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億歐網」(ID:i-yiou),作者 周亞楠,編輯 小北。36氪經授權發布。
2019年5月29日,紐約時代廣場、倫敦萊斯特廣場、上海花旗大廈、廣州小蠻腰、香港銅鑼灣等全球多地的地標性建築上,葉修的形象點亮大屏。
這是虛擬偶像葉修的22歲生日,當天微博更是被#0529葉修生日快樂#強勢刷屏。
葉修由閱文集團打造,先是通過小說動漫累積起大量粉絲,出道僅兩年時間便迅速成為風靡「Z世代」的虛擬偶像。截至目前,葉修的IP開發包括小說、漫畫、動畫、網絡電視劇、電影等全產業鏈。
偶像效應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閱文集團負責IP運營開發的羅立曾對外透露,葉修已為閱文集團帶來可觀的營收。
截至2019年,葉修就代言了包括中國銀行、麥當勞、美年達、旁氏等在內的9個實體品牌,堪稱大牌收割機,商業價值已超十億規模。
短短兩年時間,葉修就創造出如此規模的商業價值,其背後虛擬偶像正在站上風口。如今,直播、資本等新因子,為虛擬偶像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首先是資本的大舉進場。2019年,主推虛擬偶像平臺的克拉克拉獲得1.2億元投資;專攻AI表演動畫技術的魔琺科技,在2019年6月完成了數億元A輪融資;
巨頭也看到了機會。
淘寶宣布虛擬主播作為二次元賽道的主要承載部分將被重點扶持;愛奇藝入局著手布局虛擬偶像產業,推出6人偶像團體RiCH BOOM;
根據愛奇藝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有3.9億人正在關注虛擬偶像。隨著佔據中國整體網民52%的95後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中堅力量,曾經少年的邊緣興趣,正在成為主流。
虛擬偶像是技術催生的產物。
利用數字複製技術構建形象,並通過動作捕捉和3D建模,將人們想像中的虛擬形象合成,利用全息技術完成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合實現,讓只存在於二次元的「紙片人」出現在現實世界。
虛擬偶像不僅可以說話、唱歌、跳舞、生活,還能實現與粉絲的線下互動。
最開始虛擬偶像主要是虛擬歌姬為主,隨著技術的更迭和應用場景的變換,又衍生了虛擬主播、虛擬網紅、動漫角色等更多形式,虛擬偶像的定義被進一步豐富。
初音未來、洛天依是虛擬歌姬的典型代表。它們誕生於語音合成軟體VOCALOID的音源庫,用戶可以依靠該軟體自行製作非商業用途的音樂作品。
據網易雲數據,截至目前,洛天依共發布237張專輯,原創歌曲超6000首,這些歌曲大量都來源於粉絲的同人創作。
洛天依/圖源網絡
虛擬歌姬深度依賴粉絲UGC的內容供給,粉絲也在對虛擬偶像進行二次創作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寄託,這種雙向互動性使得虛擬偶像和粉絲的關係要遠遠親密過真人偶像。
虛擬主播則是活躍在YouTube、B站這樣的直播平臺,真人主播通過穿戴式動捕設備或者面部捕捉軟體,在直播中同步自己和虛擬形象,實現虛擬形象和粉絲互動的效果。
根據User Local的數據,截止2020年1月,YouTube上虛擬主播總數已突破一萬人,是2018年的10倍。
B站2019 年 Q1 財報也顯示,虛擬主播業務增長迅速,Q1有6000名Vup開播,觀眾人數接近600萬。
「虛擬網紅」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他們徹底脫離了二次元的世界,朝著擬人的方向發展,工作、生活、朋友、價值觀一應俱全,就像活生生的人。
Lil Miquela是一個擁有180萬粉絲的虛擬網紅,她有著歌手、演員、模特、博主等多重身份。
Lil Miquela/圖源網絡
作為時尚博主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日常生活的圖文和視頻,和大v以及粉絲互動交流;作為模特她接到過大牌Chanel、Burberry的廣告邀約;作為歌手她的歌曲上過熱門榜單。可以說論能力她不比真人網紅差,甚至更加全能。
不僅如此,她還十分熱衷於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對社會問題的看法,自我意識極強。
據社交媒體分析公司 HypeAuditor發布的「2019年 instagram 虛擬偶像影響力排行榜」,內容顯示,虛擬偶像的影響力是普通意見領袖的三倍關注量,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Lil Miquela。
從虛擬歌姬,到虛擬主播,再到虛擬網紅,從演唱會到網絡直播再到社交媒體,虛擬偶像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虛擬偶像看起來擁有足夠大的商業空間,可以和多個場景融合多種領域相連,具有真人不具有的優勢。
虛擬偶像能夠走下去,需要通過粉絲經濟來變現。實際上二次元用戶很願意為自己的興趣付費,並且忠實度遠超想像。
