詛咒泰國十世而亡的鄭信大帝竟是廣東人?後世不安,泰王依舊荒唐

2021-01-11 網易

  老話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古老的預言落到王朝中,就成了可怕的王朝詛咒。比如清代葉赫那拉氏的首領就曾流下了「滅建州者葉赫」的詛咒,鬧得愛新覺羅氏縱使君臨天下,富有四海,依然不得開心顏。

  時空流轉下,同樣的王朝詛咒在泰國王室再次上演。那麼,泰國版的葉赫詛咒,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01、我登上王位,是為了拯救國家

  泰國版葉赫詛咒的源頭,要從吞武裡王朝的鄭昭王說起。

  1767年,緬甸大軍攻克泰國大城國都,將泰國四百多年積攢下的繁榮付之一炬,泰國百姓生活在風雨飄搖中。

  一些還沒被緬甸佔領的小城,見泰國王室勢微,紛紛擁兵自重,宣布獨立,眼看著泰國就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了。

  就在這個時候,鄭信挺身而出。他帶領2000名士兵,在那空育那府附近與緬甸軍隊展開一場肉搏大戰。


  靠著熟悉地形的優勢,鄭信以陣亡半數士兵的慘烈代價,終於打敗了緬甸軍隊,而此時清軍也對泰國展開神助攻,趁亂進攻緬甸本土。

  緬甸軍隊不得不匆忙回防,鄭信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在泰國境內大舉招兵買馬,打造軍艦,然後率領著五千士兵,百艘戰艦,兵發湄南河河口,一舉收復吞武裡城。

  而後,鄭信溯流而上,從緬軍手中奪回大城,又南徵北討,將所有宣布獨立的割據勢力全部收復,就此重振泰國。

  泰國的百姓有感於鄭信救萬民於水火的功勞,紛紛擁立鄭信為新任泰國國王。就這樣,鄭信成了吞武裡大帝,而他所創立的王朝,便是吞武裡王朝。

  不過,民間百姓更喜歡親切地稱他為鄭昭王(一說鄭王)。只因鄭信總是時刻牽掛人民,就連在加冕儀式上,也不忘宣誓稱:我登上王位,是為了拯救國家。我想要的,只有民眾的尊敬。

  02、奪我王位者,十世而斬

  鄭信登基前,不過是甘烹碧城城主。又因為他本是祖籍廣東的華僑,在朝中並無勢力。這就使培養親信成為了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為此,鄭信收下曾與他一起在寺院修行的通鑾為義子,又在部將裡精挑細選,組建了一支近衛軍。

  看著威武的屬下與義子,鄭信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在他看來,這樣一支勁旅,足以護佑他的王朝長治久安了。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1782年,通鑾在故都阿瑜陀耶城搞事情,以反封建為口號掀起一場大遊行,然後再聯合貴族共同指責鄭信施政不當,致使民怨沸騰。

  為了不讓泰國再次陷入戰火,鄭信被迫宣布退位,通鑾隨即自立為王,並將國都遷到曼谷,泰國就此進入曼谷王朝時代。

  退位後的鄭信剃度出家一心向佛,可政壇中的一些人物卻不想放過他。於是,一些政治人物在鄭信退位後不久,便將派人將鄭信暗殺。

  千百年來,殺害鄭信的真兇究竟是誰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通鑾用檀香木打死了鄭信,也有人說是鄭信的近衛軍玩了出「陳橋兵變」,多年來佯裝臣服卻突然給鄭信致命一擊。

  真相究竟如何如今已不可考,但據泰國民間傳言,鄭信臨死前,曾憤怒地留下詛咒稱:奪我王位者,十世而斬!


