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言語、肢體、關係霸凌……丨如何跟孩子討論和應對校園霸凌?

2022-01-29 明見心理服務

校園霸凌中有哪些不同的角色?

身為家長,我們要如何與孩子討論校園霸凌?

2022年1月13日晚,由明見諮詢中心舉辦的青少年專題公益科普直播第一講順利開展!→ 明見諮詢中心5場公益科普直播開講啦!丨青少年專題

明見諮詢中心的心理諮詢師王祥君老師帶來主題為校園霸凌的直播講座!

直播間近千位家長、青少年在線聆聽了本場講座。在近90分鐘的講座時間裡,王祥君老師從霸凌的定義出發,談到校園霸凌中存在的不同角色,結合心理學的知識理論和生活中的案例,闡述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如何與孩子討論和應對校園霸凌

那麼,我們究竟要如何跟孩子討論和應對校園霸凌?我們一起再次回顧一下本次直播講座的主要內容吧!

我們或多或少可以從影視作品或者書籍中知道了霸凌。

但霸凌到底是什麼?

我們一般怎麼樣去定義和理解霸凌?

霸凌是以羞辱和傷害他人為目的,故意或蓄意地對他人做出的攻擊性的、惡毒的或侮辱性的行為,並從他人遭受的痛苦或不幸中獲得快樂。

霸凌一般會包含以下四種因素

① 雙方力量的不對等;

② 目的是為了帶來傷害,無論這種傷害是心理上的,還是身體上的;

③ 進一步的侵害與威脅;

④ 為了維繫主導地位而製造的恐懼;

校園霸凌一般會包含三種不同色角色:霸凌者、被霸凌者、不無辜的旁觀者。

孩子往往會因為羞愧、恐懼、認為沒有人能幫助自己、擔心別人認為自己說謊、害怕被指責等種種原因不願意將正在遭受霸凌的事情告訴家長或老師。

但如果孩子真的遭受了校園霸凌,我們通常可以利用一些線索進行識別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如何與孩子討論校園霸凌呢?

最重要的原則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家長或老師要以去理解孩子的情緒,營造溫暖的氛圍,與孩子建立充滿安全感的良好關係。

應對校園霸凌從來都不是某一人或某一方的事,而是應多方共同努力面對和承擔的責任。

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最重要的是養成自信堅定的自我意識。

自信堅定的自我意識、友誼、穩定情緒的方法,積極的心理品質是對抗霸凌的四種良藥。

除此之外,家長也需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繫,主動告知校方。

必要的時候可以尋求社會機構或法律的幫助。

講座尾聲,王祥君老師解答了留言區觀眾提出的3個問題。

這3個問題分別是:

① 被霸凌者也會變成霸凌者,當孩子同時具備兩種角色,按照講座中所說的,去信任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在某種程度上助長孩子的霸凌行為?

王老師回答,關鍵要培養孩子自信堅定的自我意識,因為在一個包容和接納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是不太可能做出無情的霸凌行為的。

② 網絡霸凌很難取證,要怎麼辦呢?

王老師回答,儘可能截圖取證,除此之外,也可以與孩子商量限制接觸網絡的區域和時間。

③ 霸凌出現之後,作為心理諮詢師,一般如何展開幹預?

王老師回答,最重要的原則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直播回看,聽聽王祥君老師是如何詳細解答這些問題的~

