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沒錢贖罪,被處以宮刑,漢武帝真是「一舉兩得」

2020-12-23 你們的蓋世英雄

司馬遷這個人我們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史記》就是他寫的。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司馬遷的人生有一段汙點,那就是他被漢武帝處了宮刑。

為什麼寫史書的司馬遷會被處了宮刑呢?這就牽扯到另一個人了。李陵作為大漢名將李廣之孫,其先祖也是秦國著名將領李信,如此出身就註定了李陵的不凡。早年的李陵深得漢武帝歡心,因為漢武帝認為他有李廣之風。他果然不負漢武帝的期望,在於匈奴對決的戰爭中,總能打勝仗。但是有一次,他被遠多於自身得匈奴給包圍了,本來已經打退了匈奴的進攻,結果被部下出賣被俘投降。

朝廷聞訊後非常震怒,當滿朝上下都對李陵進行責罵時,司馬遷這個時候站出來說了句(大概是這麼個意思):以我對李陵的了解,他不是這樣的人。之所以會敗,是因為士兵太少了,而且又沒有援軍。李陵投降肯定還是想著報效朝廷的。聽到這句話,讓本來就在怒火中的漢武帝更加憤怒了,於是司馬遷被定為誣罔之罪,這個罪名是要被處死的。本來按照漢朝法律,死刑犯有兩種選擇可以活命,一種是可以用錢來贖罪,可惜金額太過高昂,司馬遷負擔不起,於是他選擇另一種,那就是宮刑。

在我看來,司馬遷也只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而且地位還這麼高,漢武帝處罰他什麼不好,為什麼偏要處他宮刑呢?這恐怕還另有深意。我們先來看看司馬遷的職位是什麼,司馬遷的職位叫太史公。司馬遷的這個職位是怎麼得來的呢?從他老爹手上繼來的,沒錯,世襲的。恐怕有些人還不知道太史公這個職位是位在丞相之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由於地位很高,有時候太史公在寫史書的時候,不會在乎皇帝的臉面,是什麼就寫什麼,漢武帝在對司馬遷處了宮刑後,司馬遷雖然還有子嗣,但已經不可能被漢武帝任命為太史公了。

或許是意識到太史公地位過高,等到司馬遷死後,漢宣帝把太史公降為太史令,其職責也僅是負責一些行文書而已。

司馬遷終究是為他的言行付出了代價,雖然被處以了宮刑,但是也成就了一部巨作——《史記》。可嘆的是讓司馬遷求情的李陵,在漢昭帝時期,曾派人勸降李陵,可惜李陵說了一句:「吾已胡服矣」(我已經是匈奴人了)。其實司馬遷也沒有看錯李陵的為人,在李陵投降之後本來是打算找機會回漢的,可惜漢武帝直接把李陵家人全殺了,可嘆,可惜。

