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片段寥寥數語構成一幕愛情經典,喬為何拒絕勞裡的愛?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善良仁愛是馬奇四姐妹共同擁有的品德,而二姐喬和三妹貝思是其中一對最具犧牲精神的人物,喬和勞裡的感情是全書的一條主線。

作者 劉春英(《小婦人》譯者)

青梅竹馬的喬與勞裡

喬為什麼拒絕了勞裡的愛?是因為喬感情尚未成熟,因為性格差異,還是因為太熱愛自由而不願進入婚姻?這些都是可能的因素,但一個重要原因,是喬的犧牲精神,她愛妹妹貝思遠勝於愛自己。

在第三十二章《溫柔的煩惱》裡有這樣的情節: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屋裡只有喬和病後的貝思,喬假裝寫作,卻在悄悄察看妹妹。貝思坐在窗口,呆呆盯著蕭索的秋色。忽然勞裡吹著口哨從窗下走過。貝思微笑點頭,目送他遠去,臉上泛起紅暈,轉瞬卻滴下淚珠。「天哪,貝思愛上了勞裡!」喬大驚失色。想到勞裡,喬也臉紅了。「要是他不愛她,會是多麼可怕啊!他一定得愛貝思,我得讓他這麼做!」喬趕忙為貝思打算,她認為「只要我們其他人不擋道」,勞裡也一定會喜歡貝思的,而「由於除了自己外,沒有人擋道」,她覺得「應該儘快把自己處理掉」,於是決定離家躲避。

喬的犧牲精神在第三十五章《傷心》裡得到了最為感人的體現。彼時,勞裡因喬拒絕了他的愛,痛苦之下離家遠行。分手時喬跟在他的身後,想趁他回頭時跟他揮手道別,他果然回過頭,返回來,用手臂繞著她,說:

「哦,喬,難道你不能?」

「特迪,親愛的,我真希望能!」

然後勞裡挺直身子,說:「好的,別在意。」隨即再不發一言,轉身離去。呵,但這可並不好,喬心裡也確實在意,當他頭也不回地離他而去時,她知道男孩子勞裡是永遠也不會再回來的了。

寥寥數語,喬對勞裡的感情躍然紙上。心中有愛而不能愛,這種深沉婉轉、矛盾纏綿的詩意,構成一幕愛情經典,令無數讀者嘆惜。

這種憂鬱的詩情穿插在一組組悲愁交織的故事之中:父親病重,姐妹們又悲又愁;貝思罹病,命懸一線,大家既恐懼又痛苦;勞裡出走,喬心裡千絲萬縷;貝思獨自承受生命正在慢慢消蝕的現實,喬發覺後和妹妹相擁而泣,姐妹倆被巨大痛苦的浪頭所吞沒;勞裡和艾美訂婚,喬在為他們高興之餘仍禁不住失落沮喪,感慨落淚……然而,正如雪萊說的,「最美妙的曲調總不免帶有一些憂鬱」,「我們往往選擇悲愁、恐懼、痛苦、失望,來表達我們之接近於至善」,讀者通過苦痛能夠領略到一種最高意義的善的快樂,從而進入自由的美的境界。奧爾科特產生並保證了這種悲愁中的最高意義的快樂,證明自己不愧為一個具有詩才的哲學家,不過,作者在這一點上也體現出一定的局限——悲愁之情雖有,但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人生難以逃避悲劇,而從審美上說,文學創作中的悲劇深蘊著美學與哲學色彩,因此,悲愁之情最為貼近人生,亦最為震撼人心,淋漓盡致的悲愁之情可使人仿佛大徹大悟,進入一種情感的升華和淨化。

《小婦人》把愛心看做一個特殊的目標,使全書蒙上了一層道德色彩:喬因同情勞裡孤獨寂寞而主動接觸他;母親帶四姐妹把食物送給窮人;勞裡的爺爺勞倫斯老人樂善好施;貝思先人後己;喬為妹妹放棄勞裡;勞裡和艾美結婚後把錢財慷慨地施捨於有需要的人;喬把馬奇姑婆遺留給她的梅園辦成一所非盈利性質的學校,和丈夫巴爾教授一起全身心投入教育,並免費收養無家可歸的窮孩子,等等。所謂道德,亦即是整個純真人性,是人類心靈深處至真至善的東西。

