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該延遲享樂

2021-02-08 東東的故事

好吃不如餃子,好受不如倒著。
就這麼一句話,我打小就聽大人們說。而且他們還真是樂此不疲,只要有機會還去踐行他們的理想。
所以那時,我就納悶,躺著就那麼舒服,餃子就那麼好吃。房前屋後的奔跑,上樹上房掏鳥窩,跳柵欄抓蟈蟈,這些不應該是最幸福的事情嗎?
那時的懵懂,也是現如今覺得最好笑的地方吧。
隨著年齡變化,越來越大,一轉眼我也要步入40年代,中年的滋味並不好受。這個時候,不自覺的喜歡了倒著、躺著,更喜歡葛優癱,沙發必須躺著舒服,椅子可有可無。
說來說去,我還是活成了老話裡的樣子,唯一有差別的就是餃子只是有點好吃,並不是全部了。
當自己平靜下來的時候,我也會想為什麼會這樣,難道這就是宿命,一個最終我們都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嗎?
後來隨著書讀得多了,我也才發現,並不是我那麼無知的想法。之所以這樣,是大腦的一種遺留。
當我們還是原始人的時候,能夠引起那時人的快感和愉悅的情緒主要就是性和食物。如果這兩種本能不能帶去快感,帶去舒服的感覺,那人們就不會選擇去做。雖然後期隨著進化,人們漸漸改變了很多,不斷的提升了自我的要求和修養。但對於享樂的本能,大腦還是做了保留。
對於這種保留,我們叫它——「爛尾」大腦。就如同爛尾樓一樣,雖然樓還可以再翻修,再銷售,但它根本的東西還是存在在那裡,有些內在的也無法抹去。恰好,這個享樂就是這抹不去的內容。
《堂吉訶德》裡有這麼一句話:「弓不可能永遠彎曲,如果沒有合法的娛樂,人性將難以生存。」如果享樂是這弓,我們又怎能天天拉弓,甚至天天拉滿弓呢?
一個懂得長遠規劃的人,他更能獲得更多成就。無論是成功的喜悅,尊貴的地位,還是舒適的享樂。因此心理學家就做了一些實驗,最終證明了一句話——一個懂得延遲享樂的人,更可能有較大的成就。這個實驗就是有名的棉花糖實驗。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享樂的表現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不再局限於性和食物了。享樂的泛化,也讓人們大腦工作出現了bug,無法進行詳細加工和分析,所以凡是引起我們快感的,就都被歸納到了生存必需行為。
這也造成了不停享樂,而且享樂形式多樣化的現狀。
看到這裡,我們也就想明白了一個問題。我們看到任務繁重的堆積,我們的抗拒;孩子看到堆積如山的作業,那種逃避,都是出於本能的享樂罷了。
既然都是本能,我們為什麼要嚴厲的批評和無所顧忌的指責呢?這明明都是必然的事情,是我們大腦的自然反應啊。
所以才有了那句,成長就是讓你覺得痛,只要感覺到痛了,就說明你要成長了。為什麼會痛,因為我們在反抗我們的本能,那該是多麼痛的領悟呢?
