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來襲|MaipSCAN-新一代油氣藏勘探開發評價技術

2020-12-26 機經網

  當前,隨著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縱向深入,研究對象愈發複雜、勘探難度也越來越大,常規、特別是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面臨非常嚴峻的技術挑戰。  

  現有錄、測井技術,如XRF元素分析、XRD礦物分析、巖屑成像技術、核磁共振等,雖都有特定的優勢,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無法實現儲層元素、礦物、形貌、孔隙度等特徵的同時表徵。因此,在工作效率與技術集成性方面需要一種同時滿足制樣簡單、移動方便、測試精度高、快速定量分析礦物學特徵、孔隙裂隙結構特徵以及巖石力學性質的智能化、數位化設備。  

  基於上述現狀,MaipSCAN( Mineralogy by Artificial intellgence power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應運而生。MaipSCAN是由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與浙江中科銳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強強聯合自主研發的高度集成化的全新一代數字智能礦物分析系統(圖1),主要由高分辨掃描電子顯微鏡、高靈敏電子信號探測器、X射線探測器及多功能高級測試分析軟體組成。

  

  圖1 MaipSCAN外觀圖像

  MaipSCAN應用概況  

  1、場景多:卓越的抗震功能保障既可以應用於實驗室,也可以應用於鑽井現場、巖心庫等複雜環境。能夠實現對巖芯-側壁巖芯、巖屑、薄片等多種巖石樣品的測試分析,尤其是能夠將碎小的巖屑樣品「變廢為寶」充分利用起來,取樣成本大大降低。  

  2、參數全:MaipSCAN可以提供豐富的數據結果,包括巖石的礦物和元素定量數據、高清電子圖像、伽馬元素、孔隙度、孔隙結構、微裂縫(弱面指數)、彈性參數及脆性指數等多個勘探開發關鍵參數。  

  3、用途廣:在地質方面,MaipSCAN提供的高解析度圖像可以實現地層準確檢測,根據定量的礦物和元素數據能夠確定巖性、劃分地層、精細劃分巖相、評價物性特徵、識別地質甜點,依靠巖性、礦物、元素來對比地層,對物源、沉積環境進行分析等;在地球物理方面,MaipSCAN提供的參數可以用於標定常規電纜測井、校正巖石物理模型、生成高質量的彈性屬性曲線;在工程方面,MaipSCAN可以實現鑽測深度歸位,準確卡層,進行井壁穩定性分析,輔助水平井地質導向,完成工程甜點預測,評價巖石脆性,優化水平井壓裂選段等。

  技術特色

  

  

  強大的軟體系統  

  MaipSCAN軟體分析系統包括測量軟體(Inspector)、礦物標準庫管理軟體(RockSTDManager)和分析報告軟體(iCustomer)三個強大模塊。  

  1、Inspector:

  可以快速設定巖樣測試參數、實現高效高清BSE圖像採集、元素和礦物的準確定量測試,大幅提升樣品測試速度。

  

  

  高效易操作的測量模塊(Inspecteor)

  

  2、RockSTDManager:

  包含專利技術的礦物識別算法保障了礦物識別的準確性,尤其是難以識別的粘土礦物;此外,提供了礦物標準庫的管理功能,可以新增和更改為符合研究區的礦物庫,使得礦物分析更具適應性和準確性。

  

  精確識別礦物的礦物標準庫管理模塊(RockSTDManager)

  3、iCustomer:

  具有強大的後處理和報告能力,從圖像處理、定量分析、數學模擬到成果圖繪製,一個軟體可以實現全部功能,極大地優化了後期數據分析的效率。可以定量分析元素含量、礦物含量、礦物顆粒尺寸、礦物相關係、微裂縫密度(弱面指數)、孔隙度及孔隙結構等關鍵參數;根據工況建立數字巖石模型並計算彈性參數,用於脆塑性分析;根據用戶定義的礦物庫進行重新分類;實現多個樣品的批量處理,且處理速度較快。

  

  

  分析處理與報告生成模塊(iCustomer)

 

  MaipSCAN巖石力學模型  

       MaipSCAN可以通過分析現場巖屑微觀結構和成分特徵,經過科學縝密的數據算法,得到研究區的巖石力學參數,建立研究區地層巖石力學模型,可根據工況建立數字巖石模型並計算彈性參數,用於脆塑性分析。

  

  

  

  

