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院線轉移到流媒體 未來電影院將凋零

2020-12-17 鳳凰網房產

來源: 格隆匯

本文作者電飯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原出處。

酹酒一觴,敬這個波譎雲詭的電影江湖,也敬在這場刀光劍影中終將倒下的犧牲者——電影院。

01、死裡逃生

「過去的事就過去了,永遠別回頭。」——《教父》

雖然這句話絕非危言聳聽,但現階段使用「犧牲」、「倒下」這樣的字眼來對電影院的命運下結論,確實有些為時過早。畢竟在我們身邊,電影院不僅活著,而且活得還算不錯。

截至12月9日,今年我國票房累計已達172億元,全年有望突破200億元。當然和去年640多億的票房沒法比,但在今年這個「活著就好」的情勢下,已經很可以了。上個月,我們奪走了北美全球第一票倉的寶座。

這也說明了美國那邊情況有多差。目前,美國只有大概2000家影院營業,六成左右電影院在喝西北風。

按說在這種危急存亡之秋,行業理應到了「必須團結一致,為了聯盟!」的時候。但恰恰相反,身在國內的大家或許感知沒有很強烈,但大洋彼岸的好萊塢,此刻已經鬧翻了。

巨輪沉沒之前,有的在觀望,有的想轉向,還有的已經坐上了救生艇。而電影院則是跑不掉也躲不掉的那個,看起來只能聽天由命了。愛咋咋地。

在討論電影院能不能活過這個寒冬之前,我們需要補一點必要的歷史知識,先來看看上一次它是怎麼「死裡逃生」的。

一部電影的誕生,分製作、發行與放映三大環節。早在默片時代,當時的好萊塢霸主派拉蒙便率先通過收購影院,進化成垂直整合製作、發行與放映三大環節的完全體。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走出大蕭條陰影,經濟騰飛,好萊塢同樣活力十足。電影語言不斷革新,電影行業大爆發,《亂世佳人》和天才之作《公民凱恩》等經典就誕生於這一時期。

好萊塢即將進入歷史上最鼎盛的「黃金時代」,同時,五大製片廠壟斷體系也逐漸形成。

以派拉蒙為首的華納兄弟、米高梅、二十世紀福斯、雷電華等五巨頭自產自銷,形成了電影產業的閉環,包賺不賠。1945年,美國八家大製片廠控制了全國17%的影院,發行影片佔產量75%。

獨立院線們要想分一杯羹,只能放棄選片權、排片權和議價權,從而淪為大製片廠的附庸。商人們只在乎利潤,電影藝術什麼的都是浮雲。長此以往,文藝片、作者電影勢必將越來越難以生存,獨立電影人和院線則會被排擠到產業邊緣。對行業生態而言,當然不是好事。

於是,1948年,《派拉蒙法案》出臺,最高法院要求五巨頭剝離院線業務。鋼鐵俠託尼·斯塔克原型——大名鼎鼎的霍華德·休斯首先執行了判決。次年,「老大哥」派拉蒙也妥協了。

反壟斷的大獲全勝,深刻地改變了美國電影工業的格局。隨著電視作為新娛樂媒介的流行,電影產量與票房逐年下滑,好萊塢黃金時代終結。直到1972年,《教父》橫空出世,才挽狂瀾於既倒,成為好萊塢復興的標誌。

之後,科波拉門生喬治·盧卡斯、史匹柏等一批新導演崛起,隨著《007》系列火遍全球,《星球大戰》成為美國「西遊記」,《大白鯊》、《計程車司機》等驚世之作問世,人們重回電影院,好萊塢迎來新的輝煌。

在《派拉蒙法案》的庇護下,AMC、Regal、Cinemark等大型連鎖影院應運而生。但好不容易從五巨頭的聯合絞殺下倖存,七十多年後,《派拉蒙法案》名存實亡,新的「六大門派」業已成形,院線又面臨著新的圍攻局勢。

這一次,還會有救世主出現嗎?

