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油氣勘探為什麼這麼難?

2020-12-13 騰訊網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鄢偉,張莉,雷振宇,劉建平(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知識就是力量》微平臺)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油氣資源在世界能源結構中作為「第一能源」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不僅是現代工業的「血液」和經濟命脈,而且影響到能源安全和國家穩定,也是世界大國間政治和經濟角逐的焦點之一。

隨著陸地常規油氣資源的枯竭,深海這一極具油氣勘探潛力的區域逐漸得到重視。特別是2010年以來,全球深水油氣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深海油氣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能源接替領域。

據統計,全球海洋石油資源量佔全球石油總量約34%,其中約60%分布在大陸架淺水區,而其餘40%分布在深水和超深水區。因此,如果掌握了深水海洋石油資源勘探技術,將會給人類帶來豐厚的回報。

當前我國的油氣資源形勢極其嚴峻,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據《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和展望報告藍皮書(2019-2020)》,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70.8%,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43%,而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已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例如,2020年10月,南非在該國海域發現了一座深海油氣田,該油氣田很可能就結束了南非油氣進口的歷史。

那麼,中國深水油氣勘探的現狀如何?深水油氣勘探難在哪裡?

中國深水油氣勘探發展及分布狀況

中國海域油氣資源非常豐富,油氣資源量超過850億噸油當量,是東亞最大的含油氣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氣區之一

在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域中,南海油氣資源最為豐富,佔中國海域油氣地質資源量的比例超過75%。其次是渤海,油氣地質資源量佔14%左右。據評估,中國深水油氣主要分布在南海南部,其資源量佔南海總油氣資源量近一半。

△中國南海風光

圖片來源:Veer圖庫

中國深水油氣勘探歷史較短,但發展十分迅速。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在南海開始進行深水地震勘探(指利用人工激發的彈性波來觀測推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

進入21世紀後,中國在南海北部深水區陸續發現了一批大中型油氣田。2005年以來,在南海北部深水區已發現14個大中型深水油氣田,油氣累計探明儲量約3.9億噸油當量。2019年,中國在瓊東南盆地深水區成功測試永樂8-3-1探井,標誌著該盆地深水勘探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南海南部,中國也進行了系統的地震調查和綜合評價,但還沒有進行油氣開發

總的來說,中國深水油氣資源豐富、起點低、發展快、潛力巨大。但是,中國深水沉積盆地地震測線密度低、鑽井少,相比墨西哥灣、北海等深水海域的勘探程度差距較大,因此,中國深水油氣勘探,特別是南海南部,還需大力投入和推進。

深水油氣勘探用的什麼裝備?

近10年來,全球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與裝備製造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全球約有400座各種類型深水油氣生產裝備在役。

這些深水油氣開發裝備主要包含用於深水油氣鑽探或者生產處理的平臺或其他浮式裝備,例如:順應塔平臺(CT) 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 張力腿平臺(TLP) 深吃水單立柱平臺(Spar平臺) 浮式生產儲油外輸裝置(FPSO) 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存外輸裝置(FLNG) 浮式鑽井生產儲油裝置(FDPSO)等

△全球主要的深水油氣生產裝備(據杜慶貴等, 2018)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自主設計建造的「海洋地質八號」三維地震調查船、「海洋地質九號」地球物理地質綜合調查船、「海洋地質十號」綜合地質調查船相繼入列,與現有「海洋地質六號」、「海洋地質四號」等調查船一起,構成覆蓋淺水、深水及超深水等全海域海洋地質調查裝備及技術探測體系,深水油氣勘探能力得到長足發展。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十號」,可實現全球無限航區開展海洋地質調查工作。

圖片來源: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八號」,高精度短道距地震電纜三維物探船,可實現全球無限航區開展海洋地質調查工作。

圖片來源: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海洋地質六號」在南海北部深夜淺鑽

圖片來源: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搭乘在「海洋地質六號」的「海馬號」無人深潛器,最大水深4500米

圖片來源: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經過多年努力探索,中國已初步形成海上大中型油氣田勘探地質理論與開發技術體系,掌握了300m水深油氣田開發工程成套技術,基本實現了1500m水深條件下的油氣田自主開發。

2017年,「藍鯨1號」和「藍鯨2號」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相繼入列,標誌著中國深水鑽探裝備走在世界前列,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邁上新臺階。

△「藍鯨一號」-全球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鑽井深度15249米。

圖片來源: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深水油氣勘探究竟難在哪?

