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離婚,但我不想冷靜」
據2020年結束還有20多天,我們猛然想起「離婚冷靜期」就要從2021年1月1號開始實行了。聽上去很遙遠的改變,這就來敲門了。
離婚冷靜期基礎意思是指,在離婚流程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領離婚證之間加了一個冷靜環節,為期30天。從民政局受理當天開始,直到滿工作日30天,雙方還想離婚就可以走正常程序了。
很多人對這30天的冷靜期表示無奈:我都要離婚了,你叫我冷靜?談戀愛吵嘴分手冷靜一下罷了,但走到離婚的夫妻,能有幾個是可以回頭的?人生不是傻白甜網劇,會在民政局門口愛火重生。
無奈之後也從操作上認識到了它存在的複雜性,有人向民政部提問,要是離婚冷靜期內有一方不同意離婚怎麼辦?
答案是冷靜期期間如果任何一方不同意離婚,那麼即認定為雙方沒有達成共識,此時堅持離婚則轉變為「訴訟離婚」,即和離不了打官司離婚。訴訟離婚卻並不是捷徑,費用另算,時間成本也高(1-2年),且一般情況下律師透露訴訟離婚不會很快「一次成功」。不想走這條路就繼續執行離婚冷靜,直到雙方都同意離婚或繼續回家過日子。
對於第二點的「收縮」還在於,規定了離婚證的領取必須是夫妻雙方共同領取的,如果有一方逾期不或不去領取,就視為撤回離婚申請。相當於只要你最後一道大題沒答完,就獲得了一次重新離婚的機會...
離婚冷靜期給人的直觀感受是,對於跳著腳想離婚的人,這頭上也有一張網,而對於不那麼想離婚的人,有機會增加夫妻雙方離婚的成本。一句話,離婚變得難了,冷靜難,訴訟離婚時間也不短。離婚冷靜期就像三姑六婆,勸你離婚之前多考慮考慮以後,考慮考慮情分、家人、孩子、生活,抱著類似於「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的好意,但卻讓更多人對婚姻望而生畏。
於是就有人反問,是不是也該設個結婚冷靜期?結婚之前想一想對方值不值得嫁/娶,對方的家庭和我的家庭像不像能過到一起的一路人,或者是結婚還是乾脆不婚?畢竟永遠不用面對離婚冷靜期的辦法就是不結婚。
離婚率變高,結婚率變低,這個走勢也許是觸發離婚冷靜期的原因之一。這一點從身邊的小圈子也看得出來,比如一線城市的男性和女性更容易晚婚,在27歲-30歲之間能完成「成家」這檔子人生大事的已經是同齡人裡的先進批次;很多人30歲左右仍是逍遙一光杆蘆葦。
物質上,生活壓力大,買不起房,結了婚養孩壓力大,想想日子怎麼過就喘不上一口氣;而一個人吃飽喝足,全家不愁。人生的需求金字塔依然停留在滿足生存和安全感的需求,對於歸屬感和愛的衝擊要靠邊站。
精神上,現代人婚戀觀已發生改變,以女性為例,認為「婚姻並不是港灣,而暗藏許多暗礁」的人越來越多。平衡事業家庭的壓力、生育和恢復的壓力、婚內出軌與家暴的擔憂...值不值得為結婚冒這個大險,是很多人踟躇的。畢竟生活沒有偶像劇浪漫,哪裡那麼輕易就能遇到一個想共度一生的人?要是走流程求穩妥看年紀結婚,很多人寧願再看看。
真人秀裡明星夫妻之間的相處,可以讓很多人觀摩婚姻的利與弊。
張歆藝和袁弘是一對非常相愛的夫妻,但是張歆藝的心裡話仍然有讓人「啊」了一下的成分。「結婚之後我有被特別強烈地改造,我的幸福是代價有點大,我已經沒有那麼多熱情去關注詩意或遠方,我覺得我的生活很瑣碎,有時候我突然停下來的時候我發現你在聽交響樂。」
這種將自我追求轉化成家庭需求的「犧牲」,在生活中是最常見不過的。
這是結婚率變低的心理因素,而離婚率變高不過是將這些事情翻來覆去多思考兩遍。看著也就發現大家對婚姻的態度也越來越率性——能過過,不能過離。
影視劇就是社會觀念的鏡子。《三十而已》裡完美女人顧佳的婚姻質量已經好於很多人,但在得知丈夫角色出軌後,熱搜詞條已經變成——顧佳什麼時候離婚?而不是許幻山能不能搶救一下?勸離不勸合,就是很多人面對婚姻問題的真實寫照。
就算是明星夫妻感情之間的蛛絲馬跡,也能引起網友的勸分、勸離婚。還記得因為一張合照,網友質疑張丹峰和助理畢瑩的關係過於親密,從而全網幫洪欣捋思路的事嗎?事情收場是洪欣和張丹峰合體現身力破婚姻傳聞。但網友不買帳,問的是為什麼不離婚?離婚後的生活不是易事,但離婚二字已經沒那麼大分量了。
作為女性導演,趙薇也曾敏感地說過,現在很多女性面對婚姻的態度是很酷的,保衛家庭的題材已經OUT了。而在我國的訴訟離婚案件裡,也有一個明確的數據,70%以上的訴訟離婚都是女方提出來的。
而所有的戀愛自由、婚姻自由不就是在日常的生活裡,我可以選擇喜歡的人,也可以選擇結束一段感情,不必經過全世界同意嗎?
圖片來源
新浪微博
▽
時尚COSMO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點個讚哦~
點點在看
聊聊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