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文化歷史濃厚,
但是很多人了解到的瑜伽大部分來自於練習過程,
都說愛它就要真正的了解它,過去、現在和未來.
而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讓人難以拾起書香的氣息,
所以自今日起風箏將不定期與大家一起
分享和回顧:關於瑜伽的那些事
系列一:《瑜伽樹》
作者:艾揚格 【印度】
現代瑜伽泰鬥級大師
入選《時代周刊》最具影響力一百人
艾揚格經典瑜伽著作
第一部:瑜伽與人生
【瑜伽是一】
瑜伽(Yoga)的意思是『結合『---個體靈活和宇宙靈性的結合。這個概念太抽象,不容易理解。為了配合我們能理解的程度,我把瑜伽解釋為:身與心以及心與靈的結合。
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苦,其苦在身,或在心,或在靈,瑜伽科學幫助我們把身體當成神殿似的維護,使它和靈魂一樣潔淨。人的身體是怠惰的,心是活潑的,靈魂是光明的。瑜伽是要把身修煉的和心一樣活潑,這樣身、心都活潑之後,從而導向光明的靈魂。
古聖先賢告訴我們,有許許多多的路可通達終極目標:照見靈魂。心的科學在瑜伽修行體系裡稱為帝王瑜伽;知識之學稱之為智瑜伽;責任之學稱之為實踐瑜伽;意志之學稱之為哈他瑜伽。這些派別對古代經典的作者來說,就像鋼琴上的琴鍵,琴鍵有許許多多,但音樂只有一種。同樣的,個人的瑜伽修行驗證過程各有獨到之處,所用的言詞各有不同,但瑜伽卻是一體的。就像不同的國家對神有不同的稱呼,但神是唯一不二的。
《哈他瑜伽之光》說,瑜伽是:穩定息的波動;帕坦伽利的《瑜伽經》說,瑜伽是:穩定心的波動。心可以在剎那間多方遊走,它的動作非常迅速多變。可是氣息在同一個時間裡無法到處跑,它只有一條路,不是吸就是呼。它能暫時停在止息狀態,但不能像心那樣一心多用。《哈他瑜伽之光》說,「控制呼吸,觀察息的節奏,可以穩定意識」,這是以控制氣息或能量為始;帕坦伽利的《瑜伽經》則以控制意識為先,然而兩者在某一點交會,到頭來了無差別。通過控制呼吸,就控制了意識;通過控制意識,就規律了呼吸,當意識和身體統一,意識的能量就穩定;當意識的能量穩定,意識也就穩定,這時靈魂充滿整個身體。
瑜伽就是結合身心的修煉。對修行的人來說,瑜伽也是結合心與智;對修心更深入的人來說,瑜伽結合了身、心、智與靈。
瑜伽傳統上分為八支:持戒(或制戒)、內修(或內製)、體式、呼吸控制、收攝(或制感)、心靈集中、禪定(或冥想)、三摩地。不熟悉這些術語的人,乍見這一長串名稱可能心生畏懼。但假以時日,這些觀念和字眼就不會阻礙你了解了。
瑜伽也能以三個層次來看待:外層、內層、核心層,或生理、心理、心靈三方面。如此一來,瑜伽八分支可以分成三部分:持戒和內修這兩支屬於社會和個人的道德規範與修為;體式、呼吸法和收攝這三支可協助個人轉化,以致了解自身;心靈集中、禪定和三摩地這三支不是修煉的方法,而是瑜伽修煉的結果,能讓人體驗到照見靈魂。
雖然西方人經常認為瑜伽僅止於生理層次,其實它涵蓋了身與心、心與靈的層次。這門科學把心從身體的束縛解放出來,邁向靈魂。當心和靈結合,靈就獲得自由,從此維持在平和、幸福的狀態。關在籠子裡的小鳥無法飛翔,一旦籠子打開,小鳥飛出樊籠,它就自由了。同樣的,當心從身體的束縛解放出來,棲息在靈魂的懷裡,人就自由了。
瑜伽的第一個層次在於所謂的戒律,指出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內修告訴我們我們該做哪些有益於個人和社會的事。這些道德規範古今中外皆然,放諸四海皆準。
遵行這些傳統戒律之後,再通過身與心、心與靈的相互作用、彼此滲透,致力於個人的發展。這是瑜伽的第二個層次,也就是練習功夫,包括體式、呼吸控制和收攝。體式練習身體的各種不同姿勢;呼吸控制是有關呼吸的學問;收攝是守住五官不到處緣,讓五官往內收攝專注於存在的核心,寂靜於內。
根據帕坦伽利在《瑜伽經》裡的描述,瑜伽的第三個層次是瑜伽的珍寶,是前五支修煉的成果,也就是:心靈集中、禪定和三摩地。心靈集中是一種全然的專注;禪定是靜心冥想;三摩地是瑜伽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與宇宙靈性結合的極樂境地。一棵樹在成長時得到悉心照顧,時候到了,樹自然就會開花結果。瑜伽修行也是如此,只要持之以恆,遲早會綻放自由、幸福的靈性芬芳。樹的精華在於果實,我們修行的精華就在於自由、寧靜、平和和幸福。
夜已漸深,
今天分享到此,我們改日再敘
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