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無愛、無……三無婚姻,你中招了嗎?

2020-12-26 網易

  

  

  單身的時候,看著別人的婚姻,出現各種問題:

  結婚前明明很好,結婚後不久就散了;

  朋友圈曬著恩愛的,其實早就貌合神離;

  有人整天吵架,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結婚……

  心裡總是想著:等自己結婚了,一定要避免這些問題,找對人,結對婚!

  然而,步入了婚姻,卻發現,除了少數人,大部分都落入了俗套——

  

  無性

  閨蜜晨晨最近在鬧離婚,我們感到很驚訝。

  她幾乎處在令我們羨慕的生活中:工作穩定,周末還能一家人旅個遊;有個寶貝女兒,天天把孩子打扮成公主;老公很帥,不抽菸不喝酒……

  難道,是出軌了?

  晨晨否認了,但總是支支吾吾不肯說原因。

  在我們的追問下,晨晨終於鬆了口:「我們沒那啥很久了……」

  好吧,懂了!同床不同被,同被背靠背,就差買個上下床,睡成舍友了!

  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的呢?

  晨晨說:「一開始,是我不想。」

  新婚沒多久,晨晨就懷孕了。新手媽媽,總是很膽小謹慎,怕孩子出問題,整個孕期沒讓老公碰。

  這倒也情有可原。可卸貨之後,兩個人乾柴烈火卻沒燃起來。

  之後,總覺得自己產後身體還沒恢復,加上日夜顛倒,孩子夜夜笙歌,晨晨一直沒啥想法。

  老公有點失落,但倒也體貼,不勉強。

  可晨晨絲毫顧不上老公的情緒,陷入了當媽式的焦慮中:孩子每天必須睡夠14個小時,喝夠1000毫升的奶,每次拍嗝都要拍出來,撫觸操、排氣操、早教班、輔食……書上說該有的,必須有。

  為了給孩子最好,晨晨忙得不停,白天超負荷,晚上睡不好一個覺,這樣的情況持續到了孩子滿周歲。

  這期間,晨晨不是應付了事,就是藉口躲著。漸漸地,老公也不提了。

  好在晨晨的付出,沒有白費。孩子長得很好,各項指標都在平均線以上,性格活潑開朗。

  孩子漸漸長大,不在需要晨晨貼身掛心,晨晨才覺得自己緩過來了。

  「可這會兒,到我老公不想了。」晨晨說。

  原來,老公回了家,除了逗會兒孩子,就是看手機,睡覺前兩個人各忙各的,跟走在路上的陌生人一樣。

  躺床上,晨晨想抱抱他,他卻說:「累了。」

  晨晨也沒了興致,兩個人各蓋被子,各自做夢去了。

  可時間久了,晨晨開始心生懷疑:老公是不是出軌了?

  並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查手機、翻口袋背包,甚至偷偷跟蹤……

  這一系列動作下來,老公忍不住了,直接破口罵:「神經病!」

  兩個人開始了長期的冷戰,晨晨覺得這日子過得沒意思,便鬧起了離婚。

  「我們還不到40歲,人生路那麼長,現在就這樣了,以後怎麼過?孩子再大些,不在身邊了,剩下我們兩個人就大眼瞪小眼了吧!」晨晨說。

  令人驚訝的是,和晨晨一樣境遇的人,不在少數。

  2009年,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做過一個中國人婚內性生活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四對夫妻裡,就有一對正在經歷「無性婚姻」。

  想起了歌手蔡琴的婚姻。結婚後,丈夫楊德昌對她說:「我們不該讓這份感情摻入任何雜質,我們應該注重精神上的交流,而不是讓它受到褻瀆」。

  太過於深愛,蔡琴答應了這柏拉圖式的婚姻,並維持了長達10年之久。

  可諷刺的是,楊德昌出軌了,和別人交心也交身。

  正印證了那句話:愛不愛你,身體最誠實。

  心裡裝著你,必然會想著和你靠近,與你保持親密。反之亦然。

  無性婚姻的背後,若不是身體有隱疾,大都藏著一個原因——感情消逝。

  這便又是婚姻中的另外一個困境了——

  

  無愛

  所有的童話,都在「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這結束了。然而,現實會告訴你,生活才剛剛開始……