  充滿怨念的詛咒迴蕩在泰國上空,漸漸成為泰國民間傳說的一部分,讓萬千泰國民眾對未來充滿擔憂。

  但通鑾顯然不相信這個詛咒。他一邊以鄭信義子的名義,遣使去清廷朝貢,成功讓清廷承認他為 暹羅國王,一邊在國內大肆清理反對派,穩穩坐上了開國皇帝的寶座,後世稱之為拉瑪一世。

  時光悠悠,轉眼過了數百年。曼谷王朝一代代傳承,待到千禧年間,在位的已是拉瑪九世。

  拉瑪九世治國有方,愛民如子,在泰國聲望極高,然而他與皇后結婚多年,膝下只有一子,偏偏還是個成天只喜歡在女人堆裡打轉的浪蕩公子。


  眼看著王儲不成器,拉瑪九世又急又氣,甚至一度動了改立女兒為女王儲的心思,這讓泰國百姓忍不住想起鄭信留下的古老詛咒,民間傳說頓時甚囂塵上。

  恰好當時泰國的總理名叫他信。在泰語中,他信的發音與鄭信相似,而他信又掌握了泰國大權,民望絲毫不亞於泰王拉瑪九世,一時間,民眾紛紛傳說他信其實是鄭信轉世,為的就是讓泰國王室應驗當年的詛咒。

  03、搖搖欲墜的王室

  所幸他信並沒有幹出反叛皇室的事情,拉瑪九世的皇位最終和平過渡給其子哇集拉隆功,這便是拉瑪十世。

  然而,拉瑪十世的行事作風,與其父卻大相逕庭。泰國民眾漸漸發現,新任國王不再像老國王那樣莊嚴有威儀,而是喜歡穿著吊帶背心夜會美人。

  被哇集拉隆功看中的美女名叫詩妮娜,原本是一名護士。自從被哇集拉隆功看上後,詩妮娜的生活完全改變,她被破格允許進入軍中,擔任要職,還在重要節日裡站在隊伍前端接受哇集拉隆功的檢閱。

  不過,對於哇集拉隆功來說,僅僅將美人留在軍中到底隔層紗,於是哇集拉隆功一反泰國王室傳統,在已有皇后的情況下高調迎娶詩妮娜入宮,封為貴妃,一下子震驚全球。


  不僅如此,哇集拉隆功還在組建了一個由數十名名佳麗組成的後宮團,並且帶著這些美人一起飛到德國度蜜月,還順手將他與美人們共同養的一隻寵物狗封為大將軍,一下子把泰國王室的老臉丟了個乾淨。

