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含「菖蒲」二字的植物很多,如石菖蒲、水菖蒲、九節菖蒲、唐菖蒲、錢菖蒲等。它們分別來自不同的植物,有的可入藥用,有的可供園林觀賞。由於其相近的名字和相似的外表容易導致混淆。有的書中只寫「菖蒲」二字,言其葉似劍形,功可通竅、明耳目、豁痰、安胎漏、解毒等。顯然是混淆了石菖蒲和九節菖蒲的功用。由於市場上三種藥材價格相差較大(石菖蒲29~30元,水菖蒲13~14元,九節菖蒲105~130元),一些藥商會將三種菖蒲混淆出售,雖然外形相近,但是功效不同,因此我們要注意區分。下面小編帶領大家從植物來源、形態特徵、藥材特徵等方面對上述幾種「菖蒲」進行匯總和對比。
1.石菖蒲
【植物來源】天南星科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乾燥根莖。
【文獻記載】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陶弘景云:「上洛郡居梁州,嚴道縣在蜀郡,今乃處處有之。生石磧上,概節為好。在下溼地,大根者名昌陽,不堪服食」。南北朝之前菖蒲藥用包括大根的泥菖蒲(水菖蒲)和細根的石菖蒲兩個品種,即《神農本草經》所載的生池澤為泥菖蒲。《雷公炮炙論》中記載:「凡使採石上生者,根條嫩黃,緊硬節稠,長一寸九節者,是真也」。古代認為根條長,環節多者為佳,故有「一寸生九節者為佳」之說,並俗稱為「九節菖蒲」。但此「九節菖蒲」只是代表石菖蒲中品質上乘的外形特徵,與來源於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的乾燥根莖,藥用名稱九節菖蒲不同。民間應用常易混淆,定當注意。
【產地】長江流域各省均有野生,喜生於溪流淺水石上或河邊石縫間。主產浙江的浦江、蘭溪、樂清、文成、長興,江蘇的蘇州、泰州、宜興,安徽的歙縣、六安,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以浙江產量大,質量佳。
【採收加工】春秋二季採挖。將根莖挖出後,去掉莖葉、鬚根,洗淨泥沙,曬乾即可。
【植物形態】常綠多年生草本,高可達750px左右,根莖橫生,全株具香氣。硬質的根狀莖橫走,多分枝。葉劍狀條形,兩列狀密生於短莖上,全緣,先端慚尖,有光澤,中脈不明顯。4~5月開花,花莖葉狀,扁三稜形,肉穗花序,花小而密生,淡黃綠色。漿果肉質,倒卵圓形。
圖1 石菖蒲植物
【藥材特徵】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500px,直徑0.3~25px,表面棕褐色、棕紅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環節,節間長2~8mm,具細縱皺紋;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葉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圓點狀根痕或殘留鬚根;節部有時可見毛鱗狀葉基殘留。質硬脆,折端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紋明顯,可見多數散列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苦、微辛。
圖2 石菖蒲藥材
【品質】以身幹、條長、粗壯、堅實、無鬚根者為佳。
【貯藏】置乾燥處。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心、胃經。
【功效主治】化溼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於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本草綱目》記載:「治中惡卒死,客忤癲癇,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癰腫」,說明其具有安胎之功,但今少用之。