02、趁你病要你命

「世界是你的,我已經老了。」——《天堂電影院》

所謂「六大門派」,便是以Netflix為首的流媒體新興勢力。昔日的「五大」只是想將院線收入囊中,但今天的新「六大」,恐怕是奔著把電影院從這顆星球上徹底消滅去了。

這幾天,「六大」之一的華納在好萊塢引起了一場地震。

上周,華納兄弟突然宣布,2021年將取消院線窗口期,將旗下17部電影在院線和流媒體平臺HBO Max同步上線。本周五,迪士尼也宣布未來幾年將有50部影視劇登陸Disney+。其中《魔法奇緣2》和明年春天的《尋龍傳說》將在Disney+同步院線首映。

沒有一點點防備,華納消息一出,首當其衝的院線先炸了。當天,北美前四大院線中,AMC、Cinemark、Marcus股價分別大跌16%、22%、13%,IMAX跌8%。

今年4月,環球影業將《魔發精靈2》通過網絡點播發行,對停業中的AMC來說,已經是一刀背刺,隨後其果斷宣布「禁映所有環球電影」。沒想到傷口還沒養好,華納又來了一刀更狠的。

細看這份片單,其中不乏DC宇宙的《自殺小隊》,怪獸宇宙的《哥斯拉大戰金剛》,IP改編電影《貓和老鼠》、《真人快打》,和經典冷飯《沙丘》、《黑客帝國4》等大片。

最近美國新冠疫苗的利好消息不斷,明年情況如何尚且不好說,然而華納急不可耐地公布明年一整年的上映計劃。雖然還沒和院線撕破臉,但這種做法,其實無異於宣戰了。

我們並不會過分詫異,因為一切早就埋好了伏筆。如果說之前的個別案例還只是小水花,今年9月,《花木蘭》跳過院線渠道直接上線Disney+;聖誕節,華納的DC宇宙大作《神奇女俠1984》也將在HBO Max首映。這兩個大IP登場,分量可著實不輕。

再加上年初徐崢的《囧媽》,說這場流媒體之戰是由三個女人率先挑起的,似乎未嘗不可。雖然有引口水嫌疑,但正如好萊塢強勢崛起的女性主義風潮,席捲美國的這場流媒體颶風,同樣勢不可擋。而阻擋著它們前進腳步的,正是電影院這堵高牆。

華納宣布這一消息後,AMC肯定不樂意,CEO 表示已與華納展開緊急對話,並針對這一決定對對方進行抨擊了。這兩年,AMC確實太難了,今年二季度營收只有兩千萬美元不到,同比去年同期幾乎降了一倍。而在未受疫情影響的去年,其電影票收入也只有33億美元。

原因很簡單,美國院線電影已經江河日下。

從2011年到2020年這十年間,北美電影票房收入分成了很明顯的兩個階段。前5年,票房收入從102億美元增至111億美元。除了2014年外,其餘幾年都是逐年增加。

但從2016到2019年的票房收入則分別是114、111、119,114億美元。除了2018年靈光一現之外,其餘幾年幾乎原地踏步。佔全球票房比重更是從2011年的31%,降到2017年的27%。

而且不要忘了,這十年間,電影票是越來越貴的。數據表明,願意走進電影院的美國觀眾,的確越來越少。而另一方面,流媒體用戶卻越來越多。

隨著傳統製片廠的倒戈,流媒體對於院線漸漸從增量市場變為零和遊戲。然而,堂堂正正地一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但在決戰打響之前,院線今年又承受了疫情重重一擊,更加元氣大傷。天時地利人和,這波整了個三不沾。

再加上,這次它面臨的對手,是一支華麗的復仇者聯盟。

03、六大門派

「在我彌留之際,我會在夢中見到你。」——《復仇者聯盟4》

流媒體江湖中,Netflix堪稱美國丐幫,沒有取笑的意思,相反,能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在美利堅一拳一腳打下流媒體半壁江山,這是非常可怕的。

從2018年開始,Netflix每年投入上百億美元於內容生產,導致當年上線的電影總數就超過了其他幾家傳統製片廠總和。今年更是投入將近200億,預計將製作200部作品。「弟子遍天下」,懂我意思麼?