長久以來,人性的善惡一直是哲學界和倫理學界爭論不休的一大題目,有學者認為當有階級社會、有利害衝突、有人在法律面前的不平等,人性表現為惡時居多。這也正符合達爾文的生物學理論: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而德國思想家歌德則持性善論,他認為:「它(道德)不是人類思維的產品,而是天生的內在的美好性格。它多多少少是一般人類生來就有的,但是在少數具有卓越才能的心靈裡得到高度顯現。這些人用偉大事業或偉大學說顯現出他們的神聖性,然後通過所顯現的美好境界,博得人們的愛好,有力地推動人們進步。」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顯然持性善一端,這和她的家庭教育有關係,她的母親曾在信中給她寫道:「人不應該抑制自己高尚的天性,高貴的品性乃渾然天成,無需雕鏤。」為他人犧牲的精神,乃是人性道德中至為高尚的品格。

《小婦人》重塑真實生活中奧爾科特姐妹們的崇高精神,字裡行間透露出宗教的熱忱,而犧牲精神正是其悲憫情懷的體現。據奧爾科特回憶,她童年時到山坡上跑步,在寂靜的樹林裡停下休息時,透過樹叢望去,只見一輪紅日跨著山坡和寬闊的草地冉冉升起,其情其景,壯麗無比。她心底突然升起一股幸福感,霎那間獲得信仰,且歷經四十年的坎坷磨難不變,在貧窮與痛苦、悲哀與成功的考驗下變得更加強烈。對美的感悟因人而異,一般知力越高,感悟也越深。奧爾科特對大自然之美的感受如此深刻,竟至建立起一生的信仰,可見書中出現的並非只是單純的宗教聖神,它是作者潛意識的最高理想,是對美的最高追求。人的理想永遠沒有止境,它的終點在於無極。作者把美學和教諭結合起來,體現了新古典主義式的審美情趣。

真善生美,自由生美,悲傷生美,而美生藝術,《小婦人》由此成為美國文學的經典著作。

但換個角度想,喬在犧牲自己愛情的同時是否也犧牲了勞裡的幸福?這對勞裡是否公平?而勞裡為什麼不能堅持自己的愛情,等待喬成長,反而娶了愛慕虛榮的小妹妹艾美?這些都是令讀者們深感遺憾、也是可以展開討論的話題。