  如英國黛安娜王妃,她擁有著童話故事的一切元素,帥氣的王子、宮殿、馬車、華服、盛大的婚禮、人們的喝彩,舉國歡慶。

  然而,在招架不住皇室和媒體壓力的時候,老公沒有一次主動出現幫她解圍;在她面露難色的時候,老公卻有意無意對她冷嘲熱諷……

  甚至,他給情人送刻有兩人名字的戒指,把情人帶到她面前帶到家裡……

  她質問他,他卻連騙都不騙,直接說:「我不想成為一個沒有情婦的王子。」

  

  她是愛他的,愛得小心翼翼:他說她胖了的時候,她隨後把自己瘦成了皮包骨……

  他愛不愛他,讓人難猜。一如訂婚時,記者問他們是否相愛,她說「當然」,他卻回答「那看你如何定義愛。」

  於是,掙扎了9年後,她放過了他,也放過了自己。

  每每說起黛安娜的故事,多少人都意難平。但朋友小莉卻說:「在婚姻裡談愛,還是太年輕了。

  這話,也是她對自己婚姻的評價。

  正值7年之癢的她,覺得現實的婚姻生活,根本無心在乎愛不愛。

  兩個人各自的工作,到了「中年危機」的時候,前人穩固後浪追趕,不得不拼命加班搏業績。

  剛開始,兩個人還會過一些浪漫的紀念日,但慢慢的,連過生日都不見得上心了,除了孩子的。

  每天聊的話題,也只有短短幾句話:幾點回來?今天吃什麼?孩子怎麼樣……

  覺得孤獨的時候,要找的人第一反應不會是老公,而會找閨蜜!她們比老公更懂我。

  天天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長斑了長皺紋了,白了頭髮,速度快得嚇人。

  有心思考慮他愛不愛你,還不如花點時間去做美容。

  反正誰的婚姻都會這樣,最終歸於平淡。

  「一開始,我也很討厭別人說老夫老妻沒必要整那些啥的,後來年輕人問起,我也隨口回了一句:老夫老妻了」。小莉略顯無奈地說。

  可實際上呢?小莉的內心非常渴望愛。
電影《重慶森林》有句臺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每個東西上面都有一個日子,秋刀魚會過期,肉醬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任何東西都需要保鮮,愛亦是如此。而用「老夫老妻」做擋箭牌的他們,怠於經營婚姻,漸漸讓愛過了期。
身體沒有吸引力,情感沒有被需要,則婚姻最終會走向——

  

  無話可說

  早之前看到的一部家庭情感片《餐桌上的陌生人》,將夫妻間的無話表現得淋漓盡致。
女人回了家後,一邊換拖鞋放下包,一邊說話。
「我剛遇到五樓的陳太太,她女兒長得好快哦!」
半響沒人回。
女人轉身洗手,繼續問:「你餓了嗎?」
還是沒人回。
還以為她是在自言自語,直到她擦乾手坐在沙發,打開電視後,老公出現在鏡頭裡。
可他卻戴著耳機,在鍵盤上敲敲打打,連看都沒看一眼老婆。
隨著鏡頭的拉大,兩個人就這麼坐著,一個看電腦,一個盯著手機,電視的聲音在房間裡迴響。
像極了陌生人間沒話說的時候,非要有點外在的聲音存在,不然尷尬得很。
又過了好久,老公終於有反應了,頭也不抬地問了一句:「你說樓下怎麼了?」
女人把剛剛的話,重複了一遍。可這次還是沒有得到老公的接話。
女人已經習慣了,沒有再說些什麼。兩個人又陷入了沉默。

  偌大的家,顯得格外空蕩冷清……
漸漸地,他「聾」了,她「啞」了,婚姻「失語」了。

  

  這樣的狀態,仿佛又是大多數人婚姻的真實寫照。

  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在2750人中,有近八成的人回到家中沒話說。

  原本該是最親密的人,卻近在咫尺遠在天涯!

