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出生地為何一直是個謎?其實都是嘉慶、道光瞎折騰

2020-12-21 左都御史

清入關後,自順治以後的幾代帝王都給後世留下了不少的謎團,順治有出家之謎,康熙有傳位之謎,雍正有死亡之謎,到了乾隆這裡又出現了出生之謎。而乾隆的出生又有兩個謎團,一是生父生母的問題,二是出生地的問題。

如果說乾隆的生父生母純屬是野史及民間的小道消息,不足為信的話,那麼關於他的出生之地的謎團卻是在皇家內部及正史上都存有疑點的,甚至就連嘉慶帝也搞不清楚父皇到底出生在哪裡。

按清制,皇子皇孫出生或是死亡,宗人府都有詳細的記載,而且要記錄在皇室家譜《玉蝶》中。乾隆同樣如此,他的生卒年月以及生母都清楚地記載在《玉蝶》中,可恰恰就沒有寫明他的出生地,正因為如此,無論是朝野還是皇室內部都產生了關於他出生地的爭論。

乾隆出生地有異議其實也很正常,因為他的祖父康熙、父親雍正以及兒子嘉慶都是以皇子身份出生,而乾隆是以皇孫身份出生的。乾隆出生的時候,祖父康熙健在,父親胤禛還是雍親王,且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胤禛日後會繼承皇位,甚至大多數人認為他繼承皇位的可能性極小。

康熙是清代皇子皇孫最多的,弘曆的出生也必定不會引起老皇帝的注意,所以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也很正常。主流的說法,都認為乾隆是出生在雍親王府即後來的雍和宮,但即便是在乾隆活著的時候,關於他的出生地就有不小的爭議。很多朝臣認為乾隆並非出生在雍和宮,而是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獅子園。

持這個觀點的人有很充分的理由,因為乾隆每逢雍正的忌日,常常回到獅子園去小住一段時間,以緬懷聖恩。不過,乾隆自己是不認同這種說法的,他在一首寫雍和宮的詩中寫道:「齋閣東廂胥熟路,憶親唯念我初生。」明確指出自己出生在雍和宮,而且還是在東廂房出生的。

乾隆四十七年,乾隆到雍和宮拜佛的時候,更是清清楚楚地說:「餘實康熙辛卯生於宮也。」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在雍和宮拜佛時寫詩再次重申自己的出生地是雍和宮,曾在那裡生活了12年。

儘管乾隆自己一再強調是在雍和宮出生的,可是還是有很多人認為他實際出生在獅子園,就連嘉慶帝也是這樣認為的。嘉慶元年,嘉慶帝陪著上皇到避暑山莊過生日,他寫了一首表示慶賀的詩,在注釋裡說:康熙題寫「避暑山莊」匾額的那一年,恰好是父皇在此地降生的一年。

由於乾隆出生地一直沒有形成定論,到了他去世後,按照慣例要撰寫《實錄》和《聖訓》,所以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搞明白。嘉慶十二年,嘉慶帝命朝臣認真核查此事。一位翰林出身的大臣將乾隆自己寫的詩中,所提到的關於自己出生地是雍和宮的地方都找了出來,然後拿給嘉慶看。

直到這時,嘉慶帝才放棄了獅子園的說法,批准在《實錄》和《聖訓》中將乾隆的出生地定為雍和宮,嘉慶帝諭曰:「高宗純皇帝,諱弘曆,世宗憲皇帝第四子也。母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於雍和宮。」這道諭旨,總算是為乾隆出生之謎蓋棺定論了。

然而,事過數年之後,又出現問題了。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暴亡,因為事發突然,隨行的軍機大臣便擬寫了遺詔,寫道:當年父皇乾隆皇帝出生在此,今天我能死在此地也無遺憾了。

遺詔剛發出,剛即位的道光帝便發現了這一嚴重的錯誤,於是讓人趕緊追回發往各省乃至朝鮮、琉球的遺詔,將內容進行了更改。為了徹底平息乾隆出生地的爭議,道光帝又將嘉慶帝所寫詩文中提到乾隆帝出生在避暑山莊的地方,全部改為雍和宮。

道光此舉可謂是越描越黑,因為嘉慶帝的詩文早就在全國流行開,如此欲蓋彌彰,結果引發更大的爭論。其實出生在雍和宮,還是避暑山莊,都不是重點。關鍵是堂堂大清皇帝,連出生地都搞不清楚,實在是有損皇室名聲,所以非得有個定論不可。

