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有試用期,那品牌的創意總監又有多少時間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由《大西洋月刊》集團於 2012 年成立的新聞媒體Quartz近期發表了連續16年位居美國公司和行業最佳學術第一的獨立資產研究公司Bernstein的一項研究,分析指出奢侈品集團的創意總監平均有五年的蜜月期。與任何創意總監合作超過五年,該品牌的命運都會每況愈下。
紀梵希和創意總監Clare Waight Keller(克萊爾·維特·凱勒)在今年4月宣布結束三年的合作的原因似乎也有跡可循了。
員工一般有三個月試用期與公司磨合,那時尚品牌的創意總監又有多長時間來證明自己?
由《大西洋月刊》集團於 2012 年成立的新聞媒體Quartz發表了連續16年獲得美國公司和行業最佳學術第一的獨立資產研究公司Bernstein的一項研究,Bernstein 分析指出奢侈品集團中成功的創意總監平均有5年的蜜月期,超過5年品牌的利潤會慢慢下降。
創意總監工作一般是定義品牌形象,從產品設計到營銷還有店鋪的審美,都由創意總監來監督。不管是創意總監還是品牌,長期待在相同的環境下,容易老調重彈和審美疲勞,因此品牌需要換上新人帶給品牌不同的活力,刺激銷量,但其中的核心還是創意總監的商業能力。紀梵希創意總監Clare今年4月的離職和蜜月期有關嗎?
01紀梵希退休後,連續三任創意總監甜蜜期不超過5年
在Clare 之前,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和Julien MacDonald也曾短暫的擔任過Givenchy的創意總監。
John Galliano在1995年下半年接替紀梵希本人成為創意總監,但也許是因為他抓馬般浪漫風格與紀梵希的傳統高雅定位不同,短短一年就離開了紀梵希前往Dior。
接下來在1997年,由Alexander McQueen接任創意總監的位置,但這位設計風格前衛的設計師認為品牌沒有給他足夠的決策權,並且定位限制了自己的創造力,因此在2001年選擇離開紀梵希。
2001年-2004年,由Julien MacDonald擔任創意總監,同樣沒什麼特別大的水花,普普通通。
雖然這幾位創意總監都為紀梵希帶來了不同的年輕人喜愛的元素,但與品牌的磨合不佳等問題,很快就卸任了。
而在Chloe呆了六年,設計出爆款「小豬包」和faye包的Clare Waight Keller(克萊爾·維特·凱勒)與前面幾位創意總監想加入年輕人喜歡的元素不同的是,Clare 打算重返紀梵希先生那個時代,高級,優雅。
小豬包
faye包
02平民化還是高逼格決定甜蜜期的長短
Riccardo Tisci是在Clare 加入紀梵希之前在任時間最長的一位創意總監,在任長達 12 年。
羅威納犬、小鹿斑比和聖母像等都是他在任時,人手一件的紀梵希潮流單品。走街頭風的紀梵希獲得了很多明星,時尚博主的「自來水」帶貨,銷量節節攀升,帶著銷量一度跌入谷底的紀梵希起死回生。
2017年Clare 上任後,重啟Tisci 暫停的高級定製系列,將紀梵希原有的高級和優雅,和現代感的利落線條融合,對褶皺爐火純青的運用,使得每季的高定都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
即使是成衣也有讓人以為是高定的錯覺,線條乾淨利落,簡潔優雅,但這種成衣設計的缺點就是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得了,沒有一米八的高個子和強大的氣場,很難撐得起來。
和隔壁Dior設計偏向平民化相比,clare時代的紀梵希成衣的高級感似乎把與顧客的距離拉遠了。可以從Dior2020秋冬成衣系列看出,和紀梵希相比Dior的可穿性更高或者是說對人身材的包容性更強一點。Dior每出一季新品,雖然人們嘴上嫌棄像「高價版Zara」,但必定會有幾個爆款,紀梵希在設計上贏得了很高的口碑,但是銷量卻很現實,畢竟欣賞的人不一定會購買。
03藝術被商業絆住了腳
LVMH集團總裁阿諾特曾說過:「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時尚廣告主,我不能告訴你實際的數字,我不能透露秘密——但很明顯,廣告賣得越多,營收越好。」
從近幾年奢侈品牌創意總監頻換,Clare 雄心勃勃上任到匆匆卸任創意總監就可以看出,奢侈品牌對創意總監的商業能力越來越看重,比起才華和藝術,品牌對財報數字,營銷和宣傳手段更敏感,因此Clarer突然離開紀梵希的原因也就不難猜想了。
04新創意總監上任,暗示紀梵希將重回街頭風
Clare卸任後,人氣街頭服飾品牌1017 ALYX 9SM的設計師Matthew M. Williams接任紀梵希創意總監,也讓人期待他會如何平衡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天秤,與紀梵希能度過幾年的甜蜜期?
其他品牌的創意總監與品牌的甜蜜期又有多久呢?
05和FENDI,CHANEL籤了終身合同的老佛爺
1965年至2019年,Karl Lagerfeld 在FENDI(芬迪)擔任了54年的創意總監,為芬迪設計了沿用至今的「雙F」LOGO。並且與芬迪的合同一籤就是籤到2045年,他用極具個人色彩的設計理念使芬迪一舉獲得高級時裝的一線地位。
但是提到老佛爺,人們還是習慣性的把他和CLANEL(香奈兒)聯繫在一起。1983年,Karl成為香奈兒創意總監,與香奈兒的合同也是「終身合同」,當時外界並不看好老佛爺的加入能給香奈兒帶來新的機遇,但是他憑藉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繹了香奈兒經典的珍珠,山茶花,菱格紋等元素,使品牌起死回生,同時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適當地加入了運動風和街頭元素,不斷擴大市場,使得香奈兒躍身最賺錢的時裝品牌之一。
2018年是老佛爺「在位」的第35個年頭也是香奈兒108年來第一次公開財報,財報提到淨銷售額同比上漲13%至111.2億美元(2017年銷售額為 96.2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上漲16%至21.7億美元。這樣看來香奈兒和老佛爺籤訂終身合同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06有卓越商業能力的Slimane甜蜜期也沒超五年
2012年加入YSL的Hedi Slimane(艾迪·斯理曼),於2016年離職,在短短的4年裡 Slimane在YSL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為YSL帶來了不菲的商業價值,幫助品牌成功轉型,他帶領YSL 把銷售額從2011年的 3.53億歐元提升至2016年的12.202億歐元。按理說應該能在YSL繼續待下去,但他卻決定離開,傳聞Slimane想要加薪,但雙方沒談妥, Slimane便離開了。Slimane離職後不久,就將開雲集團(YSL母公司)告上法庭就雙方合同中「競業禁止義務」條款要求賠償,「競業禁止義務」 是禁止設計師或是高管在離職之後為公司的競爭對手工作,有效時間最高可以達到一年。
Slimane勝訴並獲得1300萬美元的賠償,但在獲得賠償後,又再一次要求開雲集團支付他在任最後一年的浮動薪酬200萬歐元,這樣看來要求加薪但沒談妥的推測也不是毫無道理。
為什麼創意總監與品牌的甜蜜期只有五年?
上市的奢侈品公司不得不在意的財報想要賺快錢,因此越來越看重創意總監的商業能力,創意總監也被迫捲入這個利益旋渦裡,藝術被商業絆住了腳,但一些業內人士也提到,現在的設計師並不傾向於長期合約,想要更多的自由空間和選擇權。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不得不讓人思考時尚圈創意總監頻換是創意總監與品牌的磨合問題還是藝術與商業磨合的問題。
文/張璐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