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神奇麻麻在哪裡(sqmmznl)
經常有麻麻問我:
市面上「魚肝油」、「魚油」、「DHA」的產品那麼多,看得雲裡霧裡,傻傻分不清楚,怎麼挑選和鑑別?
其實,DHA在小朋友出生前3個月到出生後的6個月,需要母乳媽媽額外補充,過奶給孩子;而小朋友個體要不要補,我認為可補、可不補,並非必須的,要視情況而定。
先來分清兩個概念,就是魚油和魚肝油。
很多媽咪容易把這兩者混淆,因為兩者性狀上也比較相似,都是帶魚腥味的油狀液體。
但其實,這兩者並不一樣,吃錯就不妙了。
含有DHA的產品,叫魚油。
魚油是從魚的脂肪裡提取出來的,裡面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我們常說的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成分。
其中,EPA和DHA的功效是不同的,EPA有降血脂、擴張血管的功效(所以很多中老年人會服用魚油作為保健);而DHA則可以透過血腦屏障,對神經傳導有重要作用,是維持大腦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西方人叫它「腦黃金」。
而魚肝油從魚肝臟提取,主要成分則是維生素A和D。
不過現在已經不太有魚肝油這種叫法了,因為很多維生素A/D已經不從魚身上提取了。
(劃重點)如果我們希望給小朋友補充DHA的話,可別錯吃了魚肝油,否則維生素A和D這兩種脂溶性維生素在體內大量儲積,會產生急慢性毒副作用。
DHA與孩子的大腦和視力發展關係相當之密切。
孩子聰明與否,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大腦的重量,另一個是大腦中神經傳遞的通路多少。
而DHA,就是形成神經通路的必須物質。
那麼,小朋友有必要額外補充DHA嗎?
要看情況,一般情況下,其實不用特意去補。
儘管DHA很重要,但其實日常飲食中的攝入量足夠就好。
科學家們做過試驗,額外補充DHA的小朋友,其實並沒有更聰明,量達標,就夠了。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嬰幼兒每天適宜攝入的DHA為100mg。
母乳媽媽本人補充一些DHA,平時吃一些魚類,是可以通過胎盤或母乳補充給嬰幼兒的。
《中國孕產婦及嬰兒DHA補充專家共識》中指出,只要哺乳媽媽每日攝入不少於200mgDHA,當中就有100mg供給寶寶,這就已經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不需要額外添加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孕產婦普遍DHA攝入量較低,很少有人能達到200mg的標準,所以哺乳期的麻麻們要多吃富含DHA的食物,比如一些淡水魚、海魚。
當然也可以服用DHA補充劑,具體怎麼吃,下面會細說。
一般的配方奶粉中也有添加DHA,麻麻們可以看下配方表進行了解,自己計算下攝入量有沒有達到100mg。
可能的話,請儘量選擇直接含有DHA的奶粉。
小朋友接觸輔食之後,只要日常飲食結構均衡,在輔食中多補充一些富含DHA的魚類,是可以滿足大腦發育的基本需求的,沒必要再花錢買補充劑。
當然,母乳媽咪在小朋友添加輔食後還是可以繼續給自己補充DHA的。
綜上所述:
在小朋友奶量、輔食充足、均衡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DHA,反而是媽咪們自己要多進食富含DHA的食物或補充劑,或者給小朋友選購含有DHA的奶粉。
不過,我並不反對給小朋友額外補充一些DHA。
有些小朋友可能奶量不夠,或者就是不肯吃魚,那麼通過營養補充劑來保證小朋友的營養攝入,也是一個便捷、穩妥的方法。
目前市面上可以給小朋友選的DHA產品有兩種,一種是魚油,另一種是藻油。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一種是從魚類中提取,一種是從藻類中提取。
魚油和藻油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過,藻油攻擊魚油中的EPA會導致性早熟(其實並不會),魚油則攻擊藻油中含有月桂酸,會導致寶寶膽固醇升高(更是無稽之談),導致媽咪們常常很分裂。
在這種爭端背後,其實是兩個巨大的利益群體的博弈。
中立地來講,藻油安全性更高一些;但大品牌的魚油也是可以選擇的。
我們在選擇的過程中,只需關注兩點:EPA含量是否低於DHA;重金屬是否超標。
先來說說EPA。
前面說了,EPA的主要作用是降血脂、擴張血管,對小朋友是無用的,過多攝入還有可能阻止母乳中ARA的吸收,含量當然是低些好。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10)中明確提出了嬰兒配方食品中對EPA含量的要求:EPA的含量不應高於DHA的含量。
所以,我們平時在給小朋友選購DHA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成分。
一些專家甚至明確提出,不建議月齡小的嬰兒食用含有EPA的魚油。
這裡,藻油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般來說藻油中的EPA與DHA含量比為1:20,遠低於一般魚油類產品。
其次,魚油主要來自於深海魚,目前海洋汙染問題比較嚴重,很多深海魚會產生重金屬超標的問題,因此處於食物鏈底端的藻類,會更安全。
不過,有些大品牌魚油明確表示產品的重金屬含量符合相關標準,某些品牌更是詳細地說明了其產品已通過專利技術去除了重金屬,相對而言也是安全的。
很多媽媽都知道給小朋友多吃魚可以補充DHA,但是又擔心重金屬中毒,這可怎麼辦呢?
我們不妨掌握以下原則:
不管是海魚還是淡水魚,體型越大、活得越久的魚類(比如鯊魚、海豚、白金槍魚)身體內的貢含量就越高;食肉的魚體內的貢含量也比食草的魚高。
也就是說,越是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身體裡就越容易累積各種毒素。
所以,我們在挑選的時候,儘量選體型小、食草的魚類。
淡水魚比如草魚、青魚、鯽魚、扁魚、桂魚等;
海魚比如鱈魚、沙丁魚、三文魚、淡金槍魚、鱔魚等等,都是富含DHA的,媽媽和孩子都可以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當中,建議一個成人每天吃魚75-100g,每周大約是500-700g,即每周吃魚1斤左右。
寶寶要相應減少,一周也要100-150g左右。
哺乳期的媽媽們除了可以吃魚補充DHA外,還可以吃一些富含亞麻酸的植物油,比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等,亞麻酸在成人體內也可以轉換為DHA。
我身邊不少媽咪給小朋友買核桃油吃。
這裡多說幾句,核桃油裡面是沒有DHA的,所以不能代替DHA;裡面主要的成分是亞油酸和亞麻酸。
亞麻酸是可以轉化為DHA,但是轉化率很低,對成人來說也就1%-5%左右,對小朋友來說更低。
所以核桃油我認為沒必要去買,很多時候只是圖個心理安慰。
當然,核桃油比一般油來說較健康,日常給小朋友食用是完全無妨的。
建議食用時最好不要高溫加熱,儘量選用低溫烹調的方式,以免破壞營養成分。
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神奇麻麻在哪裡 (ID:sqmmznl)。我是瓜媽,和好朋友、長居歐洲的Cindy給大家帶來最靠譜的育兒知識和全球好物。大家也可以加我微信guama127。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