,得虧了包高興,才沒錯過黃金救援時間。包高興退休前是市一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能把病人從死亡邊緣拉回來是最欣慰的事。」
  • 87歲女兒給108歲媽媽扎小辮,老母親乖得像小孩,網友:羨慕
    0187歲女兒給108歲媽媽扎小辮,讓人感動: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此近日,網友們被一個視頻溫暖了,視頻中,一位頭髮斑白的老奶奶在給另一位頭髮斑白的老奶奶扎頭髮被扎頭髮的奶奶是媽媽,已經108歲了,稀疏的頭髮經常凌亂不堪,但是她絲毫不煩惱。因為,87歲的女兒每天都會幫媽媽把頭髮扎得整整齊齊,每次扎頭髮時,媽媽都會乖乖坐著。網友看到的正是女兒給媽媽扎頭髮的日常,讓人看著看著就溼了眼眶。
  • 醫生帶87歲病人看落日:他一月未見陽光 說夕陽蠻好
    落日餘暉下的兩個身影,病人和醫生,這個溫暖人心的瞬間被拍下來後,感動無數網友。「這個畫面好美」,網友Frank Qi留言說。另一名網友高鑫稱「太感動了」,打出了一排鮮花和贊的表情。這個珍貴瞬間讓許多人感受到安寧和溫暖的情感,有人說,任何時候人們都不會放棄對世間的熱愛。
  • 只要上班夠土,下班就沒人認得出我!
    大家好,最近某音帶火了「只要上班穿的夠土,下班出去浪就沒人認得出我了」。
  • 還沒到35歲就失業的職場人,都去幹什麼了?
    到底有什麼工作適合做到退休?本以為可以集思廣益,為廣大職場人將來轉行做打算,沒想到變成了一場吐槽大會。只有勇敢的打工人,哪有什麼輕鬆的工作?種地——失業後最起碼不擔心生存問題網友「姬濤」:雖然嘴上調侃「實在不行就回家種地」,可我認真地思考了一下,農村出來的我好像連種地也不會……順便解釋一下,大家別對種地有誤解。種地要早出晚歸,太陽高照的時候也要在田裡施肥、除草;即使現在科技發達,種地依然勞苦。不過也有好處,最起碼失業後不會餓著,種的糧食夠吃。迷茫——不加班、不擔心中年失業的工作在哪裡?
  • 拿著放大鏡,89歲老人給醫生寫下476字的感謝信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韓黎雯 記者 李偉豪 )「今天上班收到的最好的禮物……」近日,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名醫生的朋友圈,贏得網友紛紛留言和點讚。事情起因於一位89歲高齡的老人,為感謝救治他的醫護團隊,手寫了476字的感謝信,而這封信是老人拿著放大鏡一筆一划寫出來的。
  • 回望2020丨喜悅、可愛、悲傷、感動……聲音中回憶山東這一年
    2020年年初,濟寧87歲的董殿階教授脫下醫生制服,這是他從業65年來最後一次門診,也是他「第二次退休」,耄耋老人奮鬥一生救死扶傷,平凡而偉大。「你說話做啥呢,正在直播呢,正在直播呢,你在這說話,全班都聽見了。」
  • 山東濟南的老爺爺感動無數網友,這是發生了什麼?
    還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常常這樣教育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了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而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你看看隔壁的阿寶叔天天就只能去放牛,你再看看村口的牛子大哥,天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在稻田裡幹農活多辛苦呀!你要是不好好讀書以後也就像他們一樣!一般以前吃過苦的農村人都知道:唯有知識才能真正地走出大山,書中自有黃金屋!
  • 退休後二次上崗!這些職業不挑年齡,還越老越吃香,趕緊做起來!
    關於退休後重新上崗,你考慮過沒有?提到重新上崗,很多人會說:我之前又不是做老師、醫生、律師的,也沒有什麼技術專長,很難找到原來領域的工作了。其實,如果您真的有心繼續工作,或者真的需要繼續工作。那麼不要著急,下面給您介紹幾種除了老師、醫生、律師之外,對年齡要求也不嚴格的工作。首先,充分利用個人的興趣愛好。很多人都有興趣愛好,有些人甚至把興趣這一塊兒做成了「專業」,這除了會讓退休生活更為豐富多彩,結識到更多新的朋友外,還可以給您退休後二次上崗的機會哦。
  • 500萬存款,45歲可以直接退休不幹了嗎?
    有網友提問說——「500萬存款,45歲可以直接退休不幹了嗎?」,已經擁有五百萬存款,在45歲的年齡是不是可以退休不幹了呢?如果我們要單獨只從財務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不可能給出非常明確的答案。因為,這取決於你目前的年齡,家庭狀況,健康狀況以及退休後想要擁有的生活方式。
  • 《仁醫》:寓教於醫的跨時代經典,此生必看神劇!(上)
    《仁醫》是由漫畫改編,在2009年轟動一時的日劇,是在講一位現代醫生——南方仁穿越時空來到江戶時代行醫的故事,有在關注日劇的人一定都知道這部劇,甚至被很多人推崇為必看神劇,在2009年播出第一季時並沒有要製作兩季的打算,沒想到平均收視率來到19%,高收視的迴響讓劇組決定拍攝第二季,
  • 坤達接愛妻下班,柯佳嬿感動:老公我好感動!
