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寫「紅樓夢中人」系列了。有讀者留言催更,那我們本期繼續。
01
前些日子,關於紅樓夢的一條回憶殺衝上了微博熱搜。
網友們紛紛憶經典,驚嘆選角與還原之美。
大家心中夠「絕」的五強裡,唯一上榜的丫鬟,就是平兒。
紅樓女兒中,平兒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
她出身孤苦,隨王熙鳳陪嫁到賈府,做了賈璉的通房大丫頭,「獨自一人,供應璉鳳夫婦二人」。
可她「有色有才又有德」,在夾縫中存活,既保全自己,又善待他人。
寶玉形容她「周全妥帖」;李紈讚不絕口:「不知道的人,誰不拿你當奶奶太太看」;寶釵由衷欣賞:「聽她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地變好了,不和也變和了;興兒等一眾小廝視她為保護神:「他倒背著奶奶(王熙鳳)常作些好事。我們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過的,只求求她去就完了。」
02
《紅樓夢》原著裡,曹公稱她「俏平兒」。
一個俏字,靈動如水。
她生得美,「花容玉貌,甜香滿頰」。
但她認得清自己,從不持靚行兇、搬弄是非。
著名學者蔣勳用形容她為「總經理助理」:
「平兒就如同今天的總經理助理,老闆交代的事能做得漂亮,老闆想不到的事,她不僅能想到,還做得讓老闆稱心。」
在飛揚跋扈的王熙鳳手下,她能事事周全,打點上下,深得信任,絕非一般才幹。
平兒情商甚高。
但我覺得,情商高,並不是最可貴之處。
平兒最難能可貴的,是情商背後,她發自內心的善意。
比如,王熙鳳為玫瑰露一事大動肝火,打算給丫頭們斷水斷糧罰跪,嚴刑逼供。
平兒站在鳳姐的角度,勸她以剛流產的身體為重:
「何苦來操著心,得放手時須放手,什麼大不了的事,樂得施恩呢。沒的結些小人的仇恨,使人含恨抱怨,況且自己有三災八難的,好不容易懷了一個哥兒,到了六七個月還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勞太過,氣惱傷著的。」
下屬勸說上級改主意,「會說」只是技巧。
但這一段最讓我動容的,是平兒真心實意為鳳姐好,打心眼裡心疼她外強中乾的身體。
也是因為這一番真心,王熙鳳被她戳中,改了主意。
平兒的俏,還體現在她的靈活變通。
她發現賈璉和多姑娘偷情的證據(多姑娘的頭髮),不聲不響藏起,「軟語救賈璉」不是只為救賈璉,而是一方面避免了一場夫妻戰爭,另一方面也讓賈璉多了幾分畏讓和敬重。
比「俏」更難得的,是平兒的「德」。
她身為王熙鳳的心腹,她在賈府頗有份量,管家媳婦、丫頭婆子都對她禮讓三分。
但平兒從未以權謀私得意忘形。
茯苓霜失竊,她秉公辦事,還了柳嫂子和五兒的清白。
當查清茯苓霜是丫鬟彩雲所偷之後,她又低調處理、顧全大局,給探春留了面子。
尤二姐被王熙鳳誆進賈府之後,備受欺凌,她拿出自己的積蓄為她改善夥食。
尤二姐死後,賈璉連喪葬費都拿不出來,她又冒險偷出王熙鳳的錢料理後事。
能做這些事的人,絕不僅僅因為高情商。
而是因為骨子裡的厚道,純良,對生命的關愛和悲憫。
03
87版《紅樓夢》中,「平兒」的選角一直被稱頌。
扮演者沈琳,精準演繹了萬眾期盼的「俏平兒」。
沈琳曾是江蘇省揚劇團的花旦,在《白蛇傳》《紅色娘子軍》等大戲中挑大梁。
1983年,紅樓劇組全國海選,導演王扶林和編劇夏明輝相中沈琳,讓她準備一小段戲。
彼時沈琳愛穿一身黑色,內斂文靜,孤傲高冷。
她覺得自己更適合妙玉。
她錄了妙玉的片段寄到北京,幾個月後接到通知進組,分到的角色卻不是妙玉。
導演組一致認為她的外表嬌俏秀美,「可塑性強,是平兒的最佳人選」(此處不得不佩服導演和編劇眼光老辣)。
雖然與心儀的角色失之交臂,但與世無爭的她沒什麼遺憾,反而隨遇而安留了下來。
父母知道後,強烈反對。
一是覺得她拍戲三年,再回來唱揚劇,前途不好說;二是覺得女兒演通房丫頭,自己在街坊鄰居面前臉上掛不住。沈琳屬於不聲不響、但內心有股勁兒的女孩。
她執意要演,不僅和劇團解約,還請出王導說服父母。
父母同意、正式進組後,沈琳深知自己與平兒個性相差大,就足不出戶閉門「修煉」。
鄧婕對她印象深刻:
「她呀,有一杯牛奶一個麵包一本書,就可以在房間呆上一天不出門。」
