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沉寂多時的二手房市場再起波瀾:
一周前,微博上一個打擊深圳二手房虛價的聯盟群引發網友熱議:
在南方樓事跟進報導後,我們的讀者也自發組成了南方樓事打擊虛價聯盟。
其中,不少粉絲都爆料了自己的買房血淚史,從中,我們選取了4個典型案例為他們發聲。
4個故事中,有人遇到業主抱團掛高價;有人發現業主人為製造「筍盤」;有人被業主反價100多萬、也有人看房三年沒上車……
虛價成風的二手樓市中,剛需客們實在焦慮、無助又可憐……
你如何看待二手房虛價問題?
讀完以下4個小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發表看法。
地鐵2年後開,掛盤均價提前漲2萬?
今年3月,韓平(化名)在龍崗橫崗某樓盤買了套二手房,83平的房子,總價339萬,算下來均價4.08萬/平。
在韓平看來,這個入手價格挺合理,但最近業主群裡的熱烈討論卻讓他有些語塞。
最近,群裡關於掛高價的討論一波接一波。部分業主計劃著把房源從5.5萬/平掛到6~7萬/平,而且還形成了明確的行動綱領:
「不急用的不要賣、整體價格要統一、抓緊時間趕緊漲。」
光看聊天記錄,簡直要被幾位業主的協作能力與緊迫感折服。
根據貝殼,該盤目前掛牌均價已經達到5.7萬/平。
而小區半個多月前成交的房子,均價也才4.76萬/平。
這些業主們漲價的主要原因,是小區門口建設中的地鐵14號線。
按規劃,14號線將在2022年底試運營,但很明顯,業主們想要提前2年就抓住「東部補漲時機」。
筍盤?全靠同行襯託
即便是統一掛高價,市場也未必買帳,畢竟,購房者肯定優選價格偏低的房源。
然而,看房看成老司機的董旭(化名)卻向南方樓事爆料了業主群的秘密:
許多「筍盤」,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
一些在售的小區,在確定好誠心賣的業主後,業主們便會隨之開始「生產」掛牌價。
打個比方,假如小區最近一套房源成交價在600萬,業主們就會按求售急切程度依次進行掛牌,最誠心賣的掛680萬,剩下的業主掛720萬、780萬。
這樣一來,儘管比上一套成交房源總價高出不少,最低價的房源仍會被當作「筍盤」。
對此現象,連爆料的董旭也忍不住吐槽:「這不是人為抬房價嗎?」
事實上,這類控盤行為在深圳某些投資客聚集的樓盤相當常見。
上上周一套因炒房資金鍊斷裂而被法拍的房源,所在小區就存在這類現象。
文章截自公眾號@呆呆咖啡館
除了通過掛高價拔高買家心理預期,根據南方樓事打擊虛價聯盟群的討論,我們還能知道,就連一些小區高價成交的房源,都有可能是炒家們自導自演的產物。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引導更多買家下定。
網傳的房源成交記錄製造方法
談價時業主突漲價,一漲100+萬
即便有些剛需能走到談價階段,也禁不住業主反手一個大漲價。
從去年底看房到現在的蘇曼(化名),因為疫情漲價錯過了一次上車機會,為此還把選擇範圍從福田中心移到了布吉。
上個月,蘇曼好不容易看中了布吉的一套房,也約了業主談價格,交流過程也順暢,誰知聊著聊著,業主突然說有事要忙,抬腳就走了。
到第二天蘇曼再想找業主,房源卻已經漲價,總價430萬的房子,一夜之間漲了100多萬。
蘇曼看中的房源,最近一套成交總價在449萬,如今同戶型掛牌價已高出100多萬。
對此,業主表示是覺得之前房子掛的價格低了,不願意賣。此後無論蘇曼再怎麼約,業主也不願再見面,並隔空表示:沒有任何議價空間。