相關焦點

  • 乾隆身世之謎---大揭秘!!!
    乾隆,大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25歲時登基,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為一代有為之君,然後後世對於乾隆的身世卻有著種種的猜測,接下來就由小編來探究下乾隆身世之謎。直到今天,關於乾隆的身世和他的出生地一直說法不一。一.詩明誕生地  乾隆認為自己出生在雍和宮。雍和宮坐落在北京城東北,是著名的喇嘛廟。在
  • 解析清宮疑案之乾隆身世之謎
    乾隆畫像 乾隆皇帝作為一位有為之君,他的身世卻成了歷史之謎,一直以來清史愛好者們也不斷地在研究乾隆身世,有的歷史學者認為乾隆是雍正親生正統皇族,有的學者認為乾隆是漢人血統不是雍正親子
  • 乾隆皇帝身世之謎
    乾隆皇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赫赫有名的一位皇帝,他是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同時,乾隆又是在民間傳聞最多、被文藝作品演繹最多和官方文獻記載疑點最多的皇帝之一。乾隆的一生,為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其中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的身世之謎了。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清朝是馬背上得天下,清初幾個皇帝都有關戰場經歷,哪怕是康熙也曾親徵。除此之外,雍正曾多次跟隨康熙秋獮,認為一次木蘭秋獮耗費非常大,加之雍正身體也一直不太好。不過,雍正自己給出的理由除了擔心兄弟之外,他認為是自己不喜歡見血,「好逸,惡殺牲」,為了表示自己是例外,自己不是不願意跟著自己父親的腳步走,專門強調後世子孫要繼續進行木蘭秋獮,不過明眼人都知道,雍正就是想用時間來讓秋獮這項活動慢慢廢止。
  • 道光皇帝成為皇位繼承人,是其爺爺乾隆皇帝決定的嗎?
    有人說,道光能夠成為皇位繼承人,其實是他的爺爺乾隆做的決定,並曾公開表示過這種意思,就像康熙傳位給雍正是因為弘曆的原因一樣。我認為乾隆不可能公開作出這種表態的,因為自雍正皇帝開始,清朝就開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即便道光的爺爺乾隆非常傾向於旻寧(道光)繼位,也不會直接說出非他繼承不可的話。不過,乾隆和嘉慶對旻寧(道光)的確都是寄予厚望,將他作為接班人培養倒確有其事。
  • 乾隆皇帝為何選擇將皇位傳給漢人嘉慶皇帝?原因其實很簡單!
    乾隆皇帝為何選擇將皇位傳給漢人嘉慶皇帝?原因其實很簡單!為了保證清朝統治集團血統的純正,清朝規定宮中不得「蓄漢女」,但漢軍八旗除外,選秀女的資格,漢軍筆帖式、驍騎校官職以上家的女子都在入選之內。這就不難理解在滿漢不通婚的情況下,為何有漢族女子進入宮廷了。
  • 嘉慶、道光時期的粉彩瓷賞析
    清嘉慶粉彩耕織圖碗 嘉慶朝彩瓷以粉彩為主流,陳設器、文房用具、陶瓷日用品以及五供(由兩件香罐、兩件花抓及一件香爐組成)和法器等都屬常見。
  • 嘉慶為何沒能延續康乾盛世?他好歹也是有為之君,乾隆挖了不少坑
    清朝唯一的盛世,就是康乾盛世,指的是在康熙後期、雍正、乾隆前中期這一時間段段,長達近百年的盛世。其實乾隆的兒子嘉慶,也不是個昏君,而且為大清王朝可謂是操碎了心,為什麼就沒能延續康乾盛世呢?這其中的原因相當複雜,總結下來可以說,嘉慶皇帝不怎麼走運。
  •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乾隆的50多個妃子的
    從1727年6月,16歲的乾隆帝和富察氏成婚,一直到89歲高齡去世,他的3個皇后和大部分嬪妃都沒有熬過他,等到乾隆帝去世的時候,他的後宮裡只剩下了9位嬪妃還活著,因此,他的兒子嘉慶帝不用太操心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了。 那麼,這9個在世的嬪妃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
  • 乾隆大權在握,為何還要主動傳位於嘉慶?且看他在退位後都做了啥
    此外,乾隆皇帝在位期間長達60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掌權時間長達63年零4個月之久,乃是中國歷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乾隆大全在握,為何還要禪位於嘉慶?甚至在成為太上皇之後還要執掌大權?
  • 她是嘉慶皇帝最愛的妻子,卻也是葬禮最寒酸的皇后!原因竟跟乾隆有關?
    喜塔臘氏出生於公元1760年,和嘉慶皇帝是同歲,但她還比嘉慶大了四十二天。公元1775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皇帝下旨將十五歲的喜塔臘氏賜給皇子永琰作為嫡福晉。其實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孝淑睿皇后的家庭背景一般,是怎麼被選中作為嫡福晉的呢?
  • 淺談清代嘉慶/道光時期粉彩瓷器的發展和影響