  作家劉震雲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難怪,當年年近40還未結婚的王志文,被朱軍問:「你想找什麼樣的女孩?」

  他的回答是——「就想找個能隨時隨地聊天的。」

  「這還不容易?」朱軍接話。

  「不容易」王志文說,「比如你半夜裡想到什麼了,你叫她,她就會說:幾點了?多困啊,明天再說吧。你立刻就沒有興趣了。有些話,有些時候,對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說了。」

  深以為然。

  聊得來,能聊起來的人,哪怕柴米油鹽也能說成詩和遠方;無話可說的兩個人,不知對方的喜怒哀樂,融不進彼此的圈子,最終漸行漸遠。

  

  

  是什麼在維繫著婚姻?

  無性、無愛、無話可說,這樣的婚姻,想離離不了,想過過不好。

  可轉頭一想,又能拿出很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例子。

  

  

  

  

  沒有把愛掛在嘴邊,但一言一行都是愛!

  難道他們沒有婚姻危機嗎?是什麼在維繫著婚姻呢?

  問過很多白髮蒼蒼的老者們,但他們並不能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

  而從他們言語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 共同撫養孩子

  育兒,是夫妻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有很多夫妻因為孩子而矛盾,女人抱怨男人「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男人也覺得委屈,有苦說不出。

  而那些幸福的家庭,常常能看到:媽媽給孩子做飯,爸爸帶孩子運動,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給孩子他們的愛。

  做到合理分工,共同撫養孩子的夫妻,感情不會太差。

  △ 相同的人生步伐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的故事便是最好反例。

  老公陳俊生說養她,羅子君便心安理得在家閒著。後來,老公卻嫌她什麼都不會,出軌了。

  她怎麼都想不明白,閨蜜唐晶一針見血: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

  

  一個策馬奔騰,一個止步不前,無法保持相同步伐的夫妻,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無法溝通,只剩下對彼此的不理解,甚至怨恨。

  而好的夫妻,人生路上一起作伴,我知你冷暖,你懂我悲歡。

  △ 學會珍惜彼此

  相愛容易,相處難。

  兩個獨立的大活人,組成一個家庭,大到生孩子、養老人、買房子,小到今天吃什麼、用什麼牌子的廁紙,隨時都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引發矛盾。

  而婚姻偏偏又極其複雜瑣碎。

  若不抱著珍惜彼此的心,踐行著一生一起走的信念,如何抵擋生活的瑣碎?如何經受流年的平淡?

