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音樂人,與當時的雅樂文化有著怎樣的聯繫?

2020-12-12 小曾筆記

引言

在繼承先秦音樂文化的基礎上,漢代音樂也融入了楚樂,形成了獨特,高雅,通俗的音樂形態,風格簡單明了。這種看似矛盾,相反但實際上統一而又互補的音樂文化對當今的音樂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音樂結構的優雅與共同繁榮

雅樂是純淨而優雅的音樂,是指古代皇帝用於儀式和祭祀的宮廷音樂,最早是在西周建立的。它是禮制和政治的產物,是維護西周社會秩序的體現。

魏國的民間音樂為代表。由於其內容簡單,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真正撼動亞嶽正統立場的是漢代。

劉漢政權繼承了過去和未來,延續了過去,並在開拓創新的同時開闢了未來。西漢統治者接受了秦朝滅亡的教訓,珍惜人民的力量,與人民共同休息。

《漢書禮樂志》:「漢承秦制之敗俗,廢禮義,捐廉恥,今其甚者殺父兄,盜者取廟器,而大臣特以簿書不報期會為故,至於風俗流溢,恬而不怪,以為是適然耳。」漢初,黃老的理論受到欽佩,遵循「無為而治」,生產力逐步恢復。

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長,漢代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形成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制。並鞏固。在文景之治,漢武興盛和光武中興之後,漢朝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經歷了繁榮發展。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兩次將張騫派到西域,開闢了西北絲綢之路。這不僅改變了因交通隔離而封閉的中國局勢,儒家賢人眼中的樂器,對中原正統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豐富了漢代音樂的種類,成為一種形式,適用於社會各階層的流行音樂。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改組並擴充了樂府,並正式成立了專門負責民間音樂的組織。此外,定期舉行大型多人音樂表演,使漢代音樂從宮廷流向民間,實現了文雅融合,形成了既高雅又共同富裕的音樂模式。

漢代音樂文化的優雅與共同繁榮不僅體現在漢族中,而且體現在漢族的交流融合和碰撞中。漢族利用自己的優勢,在漢代趨於僵化,為了鞏固其力量,漢代的音樂和舞蹈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和抒情性。

由於它們服務的對象不同,因此它們顯示出獨特的品質。因此,先秦典雅音樂和民間音樂都已經成為宮廷音樂的參考和模仿對象。

由於經濟的繁榮和各種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合,絲綢之路通車後,西部地區的文化,藝術和音樂湧入了中原。一旦流行,他們就會紮根並在當時的社會中生存。擁有數千年傳統文化底蘊的中原可以接受西部地區的音樂和舞蹈文化。

這不是藝術史上的奇蹟。從根本上說,這種現象與西部地區自己的音樂和舞蹈文化獨特的音樂結構和鮮明的藝術魅力密不可分。這種外來特徵不僅對漢代音樂產生影響,甚至跨越時空,一直延續到今天。

二、坦率和悲傷的音樂概念

在音樂中,它指的是音樂本身的最純粹的特徵,即每個人在音樂之前都是平等的,並且不針對特定的階層。

儘管場景宏偉隨意,而且情節稀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音樂,使其充滿生氣,簡單明了。隨著流行音樂的飛速發展,高雅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漢代「以悲為美,以悲為樂」的音樂美學思想也應運而生。

在原始生產力的條件下,祖先發現現實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逾越的。為了生存,他們只能向眾神祈禱,以保護他們免受無法解釋,無法想像和無法理解的殘酷現實。

在祈禱的過程中,人們經常以動物或部落為祭祀來安撫神靈。當他們面對如此殘酷的景象開始研究外部世界和他們自己時,就會充滿同情心和嘆息的悲傷。

光武中興等社會背景下出現的悲痛之風怎麼樣?首先是悲痛生活的社會生成機制。在皇室官僚統治下,內在的社會弊端和一些個人因素使當時各行各業的人們普遍遭受種種不幸和不足。

最後,從西漢樂府的性質來看,早在漢代,文人水墨學者就讚揚悲音如美的審美觀。這種悲哀如美的音樂美學觀念是漢代音樂美學意識和觀念的主流思想,也代表了漢代社會美學的主流,它對漢代的社會階層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從春秋戰國到漢代,戰爭和混亂造成的不幸,漢代人民探索自己的命運和孤獨感的努力,都使漢代人民感到悲哀。

