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居委幹部為隔離人員送來食物等。上鋼街道供圖
當前,境外輸入的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社區正經受著新一輪的「大考」,語言不通成為社區工作人員面對外籍人士排查時的一大障礙,好在有越來越多熱心的「翻譯官」們前來增援。
團工委找來志願者
近日,浦東新區上鋼十村居民區迎來一位韓國籍的返滬人員。上鋼街道相關負責人得知後,主動協助居民區招募韓語志願者。經多方協調,街道團工委找來了一位90後「翻譯官」劉智寧,她是在韓國慶熙大學韓國語系留學的一名大三學生。
看到社區緊缺韓語志願者時,劉智寧主動報名,她說:「現在包括韓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疫情形勢嚴峻,我作為一名在韓國留學的中國人,更要盡力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守好『家門』。」
開啟緊急十六小時
當天上午9時許,上鋼十村居民區社工劉曉東通過微信獲悉,小區內的一名韓國籍返滬人員將於當天中午12時左右,到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得知這一情況後,全體工作人員迅速行動。居民區負責人帶領陳潔、劉曉東等社工分頭核實情況。劉曉東及時與韓國籍返滬人員的女友聯繫,摸清其抵滬後交通工具及到達小區時間等。陳潔事先準備好了中韓雙語版來滬外籍人士防疫健康提示和友情提示卡。韓語志願者劉智寧則在線上開啟「雙語防疫」模式,為居委幹部實時翻譯,及時準確傳遞防疫知識,提醒外籍人員做好自身防控工作的同時,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不外出,戴好口罩,以防疫情傳播。
由於飛機落地後,要等機場人員登機檢測後方可下飛機,考慮到韓籍返滬人員已在飛機上等待了6個多小時,到達小區的時間要到深夜;居委會工作人員通過韓語志願者協助線上溝通,提前為其準備好了礦泉水、蛋糕等食物,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深夜時分,外面突然下起了細密的小雨,居民們已進入夢鄉。但疾控人員、民警和居委幹部們還在緊張工作中。為了儘快讓疾控人員找到具體位置,物業經理楊毅在小區門口等候疾控人員,並及時引路。工作人員上門後,對韓籍返滬人員做了全面體溫檢測,確認體溫正常後,籤署居家觀察承諾書,並詳細告知隔離注意事項。多方合力,將各項措施一一落實到位時,已是凌晨1時多。
「保姆式」服務暖人心
為了保障韓籍返滬人員居家隔離期間生活不受到影響,「翻譯官」劉智寧還第一時間將其基本生活需求告訴社區工作人員。社工劉曉東收到信息後,及時上門提供「保姆式」服務,為其買菜、扔垃圾、取快遞等。社區的一系列舉措,讓外籍居民安心又暖心,表示理解支持社區的防控工作,會積極配合居家隔離。新民晚報記者 宋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