  泰國人民實在無法忍受自家國王如此不成體統,人們紛紛在網絡論壇裡發表著對國王的不滿,以至於關於國王的討論帖點擊率一度達到120萬,高居熱搜榜首。

  但無論如何,造成民眾對王室極度不滿的哇集拉隆功,剛巧是第十世泰王。

  一陣冷風吹來,數百年前鄭信的毒咒似乎又在泰國上空迴響。曼谷王朝究竟能不能走出傳說中的詛咒,實在是讓人期待。

  作者:梨院月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泰國開國君主鄭信曾留下「十世詛咒」?其實只是抗議者傳的謠言!
    最近一段時間,泰國不太太平,泰國針對泰王的遊行已經長達幾個月了,很多都是青年學生,咱們這麼講,泰王也確實有點不太著調。你說當此大難之時,全球疫情泛濫,泰國旅遊業顆粒無收,去年1000多萬人去泰國,今年幾乎沒有了,在這樣一個狀態下很多泰國老百姓生活是很困難的。
  • 泰國王室危機,能熬過鄭信詛咒嗎?
    之前寫過一篇《泰國上演現代甄嬛傳,王室為何如此威風》,裡面說了一下老國王的政治手腕,二戰時期的泰國親日,泰王等於是修煉成了PLUS級的天皇,要不是現代社會民智漸長,不定能玩出什麼花樣呢。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01年,他信家族走上了歷史舞臺。2001年2月9日當選為泰國第23任總理,成為泰國史上第一位任期滿四年的總理,也是第一位通過選舉連任的總理。
  • ...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竟是華人:吞武裡大帝鄭信是廣東人(歷史...
    原標題:【薩沙講史堂第七百七十九期】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竟是華人:吞武裡大帝鄭信是廣東人(歷史系列第327講)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泰國有一個王朝,竟然是華人建立的。他就是吞武裡王朝創立者:鄭信大帝。直到今天,他也是泰國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聽薩沙說一說吧。
  • 來自潮州的泰國吞武裡大帝鄭信——海外立國稱帝的華人大盤點(一)
    廣東潮州市,古稱員水的韓江在這裡被一分為二,東面的支流叫做蓮陽河,西邊的那條叫西溪,兩條河浩浩蕩蕩、日夜不休地流入南海。在距離入海口十多裡的蓮陽河邊,矗立著一座鄭王衣冠冢,它的主人 名 叫鄭信。提及此人,在中國歷史上寂寂無名,但是在千裡之外的泰國,卻是一位不朽的傳奇。
  • 清朝貧農為謀生南遷泰國,其子卻成一代大帝,至今被奉為皇室先祖
    提起泰國,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尊奉佛教的王國,卻很少有人注意到700年來每一位王朝建立者都有著華人血統。阿瑜陀耶王朝(又稱「大城王朝」)建立者拉瑪鐵波底,乃是中國富商的後代;吞武裡王朝建立者鄭信,其父為廣東人;延續至今的卻克裡王朝(又稱「曼谷王朝」),建立者拉瑪一世祖父為華商。不僅如此,歷代泰王們都非常喜歡娶華裔女子為妻,因此泰國王室男性成員基本都為中泰混血。
  • 水滸李俊的現實版,身為華人在海外建國,泰國王室都自稱他的後代
    中國人自古就是勤勞勇敢的民族,在古代,東南沿海無數人冒著生命危險下南洋,憑著樂觀積極的心態,從無到有積累產業,為南洋各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有的在當地取得很高的政治地位,甚至建國稱帝,例如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吞武裡大帝鄭信。
  • 他是漢人後裔,卻被奉為泰國的大帝,現在的泰王仍自稱是他的後代
    這些開拓者不僅促進了東亞文化的融合,還未當地的各個國家帶去了經濟上的貢獻,甚至這位漢人後代一直發展到成為當時泰國的國王。他的名字就叫鄭信,在泰國一位大名鼎鼎的君王。鄭信當然不是平白無故就能當上國王的,這要從他的父親開始說起,他的父親叫鄭鏞,廣東人氏,在雍正年間坐船到了暹羅也就是今天的泰國去經商貿易,憑藉這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很快就發了家,還在當地做了稅務官,娶了暹羅妻子,生下了鄭信。鄭信沒多大,鄭鏞就去世了,如果不是一位朝中的高官收了他作乾兒子,他可能也不會有日後的顯貴。
  • 泰國王室「十世詛咒」應驗?資產高達4000億,卻引發民憤
    在清朝時期,廣東潮州一個鄭姓華人跑到泰國生活,生下一個叫鄭信的男孩,這人在泰國建立了吞武裡王朝,成為了泰國的國王。可是好景不長,他的髮小推翻了鄭信,重新建立起了曼谷王朝,自稱拉瑪一世,而這個就是現任泰王的祖先。
  • 發布禁令也沒用,數萬民眾包圍皇宮,「十世而亡」詛咒真這麼靈?
    前陣子泰國也掀起了一場群眾抗議活動,但民眾這樣做並不是因為疫情,而是因為國王的生活現狀,即便國王發布禁令也沒用,數萬民眾包圍皇宮。這一現象讓很多人想到了早期泰國「十世而亡」的詛咒,許多人對這個詛咒產生興趣,難道真的這麼靈嗎?
  • 泰國有六位君主被尊稱大帝,是哪六位君主?對泰國有何偉大貢獻?