(原標題:喬為什麼拒絕勞裡的愛? 談《小婦人》中的犧牲精神與悲愁之美)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甜茶」《小婦人》獲盛讚 經典作品拍續集引熱議
    在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暖心療愈佳作《小婦人》中,飾演鄰家貴公子勞裡的甜茶也再次展現準影帝實力。戲內,他顏值演技雙優,與飾演馬奇家二姐喬的西爾莎·羅南聯手撒糧,甜度爆表;戲外,他可愛比心送內地影迷情人節祝福,還貼心發文關注疫情,頻上雜誌封面,絕對是上熱搜小能手和《小婦人》流量擔當。許多網友也稱「迫不及待想去大銀幕品茶了」。此前《小婦人》因疫情撤出國內情人節檔期,再定檔日期擇日公布,敬請期待。
  • 看完《小婦人》你真的了解艾米嗎,她對勞裡的愛是妥協還是真心?
    小婦人梅格說自己要過上「大房子和女僕」的生活,卻為了愛情嫁給教師。喬要追求理想,最後才發現自己對勞裡的愛卻為時已晚,貝絲是個居家小天使,所以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還有點姿色的艾米找個有錢老公了。這在當時那個環境下,的確是風險最低,最快脫貧的方法了。很多人覺得是艾米搶了喬的澳洲名額,但其實這是艾米在很明確自己目標的前提下所爭取來的。所以她才會去做她認為所謂對的事情。
  • 《小婦人》:喬為什麼不接受勞裡的求婚?
    電影《小婦人》七夕節上映,作為一枚顏狗,本想去電影院感受一下甜茶和愛瑪的盛世美顏,結果卻被女主角喬吸引住了。最近因為喜歡上了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所以對於同樣講述了一家四姐妹的成長的故事《小婦人》也充滿了期待。
  • 《小婦人》「甜茶」準影帝表現獲贊
    在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暖心療愈佳作《小婦人》中,飾演鄰家貴公子勞裡的甜茶也再次展現準影帝實力。戲內,他顏值演技雙優,與飾演馬奇家二姐喬的西爾莎·羅南聯手撒糧,甜度爆表;戲外,他可愛比心送內地影迷情人節祝福,還貼心發文關注疫情,頻上雜誌封面,絕對是上熱搜小能手和《小婦人》流量擔當。許多網友也稱「迫不及待想去大銀幕品茶了」。
  • 《小婦人》愛情線又甜又虐 甜茶高光表白呼應520
    最近國內影院即將開門的好消息令不少網友興奮不已,對奧獎佳作《小婦人》望眼欲穿的粉絲們更是心急如焚,不斷花式「催映」。其中有不少人期待在大銀幕上品嘗片中愛情的苦甜。今天恰逢520網絡情人節,是表白「我愛你」的日子,而在《小婦人》中正好有一段勞裡對喬的高光表白戲,相當應景。
  • 《小婦人》:「80後」女導演為經典加入新註腳
    傾注了新時代女性思想的《小婦人》,更加認同女性對愛情、事業、婚姻、生活的自由選擇,影片用她們擁有「愛與自由」的美好樣子,啟迪人們如何看待人生困惑,同時也對女性歸宿這個議題給出它的答案:命運各異,女性本該擁有多元化選擇人生的權利。這就是「80後」女導演格雷塔·葛偉格,為已風靡世界150多年的《小婦人》加入的新的註腳。
  • 甜茶羅南組神仙cp《小婦人》甜虐愛情應景520
    最近國內影院即將開門的好消息令不少網友興奮不已,對奧獎佳作《小婦人》望眼欲穿的粉絲們更是心急如焚,不斷花式「催映」。其中有不少人期待在大銀幕上品嘗片中愛情的苦甜。今天恰逢520網絡情人節,是表白「我愛你」的日子,而在《小婦人》中正好有一段勞裡對喬的高光表白戲,相當應景。
  • 《小婦人》發布「擇你所愛」短片 七夕浪漫上映
    電影《小婦人》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經典同名小說,講述馬奇家四姐妹的親情、愛情和成長故事。這四個女性角色體現出不同女性的不同人生選擇,無數讀者和影迷都在她們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敢愛敢做的她覺得自己像片中的二姐喬,想寫小說就一個人搬到紐約去闖蕩,並認為婚姻不是保全人生的方式。唱作歌手朱婧汐認為自己是愛彈鋼琴的三妹貝絲,都是「天真浪漫的人,靠直覺和愛活著」;而四妹艾米讓主持人陳曉楠更覺親近,因為她理性考量現實並忠於自己想要的。四位女嘉賓一致認為《小婦人》是屬於每個女性甚至是每個人的電影,適合帶上家人朋友一起在大銀幕上觀看。
  • 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小婦人》:告訴我們三個愛情真相
    《小婦人》改編自1868年出版的同名小說,雖然創作背景是女性覺醒,但這也是一部講述親情、友情與愛情的小說。故事講得就是四個姐妹生活與成長的瑣碎日常,真實細膩,難怪J. K. 羅琳、希拉蕊柯林頓、蘇珊桑塔格也都把它作為自己的成長之書。哪怕已經問世如此之久,依舊經典不衰。
  • 《小婦人》勞裡為什麼和艾米在一起 勞裡對艾米是真心的嗎
    在《小婦人》結局中,勞裡沒有和喬在一起,很多人看後都感覺意難平,畢竟勞裡陪伴在喬的 身邊那麼久,兩人性格相投,看上去非常般配,許多觀眾都希望兩人能結婚。但勞裡最後沒有選擇喬, 而是和喬的妹妹艾米在一起了,勞裡曾經一直把艾米當成妹妹一樣對待,為什麼最後選擇和艾米結婚? 勞裡真的愛艾米嗎?
  • 羅南稱最喜歡《小婦人》「甜茶」求婚場面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小婦人》發布「甜茶求婚」片段,甜茶再現教科書式告白,撩動無數粉絲的「少女心」。片中「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飾演了青春洋溢又極具古典氣質的勞裡,一顰一笑都有不輸馬奇家四姐妹的驚豔。
