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兒童食品」尚無明確定義和細化標準

2021-01-11 中國網

中消協呼籲關注食品標籤標註

本報訊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安全、營養均衡的兒童食品成為了更多父母的追求。在我國,除3周歲以下嬰幼兒必需食品外,尚無有關「兒童食品」的概念和相關食品標準。包裝盒上標註「兒童」字樣,或印有兒童頭像、卡通圖案的食品,就適合兒童食用嗎?未必。5月1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警示,當前市場熱賣的「高糖、高熱、高鈉」或含有一些調味料、添加劑等的休閒類食品,並不適合孩子作為零食長期大量食用。

兒童食品安全問題備受社會高度關注

「專為兒童健康研製釀造的低鹽醬油」「綠色有機蔬菜寶寶面」……市場上為兒童「量身定製」的食品種類越來越多,雖然售價不菲,但受到不少家長的青睞;有家長甚至迷信所謂的「兒童專用」,把營養攝入寄希望於所謂的兒童專用食品。

兒童食品安全問題日前備受關注。常在學校周邊出現的辣條,包裝上就註明甜蜜素、阿斯巴甜、山梨酸鉀、紐甜和單硬脂酸甘油酯等9種食品添加劑。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局食品監管處處長仲炎表示,辣條,實質就是麵製品,在生產過程中,加入各種香精、香料、色素和甜味劑等,再經過油浸、調味而成。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兒童新陳代謝旺盛,身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不僅食品中的營養含量要符合兒童成長需要,而且限量物質和添加劑的使用量要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和標準規範要求。有害物質容易在兒童體內產生積累效應,對兒童成長帶來健康風險。

樹立科學飲食習慣保障兒童健康成長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為更好地引導家長和兒童樹立科學飲食習慣,保障廣大兒童安全健康成長。中消協認為,廣大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在產品外包裝或說明中全成分標註配料表,明確標註食品營養成分和能量值等情況,讓消費者知情,方便消費者選擇。相關食品企業要加強質量控制和服務管理,杜絕違禁成分、不超限使用限量物質,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如果生產的食品主要針對兒童,建議要通過標籤說明如實反映食品狀況,包括但不限於原材料使用情況、營養成分表、能量值、致敏物質提醒,最好按每公斤體重標註每天推薦食用限量,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讓孩子享受安全健康美味食品。

中消協表示,政府有關部門要針對有關兒童食品制定和實施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標準規範,引導和鼓勵行業企業生產和研發更多適合兒童食用的安全、營養均衡的食品,為兒童安全消費提供更多選擇、更多保障。

中消協呼籲,學校和家庭要教育孩子掌握必要的安全、健康飲食知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購買食品前仔細查看食品包裝說明,引導廣大青少年自覺遠離「三無」食品和山寨」食品。學校要擔負起食品安全消費知識進課堂責任,加強相關警示教育,教會孩子如何查看食品標籤,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食品消費觀。家長要照顧好孩子的日常起居,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醒孩子不買、不吃學校周邊商家或流動商販售賣的「三無」食品和「山寨」食品。

同時中消協希望,全社會要高度重視兒童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築牢食品安全防線,推動形成有關兒童食品消費權益保護的社會共治機制,確保廣大兒童安全健康成長。食品企業作為消費維權第一責任人,要自覺遵守與食品相關的法律規定和標準規範,更加高標準、嚴要求地開展生產經營和廣告宣傳活動,清晰明確地做好有關兒童食品標籤標註工作。同時,食品行業和食品企業要主動接受輿論監督,承擔社會責任,保障兒童安全健康消費。食品執法部門要加強食品監管執法能力建設,完善涉及兒童食品安全的質量控制和風險監測評估體系;相關食品研究機構和兒童權益保護組織要及時回應公眾關切,正確引導輿論,共同營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張璠)

連結

兒童食品需填補細化標準空白

■目前市場上兒童醬油按照普通醬油的國標生產,其添加劑一個不少,鈉含量並不比一般醬油低。兒童醬油不過是普通醬油的噱頭,即使其沒有質量問題,但卻會誤導家長給孩子使用,造成孩子鈉攝取量超標。所以,監管兒童醬油這類存在誤導性的兒童食品單靠食品安全法還不夠,亟須國家細化專門的兒童食品標準。