    淺談清代嘉慶/道光時期粉彩瓷器的發展和影響。清嘉慶 粉彩四季花卉紋隔洗嘉慶朝彩瓷以粉彩為主流,陳設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由兩件香罐、兩件花抓及一件香爐組成)和法器等都屬常見。嘉慶早期的粉彩還有乾隆朝的特點,比較精細,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軋道開光的。「百花不露地」相當精細,個別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軋道開光品種的不如乾隆時的精細規整,所繪紋飾有的也顯呆滯。嘉慶粉彩瓷常見紋飾有花卉、八寶、雲龍、羅漢、嬰戲、石榴等。器型有瓶、筆筒、洗、盤、碗、茶壺、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內壁和底部施豆瓣綠釉,壓鳳尾紋粉彩器則仍多見各種色地,如黃、紅、綠等。
  • 乾隆禪位之後,嘉慶成了皇帝,為何和珅卻還不討好嘉慶
    和珅之死罪有應得,但卻存在一個違背常理之處:乾隆傳位嘉慶之後,做了三年太上皇,又庇護了和珅三年,但既然江山遲早是嘉慶帝的,為何在這三年內和珅不趁機討好嘉慶?筆者認為,乾隆、嘉慶、和珅三人的性格關係,決定了和珅根本無法討好嘉慶!
  • 乾隆死後,嘉慶是如何對待他50多位妃子的?
    要問他兒子嘉慶皇帝怎麼對待乾隆妃子?那我們首先來看看乾隆為什麼會選擇嘉慶作為繼承人吧。按道理來說嘉慶位於十五阿哥,皇位本來與他毫無關係,因為乾隆帝立了兩位嫡子作為皇儲,可惜兩位嫡子,一個活了9歲而亡,一個兩歲夭折,這讓乾隆皇帝很痛心,所以一直也不敢再立太子。
  • 清朝嘉慶皇帝的兒子都是誰?嘉慶的兒子們最後結局又如何?
    嘉慶帝接過來的是乾隆留下的爛攤子,嘉慶也是一個平庸的天子,他既沒有政治膽略也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開拓的魄力,嘉慶朝是清朝由盛及衰的時代。
  • 清朝嘉慶皇帝的兒子都是誰?嘉慶的兒子們最後結局是怎樣的?
    嘉慶帝接過來的是乾隆留下的爛攤子,嘉慶也是一個平庸的天子,他既沒有政治膽略也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開拓的魄力,嘉慶朝是清朝由盛及衰的時代。嘉慶帝一共有五個兒子:皇長子無名氏,生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生母是和裕皇貴妃劉佳氏,當時她還只是藩邸福晉,這個皇長子只活了四個多月嘉慶還沒來得及起名字就夭折了,道光登基後給他追封了個穆郡王的爵位。,以表示他的存在。
  • 富察家族深受乾隆恩寵,為何會遭到嘉慶打壓?都是乾隆埋下的禍根
    在清朝乾隆期間,孝賢純皇后所在的富察家族,絕對是當時權勢最盛的外戚家族。 從早期的富察·馬齊,富察·馬武兩兄弟權重一時開始,再到孝賢純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恆,以及後來的富察·福康安都是最受乾隆皇帝重用的寵臣。但是自從乾隆駕崩之後,深受乾隆恩寵的富察家族,卻遭到了嘉慶皇帝的瘋狂打壓,這是怎麼回事呢?事實上,這一切都得看看乾隆做了什麼。
  •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是如何處理乾隆的50多位妃子的?
    乾隆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風流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令人驚奇的是像這樣一個風流皇帝,竟然非常的高壽,在位60年,活到了89歲,在古代帝王中都名列前茅。那麼,在乾隆皇帝死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乾隆的50多個妃子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卻選擇了能力平庸的嘉慶繼承皇位
    由此可見,嘉慶的執政能力確實平庸,那麼作為開創「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之一,乾隆皇帝,為何還要將皇位傳給能力如此平庸的嘉慶呢?三立太子縱觀乾隆一朝,其實乾隆皇帝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傳位給嘉慶,後來傳位給嘉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乾隆生前曾三立太子。
  • 嘉慶皇帝的苦與樂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永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個兒子,出生於大清鼎盛時期乾隆二十五年,即公元1760年。生母是令貴妃魏佳氏,後為皇貴妃。其實,令貴妃和乾隆皇帝完全想不到,這個孩子會是後繼之君,因為永琰出生的時候,雖然嫡子永璉和永琮不在了,但是在世的其他皇子的資歷或者出身都比永琰要高。在後來的日子裡,永琰的兄弟們一個個的歸天或者過繼,才讓永琰撿了個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