  • 《小婦人》甜茶顏值演技雙優 回歸《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2》引熱議
    在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暖心療愈佳作《小婦人》中,飾演鄰家貴公子勞裡的甜茶也再次展現準影帝實力。戲內,他顏值演技雙優,與飾演馬奇家二姐喬的西爾莎·羅南聯手撒糧,甜度爆表;戲外,他可愛比心送內地影迷情人節祝福,還貼心發文關注疫情,頻上雜誌封面,絕對是上熱搜小能手和《小婦人》流量擔當。許多網友也稱「迫不及待想去大銀幕品茶了」。此前《小婦人》因疫情撤出國內情人節檔期,再定檔日期擇日公布,敬請期待。
  • 《小婦人》:開放式結局、交錯式敘事,改造經典的成功之作
    這部影片與經典名著《小婦人》和之前各個版本的電影都不同,做了不同於傳統的新的角度的改編,令觀眾們在重溫經典的同時又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一、撲朔迷離的開放式結局與傳統《小婦人》最明顯的不同之處要屬影片的結尾了,喬和教授到底有沒有結婚?
  • 喬和勞裡最終沒在一起:姑娘,希望你不是因為孤獨才選擇愛情
    作為暢銷世界一個多世界的經典,從問世起,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小婦人》就廣受讀者歡迎,也正是因此,從1949年的第一部改編電影開始,每一部電影也都受到了世人的矚目。對於喬來說,勞裡是一個能夠跟她一起笑一起鬧的小夥伴,卻不會是一個成熟穩重的好丈夫,更何況,心懷作家夢希望能夠始終保持單身的她,從未將找到一位愛人納入自己的人生規劃。愛情對於她來說是多餘的,比起將所有的時間浪費在去愛一個男人身上,她寧可躲在閣樓上將自己腦海中的奇思妙想都寫下來。
  • 甜茶,艾瑪·沃特森主演電影《小婦人》不負愛與自由
    《小婦人》喬愛與被愛。勞裡和喬求婚,但是喬卻拒絕了勞裡的求婚。喬是真的不喜歡勞裡嗎?喜歡,但那不是愛。後面貝絲病重,喬從紐約回來,但是還沒能改變貝絲最後離開的事實。因為孤獨,因為不如意,她也想跟生活妥協了,她跟媽媽傾訴說,愛與被愛,她現在想要做被愛的那個。她寫信給勞裡,說她後悔拒絕他的求婚了。
  • 《小婦人》「 甜茶」高光表白呼應520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最近國內影院有望復工的好消息令不少網友興奮不已,對《小婦人》望眼欲穿的粉絲們更是心急如焚,不斷花式「催映」。其中有不少人期待在大銀幕上品嘗片中愛情的苦甜。今天恰逢520網絡情人節,是表白「我愛你」的日子,而在《小婦人》中正好有一段勞裡對喬的高光表白戲,相當應景。影片此前因疫情撤出國內情人節檔期,再定檔日期待定。
  • 索尼"小婦人"發布"個性鮮活"角色海報
    時光網訊 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內地定檔情人節的年度愛情佳片《小婦人》發布「個性鮮活」角色海報,演技擔當的95後金球獎影后西爾莎·羅南、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銀幕小花艾瑪·沃森、顏值與實力並存的「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等神仙演員陣容吸睛亮相。造型精緻美如油畫,青春洋溢仙氣十足。
  • 七夕佳片"小婦人"曝"愛情金句"劇照
    女主喬·馬奇(西爾莎·羅南 飾)領銜七大主角全部亮相,「想要被愛與愛一個人是不同的」「從認識你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愛上了你」等愛情金句頻出,或發人深省,或深情滿滿,從不同角度詮釋愛的真諦,令人對影片中的愛情更為期待。  上周末《小婦人》剛剛宣布定檔七夕8月25日,消息一出瞬間引發全民歡呼,「小婦人定檔」話題持續霸屏微博熱搜榜,一路飆升至第七位。
  • 「看小婦人學英語」「我厭倦了人們說女人的世界裡只有愛情」
    這部是改編世界名著《小婦人》,2019年翻拍的電影由西爾莎·羅南,「赫敏」艾瑪·沃森等主演,男主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男神甜茶。這部經典的名著講述四位姐妹,看似反叛但卻很有主見,每一位都活出了自己的樣子。那今天給大家扒一扒這部電影高光時刻的經典臺詞。從電影臺詞裡學習單詞和口語表達。片段一:喬拒絕勞裡
  • 小婦人觀後感,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看完獲得6項奧斯卡提名的2019年版《小婦人》,我忍不住點開豆瓣看影評,果不其然,在為數不多的差評裡,又有人跳出來大喊女權主義了,或是針對愛情的部分暗戳導演處理不好,改編不當。確實,如果你想看一場浪漫的愛情劇目,這部影片多半會讓你失望,因為四姐妹裡除了大姐之外,其他姑娘們要麼終生未婚,要麼離開人世,要麼和追求姐姐的青梅竹馬結婚了……沒想到寫於19世紀的經典名著至今依然如此深刻,即使身處戰後的黑暗時期,作者的內心還是不願屈從於世俗的喜好,雖然為了生計,小說最後還是迎合了大眾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