人海戰術雖然有質量參差不齊的缺點,但好在類型多樣,Netflix已經拍了韓劇、日漫,甚至還要拍水滸傳。量大管飽,營收基本盤就不會差。2019年,Netflix營收突破200億美元,幾乎是北美全年票房的2倍——而且還不用給院線分成。

本就人多勢眾,再偶爾出一兩個蕭峰或洪七,足夠在江湖上掀起軒然大波。去年《愛爾蘭人》、《婚姻故事》和《羅馬》獲得了24項奧斯卡提名,《羅馬》更贏下最佳導演等三項大獎。今年,《曼克》和《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同樣是衝奧種子選手。

雖然被院線視為眼中釘,但奧斯卡學院已經對流媒體敞開了大門。

迪士尼則堪稱北美少林寺,沒辦法,家大業大底子厚。去年11月,迪士尼推出流媒體平臺Disney+,最新財報顯示,其訂閱用戶數已經達到7370萬,再加上ESPN+和Hulu,訂閱數超過了1.2億。

上年末,Netflix全球訂閱用戶數是1.67億。雖然仍遙遙領先,但前者20年才取得的成就,迪士尼只用了9個月就完成了,未來大概率彎道超車。

虛竹出山不到一年就威震江湖,靠的就是「內力」。迪士尼旗下陣容堪稱星光熠熠:漫威打頭陣,《黑寡婦》明年5月進院線,但《旺達與幻視》、《獵鷹與冬兵》、《洛基》等一批人氣之作都要在Disney+獨播。

盧卡斯影業的「星戰系列」也是大殺器,《曼達洛人》今年多火不用多說了。另外還有皮克斯的動畫片,20世紀福克斯的《異形》、《阿凡達》,再加上自家的公主與海盜。得IP者得天下,2019年,迪士尼電影票房已經佔據了美國票房總量的四成。迪士尼如今調整架構全力all in流媒體,不說是降維打擊,但也夠奈飛喝一壺的。

將華納比作武當可能不太恰當,憑HBO Max不足千萬的訂閱用戶體量,強行與迪士尼齊名,頗有些「南慕容、北喬峰」的勉強。但華納畢竟是迪士尼在票房份額上最有競爭力的對手,其背後的AT&T擁有龐大的電信寬帶和電視用戶基數,堪稱一座大金礦。

華納有著輝煌的過往,《蝙蝠俠》三部曲曾觸及超英電影藝術性天花板;「魔法世界」和「中土世界」至今令無數影迷魂牽夢繞;超人、蝙蝠俠人氣一騎絕塵,正義聯盟也遠比復仇者聯盟更具影響力。但在電影宇宙的對拼上,華納可以說一敗塗地,DC粉們只有恨鐵不成鋼。

現階段,AT&T和華納在流媒體戰略上如此激進,恐怕已將它視為轉機,著手進行下一個十年的布局。明年的17部大片,再加上扎導的《正義聯盟》,未來怎麼樣真的不好說。

餘下三傑也不容小覷。亞馬遜是傳統三大流媒體之一,截至2019年底,Prime擁有1.12億用戶。科技巨頭髮力流媒體的優勢是不惜重本,光劇版《指環王》的製作成本就高達10億美元。

與之相似的是蘋果,擁有2000多億美元充沛現金流的科技龍頭,可以為《The Morning Show》節目做出每集1500萬美元的預算——相當於《權力的遊戲》最後一整季的成本。

NBC環球今年7月上線了Peacock流媒體服務,本周四宣布註冊人數已超過2600萬。環球旗下還有《速度與激情》、《馴龍高手》和《哈利波特》等經典系列,實力同樣不俗。

六大勢力之外,ViacomCBS也宣布將在明年推出流媒體Paramount+,將包含旗下CBS、MTV、派拉蒙影業等的原創劇集和電影。派拉蒙雖然已墮落到票房份額只及迪士尼零頭,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完全可以發揮餘熱。

六大門派各有千秋,雖然現階段喊著:「打上光明頂,幹掉電影院!」的口號同仇敵愾,但可以預見,不久的未來,這場流媒體大戰將十分精彩。然而,流媒體越紅火,院線就越難受。

至於為什麼,那就要說到電影院和院線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了。

04、情懷能當飯吃嗎?