艾瑞數據中心資料顯示,二次元用戶2019年規模約3.32億人次,2021年預計突破4億人。與此同時,其主力用戶群體Z世代經濟逐漸獨立消費能力增加,二次元產業的商業價值不斷被抬升,預測將達到千億美元規模。
「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的,只有中國擁有這麼龐大的潛在用戶 體量。」有專業人士預測,未來5年虛擬偶像即將步入紅利收割期。
虛擬偶像也在尋找多方向變現之路。
虛擬歌姬發單曲出專輯、為影視劇錄主題曲、參與虛擬劇、LIVE等演出,其演出票價高達千元,並且一票難求,網絡在線觀看人數超600萬;
Vtuber則是依靠流量分成、直播打賞、商業推廣等方式變現;
虛擬網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穿搭引領時尚,是奢侈品品牌的寵兒。
不僅如此,虛擬偶像的各種周邊衍生品也深受二次元用戶的喜愛。
據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2018年Z世代因偶像推動的消費規模超過400億元,其中近一半Z時代都或多或少的購買過虛擬偶像周邊、代言以及推薦。
在中國,虛擬偶像還走上了直播帶貨之路。
2020年5月1日,洛天依在淘寶首次直播帶貨,採用真人解說加虛擬偶像的直播形式,在線觀看人數達到270萬,有將近200萬人進行打賞互動,據說洛天依的直播坑位費報價高達90萬。
6月8日,虛擬偶像鼻祖初音未來正式入駐淘寶,不到半天時間人氣超過270萬,在618明星排行榜上初音未來超越王一博、朱一龍等頂級流量榮登榜首。
除了洛天依、初音未來,更多的虛擬偶像如一禪小和尚、我不是不白吃、閱文集團的超級IP葉修等都紛紛試水直播帶貨,其中「我是不白吃」近30天直播銷售總額突破了千萬。
閱文集團負責IP運營開發的羅立曾說:「隨著虛擬偶像跟真人越來越像,你會看到偶像所面臨的市場化道路也會越來越寬廣,最後就會和真人一樣,彌補虛擬和真人之間的差距。」
他甚至大膽預測,未來虛擬偶像的吸金能力甚至會超過百倍。
國內本土的虛擬偶像還很少,大多數是日本在中國開設的官方號,頭部虛擬偶像中,十個有七個來自日本。
目前虛擬偶像的創作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原創虛擬形象,一個是直接打造動漫遊戲中的IP角色。
和原創虛擬偶像相比,具有強大粉絲支援的IP角色,不僅具有超強商業變現能力,更能通過虛擬偶像的形式將生命周期延長。
所以動漫和遊戲領域紛紛發力造星,超級大平臺加熱門IP的造星模式為虛擬偶像的數量提速:
動漫領域凱撒文化與騰訊動漫宣布合作,將擁有120億點擊量的國漫《狐妖小紅娘》中的塗山蘇蘇形象打造成虛擬偶像;
遊戲領域騰訊依靠旗下強勢遊戲IP王者榮耀,推出由趙雲、諸葛亮、李白、韓信、百裡守約組成的虛擬偶像男團「無限王者團」和女性遊戲角色貂蟬和公孫離的虛擬形象;
《王者榮耀》男團/圖源網絡
實際上,原創虛擬偶像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
一是虛擬偶像作為內容的承載體,形象養成和人設豐滿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它不像動漫IP有強大的粉絲基礎,只能依靠時間完成蛻變。
二是技術門檻很高,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生產風險大。克拉克拉董事長劉子正曾說:「我們認為這個行業的瓶頸還是在於內容機構進入虛擬偶像領域的成本太高。」
像初音未來這樣的虛擬偶像,一直單曲製作成本在200萬左右,一場專場演唱會成本至少2000萬。
虛擬主播成本雖然相比之下比較便宜,但是仍然是小公司難以承擔的。
而如果能在技術上將這個門檻降低,就會有更多的內容機構進入到虛擬偶像的行業。
人工智慧、AR、5G讓虛擬偶像的世界一直在前進,從用技術實現實時互動到量產虛擬形象,虛擬偶像一直在努力跨過技術的門檻。一旦跨過,虛擬偶像將進入加速度的複製模式。
不難想像,那時將迎來虛擬偶像的大規模爆發。
當虛擬偶像衝破二次元的壁壘走向大眾的眼前,當一串串數字代碼變成一個個被眾人崇拜的獨立個體,虛擬和現實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曖昧。
在虛擬偶像的社群裡,人們聚在一起討論並供養著虛擬偶像,在相同的價值序列裡不同的文化碰撞,完成虛擬世界的社交需求。
人們寄情於虛擬角色,游離在虛擬和現實之間,用虛擬緩解真實世界的壓力和迷惘。
也許這就是虛擬偶像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參考資料:
1.《虛擬偶像江湖:粉絲對著空氣打call,巨頭對著影子砸錢?》華商韜略,2019年8月26
2.愛奇藝: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
3.《虛擬偶像之熱--未來趨勢還是一時噱頭?》胖鯨研究所,2020年5月25
4.《為什麼我們看好虛擬偶像?》峰瑞研究所 ,瑞峰資本 ,2020年6月16日
5《掘金「虛擬偶像」 B站一姐洛天依商業價值幾何?》創業邦,202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