相關焦點

  • 深水油氣勘探為什麼這麼難?
    2019年,中國在瓊東南盆地深水區成功測試永樂8-3-1探井,標誌著該盆地深水勘探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南海南部,中國也進行了系統的地震調查和綜合評價,但還沒有進行油氣開發 總的來說,中國深水油氣資源豐富、起點低、發展快、潛力巨大。
  • 我國首個億噸級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巖油氣藏誕生—新聞—科學網
    記者10月21日從西北油田獲悉,近日,西北油田海相碳酸鹽巖油氣藏累產油氣當量突破1億噸,成為我國首個累產達到億噸級的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巖油氣藏。
  • 高效勘探高效開發 推動上遊業務高質量發展
    今年年初以來,長慶油田在創新優化開發模式上持續加力,油田開發推行「大井組、多井型、立體式、工廠化」建產,氣田開發堅持上下古兼顧、整體部署、叢式井組開發,「鑽、試、投」一體化管理,賦予油氣田效益開發新動能。  技術創新也是油氣田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
  • 中國攻關技術填補尼泊爾地震勘探空白
    青海油田供圖中新網西寧3月30日電 (孫睿)記者30日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獲悉,由青海油田組織開發的《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中的「極低信噪比地震勘探技術」在尼泊爾代萊克地震勘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首次在尼泊爾喜馬拉雅逆掩推覆帶獲得超過預期的高品質地震資料,填補了該地區的地震勘探空白,這也是該項創新技術首次走出國門
  • 打破柴達木30年勘探僵局的高原陸相生油新理論助尼泊爾找油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打破柴達木30年勘探僵局的高原陸相生油新理論助尼泊爾找油破解柴達木盆地30年油氣勘探僵局的關鍵技術體系,為油氣資源全部依靠進口的尼泊爾尋找本國油氣資源提供了技術支撐。澎湃新聞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下稱青海油田)了解到,近日,青海油田組織開發的《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中的「極低信噪比地震勘探技術」,在尼泊爾代萊克地區的地震勘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首次在尼泊爾喜馬拉雅逆掩推覆帶獲得超過預期的高品質地震資料,並填補了該地區近30年來的地震勘探空白。
  • 川中油氣礦全面建成千萬噸級油氣礦
    今年以來,川中油氣礦認真落實公司「全面建成300億戰略大氣區」的各項安排部署,在公司黨委和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低油價的雙重影響,堅持穩健發展方針和新發展理念,按照「主力區塊抓穩產、新建區塊抓效益、老油氣區抓優化」的思路,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確保了千萬噸級目標順利實現。
  • 中石化油田在內蒙古又獲油氣新發現……
    9月14日,中原油田內蒙古探區傳來喜訊,由勘探開發研究院部署在白音查幹凹陷的達67井鑽遇厚油層、查幹凹陷的意23井試油獲得工業油流。 經過油田科研人員對白音查幹凹陷和查幹凹陷的研究對比發現,白音查幹凹陷近窪斜坡帶具有油氣富集程度高、含油氣顯示層段長等優勢,並發育多種類型的沉積砂體,成藏條件優越。 在此之前,他們在這個地區部署實施的達65井試油獲得10.33方高產油流、達66井鑽遇52.8米厚油層,揭示了近窪斜坡帶巨大的勘探潛力和良好勘探前景。
  • 青海油田創建油氣測井評價新方法
    界面新聞自青海油田獲悉,青海油田油氣測井評價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測井解釋符合率由64%提高到80%,為青海油田建設高原千萬噸級油氣田提供了巨大的技術支撐。為此,青海油田將具有柴達木特色的湖相碳酸鹽巖儲層精細刻畫和油氣識別技術納入高原陸相生油新理論,形成了兩項國內領先的測井新技術。
  • 中國十大油氣田發展近況一覽,快來看看誰是油氣生產主力軍
    近日,中國的油氣勘探開發攻堅戰正在緊鑼密鼓進行,讓我們一起看看,各家油田表現如何。該地油氣產量也已經連續22年超過1000萬立方米油當量,連續3年上產1500萬立方米。其兩大新技術,井軌跡控制技術和ICD控水技術。一次性盤活了近300多萬立方米的石油地質儲量,提高油組採收率近10%。
  • 執著追求 傾情勘探
    2009年6月,甘仁忠加入到了勘探事業隊伍。崗位雖然變了,但他仍然保持著那份「執著勘探」的初心。    獲突破  不輕鬆    11月6日,新疆油田傳來喜訊:部署在準噶爾盆地阜康凹陷的風險探井康探1井獲重大突破。    「康探1井雖獲高產,但鑽井過程中的油氣響應指標不明顯,解釋評價的過程並不輕鬆。」
  • 青海油田自研項目促油氣高效開發 三大氣田累計產量超千億方