「不如我們重新來過。」——《春光乍洩》

曾經,《派拉蒙法案》保護了院線不被巨頭吞併。有趣的是,70多年後,還是為了保住影院,卻不得不廢除這一法案,以尋求讓院線在巨頭羽翼下得到庇護。但時過境遷,現在的製片廠,院線已經高攀不起了。

電影院走下坡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派拉蒙等傳統製片廠沒落,華納、環球各自被收購,迪士尼等綜合娛樂巨頭崛起。電影業務不再那麼重要,在迪士尼的財報中,包括電影在內的影視娛樂收入佔總營收比重已不到兩成。

更何況,院線資產顯得太過笨重,收益也著實不算高。道理很簡單,不是每部電影都是《復仇者聯盟》,也有因為質量或者環境因素,像《信條》一樣血本無歸的大片。而流媒體就好辦得多——訂閱費漲一塊,全年營收多十幾億,多輕鬆啊。

說白了,巨頭們不單靠電影這一錘子買賣掙錢,但院線和導演靠啊,你不讓我靠這個掙錢,那我只能靠了,必須跟你幹架!

華納的孤注一擲犯了眾怒,在對其進行圍攻的聲音裡,院線罵得再狠也不奇怪,傳奇影業和演員導演們則是因為錢沒分好。與之相比,諾蘭的理由就純潔得多了。

按理說,電影從院線轉移到流媒體,對導演的損害並不大,畢竟有大衛·芬奇、老馬丁等大導演的例子在前。但諾蘭第一個站出來痛罵華納,直呼此舉「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混亂」,連用幾個非常,看來確實氣壞了。

國內也有導演持相似觀點。路陽表示視頻平臺會「殺死作品源頭」,陳思成也曾放言,「不進電影院還叫看電影嗎?」那麼,電影院到底真的無法替代,還是像諾蘭對膠片電影的堅持一樣,只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懷?

對大多數觀眾們來說,電影院的獨特性顯而易見。首先是時效性,等影院下線再看,黃花菜都涼了。不過,隨著院線放映窗口期被打破,這條護城河即將被流媒體填平。

其次是儀式感,不論約會還是一個人,當燈光暗下,倒計時亮起,那一刻,我的整個世界是屬於電影的。不過這一點也見仁見智,去音樂廳有儀式感,但在路邊的唱片裡用耳機聽《情人的眼淚》,未嘗就沒有儀式感。

在家裡舒舒服服地或躺或坐,備好零食可樂,關上燈靜靜欣賞一部老片,就沒有儀式感了嗎?有人說了,沉浸感不同,但電影院裡隔壁手機幾次明滅,小孩子一哭一鬧,何來沉浸感?

其實,最堅固的一道牆,是聲畫效果。

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房子,也不是每一座房子都裝得下像模像樣的家庭影院。雖然華納表示會為流媒體首發影片提供4K畫質,但即便是藍光原盤,幀數也是經過壓縮的,色域和明暗也達不到數字拷貝的細膩程度。更別說影院還有IMAX和杜比全景聲技術。

因此,現階段電影院還是無法替代的。但未來呢?5G和虛擬實境技術遲早會成熟,如果電影院不再能提供最好效果,剩下的,就只有情懷了嗎?

05、尾聲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甲方乙方》

撰寫本文時,有句歌詞一直在耳邊縈繞。「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這些年,我們見證過太多事物的遠去了。

小時候我們看露天電影,全村老少上樹騎牆,好不熱鬧;後來舊會堂改造的電影院開業,一塊畫質不好的屏幕,但也其樂融融;再後來連鎖院線出現,博納、中影、萬達,畫質越來越好,雷射、巨幕、3D。一切越來越好的同時,另外的一切也正在消失。

街機、錄像廳、網吧,我們所熟悉的快樂一點一點慢慢改變。還好,這一切消失的速度比時光更緩慢。

不少海濱小城裡,至今還保留著一些露天劇場改成的小影院。海風吹拂的傍晚,搬著小板凳去看部老片,極其浪漫;在廈門著名的沙坡尾一街之隔的巷子角落,已經破敗的舊日戲臺上,還時常會有票友全套妝扮了在上面表演。即使兩個人,一齣戲,沒有觀眾。

也許未來電影院也會零落如此,我們記憶中那些激動人心抑或是甜蜜的時刻,都將失去它們的精神家園。試想一下,當美國隊長接過錘子那一刻,我們左顧右盼,只有兩道寂寞的牆。真到了那一天,該有多寂寞啊!

不過,生命中所有的燦爛,都要用寂寞償還。所謂迷影情懷,不過是我們對消除孤獨的一種寄託。

但說到底,人類的一生本就是孤獨的,不是嗎?