2.九節菖蒲
【植物來源】來源於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的乾燥根莖,又稱節菖蒲、九菖蒲。
【文獻記載】歷代本草均無記載,1963版和1977版《中國藥典》曾收載,現在為華北及西北地區地方用藥,商品名為「九節菖蒲」。
【產地】野生於西北山區,喜生於1000~1200m的山坡林下、溝邊、陰溼地、灌叢中。主產陝西太白、寶雞等,河南靈寶、欒川等,山西聞喜、絳縣、平陸等,甘肅天水、徽縣等。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將根莖挖出後,去掉莖葉,洗淨泥土曬乾,幹後搓去細毛,簸淨雜質既可。
【植物形態】九節菖蒲為多年生草本,高11~575px。圓柱形,有許多鬚根。基生葉,有時早枯,不存在;三出複葉,葉片輪廓寬卵形;花兩性,單朵頂生;花瓣狀,白色,倒卵形或長圓形;瘦果卵球形,有白色柔毛。花期3-5月,果期4-7月。
圖3 阿爾泰銀蓮花
【藥材特徵】略呈紡錘形,稍彎曲,長1~100px,直徑3~5mm。表面棕黃色至暗棕色,具多數半環狀突起的環節,斜向交互排列,節上有鱗葉痕及點狀突起的根痕。質堅脆,折斷面顆粒狀,類白色,粉性,有淡黃色維管束小點斷續成環。氣微,味微酸而麻舌。
圖4 九節菖蒲
【性味歸經】辛、溫。歸心、肝、脾經。
【功效主治】本品根莖入藥,有化痰開竅、安神、宣溼醒脾、解毒的功效。主治熱病神昏,癲癇,氣閉耳聾,多夢健忘,胸悶腹脹,食欲不振,風溼痺痛,癰疽,疥癬。該品有毒,不可替代石菖蒲用藥。
3.水菖蒲
【植物來源】來源於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乾燥根莖。又名藏菖蒲、泥菖蒲等。
【文獻記載】本品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與石菖蒲同等入藥,由於質量不及石菖蒲,所以大多由飲片批發商加工,主要銷往小城市及鄉鎮。
【產地】全國均有生產,主產於湖北、湖南、遼寧、四川,北京懷柔、密雲、延慶、門頭溝、房山等山區淺水河流及琥珀中有野生(俗稱泥菖蒲、石菖蒲、臭蒲子根)。
【採收加工】春秋二季採挖。去掉莖葉及莖根,洗淨泥沙,曬乾。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稍扁,分枝,直徑5~10mm,外皮黃褐色,芳香,肉質根多數,長5~150px,具毛髮狀鬚根。葉基生,葉片劍狀線形,長90~3750px,中部寬l~75px。花序柄三稜形;葉狀佛焰苞劍狀線形;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狹錐狀圓柱形,花黃綠色。漿果長圓形,紅色。花期2~9月。
圖5 水菖蒲植物
【藥材特徵】形似石菖蒲,根莖呈扁圓柱形,稍彎曲,但較粗大,分枝,長5~500px,直徑0.5~62.5px。表面黃棕色或棕色,粗糙,環節稀疏,節間長0.3~37.5px,節間有細須殘存。質堅硬,易折斷,斷面淡紅色或淡灰白色,纖維性差,呈海綿樣。橫切面可見明顯的環狀內皮層,有多數小空洞。略有泥腥氣,味辛辣。
圖6 水菖蒲藥材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心、肝、胃經。
【功效主治】化痰開竅、除溼健胃、殺蟲止癢。主痰厥昏迷,中風,癲癇,驚悸健忘,耳鳴耳聾,食積腹痛,痢疾洩瀉,風溼疼痛,溼疹,疥瘡。
石菖蒲(香港中藥材標準圖片)
石菖蒲(謝宗萬老師圖片)
石菖蒲(市場商品)
石菖蒲切片(市場商品)
水菖蒲(市場商品)
水菖蒲切片
九節菖蒲
九節菖蒲(市場商品)
從藥材商品上來看九節菖蒲與石菖蒲和水菖蒲較好區分,石菖蒲與水菖蒲性狀相似須注意區分。下面我們來看兩張對比圖。
藥材對比
切片對比(左石右水)
小編對比藥材,發現石菖蒲與水菖蒲質地不同。石菖蒲較緊密,水菖蒲相對較軟。斷面石菖蒲纖維性,質硬,水菖蒲斷面海綿狀樣。微軟。
文章來源科學網、原始藥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