蘇曼向中介了解到,這是因為小區門口未來將開通14號線,業主們覺得房源價格掛低了,都抱著「掛高價、能賣則賣、不賣拉倒」的心態。
離上車只剩一腳油,卻被硬生生按熄火,蘇曼憋屈得很。
蘇曼的感慨
買房3年沒上車,被pua的買家
轟轟烈烈的掛高價潮裡,傷得最重的還是預算有限的純剛需。
楊躍(化名)就是一個典型。
早在三年前,楊躍就開始看房。一開始因為預算有限沒買成;好不容易攢了點錢,房價卻漲了;
今年年初,楊躍跟一個業主砍價沒砍下來,一氣之下便沒下定,結果現在房價又讓他追悔莫及……
三年來,楊躍的買房選擇也從福田移到了梅林關,再挪到了龍崗,然而他卻再沒能好運地走到談價那一關。
如今他的看房狀態,往往在關注房源後就結束了:
房源一般會在一個月內漲20到40萬,隨後又停售並重新上架,折騰個半天,價格依然有去無回。
楊躍關注的房源
而漲價的理由,楊躍也搞不清楚。只聽中介說,業主認為片區是價格低洼地帶,不能讓價格太低,因此並不急著賣的業主,認為錢到位時才會賣,一分錢不接受砍價。
瞅著買房的預算,楊躍開始考慮觀瀾的新房,不過一旦加入新房市場,就又是另一番煩惱:
楊躍的社保才交了3年多,假如新盤按社保排名,那他大概率也買不到房。
楊躍關注的一套房源,折騰了好幾次後還成交了。
楊躍身邊提前上車的朋友,一直在說他沒有抓緊時間上車。
被樓市摩擦了3年的楊躍思來想去,覺得還是自己的問題:「都怪自己還不夠優秀。」
▼
看完四個故事,不難發現,深圳一些業主的漲價原因堪稱玄學。
西部已經漲所以東部也要漲、地鐵要通所以要趕緊漲、片區是窪地想要爭口氣所以必須漲……
南方樓事的粉絲都已經get到了這類業主什麼理由都能漲的思路:「假如小區以後出了個名人,豈不是還得漲?」
一位大V對此類現象的調侃
掛高價對於業主來說,只是一個動作,但對於預算有限的新剛需而言,卻意味著上車之路又要無限期延遲,經歷如此坎坷,也難怪買家們要成立打擊虛價聯盟。
不過,也有人對打擊虛價的行為表示質疑。
有網友認為,業主房源掛不掛高價、買家接不接受,純屬自由市場行為,趨利心理是人之常情,買家沒必要小題大作。
也有人認為買不起房純屬個人能力與選擇問題,和業主漲價無關。
但南方樓事只想說一句:別再拿自由交易做幌子了!
業主合理漲價、買家心甘情願買單,才算是自由交易;
但事實上眼下的二手房市場存在太多雜質。
一方面,有些炒房客會通過虛掛高價以及內部交易偽造成交記錄抬高市場預期;
另一方面,一些小區的業主不僅抱團漲價,還要幹涉掛低價業主的行為。
南方樓事粉絲對漲價業主的爆料
一番動作下來,哪裡還有自由交易?市場只是剛需客們心態與荷包的試煉場罷了。
上圖為深圳自2018年7月至今的房價變化,可以看出無論成交價有怎麼樣的波動,全市掛盤均價卻一直穩步上漲。(圖源公眾號@挑個房,掛盤價來源鏈家,成交價來源於四大地產成交數據)
至於那些關於「優勝劣汰、沒能力當然買不起房」的觀點,南方樓事想說,這也太不知人間疾苦了。
在如今的房價水平下,假如純靠自己,有多少人能承受業主日漲幾十萬的報價?
業主手一抬,只想安家的購房者們就又要多奮鬥幾個月甚至上年,還要被說是沒能力。
當年艱苦奮鬥買上房的業主,如今卻忘了買房有多難,反手就把購房者按在地上薅,這同理心似乎有些欠缺。
此時此刻,南方樓事又想到了魯迅先生的經典名言: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正如深圳房源掛牌與成交價之間的隔閡一樣——業主的心,與買家的荷包,很多時候也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