首先是經濟方面的挑戰。

相對於陸地或者淺水,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成本較高,屬於高投入、高風險的投資,能否具有「經濟性」是石油公司決策深水油氣項目是否實施的重要參考,也是影響深水油氣勘探中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

國內外多數石油公司只有在國際油價高於60美元/桶時,才能實現財政收支平衡,而近年供應過剩導致油價走低,使得石油公司考慮深水油氣開發項目更加謹慎。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全球石油需求驟降,經濟增長乏力,目前一直在40美元/桶左右。低油價導致大量企業處於虧損狀態,甚至破產。其中,5大國際石油巨頭出現「集體虧損」,而殼牌和BP虧損均超百億美元。這種情況下,如何運用組織和管理手段優化運營,提升勘探開發效率,降低成本是石油公司推進深水油氣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

△疫情以來油價下跌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其次是技術方面。

雖然陸地油氣勘探方法和技術在海上可以使用,但由於受到惡劣海洋地理和海水環境的影響,許多方法與技術受到限制。

例如,地面地質調查法能在陸地使用,在海上則很難大規模展開;重力勘探,磁力勘探,電法勘探到海上需轉到勘探船上進行,且測量結果易受到海水環境的影響;深水鑽井需要面臨海底低溫高壓、壓力窗口窄、淺層地質風險大等外部環境問題,因此對勘探開發相關技術組合和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除此以外,深水高精度和複雜海況地震採集技術和裝備、深水資料處理解釋技術、深水少井/無井儲層及油氣預測技術等核心技術仍需要攻關解決。

另外,安全方面也非常關鍵。海上勘探不僅要考慮水深、風浪、潮汐、海流等自然地理環境影響,還要考慮地基泥層衝刷、材料老化、構件缺陷等各種風險因素的影響,而且海上事故搶險和救援比陸地困難很多,因此,海洋勘探面臨的安全挑戰更大,稍有疏忽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

2014年4月,BP公司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漏油事件」導致11人死亡,約300萬桶原油洩漏,並對該海域生態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最終BP公司在事故罰款、賠償等後續處理上的花費超過400億美元,數年後才恢復過來。

△高精度三維地震成像技術

圖片來源:埃克森美孚,2019

隨著油氣勘探開發新技術、新裝備以及新材料的應用,今後深水油氣勘探也必然邁向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發展方向。

20世紀,地震勘探經歷了從二維-三維-高精度三維的技術變革,21世紀則發展為三維可視化(VR)和四維地震技術,能讓我們進入虛擬地下世界探尋礦藏。

人工智慧和增強現實技術將在油氣勘探開發過程中的數據採集、處理、地質解釋以及油氣識別等方面帶來革新。區塊鏈技術,也被稱為分布式記帳技術,從油氣出井到消費終端,中間每個交易環節可利用該技術進行跟蹤、確認和執行,大幅優化貿易流程從而提高油氣公司運作效率。智慧機器人技術、智能材料能夠實現鑽井、油氣生產少人化、無人化、遠程化操控,大幅度提升鑽井效率、質量和安全性。

△先進的鑽探模擬器,模擬深水鑽探環境和過程

圖片來源:埃克森美孚,2020

△智能海底工廠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石油,2019

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會給傳統石油行業帶來一次全方位的革命,推動油氣勘探向更「深」處邁進。