■目前我國在嬰幼兒食品相關標準方面,主要建立了針對0—36個月的嬰幼兒配方食品、輔食的食品安全標準。研究顯示,目前我國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標準與歐盟標準基本保持一致。對於嬰兒(0—6個月)的配方食品要求,差異較小,大部分指標比較接近。但是對於較大嬰幼兒(6—36個月)配方食品,與歐盟標準的差異明顯,我國的指標要求寬鬆,但是歐盟卻沿用了嬰兒(0—6個月)配方食品的要求模式,對指標的上下限都做了具體規定。

■對於兒童食品添加劑,目前國內標準是成人標準安全量,其添加量沒有考慮兒童身體的安全因素。在兒童食品的標籤標示方面,我國的國家標準與法規也很少。目前只有果凍一個標準規定了產品標籤要標示食用安全警示。事實上,國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劑標準的時候,是以60公斤成人為標準制定的,兒童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排解能力差,按照成年人的標準攝入添加劑,無疑給兒童健康帶來了風險。

相關焦點

  • 保險資管產品監管標準再次細化產品投資範圍明確
    為貫徹落實「資管新規」,進一步規範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發展,細化《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銀保監會近日研究制定並發布了《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實施細則》《債權投資計劃實施細則》和《股權投資計劃實施細則》三個細則,保險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再次細化,監管政策的針對性提高。
  • 對兒童零食原料、添加劑等做明確規定!《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來了
    什麼樣的零食可以叫做兒童零食?兒童零食裡能添加什麼、不能添加什麼?添加劑用量有沒有限制?6月15日,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等聯合發布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正式實施,它對兒童零食營養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做了明確規定。
  • 餐調家:中國首個兒童零食標準出爐
    近期,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正式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上市公司良品鋪子(603719)為該標準的起草單位。餐調家了解,這是我國第一項專門關於「零食」的標準,同時也是關於「兒童零食」的首項標準。
  • 兒童零食專門標準發布 專家期待還孩子健康零食
    現狀:兒童零食亂象頻出 1.59億兒童急需標準出臺  此前,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發布的《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明確指出,我國當前兒童零食市場混亂。
  • 奶昔、蛋白棒等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市場,國內尚無強制規範標準
    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元市場,也暴露出魚龍混雜的亂象。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營養師顧中一表示,目前市面上很多產品配方單一,並不符合代餐的標準。而截至記者發稿時,這一新興市場中尚無任何強制規範標準。翻出花樣:新老品牌齊入局在工位常備一盒代餐粉,已經成了上班族苗宇的日常生活習慣。下班後,他不去食堂吃飯,衝一杯代餐奶昔就是晚餐。
  • 兒童零食有了通用標準,兒童醫院營養師教您如何挑選
    受訪專家: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醫師 楊文利中國副食流通協會近日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該標準將於6月15日起實施。這是我國第一項專門關於兒童零食的標準。家長們關心的「什麼樣的零食可以叫做兒童零食」「兒童零食裡面不能添加什麼」「食品添加劑的用量有沒有標準」等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 完善法規標準 加強科研創新護持快速奔跑的代餐食品
    代餐食品的出現響應了國家健康政策的要求和公眾健康消費的需求近年來,代餐和輕食在全球範圍內發展迅速,在我國也日益流行。代餐和輕食走紅的直接推手是肥胖的不斷蔓延、消費者對於健康飲食與日俱增的關注以及對消費便利和效率越來越高的要求。
  • 中國首個兒童零食標準正式實施 爸爸媽媽別再亂買啦!
    沒有參考標準、不懂怎麼選零食的寶爸寶媽們,一不小心就容易踩坑。關於這一點,近日,南京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周小梅也表示:由於兒童零食產品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因此部分商家為了牟利,會借著兒童零食的名義來生產並不滿足兒童營養需求的零食。如此一來,大家都搞不清楚真正符合營養健康的兒童零食是什麼。
  • 我國植物提取物進出口企業超過2000家 行業標準缺失產業定位待明確
    目前,我國已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植物提取物原料供應第一大國,但國家從整體的產業發展戰略上還沒有明確的定位。由於植物提取物產業地位不明確,產業不成熟,難吸引社會技術力量和資本。從業小企業眾多,大都只重視生產技術創新,輕基礎研究,產品創新自主研發力量薄弱,產品同質化嚴重。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解讀之一:範圍與定義