相關焦點

  • 電影院摸到天花板?院線已不是電影的唯一路徑
    早期闖入院線的民營資本格局動蕩,加之網際網路視頻對影院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在疫情黑天鵝突至的情況下,院線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尤其是中小影院,抗擊打能力較大型院線更弱。 從補貼戰中開始,資本局受挫,經歷了疫情突至後的茫然與空白,電影院摸到「天花板」了嗎?
  • 奈飛(NFLX.US):當前不會收購電影院線,未來或將與迪士尼展開競爭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日前奈飛(NFLX.US)方面表示,公司並沒有近期收購連鎖電影院線的計劃;儘管坊間一直傳言奈飛有潛在收購電影院線的想法,但是日前奈飛方面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卻在側面證實了公司正在與迪士尼(DIS.US)爭奪市場份額而展開
  • 殺死電影院
    昔日的「五大」只是想將院線收入囊中,但今天的新「六大」,恐怕是奔著把電影院從這顆星球上徹底消滅去了。 這幾天,「六大」之一的華納在好萊塢引起了一場地震。 上周,華納兄弟突然宣布,2021年將取消院線窗口期,將旗下17部電影在院線和流媒體平臺HBO Max同步上線。本周五,迪士尼也宣布未來幾年將有50部影視劇登陸Disney+。
  • 美國華納兄弟「放大招」:明年電影院和流媒體同步上映新片
    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3日宣布,該公司2021年出品的全部電影都將在實體電影院和HBO Max流媒體平臺同步上映,包括《黑客帝國4》《哥斯拉大戰金剛》等動作大片。消息一出,美國多家實體電影院股價暴跌。
  • 奧斯卡將更嚴格限制Netflix等流媒體電影入選資格
    奧斯卡將更嚴格限制Netflix等流媒體電影入選資格 Netflix發文回應1905電影網訊 奧斯卡正考慮改變規則,將更嚴格的限制Netflix等流媒體電影的入選資格,流媒體發行VS院線電影話題在好萊塢也再度被熱議。
  • 電影院要完?《黑客帝國4》等大片將院線流媒體同步上映
    按照「低買高賣」的原則,院線行業的價值處於歷史最低點,但現在是否是入手的好機會,取決於投資者對前景的判斷,即使是最樂觀的行業分析師,也認為至少要等到2022年才能實現整體好轉,「只有傻瓜、瘋狂的天才和敢死隊才有勇氣投資連鎖院線。」影業巨頭紛紛將業務向流媒體傾斜,採取混合發行策略,為自家的流媒體服務招攬更多的付費用戶。
  • 華納兄弟取消窗口期 美國院線不滿 中國院線是否應該焦慮
    「流媒體會取代線下影院嗎?」自流媒體誕生以來,儘管爭議不斷,但過去幾年,流媒體與線下影院各自靜好。重磅電影「先在電影院播放,後經歷一段時間的窗口期再登陸流媒體」已成業界共識,但窗口期從最初的3個月一步步縮短至20天左右。  新冠疫情打亂了電影行業原本的秩序。
  • 華納帶頭向流媒體投降,迪士尼堅守電影院線
    五巨頭之一的華納兄弟宣布未來一年的17部大製作電影,會在電影院以及自家的流媒體同步上映。消息一放出,華納馬上被影視界的各家瘋狂批判,特別是跟華納多次合作的名導諾蘭,以及導演片子有在明年上映的其他導演乃至演員,都紛紛怒斥華納此舉令人無法接受,以後再也不給這家公司拍電影了。
  • 2021年院線電影要同步在流媒體播出啦!
    hi~親愛的荷包蛋們 眾所周知,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在網絡上進行播放 這段時間就被稱為「窗口期」 但是因為今年疫情的衝擊 各大電影公司和院線都損失慘重
  • 華納兄弟宣布取消院線窗口期 明年17部電影將線上線下將同步上映
    今年因疫情本已受重挫的美國影院「雪上加霜」,當地時間本周四,華納兄弟宣布2021年將上映的全部17部電影都將在流媒體平臺HBO Max與電影院同步上映。受此影響,美國最大院線AMC與第三大院線Cinemark股價分別大跌16%和22%。
  • 犧牲電影院,好萊塢終成「好萊塢+」