    隨著氣田的深度開發,氣藏水侵、出砂、壓力遞減等矛盾成為制約氣田精細開發的技術難題。近幾年,青海油田在《柴達木盆地科研技術重大專項》的協助下,依靠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自研力量,發揮油田一、二級專家核心作用,收穫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發現了多個油氣田,夯實了建設千萬噸規模高原油氣田的資源基礎。
  • 我國建成年產油氣當量6000萬噸大油田
    位於鄂爾多斯盆地的長慶油田,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增儲上產最快的油田。自2012年躍居我國第一大油氣田,2013年建成西部大慶之後,2019年跨越國內油田歷史最高峰,今年攀上中國石油工業新高度,創造了我國非常規油氣田高效開發奇蹟。長慶油田開發的是國際上典型的「三低」(低滲、低壓、低豐度)油氣田,其顯著特點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經濟有效開發屬於世界性難題。
  • 我國技術填補尼泊爾地震勘探空白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西寧3月29日電 (記者張蘊)近日,從尼泊爾傳來喜訊,由青海油田組織開發的《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中的「極低信噪比地震勘探技術」在該國代萊克地震勘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首次在尼泊爾喜馬拉雅逆掩推覆帶獲得超過預期的高品質地震資料
  • 盤點2019國內外油氣能源行業熱點--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該成果對我國生油層系內非常規資源的勘探開發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引領示範作用。 02 四川盆地川南頁巖氣勘探形成萬億立方米大氣區 在加大三維地震部署和加強甜點區評價的基礎上,近兩年西南油氣田、浙江油田強化大規模勘探評價和開發試驗工作,在長寧—威遠和太陽區塊新增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7409.71億立方米,累計探明1.06萬億立方米,形成了四川盆地萬億立方米頁巖氣大氣區
  • 江漢油田天然氣勘探向多層系多領域邁進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江漢研究人員便開始了對這一領域的探索,然而上帝造物也弄人,後期翻天覆地的構造運動對古油氣藏破壞極具致命性,大量油氣都散失掉了,幾十年來,江漢一直在這一領域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以前我們一直按照傳統的油氣成藏模式——先生油再運移最後儲存,去尋找油氣,都失敗了。」
  • 「觀點」人大代表劉寶增:超深層油氣產業急需國家扶持政策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隨著全球油氣工業的發展,油氣勘探領域由中淺層向深層和超深層、資源類型由常規向非常規快速延伸。雖然近年來我國深層油氣勘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深層油氣特別是超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難度大、開發方式複雜、技術研發投入大、開採成本高已經成為制約超深層油氣大規模開發的一個瓶頸。
  • 中石油在塔裡木盆地獲重大勘探突破 滿深1井獲高產油氣流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石油在塔裡木盆地獲重大勘探突破,滿深1井獲高產油氣流澎湃新聞4月8日從中石油集團獲悉,復工復產後,中石油在塔裡木盆地腹部超深層油氣勘探獲重大突破:塔裡木油田滿深1井用10毫米油嘴測試求產
  • 寫在塔裡木油田全面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之際(一)
    成為國內陸上第三大油氣田 形成大型複雜油氣勘探開發理論和技術 建成年產300億立方米大氣區  塔裡木盆地是我國面積最大、探明程度最低的含油氣盆地。塔裡木油田領導班子統籌考慮勘探開發整體布局和油氣資源分布實際,制定「3+2」總體勘探部署,瞄準重點區塊,集中優勢兵力主攻三大風險勘探新領域;遵循勘探形勢分析、盆地地質認識、油氣聚集規律,不斷創新勘探理論和技術,向技術要突破、要效益,精準出擊,力爭取得大發現大突破。
  • 【圖書推薦】煤層氣(煤礦瓦斯)勘探開發技術進展及發展方向
    科學出版社 徐鳳銀 等 著 本書通過梳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煤層氣勘探開發所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我國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現狀和進展
  • 開採海洋油氣,進口鑽井鑽機勘探船等設備,將取消免稅額度管理
    2017年初發布的《開採海洋石油(天然氣)免稅進口物資清單》提及,開採海洋石油(天然氣)免稅進口物資包括鑽井平臺、海洋工程作業船、勘探船等。2016年末發布的《開採陸上特定地區石油(天然氣)免稅進口物資清單》則提及,開採陸上特定地區石油(天然氣)免稅進口物資包括連續油管鑽機設備、垂直鑽井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