成年人都需要痛,孩子又該多麼煎熬。所以當孩子出現不做作業,消極抵抗,總想玩的時候,請不要再呵斥責罵。
讓我們平靜下來,和孩子們一起聊聊,以一個平等的身份,把他們當成同齡人一樣,去溝通,去一起面對這些本能的享樂。然後在一起找到解決抵抗本能的辦法。

相關焦點

  • ​【長文】延遲享樂,提前富有︱成功的關鍵能力
    」,而所謂的延遲享樂,就是先苦後甘,先把討厭或者困難的事情做完,把喜歡的事情留到後期再做。延遲享樂除了運用在時間管理上,也可以運用在許多方面,例如:財務管理、環境保育、維持身材、學習能力、職涯規劃史丹佛大學有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是針對4歲小孩是否能抵抗棉花糖誘惑,和未來人生發展對比的相關性,在網路上可以輕易搜索到相關的文章
  • 把想吃食物留到最後的人就是心理學中的「延遲享樂主義者」,這裡頭代表的性格特質對未來太重要了
    飲食,是每一個人類都每天必須要接觸的一件事,但其實每一個人的飲食習慣都有著不同的特點,當你看到眼前的食物時,有些人會按照順序來吃,但也有些人會把他們認為「最好吃」的東西留到最後,而在心理學上,這樣的人被稱為「後享樂主義者」,而且經過研究,這些人往往在未來人生的路上會有著大不同
  • 在人生得意時,若是一直縱情享樂不加以克制,就會走下坡路
    「人生得意須盡歡」,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這句話是說人生在得意時,就應該要縱情享樂,沒必要太拘束自己。但我卻不太認可這句話,我覺得在人生得意之時,縱情享樂不去約束自己,那麼就等於是在害自己。如果我們在人生得意時,一直縱情享樂毫無克制,人生很快就會走下坡路。一個人如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或者是達成了自己的一些目的,往往就會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因為獲得某樣東西,達成自己一些目的,從而心情變得愉悅,這一點也十分正常,這也算是人的本性。
  • 在享樂中痛苦,在痛苦中享樂——辛棄疾《臨江仙》的正反兩面
    在享樂中痛苦,在痛苦中享樂——辛棄疾《臨江仙》的正反兩面一般人年紀大了,想的多是安享晚年。如果有一處山林別業,那基本上就別無所求。更何況可以浮瓜沉李、登高臨風、飲灑賦詩?以此心態來閱讀下面這首《臨江仙》就純粹是一種山林享樂。老去渾身無著處,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歡須嘆息,無病也呻吟。試向浮瓜沈李處,清風散發披襟。莫嫌淺後更頻斟。要他詩句好,須是酒杯深。
  • 她以追求享樂為人生目標,20年每頓飯都不重樣
    在享樂生活的另一面裡,她幾乎不買衣服、不逛街,一個包背二十多年,鞋子壞了修修再穿。對她來說,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穿得舒服。大學畢業後,葉怡蘭將「享樂」立為人生職志,吃佳餚、品美酒、喝好茶、賞風景,傾注所有的時間與精力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把生活過成理想的模樣。
  • 【編譯】一隻棉花糖真的能決定孩子的人生嗎?
    Walter Mischel 發現能得到2隻棉花糖的孩子--按照 Walter Mischel 的說法,即有能力延遲享樂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現都更加優秀。他們的 SAT 平均分數比實驗中的其他孩子高了210分之多,並且這些孩子在社交中也更為自信活躍,甚至身體也更為健康。
  • 人生,就該有輛自行車
    人生,就該有臺自行車,騎著它走遍四方,你才會知道地球之大,遇到那些和你的人生完全不同的人、事、物。這些發生在你生命對岸的事,需要你離開人生的小格局才會際遇。走遠了,你狹隘的憤怒和不滿會漸漸少了走遠了,你曾經的傲慢和無知會慢慢消失與自行車一起成長的歲月才是最好的人生……
  • 她20年來每頓飯都不重樣:人生要以追求享樂為目標
    大學畢業起就把「享樂」立為人生目標,她吃佳餚、品美酒、喝好茶,每頓飯都不重樣,還到世界各地探究食物的源頭, 把心得評鑑集結成冊,20年來出了17本書。追求享樂的人生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決定要以「享樂」為人生目標。對於美食,我和其他美食作家不同的地方在於,我更喜歡去追溯食物的源頭。從餐桌到產地,從產地到當地文化,當你越研究你就會發現,食物美味的原因,很大一部份都是源自於新鮮、當季的食材。
  • 她以追求享樂為人生目標, 20 年餐桌日記讓百萬人敲碗期待
    在享樂生活的另一面裡,她幾乎不買衣服、不逛街,一個包背二十多年,鞋子壞了修修再穿。對她來說,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穿得舒服。大學畢業後,葉怡蘭將「享樂」立為人生職志,吃佳餚、品美酒、喝好茶、賞風景,傾注所有的時間與精力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把生活過成理想的模樣。
