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400系列憑藉著本田的金字招牌再加上四缸發動機的動聽聲浪,一直都讓無數車迷為之魂牽夢繞,這也是為什麼CB400的水車會在國內泛濫的緣故。而作為本田街車家族最龐大的車系,最出名的當屬SF系列,尤其是搭載VTEC發動機之後更是讓車迷津津樂道。但其實CB車系當中還有一款車型,雖然沒有街車款那麼出名,並且也僅僅只生產了兩年,但資深的玩家卻永遠都無法忽視它的存在。所以直到該車停產之後多年,仍有車迷在四處尋覓它的蹤影。這臺車就是今天的主角:本田CB400 FOUR。
想要深入了解這臺車的歷史,就必須要穿越回它出生的上世紀70年代初。當時正是本田著名的CB750在美國市場大紅大紫的年代,所以受此鼓舞使得本田幹勁大增,決定將CB這個車系好好發揚光大,爭取做到國內國外兩開花。
那個時候日本國內市場仍然以單缸車型為主,甚至於主流車型中兩衝程仍然佔了很大比例,外觀大氣、動力強勁的四缸摩託車仍然屬於高科技產品。本田有意在國內延續北美市場CB750的成功,於是就打算推出一臺搭載四缸發動機的高檔民用車型。不過由於受到日本國內的交通法規約束,新車型的排量被限制在了400cc以下,馬力輸出也有所限制,所以才會應運而生了這臺400cc級的CB400 FOUR。
不過既然把750cc級的四缸車型都能玩轉,400cc級當然也不在話下了。於是在1974年,本田有史以來第一臺400cc級四缸CB車型問世了,全稱就是CB400 FOUR。所以由此可見,本田現如今生產的任何一款四缸CB400車型都是CB400 FOUR的子孫。也正是因為這臺裝配OHC氣門的車型,讓本田踏上了稱霸400cc級別四缸摩託車的道路。
時間來到了1977年,本田在CB400 FOUR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換代,推出了四缸CB車型的第二代產品。然而隨著競爭對手的發力,這款在性能和外觀上均有所提升的新車型並沒能刷新上一代的銷售記錄。備受打擊的本田甚至一度有了放棄CB車系的打算,不過隨後還是推出了CBX400\CB-1 400等等車型。
進入到90年代之後,日益興旺的四缸街車市場又再次使得本田有了幹勁讓CB400重返江湖,這次的回歸在本田的精工打造之下也讓所有的競爭對手都難以望其項背,成為了日本國內乃至全亞洲最暢銷的400cc級四缸摩託車。此時CB車系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車迷們所熟知的CB400SF,而第一代CB400 FOUR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遠去了。
而到了90年代中期,逐漸興起的復古浪潮也蔓延到了400cc級四缸街車領域,一些早早進入到市場的車型已經讓廠商賺得盆滿缽滿,比如傳奇的西風400、山葉的XJR400等等。而當時本田在400cc級普通街車領域已經是難逢敵手了,其實並沒有必要玩復古,但本田還是不甘心在任何領域落後於對手,所以就順勢推出了CB400的復古版本。
於是在1997年,復古的CB車型就出現在了車迷面前。這臺內部編號為NC36的復古車型的全稱和第一代四缸CB400完全相同,也就是CB400 FOUR。從名字上不難看出本田的用意:用這臺復古設計的車型向前輩致敬,並以此來表達對於第一代CB400的感激與緬懷。
造型設計方面,本田參考了初代CB400 FOUR的特徵,並且融入了不少現代元素。譬如制動系統,前輪採用雙碟搭配雙活塞卡鉗,後輪也升級為了碟剎,裡程表採用了電子顯示。四缸發動機較30餘年前的「先進技術」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源自CB400SF的水冷DOHC四缸發動機無論是聲浪還是動力都跟前輩有了今非昔比的變化。
不過為了突出復古的感覺,本田還在氣缸頭處增加了散熱鰭片的數量和面積,使得其在外觀上更像是一颱風冷式發動機,類似的設計也可以在現在的川崎Z900 RS上見到。而為了更像是一臺復古車,一些與現代風格背道而馳的設計也被引入了進來,例如輻條輪、雙邊四出鍍鉻排氣尾段等等,營造出了濃鬱的古典風格。
其實CB400 FOUR最讓車迷關注的地方並不是性能,而是它簡潔利落同時又復古味十足的古典造型。尺寸中規中矩的車身上,搭配上年代感十足的輻條輪圈,錯落有致且高度對稱的四根鍍鉻排氣管,圓潤中隱藏著倔強線條的飽滿油箱和發動機,以及車身上出現的恰到好處出現又熠熠生輝的鍍鉻裝飾件,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人們傳遞著那個曾經的輝煌年代的點點痕跡。
可以說CB400 FOUR的成功在外形和性能上就已經顯現出來了,外加上它背後還有著那樣輝煌的歷史。所以它之所以能成為一臺經典車,並非是由於存世數量的稀少,而是它內外兼修的品質以及別具一格的品味。放眼整個摩託車領域,這個標準幾乎成為了經典車型的必備條件,同時這也是衡量一款車型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只可惜那時候的國內市場對於摩託車還不像現在這般友好,所以這款車自然也就與國內車迷無緣了,所以類似的經典車也就只能看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