長按掃碼回看

相關焦點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荷蘭各界攜手應對,共建和諧校園
    2019年,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上映,揭開了校園霸凌事件的惡劣性質,引發了全民對於校園霸凌的關注與討論。2020年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百度發布了《加強知識科普,讓孩子遠離侵害——2020世界兒童日搜索大數據》報告。
  • 芬蘭人引導孩子應對校園霸凌的啟發:永遠不做旁觀者
    如何解決校園霸凌,一直是讓教育者頭疼的難題。今天,學院君將和大家分享芬蘭一個關於預防校園霸凌的項目做法,同時,也給大家提供關於引導孩子反霸凌的4點建議。 KiVa團隊有兩種策略處理霸凌,「面對面」和「非面對面」。選擇取決於團隊討論結果——霸凌者是否存在改變的傾向。 當欺凌行為引起學校注意時,工作人員將與相關學生進行討論,包括受害者和與受害者親近的同伴。
  • 合一心理 | 校園霸凌,我們與惡的距離!
    Olweus 將校園霸凌定義為:一名學生長時間並且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霸凌並非偶發事件,而是長期性且多發性的事件。校園霸凌可能包括肢體或者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於性騷擾般的談論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做的一項調查發現,言語欺凌的發生率最高,調查中有將近一半(49.6%)的初中生遭受過言語形式的校園暴力;其次為社交欺凌,有37.7%的初中生遭遇過校園內社會交往上的欺凌;而有19.1%的初中生在校園裡遭受過身體上的暴力傷害;網絡欺凌作為校園暴力的新形式,其發生率也達到了14.5%。
  • 每周兩紋|霸凌VS被霸凌
    口語補、空間補,和孩子討論為何說出要殺人這句話時,建議可預先和孩子說等會要聽聽為什麼,換言之,就是給孩子思考等待的空間,不要急於馬上要孩子說出原因,等待是調整雙方情緒的良方。視覺圖像佳,美麗舒服的環境讓孩子有安全感,要談此事件,建議選擇在開車途中找棵有大樹的底下停車,平緩的情緒是吐露心事的最佳時刻。聽覺辨識佳、視覺感受佳,建議父母上網搜尋與霸凌有關的視頻一起觀賞,讓孩子有勇氣說出內心的不滿。
  • 校園霸凌,現實遠比電影殘酷
    在我國,29%的學生曾在30天內遭到過校園霸凌、55.5%的校園暴力案件因瑣事而起、案件多發生在廁所等隱秘場合、57.5%的案件涉及故意傷害、11.59%的案件導致受害人死亡……校園霸凌並不僅是毆打暴力毆打、虐待以及肢體衝突,這是大部分人理解中的校園霸凌,但校園霸凌遠不止此,還包括言語霸凌、社交霸凌等多種形式。
  • 校園霸凌源於什麼心理?
    校園霸凌實際上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校園中,發生這些同儕間欺壓的行為,可能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
  • 霸凌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丨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言語霸凌:因被害人部分缺陷或不同起侮辱性外號,辱罵,嘲笑3.關係霸凌:散布謠言,破壞被害人形象;剝奪被害人參加某些活動和進入朋友圈的權利 網絡霸凌:1.通訊霸凌 使用手機,電話,通訊工具,各種社交平臺以留言的形式等進行辱罵,侮辱或者威脅2.黑客霸凌:通過黑客技術
  • 單挑吧,校園霸凌
    半年以來,他獨自一人面對校園暴力,卻沒有向父母提起。到目前為止,他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這件事。「我該怎麼辦?他們叫我買東西,問我要錢,不聽就打我,別的同學也被欺負。但我們都不敢說。」君昊在小學同學群裡問自己的好友。小智回復最快,他和君昊關係很好,但他去了遙遠的南方城市。
  • 關於校園霸凌(二):語言霸凌
    媽媽抱起AA,希望她能平靜下來,她很理解自己的女兒,才上一年級的她還沒有能力把所有的感受跟媽媽說清楚。這樣的小事在小學生之間司空見慣,尤其對認知能力剛剛萌芽的低年級孩子,常會遇到這種小小的語言霸凌:被沒有原則的負評,被不尊重界限的負評。
  • 當遭遇「校園霸凌」時,我們怎麼辦?(自救手冊)
    電影《少年的你》大熱之後,引起了各方討論和爭議。其中一個特別多的呼聲就是當我、我的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事件後,我們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霸凌現像不僅僅表現在大多數父母理解到的肢體衝突,比如打罵、衝撞、傷害等表面現像中,還會有:毆打、捏掐生殖部位、吐口水、向被霸凌者身上塗抹髒物、禁閉、脫去被霸凌者衣物使其軀體暴露、褻瀆性等行為。
  • 享熱點┃對校園霸凌 堅決說不!
    校園霸凌實際上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校園中,發生這些同儕間欺壓的行為,可能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對別人的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通常被稱作小孩子不懂事而模糊化。校園霸凌源自社會學習。
  • 校園霸凌背後的深度心理分析,細思極恐!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2019年,一項基於全國12個省8000餘名中職學生的調查顯示[2]:17.40%的中職生在過去一個月裡曾多次遭受言語欺凌、關係欺凌或身體欺凌。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一則報告提到[3]:全球 32% 的學生,在近一個月內都曾遭遇校園欺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少年,可以完全避過校園欺凌。
  •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
    在《請不要隨便欺負我》中,她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提醒小朋友在遇到校園霸凌的時候,積極尋求幫助、合理反抗,學會保護自己。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校園霸凌的幾大關鍵問題——一、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首先是不善交際、不合群。喬治是一隻膽小的兔子,經常獨自一個人去學校,這給了大個子邁克可乘之機。
  • 「你越憤怒對方越覺得有趣」-- 語言霸凌
    霸凌的種類包含肢體霸凌、言語霸凌、關係霸凌和非直接霸凌4種。在受害者分析上,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體霸凌,女生受言語霸凌或性騷擾的比例較大。霸凌對受害人造成的後遺症相當多,包括逃家、逃學、出現慢性疾病、自殺和飲食不正常等,並且會造成自尊降低、時常焦慮不安、悲觀思維與高度渴求關懷心理。
  • 校園霸凌行為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對於校園霸凌,實際上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校園中,發生這些同儕間欺壓的行為,可能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
  • 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是的,身體暴力、言語暴力和排斥,這三種主要的校園霸凌手段中,那些看起來沒那麼暴力的霸凌方式,可能才是最讓人絕望的。《露西亞之後》中的露西亞被同學排斥孤立,沒有朋友,只能自己一個人趴在教室的桌上/《露西亞之後》劇照對中國初中生的健康追蹤調查也發現,排斥是最「傷心」的霸凌方式,對心理健康影響最大。其次是言語暴力,挨打反而是次要的[1]。
  •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但是有的孩子卻覺得: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像是走向地獄!沒錯,想說的就是校園霸凌!每個人都是校園霸凌的親歷者。陳念是旁觀者之一,在胡小蝶不堪校園霸凌自殺前,曾經問過陳念,是否願意和她做朋友,陳念卻因為顧慮霸凌波及自己而拒絕了。
  • 聚焦校園霸凌:「鬧著玩」也可能構成傷害!
    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始對校園霸凌問題提高了關注度,儘管在這些方面國內的體制還不夠成熟,但政府已經在積極地做出努力。毎個人只有一次純真的童年和少年時代,衷心希望能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並採取措施,也真心的希望每個孩子在有限的少年時代都能擁有無限美好的回憶。
  • 影評《少年的你》,關於校園霸凌,遠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簡單
    影評《少年的你》,關於校園霸凌,遠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簡單影評《少年的你》,如果你是受到霸凌的陳念,你會怎麼辦?電影《少年的你》熱映已過,據說票房大勝,海量影評讚譽主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表現力。以下簡評:一、關於校園霸凌本片之所以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是因為我們都經歷過校園生活,或多或少的經歷或見識過校園霸凌,但那時候我們忙於學習和成長,我們害怕又茫然,從未深思,成年後回頭看,卻深有體會那種絕望和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