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中澳關係變化下,很多澳洲產業出口情況不容樂觀,這其中除了大家熟悉的煤炭、葡萄酒外,其實還有澳大利亞的海鮮,特別是龍蝦,如今雖然已經開啟捕撈季,但澳大利亞卻找不到中國以外的大買家。
不得不說,澳大利亞就是一個典型,靠老天爺賞飯吃的國家,這個國家的資源特別豐富,農牧業資源有小麥、有羊毛、有牛肉和眾多的乳製品,而礦產資源也有鐵礦石、煤炭、黃金和鋁土礦,但很少人知道的是,澳大利亞其實海洋資源也特別豐富,地處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在太平洋南部和印度洋之間,大陸四面環水,約有2萬千米的海岸線,東北部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南部則是無人踏足的南極海域,這樣獨一無二的海洋資源全球少見,所以澳洲的海洋產業十分發達,據統計,1987年 澳洲海洋產業的產值還約只有160億澳元,1994年這個數值就翻到了300億澳元,根據預測,在今年 澳洲的海洋產業將會達到500億-850億澳元,增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可以看出,隨著澳洲對周邊海域的開發,海洋產業在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只不過這樣的海洋資源,2500萬澳洲人自然消費不光,因此澳大利亞就需要出口這些海鮮產品,去賺取外匯 去拉動經濟發展,而澳海鮮最大的市場,依舊還是我們中國,數據顯示 ,澳洲海鮮在2016年對華出口為8500萬澳元,但到了2017年後,隨著關稅減降的優勢,暴增到3.58億澳元,也代表著澳洲名貴海產品,在中國市場已經備受追捧,這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澳洲的龍蝦,據統計 澳洲周邊海域就有不下於9種的名貴龍蝦,當中最有名的是澳大利亞的巖龍蝦,有著龍蝦界的藍鰭金槍魚的美名,賣到中國往往都能賣到一斤3350-400的高價,讓眾多的澳洲商人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 在今年中澳的變化下,澳洲龍蝦因為通關緩慢的緣故,為了避免損失,很多澳洲龍蝦商人已經被勒令,停止對華出口,但龍蝦的捕撈季從11月中旬就已經開始 ,這就讓澳洲的龍蝦商人十分擔憂,擔憂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人不買單,他們就找不到替代市場了。
這也不得不說澳洲的海鮮產業,真的太過依賴中國,以龍蝦為例,事實上 澳洲的龍蝦產業發展,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100年前,所有的龍蝦都是澳洲本土自銷的,是等到罐頭技術發展起來後,巖龍蝦才被製成龍蝦尾罐頭出口到北美地區,一直到1970年代,在看到日本日益高漲的消費能力後,澳大利亞才想辦法將龍蝦包裝成名貴身份,賣到日本拓展市場,但不知道是因為消費習慣,還是因為日本原本就盛產龍蝦的緣故,澳洲的龍蝦在日本一直都不溫不火,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的1-11月,日本雖然是澳洲巖龍蝦的第二大進口國,但進口額僅僅只有260萬澳幣,這顯然不符合澳洲人的期望,所以 澳洲龍蝦產業的發展,是一直等到和發展起來後,才逐漸有了知名度。
中國的經濟發展快速,連帶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升高,這些年 伴隨著經濟發展的浪潮,龍蝦也逐漸成為國內各種宴請的標配,澳洲龍蝦口味較好,不過 中國自產的龍蝦無法滿足國內需求,所以口味較好、產量大的澳洲龍蝦,就成了替代品,短短幾年,澳洲龍蝦就佔領了中國餐飲高地,據國際貿易中心的統計數據,2019年的1-11月,99%的澳洲巖龍蝦都被出口到中國內地和香港,創收達到6.75億澳元,尤其是中澳自貿協定籤訂後,澳洲甚至在2017年投資1650萬美元,建立了5000平方米的大型出口中轉站,就是為了更好的對接中國市場。
不過隨著中澳關係的變化,這樣的繁榮情況一去不復返,現如今 澳洲龍蝦的出口已經基本暫停,雖然也有小規模流通,但到了中國,身價也基本都暴跌了,而這也讓澳洲商人十分擔憂,因為龍蝦的捕撈季已經開始,其次是因為每年的春節時分,是澳洲龍蝦出口的最佳黃金期,以2019年1-2月的數據來看,短短兩個月,對華出口的龍蝦就能創收2.33億澳元,這時候 中澳貿易情況的發展,無疑就讓這樣的黃金期告吹,而想要開闢中國之外的市場,有沒有哪個國家的體量能夠替代中國。
因此基於龍蝦這個問題,部分澳洲工會和個人也曾發表過「強烈譴責」,不得不說,這就是過度依賴的一個弊端,澳洲的海產品的繁榮,是拜中國穩定繁榮的發展所賜,成功分享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但對於中國市場的絕對依賴,也勢必會變成一個賭局,賭的就是中國人能不能拒絕依賴澳洲龍蝦,很顯然 中國人是能夠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