相關焦點

  • 漢武帝判司馬遷死刑:要麼死,要麼罰50萬錢,司馬遷:我選宮刑
    漢武帝:司馬遷,你對李陵投降匈奴這事怎麼看呀?司馬遷:皇上,我的看法有三:一李陵乃國士也,二李陵5000步兵殺死了匈奴不止5000人,三是李陵是偽降。漢朝這邊漢武帝聽到說李陵投降了,大怒,都不經怎第核實的就把李陵的三族給滅了。前面我們說的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出來給李陵說活的,司馬遷只因說了幾句就被打入死牢。這時司馬遷的《史記》已經開始在寫了,所以如果讓他死的話,那麼《史記》就沒有了。在漢朝死罪在三種後果:一是等死,二是交錢活命,50萬;三是,宮刑抵死。
  • 告訴你一個殘酷的歷史真相:司馬遷被處宮刑是自己要求的!
    對於司馬遷為何被處以宮刑,相信很多人抱著同情之餘,也會感到些許好奇,今天就和大家談一個非常殘酷的真相:司馬遷被處以宮刑卻是他自己要求的。先別板磚,看我給你慢慢道來。司馬遷出生於西漢景、武年間,父親司馬談曾是京師長安太史令,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下習字讀書,十歲時已能閱讀誦習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系本》等書。
  • 司馬遷是劉邦的「高級黑」,被漢武帝發現後,漢武帝:加官進爵
    後來司馬遷的父親太史令司馬談病逝,司馬遷來接替他,準備繼承父親未完成的事業。 結果心直口快,為李陵辯護,把漢武帝得罪了。這種市井無賴能當皇帝真是天大的笑話,你是不是忍不住了,想揍劉邦一拳? 冷靜,冷靜,魯迅說過:「不要總把眼光放在劉邦的無賴上面,真男人就應該學習一下劉邦的成功聖經,不然他是怎麼成功的你都不知道。」
  • 司馬遷在史記中,如何看待商業人才?他與漢武帝對此有何分歧?
    【司馬遷在史記中,如何看待商業人才?他與漢武帝對此有何分歧?】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和思想家。他重商的經濟思想在重農抑商的封建社會漫漫長夜中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商業人才論。司馬遷商業人才論的主要內容有二方面:商業人才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造就商業人才需一定的主觀條件。
  • 為了打匈奴,漢武帝變身理財高手,用四大法寶掙錢,手段堪稱一絕
    漢武帝之所以有足夠資本跟鄰居匈奴幹架,主要得益於祖上三代的積累。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景帝劉啟,都沿用了黃老之說的「無為而治」政策,減輕農田租稅、開放山川禁令、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於是漢朝出現了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等到漢武帝繼位後,那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 古裝電視劇《大秦賦》的劇情編排參考離不開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而這部《大秦賦》劇情幾乎都收錄在司馬遷所寫的《秦本紀》、《秦始皇本紀》、《呂不韋列傳》等當中,詳細地塑造了嬴政、呂不韋、趙姬等人物的形象,也介紹了秦國在幾代人的苦心經營下,逐漸形成了對山東六國的絕對優勢。而秦王嬴政順應時勢,奮發圖強,終於兼併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天下,結束七國爭雄的局面。可以說,《大秦賦》讓我們通過歷史素材了解到一個真實而強大的秦國。
  • 為什麼說《大秦賦》的編排參考離不開韓城人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是的,司馬遷不僅在《秦本紀》裡記載了秦國和春秋戰國各諸侯國之間的歷史,包括《秦始皇本紀》、《呂不韋列傳》。整體來說,司馬遷並不是對秦國有批評、有讚揚。特別是在《六國年表》中就說道:「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悲夫!」
  • 項羽為什麼不回江東,真是「無顏再見」嗎?其實這才是真實原因
    按照司馬遷的紀錄手法來說,他對於各類事情的記載是分等級的,也就是說不同的人在他的記錄中有著不同的篇幅,而這裡有一個不同的人,他就是項羽。要知道項羽雖然號稱「霸王」,可是並沒有完成「王」應該做的事情,也就是說他最多只能是一個諸侯,而不是一個「王」,可是在司馬遷的紀錄中,關於項羽的紀錄名稱是《項羽本紀》。
  • 司馬遷、蘇軾等人是不服氣,現代人則是?
    匈奴在秦漢時期,屢次攪得中原王朝不得安寧,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赫赫有名的將軍北擊匈奴,給中原王朝帶來了數十年的安寧生活。說起衛青此人,所有人都不會很陌生。他一生以安定社稷為己任,多次擊敗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可以說,在漢武帝一生的榮譽本上,衛青始終佔據濃墨色彩的那一筆。