    她22日再度發文曬恩愛,感謝老公特地來接自己下班,同時PO出一張約會照,畫面卻瞬間戳中大票網友笑點,被虧根本是變相在報仇!柯佳燕22日下午透過臉書發文,曬出一張與坤達約會時的照片,甜蜜寫道:「老公我好感動,謝謝你接我下班還帶我吃飯喝咖啡。」
  • 87歲女兒給108歲媽媽扎小辮,原來最幸福的事是「上有老」
    近日一段87歲女兒給108歲媽媽梳頭的視頻感動了廣大網友108歲的媽媽頭髮總是會散87歲的女兒每天都會幫媽媽梳理兩次頭髮每當這個時候媽媽就像個小孩子一樣乖乖地讓女兒幫忙梳頭87歲的女兒不僅照顧媽媽的生活起居
  • 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
    4、早退休是人力資源巨大浪費許多專業技術崗位(醫生、教師、科研人員等),五六十歲正是經驗豐富、技藝純熟的階段,而且這種高端人力資源的替代彈性較低。一是漸進式原則。他舉例說:「5年後你如果是60歲退休,方案實施後,可能是60歲零3個月;另一個人第二年退休,那5年後可能是60歲零6個月退休。」二是區分對待,分步實施。
  • 「陪你看落日」——一張照片背後的感動
    央視記者來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採訪到了照片中的主人公劉凱醫生以及照片的拍攝者,志願者甘俊超。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重症醫學科醫生 劉凱:患者他是個87歲的老齡患者,昨天帶著它去做一個ct在回來的路上我們正好看到了落日的餘暉,我覺得確實很好,然後我就問老大爺,你要不要我們一起看一會,老大爺是其實非常高興,然後他說看一會,然後我們就在樓下呆了一會,看了一會餘暉,正好我身後的一位大學生的一個護工志願者,他也幫我們記錄下來這一刻,本來可能是做一個個人的紀念,那沒想到能給全個能給這麼多大家帶來一個正能量,讓大家感覺到溫暖,我覺得很驚訝,因為覺得很驚喜。
  • 躺在病床看夕陽的87歲老人今天出院!這張照片背後,有更多令人淚目...
    一個多月前,3月5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院區,轉送87歲的新冠肺炎患者王欣做CT的途中,援漢醫生劉凱,對著緩緩落下的夕陽,問老人。老人說,「好。」於是他們駐足。這張夕陽下的醫患合影感動萬千人。照片裡,那個手指夕陽、防護服後寫著「凱哥」的醫生,正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漢呼吸治療師劉凱,27歲。躺著的老人正是王欣,退休前,他是武漢愛樂樂團小提琴手,其時因罹患新冠肺炎,已住院近一個月。他們相差60歲。海子有首詩中說,「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 仁醫:在穿越劇中尋找歷史厚重感的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沒有!
    而在這些我們大眾都熟知的作品之後,往往還會有這樣一部劇的名字:《仁醫》。《仁醫》是TBS電視臺製作,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村上紀香以幕末為背景的科幻類電視劇,由導演平川雄一朗、山室大輔、川嶋龍太郎執導,大澤隆夫、中谷美紀、綾瀨遙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一名腦科醫生穿越回幕府時代,利用自己的現代醫術,影響和改變歷史的故事。
  • 【刷屏】"憑啥下班了還在單位!"7歲女孩發飆視頻火了!戳中很多人...
    「休息時間,出都出來了,還管工作,煩得很,我不想要你做爸爸。」視頻中7歲大的女孩哭著說「工作才是你親生女」「你根本就不愛我」「你憑啥下班了還在那邊(工作)」等話語戳痛了不少網友的心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視頻的拍攝者、女孩的父親陳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事媒體行業的他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得不經常加班,致使平時陪伴女兒的時間很少。記者:當時是什麼原因促使你拍攝了這段視頻?陳先生:拍視頻那天是2月1日,我帶著女兒去上班。原本應該5點半下班,因為比較忙,就加班到了6點半左右我才回的辦公室。
  • 被墮胎毀掉的人生:「25歲還沒有結婚的我,已經第11次流產了」
    ,我和男朋友已經分手了,也沒有打算現在結婚,何況我還丟了工作,我一個人怎麼養得起孩子,所以只能夠手術了。最後醫生也只能夠是搖搖頭,按照小婷的意思手術了,小婷在20歲的時候找到了自己的初戀,本來以為兩個人會在一起一輩子,可是當小婷懷孕後,男友害怕了,突然的消失讓小婷傷痛欲絕,這也是自己第一次做人流手術,在這五年的時間裡,小婷是流產11次了,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可是小婷說自己也是沒有辦法,可能這輩子已經被墮胎毀掉了自己的人生,接下去的路,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