相關焦點

  • 我國海上油氣年產量突破6500萬噸 創歷史新高
    記者今天(23日)從中國海油獲悉,2020年我國海上油氣產量突破6500萬噸油氣當量,創歷史新高,海上油氣生產已經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增長極。 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日前順利完成第15次提油作業。
  • 鄱陽非常規油氣勘探日夜施工
    10月10日下午,記者在饒埠鎮天堂村看到,南鄱陽盆地東區頁巖油氣資源調查評價項目鄱陽1井正在有序施工——高高的井架屹立空中,四周布滿了活動板房,現場機器轟鳴……鄱陽1井設計井深約2290米預計鑽井周期70天將同時進行油和氣勘探鄱陽1井於今年10月1日開鑽,施工隊伍實行三班倒,日夜施工。
  • 開採海洋油氣,進口鑽井鑽機勘探船等設備,將取消免稅額度管理
    2017年初發布的《開採海洋石油(天然氣)免稅進口物資清單》提及,開採海洋石油(天然氣)免稅進口物資包括鑽井平臺、海洋工程作業船、勘探船等。2016年末發布的《開採陸上特定地區石油(天然氣)免稅進口物資清單》則提及,開採陸上特定地區石油(天然氣)免稅進口物資包括連續油管鑽機設備、垂直鑽井系統等。
  • 南陽二機集團深水水下油氣生產系統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至此,歷時十年,跨越「十二五」「十三五」兩個重要階段,二機集團深水水下連接器研製項目圓滿結題完成。深水水下連接器是深海油氣資源開發中的一項核心關鍵裝備,主要用於深水水下生產系統生產設施之間的連接,設備需要滿足1500米深海環境且使用壽命25年要求,金屬密封試驗壓力須達52MPa,高溫試驗須達121℃,低溫試驗須達-18℃。
  • 市場消息:油氣勘探與管道服務公司EQT將以7.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市場消息:油氣勘探與管道服務公司EQT將以7.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雪佛龍位於阿巴拉契亞的資產。 文/爾東琛2020-10-28 04:28:26來源:FX168 市場消息:油氣勘探與管道服務公司
  • 新品來襲|MaipSCAN-新一代油氣藏勘探開發評價技術
    當前,隨著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縱向深入,研究對象愈發複雜、勘探難度也越來越大,常規、特別是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面臨非常嚴峻的技術挑戰。    2、參數全:MaipSCAN可以提供豐富的數據結果,包括巖石的礦物和元素定量數據、高清電子圖像、伽馬元素、孔隙度、孔隙結構、微裂縫(弱面指數)、彈性參數及脆性指數等多個勘探開發關鍵參數。
  • 執著追求 傾情勘探
    然而,在一次師傅手把手的指導過程中,他深深地被油氣勘探的魅力及老一輩石油人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所感染。    恰巧甘仁忠負責的一口井獲得了高產的工業油氣流,這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使命感使他下定決心要做一名出類拔萃的地質工作者。
  • 劉嘉:誰擁有黑科技,誰將在全球油氣行業「動能轉換」中勝出
    油氣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將促進技術進步,帶來生產效率的提高。以數字油田為例,現有的數字油田應用通常可以使採收率提高2%~6%,使產量提高2%~8%,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及資本支出。未來,人工智慧技術將成為照亮油氣藏這個「黑箱」的一束「光」,隨著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在油氣行業中的應用,智慧地質、智能物探、智能油田、高精準智能壓裂等技術,將大幅度提高探井成功率和油氣採收率。
  • 打破柴達木30年勘探僵局的高原陸相生油新理論助尼泊爾找油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打破柴達木30年勘探僵局的高原陸相生油新理論助尼泊爾找油破解柴達木盆地30年油氣勘探僵局的關鍵技術體系,為油氣資源全部依靠進口的尼泊爾尋找本國油氣資源提供了技術支撐。尼泊爾是個山地國家,迄今為止沒有發現任何油氣田,油氣資源全部依靠進口。1982-1992年,多家西方石油公司在該國進行了整整10年油氣勘探,但由於地質情況複雜,相關技術不配套,始終沒有明顯發現。代萊克地震勘探項目是中國援助尼泊爾油氣資源勘查的重點項目,由中國商務部主導,中國石油集團東方物理勘探公司負責實施。
  • 我國技術填補尼泊爾地震勘探空白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西寧3月29日電 (記者張蘊)近日,從尼泊爾傳來喜訊,由青海油田組織開發的《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中的「極低信噪比地震勘探技術」在該國代萊克地震勘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首次在尼泊爾喜馬拉雅逆掩推覆帶獲得超過預期的高品質地震資料