  • 30年代日本人的澡堂:極端約束的反義詞——享樂
    但日本的道德準則卻對感官享樂那樣寬容,這就更加令人驚異。日本是世界上有數的佛教國家之一,但在這一點上,其道德倫理顯然與釋迦及佛典對立。日本人並不譴責滿足私慾。他們不是清教徒。他們認為肉體的享樂是件好事,是值得培養的。他們追求享樂,尊重享樂,但是,享樂必須恰如其分,不能侵入人生重大事務。
  • 新名詞「享樂適應」
    這是「享樂適應」,在購買消費品、事業、人際關係中都存在這種現象。我們需要一種技巧來給自己創造一種對於已經擁有的事物的欲望,這是獲得幸福最容易的方式。斯多葛主義者建議我們花時間想像我們失去了自己所珍視的東西——比如妻子離開了我們,汽車被偷了,或者失去了工作。他們把它叫做「消極想像」。#以上內容摘自書籍《像哲學家一樣生活》。
  • 晨讀 | 人生的暗淡,無法用享樂照亮
    人生的暗淡,是無法用享樂來照亮的若是能以,歲月為器,好書作釀倒可在時光消散間,擁有幾許醇香 我上學時就喜歡讀書,那時候還沒有泛濫的網絡。
  • 陶淵明將享樂與消憂的平衡寄於酒中
    酒作為奢侈的物質所在,成為享樂的範疇。同時醉酒時候的狀態能使人暫時忘卻所有的煩惱。漢末生命意識的覺醒,生命的短暫使人們開始意識到死亡的不可抗拒,短暫之中使他們很快找到了消解生命的方法,唯有增加其密度才能不愧於生命。熱衷於享受生命的文士們當然不會忘記酒這樣一個華麗的存在,體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感。
  • 享樂和讀書
    四十歲 發奮學習也不晚吶 不耽誤養家餬口滴 工作之餘就夠用了把享樂睡覺的時間 用上就足夠了 是吧? 想錢?錢是什麼? 錢就是享樂 付出享樂就能換來錢 付出錢 就能換來享樂 是吧?
  • 享樂吧攜手華佗五禽戲傳人華一 推廣中醫藥文化
    享樂吧APP攜手中國非遺形象大使、國家級非遺華佗五禽戲59代傳承人華一助力非遺傳承,分享健康生活方式,據了解,華一一直致力於華佗五禽戲的普及推廣,2015年發起「跟傳承人學非遺」行動,2016年為國家體育總局代言、2017、2018代表中國非遺符號華佗五禽戲亮相紐約時代廣場。
  • 思想者:人生在世,所為何來?這三類人生目的,越早知道越好!
    如果你「平生無大志,但求足溫飽」,那麼,這「足溫飽」(穿暖吃飽)也就是一種人生目的嘛!總之,每個人活在世間,都有著自己的人生目的。三類人生目的古今中外,人生目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概括起來,大致有三類:第一類是為個人求名利求權力、求享樂的人生目的。
  • 追求人生意義,拒絕苟且的活著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追求享樂。跟誰衝動、活在當下、及時行樂。及時行樂雖然只是一時的,但其帶來的快樂至少可以用暫時抗衡存在的恐怖和痛苦。或者,是否還有另一種更強大、更吸引人的生活方式?意義的出現表明了,你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恰當地平衡了秩序和混亂,讓一切都實現了最好的可能性。延遲滿足的價值,通俗的說,犧牲和工作就是延遲滿足。
  • 人生,就該有臺運動自行車,騎著它走遍四方
    人生,就該有臺自行車,騎著它走遍四方,你才會知道地球之大,遇到那些和你的人生完全不同的人、事、物。這些發生在你生命對岸的事,需要你離開人生的小格局才會際遇。
  • 享樂吧瀋陽網際網路產業園正式掛牌 構建新產業 驅動「雙循環」
    瀋陽享樂吧文化產業園由瀋陽博雅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和瀋陽享樂吧新零售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的首個落地項目。經歷了近一年半的籌備,充分發揮瀋陽享樂吧新零售有限公司在網際網路直播產業中累積了深厚的運營經驗,以直播電商為前哨,圍繞「文旅、工業主題會展、地方特產、扶農助農、雙創企業孵化」等方向,帶動內需,構建產業發展平臺,戰略布局「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晚唐五代動蕩不安,享樂盛行儒學失墜,士大夫為何偏以詞寄託情思
    縱觀晚唐五代的享樂史,女性尤其是歌妓一直在享樂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她們天生就具有幽約細膩、婉轉多情的氣質,活躍於花間樽前而備受男性的關注。因而,在晚唐五代動蕩的時代背景下,享樂盛行,儒學失墜,詞為長久束縛於儒家傳統文化道德規範下的文人士大夫們開闢了另一條寄託情思之路,這種情思絕不同於追求人生「三不朽」的高雅之作,而是世俗生活以及個人私情的反映,尤其是西蜀的「花間詞」盡言「閨情和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