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不吃牛,牛肉湯如何成為代表臺南的食物?看看吳新榮的日記

2020-12-17 挖史人

在臺灣發展歷程中,臺南是最早開發的城市。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荷蘭東印度公司」(VOC)來到大員建立熱蘭遮城(後來的「安平古堡」),作為東亞貿易據點。爾後鄭成功在臺南建立短暫的「鄭氏王朝」(1662-1683)。

到了十七世紀晚期,臺灣被納入清帝國的版圖(1683-1895),可以說直到十九世紀末期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最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 1895 年日本領臺,在臺北建立臺灣總督府,臺灣的權力中心從臺南轉移至臺北。即便如此,臺南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仍是臺灣最古典的城市。

近年來隨著高鐵通車,古都臺南的傳統飲食吸引許多觀光客,當地有荷蘭人引進的食材(直接或間接),例如蝨目魚與芒果,還有平埔族的飲食以及閩粵漢人從原鄉帶來的飲食習慣,不同的族群文化相互影響,最後發展出甚具地方特色的食物,包括擔仔麵、菜粽、肉粽、蝦卷、碗粿、米糕、清蒸肉圓與各式類。

讀者或許會好奇,為何臺南赫赫有名的現煮「牛肉湯」未見其中?

如果我們查看「阿霞飯店」或「阿美飯店」等臺南老字號餐館,會發現並沒有「牛肉」這道菜餚。有趣的是,現在到臺南旅遊,「牛肉湯」卻成為觀光客必嘗的「傳統」飲食之一,「臺南牛肉節」更成為每年盛事,讓許多人誤以為「牛肉」是臺南人的傳統飲食,實際上,若借用霍布斯邦(Eric Hobsbawn)等人的理論,「牛肉湯」是一種「被發明的傳統」(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1]

「牛肉湯」何時成為代表臺南的食物之一?據推斷應該是 1990 年代中期,牛肉湯開始在臺南普及並隨著「牛肉節」的出現而成為代表臺南的一道美食。誠如前文提到,傳統臺灣並無吃牛肉的文化,清代臺灣人的餐桌几乎看不到牛肉,因為牛隻肩負農耕的重責大任,同時也是運輸工具,因此清政府禁殺牛隻,一般百姓基於情感也不忍食用牛肉。

然而,日本殖民政府來臺後,改變了臺灣人的飲食習慣,鼓勵臺灣人「學習」吃牛肉,不過當時牛肉數量有限且多在士紳階級消費,他們模仿日本知識份子以「牛肉鍋」(スキヤキ)的烹飪方式食用。二次戰後潮汕移民來到臺灣,帶來了以牛肉為主的「沙茶菜餚」(shacha cuisine),並在臺南地區形成甚具特色的飲食風情。

本節透過臺南士紳吳新榮(1907-1967)的生活經驗察看臺灣人「牛肉」飲食的變化。吳新榮出生於日治時期,他是一位醫生、文學家,同時也是政治家,堪稱「斜槓青年」,代表了日本時代到戰後時期臺南的地方菁英。

更珍貴的是,他留下了1933 年9 月4 日至1967 年3 月15 日期間的日記,內容豐富,包括當時文人活動、醫病關係以及對時事的評論,同時也紀錄了常民的日常生活。

近年來吳新榮的研究相當重要,歷史學界透過其日記了解臺南地區士紳階級的日常生活,例如陳文松在《來去府城透透氣──1930-1960 年代文青醫生吳新榮的日常娛樂三部曲》一書中,從日常生活史(everyday life)的視角探討吳新榮喜愛的三種娛樂活動:看電影、打麻雀(麻將)和下圍棋,從而了解當時知識份子從事的文化活動與政治意涵。

許宏彬在〈行醫營生──小鎮醫師吳新榮的醫業、實作與往診〉一文,從醫療市場的視角討論像吳新榮這樣的小鎮醫生,必須關心地方脈動,並且透過「往診」與病患家庭緊密互動,醫業方能長久。