  待愛的荷爾蒙消退,婚姻也岌岌可危了。

  都說,婚姻裡,一分鐘裡總有那麼800次想離婚,那麼,但願你們能有801次再次愛上彼此。


  | 責任編輯:幫媽

  | 文章來源:「爸媽視界」(ID:bamashijie)。父母的身份平凡而偉大,咱們眼中的世界有溫情、責任、擔當,也有無奈、煩惱和困惑。本公眾號希望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案例與話題,與爸媽們一起:剖析社會熱點、感悟人情冷暖,從百萬父母視界中增長婚姻、家庭、育兒的智慧,從容應對家庭生活,收穫幸福與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三無婚姻:無性、無話、無......你中了嗎?
    所以,兩個人的婚姻一旦失敗,那麼婚姻就名存實亡。 而名存實亡的婚姻,就如同變質的「三無產品」:無愛、無話、無性。 無愛的婚姻 知乎上有個問題:「什麼時候,你覺得婚姻快走到盡頭了?」 看到這段話,我想到了很多現實中存在的無愛婚姻:白天是夫妻、晚上成鄰居;一人一間房、各睡各的床。
  • 經歷「無性婚姻」要離婚嗎?無性和無愛哪個更可怕?
    你聽過四十分床,五十分房嗎?就是說四十歲左右夫妻就不在一個床睡覺了,五十以後就分房睡覺了,難道真的是這樣嗎?我三天發了一篇怎麼安慰男人的文章後,一位女粉絲就來私信了,聊得也挺多的,最後說因為經常的矛盾,二人已經開始了「無性」生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開始「無愛」了,她非常害怕事情再往下發展會變成什麼樣子。我相信現實生活中不少人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據某些調查顯示:37歲以後「無性生活」的比例佔大部分,那麼「無性婚姻」跟「無愛夫妻」哪個更可怕呢?
  • 無性無愛的婚姻真的可以過一輩子嗎?可以,但不要指望有人「疼」
    你相信命運嗎?我不信,我一直覺得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如果你無力改變命運,甚至你不想改變現狀,那麼你就會認同這就是命。你覺得無性無愛的婚姻能過一輩子嗎?《半生緣》中曼楨和祝鴻才就是這種無性無愛的婚姻。其實,在農村很多這種無性無愛的婚姻,他們的結合就是為了生孩子,為了過日子,從來就沒有什麼愛情可言。這些家庭有愛嗎?這些女人幸福嗎?我覺得沒有愛情的婚姻是沒有靈魂的,就像是一潭死水,沒有任何生氣。
  • 結婚十年,無性、無愛、無話可說
    在短片《婚姻考卷》中,一對中年夫妻,面帶倦容,平靜地提出離婚。 沒有出軌、花邊新聞,也沒有家暴、婆媳矛盾。 只是倦了,感情磨滅於每天的雞毛蒜皮;只是累了,耐心消失於長期的冷淡嫌棄。 這正是很多中年人婚姻的縮影,愛乏力,無激情,婚姻就如溫水裡的那隻青蛙,正在死去。
  • 「結婚五年半,無性亦無愛」:人到中年,為何分房睡成婚姻毒藥
    主持人吃驚的問道:「結婚五年沒有過夫妻生活嗎?是偶爾還是沒有?」童先生只有兩個字「沒有」。聽了夫妻二人的表述,心理專家再次詢問妻子:「你是有生理問題嗎?還是單純特指童先生?」妻子一臉平靜回答:「我只是恨他,不想和他而已。」
  • 夜讀丨名存實亡的「三無」婚姻,你中了嗎?
    作   者:北叔來   源:北叔有約(ID:beishu2016)談到感情,我們會經常說到這一句話:
  • 四十歲後無性無愛,男人對妻子是什麼想法?
    在大家看來,婚姻當中最差的一種狀態,就是夫妻之間既無性,也無愛。到了這樣一種程度,兩個人只剩勉強湊合著一起過日子而已,其實已經跟幸福沒有多大的聯繫了。那麼真實的情況究竟如何呢?四十歲後無性無愛,男人對妻子是什麼想法?
  • 《三十而已》陳嶼鍾曉芹:比無性婚姻可怕的,是你的冷漠
    《三十而已》這部劇之所以能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不僅是演員出色的演技,更是因為劇中那些夫妻相處的細節,都如生活中的你我,道盡了婚姻中的酸楚。記得鍾曉芹剛知道自己懷孕時,推測懷孕的時間,她對丈夫說了一句:「反正一個月就一次,好算。」
  • 《知否知否》啟示:拿什麼拯救無愛無性的婚姻?
    (1)「你吃了嗎?」以前人見面喜歡這樣寒暄,年少時聽聞竟啞然失笑,覺得平庸乏味!「你離了嗎?」如今人見面調侃這樣寒暄,中年時聽聞竟五味雜陳,只感人生百態!「你吃了嗎?」無趣中透露著純樸!「你離了嗎?」嬉笑中難掩酸楚!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後笑著笑著就哭了!
  • 你能接受無性婚姻嗎?看看過來人是怎麼說的
    於世間漩渦了解你,點擊上方「關注」,與你聊情感。#情感#(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全落落 )無性婚姻指的是沒有性生活的婚姻。社會學家說,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無性婚姻。