    全球大流行期間,流媒體不僅成為新的「電影院」,還閃耀著救世主的光芒;而影院們已經氣若遊絲,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足以與影院、流媒體平臺抗衡的好萊塢,決定為了生存短期犧牲電影院,終於變成了網際網路的戰場。不過,好萊塢已經走到了「不得不」的十字路口?犧牲電影院是否是短視的決定?華納此舉將如何影響各方力量?
  • 奈飛:當前不會收購電影院線,未來或將與迪士尼展開競爭
    儘管坊間一直傳言奈飛有潛在收購電影院線的想法,但奈飛方面近日明確表示目前仍以線上業務為主。 在被問及有關電影院線的問題時,他表示,目前公司的經營重心仍然是互利網流量方面,並且目前公司沒有收購任何一家連鎖院線股份的計劃。 坊間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疫情期間,流媒體表現優異,線下影院卻面臨巨大壓力。疫情帶來的此消彼長給流媒體巨頭奈飛提供了收購線下影院的可能。
  • 華納兄弟宣布2021年影片全部在院線及HBO Max流媒體同步開播
    華納兄弟宣布2021年影片全部在院線及HBO Max流媒體同步開播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4日 消息:華納兄弟在今天宣布,2021
  • 華納兄弟宣布取消院線窗口期:中國電影會縮短窗口期嗎?
    本報記者 謝若琳  「流媒體會取代線下影院嗎?」自流媒體誕生以來,儘管爭議不斷,但過去幾年,流媒體與線下影院各自靜好。重磅電影「先在電影院播放,後經歷一段時間的窗口期再登陸流媒體」已成業界共識,但窗口期從最初的3個月一步步縮短至20天左右。  新冠疫情打亂了電影行業原本的秩序。
  • 花木蘭將不會登錄日本院線,網友:昨天還在日本電影院看到木蘭的...
    虎撲8月24日訊 8月24日,據日媒報導,由劉亦菲主演的電影《花木蘭》將不會登陸日本院線,同步上線流媒體。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廣泛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花木蘭不登日本院線# #花木蘭點播費用約195元# 8月24日,據日媒報導,由劉亦菲主演的電影《#花木蘭# 》將不會登陸日本院線,同步上線流媒體。
  • 你今年去過電影院嗎?如今還是電影的時代嗎?
    圖/豆瓣很快,諾蘭在接受《娛樂周刊》採訪時解釋道:「這一切難以置信,尤其是他們做這件事的方式,他們沒有提前告知任何人,導致現在爭論一片……你不該這樣對待嘔心瀝血的人,關於作品將被如何對待,你理應去和他們諮詢、溝通。」諾蘭的憤怒是近幾年流媒體衝擊院線電影的冰山一角。
  • 觀眾笑了,電影院哭了?
    所有影片將在北美首映日當天加入流媒體HBO Max的點播片庫,提供4K超高清和高清版本,該流媒體訂閱用戶無需花費額外費用便可點播觀看,時限為一個月。而在北美以外地區,這些電影仍將採用院線獨佔的方式上映。華納高層同時強調,這一操作只針對2021年上映的影片,目前預計不會持續到2022年以及之後。
  • 美國華納兄弟震驚全球電影業的操作計劃:取消「院線窗口期」
    觀眾笑了,電影院哭了?當地時間3日,美國華納兄弟宣布了一項震驚好萊塢乃至全球電影業的操作計劃:公司打算在2021年,將所有電影在登陸北美院線的同時,放在流媒體平臺HBO Max同步上映,也就是取消「院線窗口期」。
  • ...宣布取消院線窗口期什麼意思?華納兄弟「放大招」電影行業大地震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華納兄弟宣布取消院線窗口期什麼意思?華納兄弟放大招電影行業大地震 華納兄弟宣布取消院線窗口期,這是什麼意思? 周四,ATT子公司華納傳媒宣布,2021年,所有新電影將同時上映,這些電影將直接通過HBO Max播出。
  • 觀眾笑了,電影院哭了?
    華納兄弟2021年新片將線上線下同步上映華納兄弟的這一決定預計將影響至少17部電影,包括多部大製作電影如《黑客帝國4》《新自殺小隊》《沙丘》等。所有影片將在北美首映日當天加入流媒體HBO Max的點播片庫,提供4K超高清和高清版本,該流媒體訂閱用戶無需花費額外費用便可點播觀看,時限為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