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呼籲關注食品標籤標註
本報訊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安全、營養均衡的兒童食品成為了更多父母的追求。在我國,除3周歲以下嬰幼兒必需食品外,尚無有關「兒童食品」的概念和相關食品標準。包裝盒上標註「兒童」字樣,或印有兒童頭像、卡通圖案的食品,就適合兒童食用嗎?未必。5月1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警示,當前市場熱賣的「高糖、高熱、高鈉」或含有一些調味料、添加劑等的休閒類食品,並不適合孩子作為零食長期大量食用。
兒童食品安全問題備受社會高度關注
「專為兒童健康研製釀造的低鹽醬油」「綠色有機蔬菜寶寶面」……市場上為兒童「量身定製」的食品種類越來越多,雖然售價不菲,但受到不少家長的青睞;有家長甚至迷信所謂的「兒童專用」,把營養攝入寄希望於所謂的兒童專用食品。
兒童食品安全問題日前備受關注。常在學校周邊出現的辣條,包裝上就註明甜蜜素、阿斯巴甜、山梨酸鉀、紐甜和單硬脂酸甘油酯等9種食品添加劑。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局食品監管處處長仲炎表示,辣條,實質就是麵製品,在生產過程中,加入各種香精、香料、色素和甜味劑等,再經過油浸、調味而成。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兒童新陳代謝旺盛,身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不僅食品中的營養含量要符合兒童成長需要,而且限量物質和添加劑的使用量要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和標準規範要求。有害物質容易在兒童體內產生積累效應,對兒童成長帶來健康風險。
樹立科學飲食習慣保障兒童健康成長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為更好地引導家長和兒童樹立科學飲食習慣,保障廣大兒童安全健康成長。中消協認為,廣大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在產品外包裝或說明中全成分標註配料表,明確標註食品營養成分和能量值等情況,讓消費者知情,方便消費者選擇。相關食品企業要加強質量控制和服務管理,杜絕違禁成分、不超限使用限量物質,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如果生產的食品主要針對兒童,建議要通過標籤說明如實反映食品狀況,包括但不限於原材料使用情況、營養成分表、能量值、致敏物質提醒,最好按每公斤體重標註每天推薦食用限量,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讓孩子享受安全健康美味食品。
中消協表示,政府有關部門要針對有關兒童食品制定和實施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標準規範,引導和鼓勵行業企業生產和研發更多適合兒童食用的安全、營養均衡的食品,為兒童安全消費提供更多選擇、更多保障。
中消協呼籲,學校和家庭要教育孩子掌握必要的安全、健康飲食知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購買食品前仔細查看食品包裝說明,引導廣大青少年自覺遠離「三無」食品和山寨」食品。學校要擔負起食品安全消費知識進課堂責任,加強相關警示教育,教會孩子如何查看食品標籤,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食品消費觀。家長要照顧好孩子的日常起居,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醒孩子不買、不吃學校周邊商家或流動商販售賣的「三無」食品和「山寨」食品。
同時中消協希望,全社會要高度重視兒童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築牢食品安全防線,推動形成有關兒童食品消費權益保護的社會共治機制,確保廣大兒童安全健康成長。食品企業作為消費維權第一責任人,要自覺遵守與食品相關的法律規定和標準規範,更加高標準、嚴要求地開展生產經營和廣告宣傳活動,清晰明確地做好有關兒童食品標籤標註工作。同時,食品行業和食品企業要主動接受輿論監督,承擔社會責任,保障兒童安全健康消費。食品執法部門要加強食品監管執法能力建設,完善涉及兒童食品安全的質量控制和風險監測評估體系;相關食品研究機構和兒童權益保護組織要及時回應公眾關切,正確引導輿論,共同營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張璠)
連結
兒童食品需填補細化標準空白
■目前市場上兒童醬油按照普通醬油的國標生產,其添加劑一個不少,鈉含量並不比一般醬油低。兒童醬油不過是普通醬油的噱頭,即使其沒有質量問題,但卻會誤導家長給孩子使用,造成孩子鈉攝取量超標。所以,監管兒童醬油這類存在誤導性的兒童食品單靠食品安全法還不夠,亟須國家細化專門的兒童食品標準。
■目前我國在嬰幼兒食品相關標準方面,主要建立了針對0—36個月的嬰幼兒配方食品、輔食的食品安全標準。研究顯示,目前我國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標準與歐盟標準基本保持一致。對於嬰兒(0—6個月)的配方食品要求,差異較小,大部分指標比較接近。但是對於較大嬰幼兒(6—36個月)配方食品,與歐盟標準的差異明顯,我國的指標要求寬鬆,但是歐盟卻沿用了嬰兒(0—6個月)配方食品的要求模式,對指標的上下限都做了具體規定。
■對於兒童食品添加劑,目前國內標準是成人標準安全量,其添加量沒有考慮兒童身體的安全因素。在兒童食品的標籤標示方面,我國的國家標準與法規也很少。目前只有果凍一個標準規定了產品標籤要標示食用安全警示。事實上,國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劑標準的時候,是以60公斤成人為標準制定的,兒童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排解能力差,按照成年人的標準攝入添加劑,無疑給兒童健康帶來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