    食品標籤是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是向消費者傳遞產品信息的載體。做好預包裝食品標籤管理,即是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行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食品安全科學管理的需求。我國對食品標籤的管理通過法律、法規和標準及其他技術性法規文件來實現的。
  • 兒童零食有標準了,家長必須牢記這6個食品標準!
    就在2020年6月15日,《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開始正式實施了,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零食的專門標準,也是首個關於兒童零食的標準。孩子們的食品安全問題,又多了一份保障。因此今天我們口袋育兒=就來聊一聊有關兒童食品的幾個標準和應該注意的問題,讓孩子們吃得更放心。
  • 進口食品包裝、標籤、配料、名稱、添加劑的標準大全
    人們在購買包裝食品時會看到外包裝上印有各種文字或圖形,可是有多少人真正關注過這些內容,又有多少人知道食品標籤的定義?食品標籤的定義在我國GB 7718-2011中有明確規定:食品標籤是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等一切說明物。
  • 劍指化妝品行業,塑料包裝安全標準待明確
    塑料包裝安全標準並不明確   可以看見,我國對化妝品安全性及檢驗檢測標準都有明確規定,可以依照其對化妝品原料和最終產品開展安全性檢驗檢測。然而,儘管如此,筆者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對於化妝品包裝材料和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問題,目前仍然尚無及時有效的檢驗檢測方法,也就是說只有當產品生產出來後,我們才能夠對其進行檢驗檢測,而無法實現生產中的實時反饋和全程可追溯。
  • 我國食品接觸塑料包裝製品再生利用的法律規制:以PET飲料瓶為例
    隨著再生利用技術的發展、法律地位的明確與風險評估方法與標準的完善,食品接觸塑料包裝製品的再生利用快速發展。  我國現行關於食品接觸材料的法規尚未對食品接觸塑料包裝製品再生利用做出明確規定並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與市場準入。
  • 了解這些特定定義,教你如何判讀兒童行為對錯,明確教育方式
    赫伯特認為不適宜行為可分為以下三類:行為過度、行為不足和行為分散。如此分類的好處是十分明顯的,尤其在被後人補充了更多關於不適宜行為的具體定義之後。例如,查爾斯(Charles, 1992)又把不適宜行為分為五類,這些分類常被兒童教養中心的人們所使用。這些分類具體是:身體或口頭攻擊中心內的成人或同伴。不道德的行為,如撒謊、偷竊。藐視權威,拒絕服從要求。
  • 呼籲:建立更細化標準,是對嬰幼兒益生菌產品助推!
    2004年衛生部發布了《益生菌類保健食品評審規定》;2005年食藥監局發布了《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2010年衛生部制定了《可用於食品的菌種名單》;2011年衛生部組織對已批准的可用於食品的菌種進行安全性評估,制定了《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又發布了《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徵求意見稿)》。
  • 兒童食品是噱頭?有的兒童醬油含鈉量比成人的還高
    這些食品價格不菲,一瓶150毫升的兒童醬油價格是69元,而一瓶500毫升的成人醬油約在20多元。在南京新街口幾家大型超市內,記者看到各種兒童食品琳琅滿目,它們大多走「萌系」路線,包裝鮮豔,造型卡通,備受家長和孩子的青睞。一位正在往貨架上補貨的導購員告訴記者,標示「低鹽」「低鈉」類的食品最受家長青睞:「像這款託馬斯的海苔泡芙,這周幾乎每天都要補貨。」
  • @全體家長:買零食有標準了!全國首個兒童零食標準今日正式實施
    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零食的專門標準,也是首個關於兒童零食的標準~據悉,該標準對兒童零食的原料要求、感官、營養成分、微生物指標、食品添加劑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年齡分段:3至6歲(60個月以內)為學齡前兒童;6至12歲為學齡兒童。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長特徵,確定不同的重點營養素需求。
  • 我國定義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早在1989年6月,鄧小平同志就建議,「組織一個班子,研究下一個世紀前五十年的發展戰略和規劃」。1995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規劃了到2010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1997年,十五大明確提出到21世紀中葉、跨度達50年的發展目標。
  • 消除塑料製品"白色汙染" 我國再次明確時間表
    2020年將是很多塑料製品「大限」 消除白色汙染,我國再次明確時間表 李 禾 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和領域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製品; 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