她一遍遍精研,王熙鳳打平兒那場戲,沈琳總覺得鄧婕不夠「潑」,排練很多遍,正式開拍時一條過,因為「打得太疼,真的有點委屈,不用演」。
她對「平兒」瞭然於心,低眉抬眼、一笑一顰中,已然和平兒融為一體。
原本,沈琳的性格和「平兒」完全不同。
而演到後來,她的性格也發生了變化,熱情友好的一面被激發了出來。
04
87版《紅樓夢》的結尾,鳳姐病死,賈璉獲罪,平兒被平安州的富商買走,沒能逃過「萬豔同悲」的結局。
而現實中的沈琳,卻嫁給了《紅樓夢》中難得的靠譜男人——賈芸。
賈芸這個角色,被許多觀眾評為《紅樓夢》裡「最值得嫁的男人」,因為他有志氣、能吃苦、肯負責。
賈芸的扮演者是吳曉東。
巧的是,他是賈璉的最初人選,沈琳配合他試了「俏平兒軟語救賈璉」一場戲。
一場戲試下來,吳曉東對漂亮溫柔的沈琳一見鍾情。
沈琳也對話劇演員出身的吳曉東心生崇拜。
當時劇組規定不準同組演員談戀愛,但擋不住兩人暗生情愫。
後來王導認為吳曉東演賈芸更加合適,賈芸和平兒沒有對手戲,兩人就拍戲之餘約會,一邊散步一遍聊天。
拍完《紅樓夢》後,吳曉東進入中戲導演系學習,沈琳被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招錄,兩人經歷了近六年的異地戀。
在歌舞團,沈琳是唱歌主持演小品的全面手,但在外面拍的戲(如《避難》《戰國》《漢宮飛燕》《康熙微服私訪記2》)卻沒有什麼水花。
雖然與《紅樓夢》時期的境遇相差甚遠,但沈琳心態淡然,比起人氣聲名,她最開心的就是給吳曉東寫信。
當時吳曉東每天都能收到信,一封信長達寫三四十頁。
1995年,沈琳轉業回北京和吳曉東結婚,沒車沒房沒鑽戒,連婚紗照也沒有,只簡單請客了事,但她義無反顧。
婚後,吳曉東身兼演員和導演,事業繁忙,女兒出生後,沈琳毅然做起了全職媽媽。
此後多年,她幾乎是「隱居」狀態,只圍著女兒轉,甚至紅樓劇組聚會時,夥伴們都不忍心驚擾她。
丈夫覺得她犧牲過大,她卻享受其中:
「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我自己也很宅,所以也符合我的性格,雖然很辛苦,但這就是生活。」
05
女兒長大後,丈夫鼓勵沈琳復出拍戲,她以「老了沒人看為由」拒絕,其實心裡另有主意。
沈琳除了熱愛文藝外,還頗有繪畫天賦。
在紅樓劇組時,就經常提筆作畫,女兒長大後,她系統地學習油畫。
她畫得有模有樣,但沒有利用昔日名氣開啟第二職業,作品都掛在家裡。
女兒要給她辦畫展,她卻表示「等我八十歲時候再說」。
唯一的「對外亮相」,是「榮國府博物館」建成30周年紀念時,導演王扶林將她的作品《紅牆》收錄其中。
如今的沈琳,偶爾被歐陽奮強拉著,參加有關《紅樓夢》的研討會、訪談等各種活動。
她依舊俏麗,又不露鋒芒。
紅樓眾女兒,在拍完《紅樓夢》之後,也各自踏上不同軌道。
已經故去的陳曉旭(黛玉),當年下海成為實力企業家;張莉(寶釵)演出國讀書,經營房地產生意,據說身價上億;東方聞櫻(探春)轉行做導演,執導的《省委書記》《戈壁母親》獲獎無數;鄭錚(鴛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民間劇社「火狐狸」,後來出演《家有九鳳》《蝸居》《無問西東》等,戲份不多但非常出彩;郭霄珍(湘雲)現在為國家一級演員,安徽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而沈琳,既沒有強勢逆襲,也沒有彎道超車。
她少有起伏,活得平淡富足。
很真實。也很難得。
沈琳曾說:
「我與紅樓結了緣,也在劇組與吳曉東結了一生的情緣,《紅樓夢》讓我的生命足跡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
她接受命運,不受幹擾,任憑滄海桑田,世事變遷,亦不曾因外力改變初心。
為他人付出,也護自己周全。
帶著熱枕和善意,用心地活著。
這,不就是我們愛的那個平兒嗎?
87版紅樓我實在太痴迷,以至於經常看得分不清是演員還是書中人。
我愛她們。因為是她們,讓我看到了來自時光深處,那些舊式女子的蒼涼與明媚,也讓我,對生命多了一份婉轉與多情。
圖源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