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年代初期,由於日本經濟陷入衰退期,很多人消費觀念變得保守,開始喜歡經濟、實用性摩託車,造成由CBR400 RR演變而來的街車CB1銷量並不是很理想。

▲為了扭轉頹勢,本田開始生產價格適中且更為實用的街車,以迎合當時的消費觀念。1992年第一代CB400 SF Big One接替退役的CB-1登上歷史舞臺。論加速和極速,第一代CB400 SF雖然比不上同時期的山葉XJR400,但憑藉穩定的性能和簡易的保養,深受車友喜愛。

▲1995年使用了PGM程序點火、可拆式消音器、車頭導流罩、方形車頭燈的CB400 SF Version R,由於沒有採用傳統雙圓形儀錶盤和圓形車頭燈,上市後一度受到市場冷落。

▲1996年Version R放棄使用車頭導流罩,恢復圓形車頭燈、雙圓形儀錶盤,使用黑色排氣管,尾段可更換kit喉,Nissin制動卡鉗,並改名為Version S,上市後重新贏得了車友喜愛。

▲1999年第一代Hyper VTEC上市。改用鋁合金後搖臂、160mm後輪胎。Hyper VTEC可變氣門技術在6,750rpm以下每個汽缸只使用兩個氣門,超過6,750rpm四個氣門才會同時開啟,使CB400 SF 低扭強勁也更加節省燃油。

▲2002年第二代Hyper VTEC Spec II面世。四個氣門同時開啟的轉數由6,750rpm提前到6,300rpm。
▲2004年第三代Hyper VTEC Spec III上世。VTEC開啟條件更為複雜,在五檔以下,引擎轉數到達6,300rpm便開啟VTEC,但六檔的啟動轉數則是6,750rpm。
▲2005年向BOL D'OR 24小時摩託車耐力賽致敬的CB400 Super BOL D'OR,也是本田CB400 SF在1998年Version R停產後再次使用車頭導流罩、方形車頭燈的一部紀念版車型。

▲2007年為避免被環保法規封殺,新上市的CB400 SF Hyper VTEC Revo放棄使用化油器,而PGM-FI電子燃油噴注系統的加入,也標誌著CB400 SF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
▲Hyper VTEC Revo版可變氣門的設定也有所改動,以往設定何時使用兩個氣門和四個氣門主要取決於轉速,現在更多添一項考慮因素:油門的開啟角度和速度。要確保四個氣門開啟,油門操作需要急促一點,這樣人工智慧的ECU模塊,會判斷出駕駛者的加速意願,並同時開啟四個氣門。如果是緩慢擰動油門,即使轉數超過6,250rpm,也不會開啟四個氣門。
▲CB400 SF一貫的的優點就是寧靜舒適,實用易用,而全新CB400 Revo版更是把這些優點發揚光大,變得更加寧靜舒適,實用易用。輕巧的車身令Revo版轉動車把時感覺比以前更加省力。前後減震的設定看以偏軟,但其實承託力足夠而且相當舒適。新排氣管很安靜,怠速時幾乎沒有震動感。
▲2020款CB400 SF,整車外觀與老款變化不大。圓形大燈、雙圓形儀表、正置前減震、後雙筒減震,延續著CB400 SF的古典美感。對新手來說,它就像一個老朋友,非常具有親和力,對老手來說,同樣可以在它身上找到騎行的樂趣。省油耐用、寧靜舒適、並列四缸引擎等各方面完美結合,令本田CB400 SF註定入門級四缸摩託車的代表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