  • 「觀點」人大代表劉寶增:超深層油氣產業急需國家扶持政策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隨著全球油氣工業的發展,油氣勘探領域由中淺層向深層和超深層、資源類型由常規向非常規快速延伸。雖然近年來我國深層油氣勘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深層油氣特別是超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難度大、開發方式複雜、技術研發投入大、開採成本高已經成為制約超深層油氣大規模開發的一個瓶頸。
  • 中石油在塔裡木盆地獲重大勘探突破 滿深1井獲高產油氣流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石油在塔裡木盆地獲重大勘探突破,滿深1井獲高產油氣流澎湃新聞4月8日從中石油集團獲悉,復工復產後,中石油在塔裡木盆地腹部超深層油氣勘探獲重大突破:塔裡木油田滿深1井用10毫米油嘴測試求產
  • 中國攻關技術填補尼泊爾地震勘探空白
    青海油田供圖中新網西寧3月30日電 (孫睿)記者30日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獲悉,由青海油田組織開發的《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中的「極低信噪比地震勘探技術」在尼泊爾代萊克地震勘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首次在尼泊爾喜馬拉雅逆掩推覆帶獲得超過預期的高品質地震資料,填補了該地區的地震勘探空白,這也是該項創新技術首次走出國門
  • 中國十大油氣田發展近況一覽,快來看看誰是油氣生產主力軍
    近日,中國的油氣勘探開發攻堅戰正在緊鑼密鼓進行,讓我們一起看看,各家油田表現如何。No.7新疆油田2017油氣當量年產量:1357萬噸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油生產企業,新疆油田主要勘探開發領域——準噶爾盆地,油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總資源量為86億噸,天然氣總資源量為2.1萬億立方米,油氣資源總量達到103億噸,為我國陸上油氣資源總量超過100億噸的三大盆地之一,發展潛力巨大。
  • 江漢油田天然氣勘探向多層系多領域邁進
    涪頁10HF井測試獲穩定工業油氣流,實現了復興地區侏羅系東嶽廟段陸相頁巖油氣勘探重要突破;平橋1井測試獲25萬方/天高產工業氣流,打開了川東地區下組合天然氣勘探新局面;涪茅1HF井測試獲穩定工業氣流,開拓了涪陵地區頁巖氣增儲和產建接替陣地;紅頁1HF井水平段見到良好油氣顯示,展示了紅星地區二疊系吳家坪組的良好勘探潛力。
  • 東地中海:油氣與戰意
    美國《紐約時報》發文稱,東地中海油氣開發紛爭正在快速走向「軍事化」。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表示,如此多的軍事力量部署在東地中海這一非常有限的範圍內,令人擔憂。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8月28日說,為應對土耳其持續在地中海東部海域勘探石油和天然氣,歐盟準備在不久後舉行的峰會上討論對土耳其施加新一輪制裁。
  • 新疆塔裡木盆地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
    中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總經理 楊學文:「十三五」期間,塔裡木油田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已經落實兩個萬億方大氣區,形成10億噸級大油氣區,為新一輪的油氣增儲上產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56萬平方公裡的塔裡木盆地是我國陸上最大的含油氣盆地,盆地遍布大漠戈壁,油氣大多蘊藏在超過6000米的地宮深處,面臨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等極限考驗,是世界級勘探禁區。油田的科技工作者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探明油氣儲量26.7億噸。
  • 2020年,中國十大油氣田產量排行榜
    尤其歷經生產受阻、需求下降、油價跌宕等諸多困境,這份成績單中的諸多「首次」與「突破」,讓2020年成為疫情烙印之外、中國油氣行業極具裡程碑意義的一年。6000萬噸的油氣當量,佔全國產量的六分之一,創造了國內油氣田產量的歷史新紀錄。
  • 高效勘探高效開發 推動上遊業務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長慶油田瞄準低品位儲層前瞻性研發、試驗,驅動三維地震、成像測井、儲層壓裂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升級換代,油氣開發從主攻緻密氣田,延伸到頁巖油、頁巖氣、煤層氣領域,開拓了非常規油氣勘探新戰場。  「嚴冬」來襲,長慶油田充分發揮低油價下天然氣抗風險能力,以氣補油增產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