另外,曾品滄從飲食史的角度,探討吳新榮等知識份子在品嘗「鋤燒」的同時,將自己與日本及西方文明接軌。本文也是以吳新榮為研究對象,分析戰後在潮汕移民帶入沙茶牛肉後,吳新榮的飲食新體驗。

首先,我們查看吳新榮 1950 年代的日記。在1955 年10 月24 日的日記中,吳新榮提到他前往臺北參加臺灣省醫師公會,然後去「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商討臺南縣誌事宜,友人招待他到「萬華市場」吃「汕頭牛肉」 ,可見戰後初期萬華已有汕頭牛肉的消費。

1958 年11 月27 日的日記寫道,吳新榮搭乘公路局汽車來到臺南市,與人商討即將在十二月舉辦的臺南縣市文物展覽會,之後與好友陳日三「同往夜市吃沙茶牛肉」,飯後去「大全成戲院」看日片。 [7]陳日三經常出現在吳新榮的日記中,他是吳新榮的摯友,曾任職臺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爾後從商,具文學長才,曾譯著日本民俗考古學者國分直一(1908-2005)的著作〈四社平埔族的尪姨與作向〉與〈阿立祖巡禮記〉等文章。

到了 1959 年,吳新榮記載關於「沙茶牛肉」的飲食經驗。當年 1 月 29 日,吳新榮去嘉義替女兒珠理辦理嫁妝,回到臺南已晚,與妻女三人飢腸轆轆。

「我們就在寶美樓前圓環邊,吃過三人份的抄【沙】茶牛肉。這樣飯菜已便宜又好吃。中國人自有史以來就講究吃,又講究性,以致此兩方面,已不使其他民族追從。我們開了三十三元,各人鼓腹而歸。」

相較於當時本省人甚少吃牛肉,作為士紳階級的吳新榮卻十分喜歡牛肉的滋味。文中出現的「寶美樓」是日本時代著名的臺灣料理店,1934 年建於西門圓環的西南隅,這棟四層樓建築是臺南地標,直到 1970 年代都是臺南士紳出入的場所。

另一則日記寫道,該年11 月23 日,吳新榮先參加「日本醫師會」武見會長的歡迎會,之後與好友陳日三同去夜市吃沙茶牛肉爐,然後再去「赤嵌戲院」看電影。

到了 1960 年代,吳新榮對於潮汕人傳來的「沙茶菜餚」愈趨熟悉,日記多處提到享用「沙茶牛肉」的經驗,其中幾則特別有趣。

1960 年 2 月 10 日,吳新榮先去臺南「大明印刷局」查看《臺南縣誌》的進度,接著與好友陳日三在夜市吃「沙茶牛肉」,再去「南都戲院」看電影。日記中寫道:

「雖然是禁屠日,外省人還有人【有】辦法,以新鮮的給我們吃。」

1959 年發生「八七水災」,臺灣受害嚴重,政府為了穩定物價,宣布從該年8 月12 日至20 日禁止屠宰,爾後每周二、五為「禁屠日」,倡導軍民厲行儉約,減少生活上的享受。

禁屠令維持了一年八個月,直到 1961 年 4 月 6 日終止,然而,依據當時報紙社論,禁屠令並未嚴格執行,民間依舊有私販者。 [12]從吳新榮的日記來看,雖然政府有禁屠的相關規定,但「有辦法」的店家依舊能提供牛肉給顧客食用。

我們也發現生平橫跨日治與戰後時期的吳新榮,對於飲食的態度相當開放,同時接受日本的冷食與戰後潮汕移民帶來的熱炒熟食。

1961 年 6 月 26 日,吳新榮先去探病,然後與親友去夜市吃晚餐,他寫道:

「我們所吃的還是沙茶牛肉爐及ニギリス【ズ】シ」(按:握壽司)。 [13]甚至連元旦的家族聚餐(1964 年),吳新榮與家人吃的是「一東瀛式的スキヤキ(按:牛肉鍋),一嶺南式的砂【沙】茶牛鍋」。

