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仁愛是馬奇四姐妹共同擁有的品德,而二姐喬和三妹貝思是其中一對最具犧牲精神的人物,喬和勞裡的感情是全書的一條主線。
作者 劉春英(《小婦人》譯者)
青梅竹馬的喬與勞裡
喬為什麼拒絕了勞裡的愛?是因為喬感情尚未成熟,因為性格差異,還是因為太熱愛自由而不願進入婚姻?這些都是可能的因素,但一個重要原因,是喬的犧牲精神,她愛妹妹貝思遠勝於愛自己。
在第三十二章《溫柔的煩惱》裡有這樣的情節: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屋裡只有喬和病後的貝思,喬假裝寫作,卻在悄悄察看妹妹。貝思坐在窗口,呆呆盯著蕭索的秋色。忽然勞裡吹著口哨從窗下走過。貝思微笑點頭,目送他遠去,臉上泛起紅暈,轉瞬卻滴下淚珠。「天哪,貝思愛上了勞裡!」喬大驚失色。想到勞裡,喬也臉紅了。「要是他不愛她,會是多麼可怕啊!他一定得愛貝思,我得讓他這麼做!」喬趕忙為貝思打算,她認為「只要我們其他人不擋道」,勞裡也一定會喜歡貝思的,而「由於除了自己外,沒有人擋道」,她覺得「應該儘快把自己處理掉」,於是決定離家躲避。
喬的犧牲精神在第三十五章《傷心》裡得到了最為感人的體現。彼時,勞裡因喬拒絕了他的愛,痛苦之下離家遠行。分手時喬跟在他的身後,想趁他回頭時跟他揮手道別,他果然回過頭,返回來,用手臂繞著她,說:
「哦,喬,難道你不能?」
「特迪,親愛的,我真希望能!」
然後勞裡挺直身子,說:「好的,別在意。」隨即再不發一言,轉身離去。呵,但這可並不好,喬心裡也確實在意,當他頭也不回地離他而去時,她知道男孩子勞裡是永遠也不會再回來的了。
寥寥數語,喬對勞裡的感情躍然紙上。心中有愛而不能愛,這種深沉婉轉、矛盾纏綿的詩意,構成一幕愛情經典,令無數讀者嘆惜。
這種憂鬱的詩情穿插在一組組悲愁交織的故事之中:父親病重,姐妹們又悲又愁;貝思罹病,命懸一線,大家既恐懼又痛苦;勞裡出走,喬心裡千絲萬縷;貝思獨自承受生命正在慢慢消蝕的現實,喬發覺後和妹妹相擁而泣,姐妹倆被巨大痛苦的浪頭所吞沒;勞裡和艾美訂婚,喬在為他們高興之餘仍禁不住失落沮喪,感慨落淚……然而,正如雪萊說的,「最美妙的曲調總不免帶有一些憂鬱」,「我們往往選擇悲愁、恐懼、痛苦、失望,來表達我們之接近於至善」,讀者通過苦痛能夠領略到一種最高意義的善的快樂,從而進入自由的美的境界。奧爾科特產生並保證了這種悲愁中的最高意義的快樂,證明自己不愧為一個具有詩才的哲學家,不過,作者在這一點上也體現出一定的局限——悲愁之情雖有,但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人生難以逃避悲劇,而從審美上說,文學創作中的悲劇深蘊著美學與哲學色彩,因此,悲愁之情最為貼近人生,亦最為震撼人心,淋漓盡致的悲愁之情可使人仿佛大徹大悟,進入一種情感的升華和淨化。
《小婦人》把愛心看做一個特殊的目標,使全書蒙上了一層道德色彩:喬因同情勞裡孤獨寂寞而主動接觸他;母親帶四姐妹把食物送給窮人;勞裡的爺爺勞倫斯老人樂善好施;貝思先人後己;喬為妹妹放棄勞裡;勞裡和艾美結婚後把錢財慷慨地施捨於有需要的人;喬把馬奇姑婆遺留給她的梅園辦成一所非盈利性質的學校,和丈夫巴爾教授一起全身心投入教育,並免費收養無家可歸的窮孩子,等等。所謂道德,亦即是整個純真人性,是人類心靈深處至真至善的東西。
長久以來,人性的善惡一直是哲學界和倫理學界爭論不休的一大題目,有學者認為當有階級社會、有利害衝突、有人在法律面前的不平等,人性表現為惡時居多。這也正符合達爾文的生物學理論: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而德國思想家歌德則持性善論,他認為:「它(道德)不是人類思維的產品,而是天生的內在的美好性格。它多多少少是一般人類生來就有的,但是在少數具有卓越才能的心靈裡得到高度顯現。這些人用偉大事業或偉大學說顯現出他們的神聖性,然後通過所顯現的美好境界,博得人們的愛好,有力地推動人們進步。」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顯然持性善一端,這和她的家庭教育有關係,她的母親曾在信中給她寫道:「人不應該抑制自己高尚的天性,高貴的品性乃渾然天成,無需雕鏤。」為他人犧牲的精神,乃是人性道德中至為高尚的品格。
《小婦人》重塑真實生活中奧爾科特姐妹們的崇高精神,字裡行間透露出宗教的熱忱,而犧牲精神正是其悲憫情懷的體現。據奧爾科特回憶,她童年時到山坡上跑步,在寂靜的樹林裡停下休息時,透過樹叢望去,只見一輪紅日跨著山坡和寬闊的草地冉冉升起,其情其景,壯麗無比。她心底突然升起一股幸福感,霎那間獲得信仰,且歷經四十年的坎坷磨難不變,在貧窮與痛苦、悲哀與成功的考驗下變得更加強烈。對美的感悟因人而異,一般知力越高,感悟也越深。奧爾科特對大自然之美的感受如此深刻,竟至建立起一生的信仰,可見書中出現的並非只是單純的宗教聖神,它是作者潛意識的最高理想,是對美的最高追求。人的理想永遠沒有止境,它的終點在於無極。作者把美學和教諭結合起來,體現了新古典主義式的審美情趣。
真善生美,自由生美,悲傷生美,而美生藝術,《小婦人》由此成為美國文學的經典著作。
但換個角度想,喬在犧牲自己愛情的同時是否也犧牲了勞裡的幸福?這對勞裡是否公平?而勞裡為什麼不能堅持自己的愛情,等待喬成長,反而娶了愛慕虛榮的小妹妹艾美?這些都是令讀者們深感遺憾、也是可以展開討論的話題。
(原標題:喬為什麼拒絕勞裡的愛? 談《小婦人》中的犧牲精神與悲愁之美)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