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總是說牙疼,胃口也差了很多,我在家拿電筒看了一下,看到裡面的牙齒好像有洞洞,是不是孩子出現蟲牙了?」近日,家住南岸區的趙女士有點著急,6歲的女兒琪琪,最近總是說牙疼,吃不下飯,孩子難受,她也心疼。
六歲女童長了三顆齲齒
趙女士帶著女兒來到了重醫兒童醫院口腔科門診諮詢牙醫,經牙科醫生仔細檢查後,發現琪琪竟然已經長了三顆齲齒。
「我平時確實沒太重視孩子刷牙的事,有時候晚上睡覺晚了,她不願意刷牙,就沒有勉強她必須刷牙,就讓她喝白水涮一下就睡覺去了,確實是我們家長大意了。」琪琪媽媽慚愧地說。
「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口腔衛生問題,是普遍現象......」據重醫兒童醫院口腔科副主任李遠貴介紹,殊不知,齲齒對兒童健康有著潛在的危害。輕則在進食時出現輕微不適或疼痛,重則導致局部蜂窩織炎、淋巴結膿腫的形成,甚至會損害恆牙胚。
口腔裡長期存在且未予處理的齲齒伴發夜間自發性疼痛時會影響兒童睡眠,進食不適時易導致孩子出現營養不良等問題。當齲齒破壞到一定程度造成牙齒缺失則可影響孩子的語言功能和美觀問題,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
對此,李遠貴表示齲病的早期診斷和預防非常重要。
不同年齡段採用不同清潔工具和方法
李遠貴表示,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糖份攝取,採用正確的刷牙方法,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儘量將齲病扼殺在搖籃裡。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建議採用不同口腔清潔工具和方法。」李遠貴副主任建議,牙齒尚未萌出時,用紗布纏繞手指,蘸溫開水清潔口腔,按摩牙床和擦拭舌苔,動作輕柔;第一顆牙萌出後,可使用指套牙刷清潔牙面;1歲後應更換成手柄牙刷,選擇小頭、軟毛牙刷。
兒童建議採用Fones(圓弧)刷牙法,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用溫開水刷牙三分鐘以上。建議6歲前以父母代刷為主,孩子自己刷完後父母一定要檢查,沒刷乾淨應該幫助孩子再刷一遍。特別注意不能橫向來回拉動刷牙,這樣不但無法清除掉牙齒縫隙裡的垃圾,同時還可能導致牙齒根部楔形缺損、牙齦損傷、牙齒敏感等問題。
李遠貴說,應該每3個月更換一次牙刷,如果刷毛出現彎曲,或寶寶生病痊癒後立即更換牙刷。
「牙膏的選擇也有講究。」一般一歲以前不使用牙膏,用溫開水即可;一歲以後選用可以吞服的兒童牙膏;三歲以後或是孩子學會「漱口後吐掉漱口水」,可以選用含氟的兒童牙膏;12歲以後改用含氟的成人牙膏;牙膏用量不宜過多。
可用窩溝封閉、全口塗氟等方法控制蟲牙
除了好好刷牙,常規口腔檢查也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的牙齒未出現齲齒,那麼口腔醫生可以通過窩溝封閉、全口塗氟等方法控制齲病的發生發展。如果孩子已經出現齲齒,就需要儘早儘快進行正確的治療。
不少家長擔心孩子有牙科恐懼心理,害怕來醫院看牙齒,李遠貴副主任表示,如果只是窩溝封閉和牙齒塗氟都屬於無痛操作,對孩子來說非常簡單。
牙齒塗氟一般建議孩子從長牙開始,每3-6月塗一次。窩溝封閉則是針對乳磨牙及磨牙窩溝點隙較深的寶寶們,一般乳磨牙在3-4歲,恆磨牙在6-12歲。
最後,李遠貴提醒家長,發現孩子存在口腔問題後,一定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