從上述的日記經驗,我們可歸納幾項重點:第一,吳新榮雖然來自臺南鄉下的佳裡小鎮,但曾經到日本求學,對於不同型態的飲食接受度甚高,可以在夜市的餐桌上同時吃冷食的「握壽司」與熱食的「炒沙茶牛肉」或是「沙茶牛肉爐」,反映出他個人對於新事物的開放態度(日治/戰後、冷食/熱食、日本/中國)。

第二,相較於多數務農的本省家庭,吳新榮的飲食經驗具有現代性,願意品嘗牛肉,從日治時期象徵知識份子文明進步的「牛肉鍋」(スキヤキ),到戰後潮汕移民傳入臺灣的「沙茶菜餚」,包括炒沙茶牛肉和牛肉爐,吳新榮均欣然接受。

第三,吳新榮從佳裡來到臺南市,代表一種工作外的休閒表現,與朋友敘舊聯誼、觀賞日片與洋片,或在市區體驗新的飲食經驗。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臺灣人喜歡吃牛肉?日本的壽喜燒,對其影響很大
    日臺牛肉肉食開始   在臺灣,無論男女老幼,不吃牛肉的人很多  從感覺上來說,10個人裡有2、3個人不。  曾在聚餐時被不吃牛肉的人解釋說:「爺爺是農民出身,牛是像家人一樣重要的夥伴,所以我家不吃牛。」  在臺灣有「吃了牛狗,地獄難免」(吃了牛和狗,地獄難免)的古諺,牛肉肉食被視為禁忌。  而且現在的年輕人也有很多忠實地遵守家訓。
  • 冬天,喝碗牛肉湯
    但隨即狠狠鄙視自己一把——這種季節,如果在家鄉的話,誰要吃這些冷冰冰的東西?當然要上街去喝一碗牛肉湯呀!張卓君 攝一誠意足的牛肉湯,不要太多虛頭巴腦,就是牛肉、湯。看到顧客落座,老闆先往碗底下鋪上已事先煮熟並切成薄片的牛肉,七分肉三分筋,再澆上兩勺乳白的老火湯頭,最後抓一把調味及裝飾用的蔥蒜、香菜,即可上桌。
  • 粵菜譜58期|臺灣旅遊美食攻略 走遍5條街品嘗45道臺南古早味美食
    臺南街頭美食味道|臺灣旅遊美食|臺南古早味|臺灣美食之都臺南介紹(粵菜譜欄目組)請先撇開「臺灣只有夜市小吃」的舊概念,也暫時忽略近年發生的食安問題,帶您到臺灣吃東西,看看餐廳業者如何將臺灣味道國際化,世界味道臺灣化!歷經九年時間,從臺灣一個個祖傳老店中尋訪民間古早美食,45種的古早味美食,一些現已失傳,一些正在消亡,一些仍在堅守。
  • 日據時期的臺灣用過舊年來抗日?從節慶生活反映臺灣人的文化抵抗
    從清末至今,臺灣歷經不同政權,從一個年演變成兩個新年,新舊文化交錯嫁接地存在。在日據政權壓力下,選擇迎新曆年或舊曆年,也成為當時臺灣人的難題與文化抵抗策略。本文以 4 名臺灣仕紳為本,從他們的日記一起來回顧,以前的臺灣人都過哪個年?又是怎麼過年?清末到日據,一個年變兩個年「5、4、3、2、1,新年快樂!」
  • 臺灣旅行食物臺南和高雄幾種美食
    不像頭狻在新加坡,這是通常佐以油條,華晉61的頭順河帶有嚼勁芋圓,黑珍珠。部分是巨大的,每碗濃鬱的綠豆湯有2分享。地址:臺灣臺南市安平區古堡街 51 - 4 號708 [ 安平區古堡街 51-4 號] 方向:公共巴士#99從臺南火車站出發。
  • 阿松割包、黃記鱔魚意面、永樂牛肉湯 臺南府城巷弄古早味
    阿松割包老闆娘利落地將滿滿配菜放入割包裡,讓吃起來的每一口都十分紮實。(欣傳媒資料照片)(欣傳媒資料照片)同樣是老字號的黃記鱔魚意面,緊鄰於水仙宮米糕旁,兩家攤子共享店面、也一起準時開店,想當然爾,也都是一開店就人潮滿滿,將騎樓的人行道,擠得水洩不通,響噹噹的名氣可見一斑。結合臺南美食的獨到特色,黃記鱔魚意面帶有甜甜的勾芡滋味,雖有甘味卻不顯得過頭,再加上入口即化的軟嫩鱔魚,以及完全吸附湯汁的意面,不愧是在地的排隊名店!