漢代劉徹皇帝統治時期,統治階級增加了對人民的剝削,沉重的奴役和賦稅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可見,當時的下層階級和底層人民的生活還不盡如人意。

結論

漢代音樂文化的繁榮對後世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時間上看,它直接促進了魏晉南北朝音樂理論的發展,隋唐時期歌舞大曲的繁榮,以及宋代民間音樂的興起。

總而言之,漢代音樂既有盛世的壯麗氣息,又有悲傷之美的傷感,從上層音樂文化政策到具體的音樂生產實踐,都反映了漢代的音樂思想。

寬容,內在與外部並存,悲傷與喜樂,民事與軍事並存,僵化與柔和的精神和藝術特徵對後代的音樂,文化和藝術具有不言而喻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漢代服飾文化是如何演變的?
    漢代服飾文化是如何演變的?歷史上許多文化都在進化,經過幾千年的進化和繁衍,各種文化之間形成了一個系統,例如,中國的服裝文化在漢代形成了高峰,其演變也形成了一個體系,這是非常令人震驚的。漢代服飾文化從織染到刺繡發展迅速,也促進了當時農民生活的發展,由於服裝文化體系,許多西漢時期的服裝文化流傳至今!在漢代,整體服裝是深衣的形式,無論是單件的還是棉布的,上衣和下裝都是剪好縫在一起的,上衣沒有縫好,寬度也沒有縫好,外套裡有中國的衣服和心,領導主要暴露在外,成了刻板的西服。
  • 中華民族文化,漢代服飾文化,漢冠威儀
    本文乃作者寒寒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到了漢代,這種上身著短襦、下身穿褲或纏斜幅的服裝式樣被一般人廣泛採用。還有,當時勞動者赤裸上身,僅著一件下裳勞作是常事。漢代畫像石中往往可以見到只穿一條短褲的人像。這種短褲有完整的褲襠,漢代人稱之為「輝」。
  • 漢代樂舞陶俑:表達社會流行風尚,體現政治、經濟生活的國寶
    漢代陶俑的社會背景漢代陶俑多出土於四川地區,這裡在漢代樂舞藝術極為發達,是一個"既庶且富,娛樂無疆"的天府之國,樂舞是當時四川地區上層貴族中極為流行的消遣方式。樂舞廣收並蓄、融合了舞蹈、 音樂和雜技,所以又稱"百戲舞",是先秦時期雅樂的的發展。
  • 歷史冷知識:從廟堂之聲到世俗之樂,漢代皇帝們怎麼聽音樂?
    一、雅樂什麼是雅樂?顧名思義,典雅純正的音樂。一般來說,雅樂是用於祭祀和典禮的音樂。「周公制禮作樂」,「孔子習樂」指的都是雅樂。西周禮樂昌盛,但進入春秋戰國以後,禮崩樂壞,雅樂迅速衰落。《魏書·樂志》記載:「秦始滅學,經亡義絕,莫採其真。人重協俗,世貴順耳,則雅聲古器幾將淪絕」。秦朝雅樂已經幾近滅絕。不過,漢代出了一位能人:叔孫通。此人通曉禮樂,給漢朝制定禮儀,編修雅樂。
  • 太室闕:漢代文化和建築藝術的實物見證
    太室闕位於登封市城東4公裡嵩山南麓中嶽廟前500米處,是我國現存僅有的幾座漢代建築之一,與少室闕、啟母闕並稱東漢三闕。1961年,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室闕是太室山祠廟前的神道闕。《登封縣誌》載:太室闕為東漢元初五年(118年)陽城長呂常創建。是嵩山漢三闕中規模最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石闕。
  • 音樂人魯超:音樂可以影響潮流文化發展,但潮流卻無法帶動音樂
    音樂賦予了我們心靈上的悸動,每個時代都有著各自的代表性曲風,大眾對於不同音樂人的喜好,也是對於音樂的一種追崇。他繼續說道,「我覺得每個人對於音樂的選擇是階段性的,和他的成長是相輔相成的,在不同的時期,你所選擇和接納的音樂類型,都是最能表現你當時的生活狀態的,它更像是一種回憶,每當你聽到熟悉的歌曲,都能讓你重新想起當時的那段記憶與經歷。」是的,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會有著不同的和音樂有關的回憶,也許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音樂故事。