    這六位君主是素可泰王朝的蘭甘亨大帝、阿瑜陀耶王朝的納黎萱大帝、吞武裡王朝的鄭信大帝、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馬古大帝、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九世蒲美蓬大帝。 既然以上六位泰國君主被尊稱大帝,那這六位泰國君主顯然就是泰國歷史最偉大的六位君主,那他們對泰國歷史到底有何偉大貢獻?
  • 真性情泰王「不受歡迎度」歷史最低
    廣東澄海縣一個叫鄭鏞的當地農民為了出人頭地,也和同村的夥伴一起出海,前往南洋尋找發財的機會。鄭鏞運氣還算不錯,在暹羅(泰國的古稱)賺了不少錢,並且娶了暹羅當地的女子為妻,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鄭信(又叫 達信),自此鄭鏞一家定居暹羅。
  • 成為拯救泰國的五大帝之首是中國人!如今泰國王室宣稱是其後代
    今天要講的人便是被泰國人稱為五大帝之首的鄭信。鄭信,一看名字就是個中國人的名字,他是出生在泰國,父親是華人,母親是泰國本地人,正宗的的華裔,祖籍廣東省汕頭市。是泰國吞武裡王朝的創建者。1766年,緬甸軍隊進犯暹羅,暹都被圍困了一年零二個月之後,於1767年4月失陷。
  • 泰國通史:鄭信的家世生平
    這是因為當時緬甸正在與中國清朝政府進行戰爭,乾隆皇帝派出的徵緬部隊已經打到阿瓦附近,迫使緬王辛標信急令在泰國的緬軍撤回援救。緬軍主力從泰國撤走,客觀上有利於泰國人民的驅緬復國鬥爭。泰國人民的驅緬復國鬥爭是在鄭信的領導下進行的。鄭信祖籍中國廣東潮州澄海縣華富村,一說祖上是海豐人。
  • 泰國國王為什么姓鄭?
    現任的泰國王室都有一個漢姓,就是鄭姓。然而泰王一家都是泰國人,為什麼會有一個漢姓呢?這其實還從泰國歷史上的一個華人國王說起,也就是泰國史上五大大帝之一的吞武裡大帝。中泰混血的吞武裡大帝(1)中泰混血的吞武裡大帝吞武裡大帝的父親是一個從大清雍正年間跑到泰國的華人
  • 泰國曼谷鄭王廟:堪稱泰國版的「艾菲爾鐵塔」,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這裡現在也成為了像西安摔碗酒、不倒翁一樣的網紅打卡地了哦~來過這裡的人都反映說自己之前知道這個地方,但是當親身來到這裡時,卻還是覺得非常震撼!泰國和我們的清王朝聯繫緊密,其實,以前泰國是傳統意義上中國的藩屬國。中國作為古代的超級大國,對這些周邊國家的影響可謂是非常深遠。直到現在,泰國依然保留著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泰國人中有17%擁有華裔血統。縱觀泰國的歷史,對泰國影響最大的華裔應該算是」鄭信大帝「了。而鄭信大帝是」泰國五大帝「之首。鄭王廟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建的,下面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吧!
  • 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國王,先王提拔他做軍隊統帥,他卻起兵搶走王位
    ,國號全稱泰王國,當今統治泰國的朝代是曼谷王朝,因國都定在曼谷而得名。  曼谷王朝建立至今,對泰國歷史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首先是政治,在其統治下,泰國是近代亞洲除了中國和日本以外,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這要歸功於馬古大帝拉瑪四世、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五世這對父子國王,然後是經濟,在其統治下,泰國在九十年代實現經濟騰飛,躋身亞洲四小虎之一,這要歸功於蒲美蓬大帝拉瑪九世。
  • 泰國的國王並不是漢族後裔,可為何都姓「鄭」?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泰國曼谷王朝」,是從1782年起延續至今的泰國王朝,它的別名叫曼谷王朝、卻克裡王朝。而這個曼谷王朝的實際建立者就是「拉瑪一世」,也就是「昭披耶卻克裡」。因為他曾經被「吞武裡王朝」的『鄭信大帝』封為王子(義子),所以曼谷王朝的王室成員都是以「鄭氏」為王族中文姓氏。例如像我們熟悉的『拉瑪一世鄭華』、『拉瑪二世鄭佛』、『拉瑪三世鄭福』等等。這便是曼谷王室『鄭氏』的大致來源,作者下面再來具體說一下!
  • 迷霧下的泰國:疫情危急,國王卻帶著20嬪妃海外避難
    兩個女人也不簡單,2019年5月1日,蘇蒂達修成正果,成為泰國王后。沒承想,僅僅三個月後,泰王愛得熾烈,竟然毀棄了推行了87年的一夫一妻制,把詩妮娜封為貴妃。更離奇的是,又過了三個月後,泰王廢掉了貴妃,削去了她的一切特權。
  • 泰厲害,冬陰功到是一種什麼功?
    12月的香港並不暖和,但泰餐中洋溢的熱辣之情,讓食材君覺著微風和煦,異常舒暢。其中一道獨特異域風情濃厚的「冬陰功湯」,讓食材君從此愛上了泰餐。▲清湯冬陰功Tom yam nam sai(ต้มยำน้ำใ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