  • 寶島行腳:認識臺灣,從臺南開始(圖)
    鄭成功被臺灣人尊為「開山聖祖」,臺南許多文物古蹟都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僅如此,臺南民間還有許多傳說也跟鄭成功有關。臺南人早餐要喝二味湯,即牛肉湯和蝨目魚湯,這蝨目魚名字的由來據說就跟鄭成功有關。  相傳鄭成功收復臺灣後,當地人把最好吃的魚獻給鄭成功。鄭成功就問:這魚叫「什麼魚」?由於語言不通,當地人就認為鄭成功是在說這種魚的名字。
  • 當地人精選21家臺南必吃宵夜懶人包(下)
    必點:滷大腸、豬耳朵、意面,控肉飯PS:老闆時常會看心情公休,公布於FB:感性滷味 INFO:臺南市尊王路90號 17:00-03:00  15.福相麻辣香鍋臺南人雖然以臺南食物為傲,但是不一定每天吃臺南小吃。
  • 深扒《想見你》中的臺灣美食,臺南也太饞人了!
    臺南,作為曾經的臺灣首府,不似臺北那樣現代化,卻因為積澱了太多的歷史成為全臺傳統底蘊最濃鬱的城市。 它同樣也是充滿古早味的地方,碗粿、蝨目魚、鱔魚意面、牛肉湯、米糕、蝦仁羹、擔仔麵、蚵仔面線…臺灣美食多,是大家公認的;而臺南美食尤其多,是臺灣人公認的!
  • 深扒《想見你》中的臺灣美食,臺南也太好吃了,一定要去打卡
    這些在吃貨觀眾眼裡都不重要,在大家普遍沉溺在劇中的甜蜜愛情,卻有人發出這樣的感嘆:臺灣看起來太太太好吃了!臺南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它同樣也充滿了古早味:碗粿、蝨目魚、鱔魚意面、牛肉湯、米糕、蝦仁羹、蚵仔面線……等等。臺灣美食多,是大家公認的。如果你一家不落地品嘗,少說也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嘗遍。下面讓我們一起跟著《想見你》打卡臺南美食。
  • 《想見你》裡的臺南,絕對不應該只是個打卡地
    不過我猜,70%去過臺灣的朋友都錯過了臺南,甚至一度以為臺南=臺灣南部。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32號 清燙牛肉湯 臺南善化是「現宰本地牛肉」的大本營,牛肉在半夜宰殺,晨間4點開賣。 所以,要想吃到最新鮮的牛肉湯,得起個大早。
  • 這些臺灣便宜的食物不到新臺幣一百元就可以吃了
    老永康牛肉麵我之所以選擇臺灣作為我的旅遊目的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享受當地的美食,當地人對食物的熱愛和堅持是非常感人的。臺南花園夜市最重要就是臺灣零食真的很便宜!有很多餐廳和攤位,一頓飯不到新臺幣100元(不到25元人民幣),這裡有許多著名的本地餐館,特別的小吃套餐,甚至還有米其林bibidon……推薦的夜市攤位,以下是我一路上吃過的一些性價比高的餐廳/攤位,我特意挑選了不同種類的小吃來感受臺灣的廉價食品!
  • 臺灣旅行第二天:九份~臺北~臺南