  • 中國古代女子也有「宮刑」,殘酷程度僅次於斬首
    宮刑是殘酷性僅次於大闢的一種肉刑,之所以如此,當然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生殖器的價值僅次於頭顱。這種認識,即便在今天也是如此。中國史學之父司馬遷在觸怒漢武帝,被處以宮刑之後,在寫給朋友的信中便說:「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可以說,宮刑是比死還要難受的最恥辱的懲罰。那什麼是宮呢?
  • 霍去病、衛青都是大將軍,司馬遷為什麼把他們寫進《佞幸列傳》?
    我們再反觀衛青、霍去病,這兩位是外戚出身,卻是能力出眾,正是由於這兩位猛將的存在,才能大破匈奴,實現漢武帝的偉大抱負。很可能司馬遷是用衛青、霍去病的勇武,對比那些男寵的無能,在此列傳中,只是順便提到了衛青、霍去病,並沒有用太多筆墨來敘述,僅此而已。
  • 司馬遷怎麼評價呂后?
    劉邦真是走了狗屎運,不僅白吃白喝了一頓,而且還白撿了一個老婆,心花瞬間怒放,喜色迅疾爬上紫紅的臉頰,把深深淺淺的皺紋填得滿滿當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呂雉順理成章地做了劉邦的老婆,並給他生了一兒一女(孝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那陣子,劉邦整天帶著他那一幫兄弟東徵西戰,造秦朝的反、革官吏的命,根本顧及不了父母和婆娘娃兒。
  • 宮刑只能排第四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流中,衍生出了很多懲戒犯人的辦法,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舜用流放的辦法來減免五刑,而此處所指的五刑就是:墨、劓、剕、宮、大闢。實施剕刑四、宮刑相信看過古裝劇的人都知道,太監是被割掉生殖器的男性,這類人,或許是為了生計,或許是為了權力,總之,
  • 漢武帝最愛的女人是誰?很多成語居然都來漢武帝
    漢武帝想著後宮佳麗數千,難道還有春色遺留人間?一旁的平陽公主,早已看穿了弟弟的心思蕩漾。平陽公主簡直是漢武帝的春天使者。漢武帝第一個皇后是陳阿嬌,是漢武帝姑姑的女兒,漢武帝還是童年的時候,就說長大了要娶阿嬌,然後造一所黃金屋給阿嬌,所以後世有了金屋藏嬌的成語。可陳阿嬌沒有子女。
  • 漢武帝的功與過
    漢武帝的功與過深圳市 王澤中關鍵詞:漢武帝功與過 綜合評價摘要: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對此, 就連一向對漢武帝貶多褒少的司馬遷也承認武帝「博開藝能之路, 悉延百端之學」 (《史記·龜策列傳》)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 漢武帝表面上「以儒獨尊」, 實際上執行的是一條「尊崇儒術、兼容百家」的思想方針。所以筆者認為, 對漢武帝這一時期在思想政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就, 與其用「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八個字來概括, 倒不如用「尊崇儒術, 兼容百家」更為恰當些。
  • 古代女人宮刑,比閹割男人還要痛苦的女子宮刑
    古代女人宮刑比男人的宮刑還要殘忍,在科技醫術落後的古代,女子不貞是很嚴重的事情。
  • 漢武帝如此寵愛鉤弋夫人,為何要賜死她?網友:看看慈禧就知道了
    文|小熊公元前88年,漢武帝寵愛的女人鉤弋夫人就在武帝眼前淚眼婆娑,漢武帝看著這美若天仙的女人哭的梨花帶雨,並沒有出現一絲的憐惜之情,而是直接下令把鉤弋夫人抓起來扔進死牢。一聲令下仿佛往日的寵愛不曾發生,鉤弋夫人淚眼頻頻回頭想換取漢武帝改變主意,但漢武帝冷冰冰的不斷重複一句話:「快走,你活不成了!」可憐一個女子突然被漢武帝剝奪了生命。這一年,鉤弋夫人26歲。
  • 漢武帝迷信了46年,他經歷過什麼,以至于堅信世上有神仙?
    《史記》記載的歷史,從上古的三皇五帝一直到漢朝的漢武帝時期。作為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的人,《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竟敢寫《孝武本紀》,敢記載當代君主的事跡,司馬遷是否有點不怕死呢?事實上,司馬遷聰明地避開了「雷區」,《孝武本紀》對漢武帝為政的舉措隻字不提,這篇將近有8000字的本紀,全是記載漢武帝尋仙問藥的事跡。據《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從自己即位的第八年開始,就已經走上了八匹馬拉不回來的迷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