  • 讓漢代玉文化帶你認識中國式哈利波特傳奇
    雖然,我們並不知道作者如此設想是否也有國外歷史的靈感來源,至少,在中國歷史上,人們對於類似的「靈魂聖器」早就有著深遠的研究,甚至,早已形成了一種別具一格的文化。所以,單從「靈魂聖器」般的漢代葬玉文化就可見一斑,由此,葬玉文化也成為了漢代玉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在漢代紛繁的玉文化中,從葬玉文化另闢蹊徑去探尋,也算得上是感受漢代玉文化不一樣的精彩。試想,能將如同哈利波特靈魂聖器般的想像付諸於現實,絕對堪稱經典。
  • 漢代的廁所長啥樣?一座古代聚落遺址,解秘有味道的廁所文化
    想要了解這個,從海子遺址的溷廁開始,說說有味道的廁所文化。海子遺址發掘的條件在現代很多建築建設的時候,往往都會先進行考古發掘。畢竟如果不先把文物挖掘出來,那麼建設過程當中肯定會對這些文物造成最大程度的損害。為了能夠挽救文物,政府部門在開工建設之前,肯定會委派考古研究部門進行搶救性地挖掘。
  • 龔鵬程談日本雅樂:鳥兒飛落到星狀的庭院
    但其實與中國雅樂不是同一概念。       這二十年來,我在臺灣大陸推廣禮樂文化,常有人來問日本雅樂如何,或以日本雅樂來繩度我們恢復的雅樂。這也難怪,由於文化斷層,現在想恢復,多半要取途於日本。所以大家都會以日本為模型來想像唐風。       但這其間其實還有不少落差必須注意。
  • 漢代玉器冠絕天下的秘密是什麼?漢代玉文化簡說
    首先歷史學家認為「漢承秦制」,秦代雖然時間短但文化受春秋戰國影響,一直延伸到漢代初期,所以漢代很多的文化裡面有著春秋戰國的味道。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第二個大一統封建王朝。隨著漢代社會思想文化的不斷發展,漢代玉器在繼承了戰國治玉精華的同時,又融合了自己的時代特色,以「漢八刀」玉蟬、玉握豬、玉翁仲為代表的漢代玉器,刀法簡潔明快,極具時代特徵,其高度概括又充滿張力的藝術風格,對之後中國玉器的發展影響極其深遠。漢服影響至今!漢文化席捲全球。
  • 國樂演奏家吳題古壎雅樂作品EP《月夜清風》受眾多知名音樂人稱讚
    2017年8月國樂演奏家吳題發布古壎雅樂EP《月夜清風》,他的新歌《月夜清風》邀請了著名音樂人百慕三石擔任製作人。吳題主打壎樂原創作品,是一位深有造詣的壎演奏家,亦是《無花果》樂隊成員之一。此次與多次獲得國內大型權威音樂獎項的優秀資深音樂人百慕三石的全新合作模式,是音樂界的一種創新性的顛覆。同年9月,壎演奏家吳題受邀參與薩頂頂、劉珂矣、趙照、徐千雅等知名音樂人的作品演奏、錄製,其清雅、遂靜的風格獲得了眾多好評。而吳題早年師從竹笛教育家周波、陶笛名家周子雷,自幼學習多種民族樂器,專注於壎的演奏和音樂創作,多次在大型節目演繹國樂,多次參訪傳統器樂大師,目前吳題。
  • 漢代女子流行穿開襠褲,夏天通透涼爽,冬天是如何抵禦嚴寒的?
    服飾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和風俗,基本上每一個歷史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穿衣風格,面對眾多的穿衣風格,不能簡單的評論是好還是不好。畢竟當一種潮流流行起來的時候,背後都有它的道理,可能這一道理是很荒誕的,或者說存在不等於合理。
  • 那是因為你不了解漢代的懸泉置
    據漢代簡牘記載,懸泉置當時的全名為「敦煌市效谷懸泉置」。其中,「位」是指驛站、傳遞地點。漢代當然也有大小驛站,也有五裡設郵、十裡設亭、三十裡設驛、三十裡設驛等,在整個大漢帝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郵驛交通、信息傳遞網絡,對鞏固大漢朝王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不過,更大規模的懸泉置和更完善的內部機構。所以,具體地說,懸泉置究竟是怎樣的呢?
  • 雅俗共賞,雅樂與俗樂是什麼,你造嗎?