    臺灣遊記第二天:利未莊園~瑞芳~臺北~臺南字數 414 · 閱讀 02019-05-27 22:30第二天,旅行的計劃是從利未莊園~瑞芳車站(取行李,坐台鐵)~臺北車站(轉乘高鐵)~臺南(入住)。從臺北車站,有到臺南的高鐵,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
  • 舌尖上的臺南美食:令人神魂顛倒的傳統味道
    說到臺灣小吃首先想到的並不是臺北,而是臺南。臺南小吃種類繁多,連不少臺北人都專程南下品嘗,尤其是老城區中滿目皆是食肆,望著一條街的美味只嘆自己的胃不夠大。  臺南是臺灣最早發展的地區,謂之「府城」。
  • 臺南二牛牛肉湯:每日現送溫體牛肉料理,有停車場吃美食更方便
    哈~臺南牛肉湯真的是好夯,最近億哥牛肉湯跑來安平開了這間二牛牛肉湯安平總店,白底紅字的巨大招牌相當顯眼,而且地點就選在在臺南運河旁,姊開幕第一天就衝來試試看,環境舒適有冷氣,感覺價格相當親切,必吃的溫體牛肉湯(白飯、飲料無限供應),還有紅燒牛肉麵份量大碗又滿足,也是超值的不要不要。
  • Travel | 臺南20道小吃挑戰你的肚量
    朋友曾經做過一個挑戰,在臺南兩天一夜吃了17種小吃,我們立志要在今天一天突破這個數字,於是就有了這一天20道臺南小吃的挑戰。當然,我一個人吃爆了肚子也是不可能完成的,還好我們隊伍裡有不少人,基本上買一樣我們大家分食比較靠譜,也避免了浪費食物。好啦,開始我們這一天的臺南美食之旅。
  • 細數臺灣名小吃,臺灣人都不一定全吃過!
    臺灣美食包羅萬象,融合了閩南、潮州、客家、日本等飲食文化,已然成為臺灣名片之一。熱愛美食的你,一定不能錯過啦~1/ 滷肉飯據說,風味獨特的滷肉飯,全世界只有臺灣人會做。臺式滷肉飯,滷肉多汁、肥美又不油膩,晶瑩飽滿的米飯吸收滷汁的精華味道,香濃四溢。
  • 「臺南旅遊景點」臺南一日遊行程 -好玩景點 ·推薦美食小吃攻略
    【推薦好玩臺南景點一】仁德◎ 奇美博物館奇美博物館真的是一個大寶庫,裡面豐富的館藏,讓人看得嘖嘖稱奇,從油畫畫作、雕塑收藏、音樂樂器,都是相當珍貴的西洋藝術收藏。除了館藏外,現在最吸睛的便是奇美博物館的外觀,純白的希臘神殿建築造型,搭配著羅馬圓柱,感覺挺有莊嚴的氣勢。
  • 臺灣美食吃透透
    不同的地方對滷肉的概念也不同,吃過油膩的碎肉皮,也吃過清淡的肉末,但絕不會像浙大食堂和永和大王一樣,是燒的很好吃的紅燒肉沫和碎香乾。大概因為滷肉飯是最平民的小吃,最早的時候是臺南的漁民早上捕魚前的早飯,一碗滷肉飯配一碗牛肉湯,提供打拼的體力。 牛肉湯牛肉湯是吃過最懷念的臺灣小吃。春假去臺南的時候,在一家大商場旁邊偶遇的一家牛肉湯店。
  • 臺南——想要你住嘴真的太難太難
    自鄭成功收復臺灣以來300多年,臺南作為鄭明王朝在臺灣最早開發的中心城市,成為全島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小吃文化重鎮,傳承的臺灣小吃與歷史古蹟和明清遺韻搭配的文化美食主題旅遊已成赴臺旅遊不可或缺的目的地。裁剪臺南是全臺灣最為著名的的美食博物館,雖說隨意走進一個小巷中任意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面裡,都蘊藏著讚不絕口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