  • 無性無愛30年,56歲拋夫棄家:她撕下中國湊合式婚姻的遮羞布
    引言:作家梁實秋說:「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是人間無可比擬的幸福。」而與此相反,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世間難以忍受的痛苦。婚姻有兩種模樣,一種叫湊合,一種叫餘生。中國「湊合式」婚姻害了多少女人?其實,這只是蘇敏對「湊合式」婚姻的一次反抗。湊合了大半輩子,難道她不能抗爭一回嗎?56歲的蘇敏,特立獨行,任性自駕遊,撕下了中國湊合式婚姻的遮羞布。
  • 在戀愛自由的年代,她們卻困守在無性婚姻
    他發現,「無性婚姻」這個關鍵詞的搜索次數,比「不幸婚姻」高3.5倍,比「無愛婚姻」要高8倍。 因此,他總結說:「人們對婚姻最大的抱怨,是無性婚姻。」 他還表示: 無性婚姻是比人們想像中大得多的問題,只不過在公開調查中,人們不願意承認而已。
  • 爛婚姻的死局:無性、無愛、無錢
    聽過很多已婚婦女形容自己的婚姻:明明是兩個人的婚姻,卻總是獨自面臨排山倒海的孤獨,婚姻到頭來好像自己做的一場夢。多少女人過著婚內守寡的生活?臺灣歌后蔡琴曾經經歷過十年的無性婚姻。年輕時,她和導演楊德昌因戲結緣,然而結婚的時候,楊德昌卻告訴她,希望他們兩個人的婚姻是純粹的柏拉圖式戀愛,要以無性的方式存在。為愛情頭腦發熱的蔡琴答應了,婚後忍辱負重,並且無怨無悔唱歌賺錢為楊德昌的事業撐腰。十年後,楊德昌在電影界聲名大噪,卻有了外遇,對蔡琴提出離婚。
  • 無性婚姻的悲哀,離不了,也過不好
    2.夫妻感情基礎薄弱不是每段婚姻的基礎都是愛情,也有可能是因為年齡、因為金錢、因為父母安排、因為各種各樣不能說的小秘密。在愛與性的關係上,男人可以因性而愛,而女人往往是因愛而性。當女人對所嫁的男人並無愛意的時候,自然對性也是沒有興趣的。夫妻感情基礎薄弱,所以無愛亦無性。
  • 無愛無性丁克精神出軌 你還不到30歲 為何還糾結不離婚
    一來沒孩子,二來你還不到30,三來你有工作攢了點錢。可以說這是最適合離婚的情況了。無愛無性丁克精神出軌?你還糾結不離婚?你信不信這個所謂的丁克,會在你四十歲後,突然外面的三懷孕了逼你離婚,說不定還要分你攢的錢。到時勸和的家人朋友會不會說都怪你沒生孩子?
  • 中國式婚姻的殘酷現狀:床上無性,家裡就像寺廟,夫妻都是出家人
    婚姻生活平淡如水,似乎成為了許多中年夫妻婚姻的通病了。許多夫妻都在焦慮,想做出改變,卻不知道從何入手。而在中國式婚姻中,則把這種情況放大了許多。記得在網上看過一個人發帖提問:夫妻之間一天下來說不上幾句話,性生活幾乎一個月一次,這樣的婚姻還要繼續嗎?
  • 62歲女星自曝10年無性婚姻真相:性冷淡,正在毀掉中國夫妻
    蔡琴一度崩潰,質問丈夫:「這種無性婚姻不是你想要的嗎?我為這段婚姻犧牲這麼多,我還沒有厭倦,你有什麼資格厭倦?」楊德昌沒有回應。1995年,二人離婚,離婚後他立馬與彭鎧立再婚,最諷刺的是,他很快有了兩個孩子。他還公開表示,和彭鎧立在一起的幾年,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媒體問:「那與蔡琴的十年呢?」
  • 守著婚約孤獨病逝的汪靜宜:7歲與林彪定親,終身無愛無性無後代
    或許當時,林彪報考黃埔軍校,除了男兒建功立業的本性外,也有逃避封建婚姻制度的想法。無奈的是,皇上不急太監急。林彪在外打拼事業,林父林母卻在這邊急得焦頭爛額。眼見兩個孩子都到了該成家的年紀,新郎卻久久不歸。
  • 「我嫁給了愛情,卻輸給了無性婚姻」:性,才是檢驗婚姻的第一標準
    我想和大家討論的,不是男女雙方事先承諾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以及因為先天性的生理疾病、或者對性根本不感興趣而自願組成的無性婚姻,而是兩個人都有正常的性能力,卻慢慢變成的無性婚姻。無性婚姻的普遍,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 為什麼有的夫妻會走向無性婚姻?沒有愛情的婚姻就是這個樣子
    01:導語有一些結婚十幾年的粉絲問我,為什麼自己的婚姻正在往無性婚姻發展?為什麼彼此之間越來越沒有興趣?每天只是湊合著過日子,跟結婚伴侶發展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這樣的婚姻算正常嗎?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隨著時間的流逝,夫妻激情褪去,用僅存的責任感艱難維持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