    當聽到雅樂和俗樂這兩組詞時,很多人都會認為雅樂就是優雅、高貴的音樂而俗樂就與之相反就是庸俗的音樂吧。今天小編就來帶領大家真正的認識雅樂和俗樂這兩組詞的小常識。,確保王朝風調雨順,平穩安定;在宮廷禮儀(朝會、燕享)、軍事(行軍、祝捷、凱旋)等典禮中為了營造莊重或慶賀的氣氛,也會採用歌舞的形式進行,這幾種樂舞就是雅樂。
  • 「海上雅樂·花好月圓」經典民樂音樂會開票啦~快來九棵樹欣賞民族...
    「海上雅樂·花好月圓」經典民樂音樂會開票啦~快來九棵樹欣賞民族音樂吧~ 2020-12-02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文寧:漢代玉龍菱形網格紋溯源
    興隆窪文化的陶片裝飾主要以之字紋為主,其流向是經查海遺址向趙寶溝文化流傳。從早期趙寶溝與查海遺址的幾何紋飾分析,(圖四)兩者是有著非常相似的幾何紋飾裝飾,因此興隆窪文化是趙寶溝文化的主要源頭。而作為興隆窪文化代表的三星他拉「C」字玉龍,(圖五)是在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徵集發現的。玉龍出土於丘陵的半山坡上。
  •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內容豐富的漢代音樂賦吧
    本文乃作者花朵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內容豐富的漢代音樂賦漢代辭賦大量描寫音樂的作品,漢代音樂真實地再現了漢代的音樂文化成就。漢代音樂文化的高度發達,為漢賦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高超的音樂表現技巧,也刺激了漢賦藝術表現手法的豐富和藝術表現技巧的進步。或許是因為音樂和文學有著與生俱來的緊密聯繫,亦更因為音樂在漢代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它在社會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音樂給文學創作提供了素材,而文學創作使音樂的特性和效果得以用文字形式保存下來。
  • 獨立音樂人周小一個人資料介紹 籤約唐嘉文化共譜新篇章
    ­  獨立音樂人周小一正式籤約唐嘉文化,同期為其打造並發行作品《小強盜》。周小一一位文藝型女唱作人,同時也是一位有著獨特空靈唱腔的溫婉歌者。於周小一而言,這不僅是從個人創作到團隊共同製作的轉變,也使得唐嘉文化又添一名創作型音樂人,注入新鮮力量,共創多樣華語音樂。­  作為國內90後新生代音樂人,周小一的音樂非常重視旋律的真誠,歌詞的樸實和感情的融入。
  • 豆腐漢代發明,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地攤經濟和小吃起源於漢代?長...
    很多平民老百姓發展起來的歷史文化,後代人所繼承與發展:今天的地攤經濟被國家所認可,今天的小吃各式各樣,令人應接不暇,今天的饅頭,餅乾層出不窮。 民間小吃和地攤經濟,起源於漢代,豆腐也是在漢代被漢淮南王劉安所發明,饅頭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的。 漢朝在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帝國,漢朝為中華民族作出的貢獻功不可沒。在漢朝統治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一定的鼎盛時期。 漢武帝專門設置林酒池向四方少數民族炫耀。比如在《豐收宴飲》中就展現了大漢王朝的宏圖霸業。
  • 漢代白玉蟬 寓意好品相佳
    □文/圖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馬妍 品鑑專家:賈斌(呼和浩特百人百組收藏組組長) 委託人:唐先生 玉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人們審美的改變,玉器不僅可以作為裝飾品給人們的生活帶美觀,玉器收藏更是在收藏界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