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are you going,to see my friend
作者:【日】巖村和朗 【美】艾瑞.卡爾
譯者:彭懿
接力出版社 2015年8月第1版
建議年齡:2歲以上
館藏位置:二樓大書架「繪本大師系列作品」書區
美國和日本的兩位繪本大師因為對於繪本的熱愛,2000年一見如故,並決定共同創作一本繪本,由此建立了惺惺相惜的跨洋友情。這是這本繪本的緣起,同時也是它所傳達的主題:對友誼的需要,是跨越語言和膚色的。繪畫風格上,艾瑞·卡爾的部分是個人風格鮮明獨特的拼貼方式,巖村和朗展現的則是東方工筆畫般的細膩畫風,然而兩種風格在本書中達到了巧妙的藝術平衡——故事的終點在中間的折頁裡,兩種風格完美融合。構圖簡單明了,引人入勝,孩子們的視線一直朝著一個方向走,好奇心也被充分調動:誰是又會唱歌又會跳舞的那個朋友呢?語言精練富有韻律感(尤其是英文的部分),朗朗上口,孩子很快可以獨立複述故事。
兩位大師的功力在這一本看似簡單的繪本裡充分體現。
三歲的小 C 從書架上抽出這本書請我為他讀。
第一次讀,我是從英文部分開始的,並沒有為他中文翻譯,幾乎是小貓登場開始,他都會跟著誦讀「singer」
整本書講完之後,我問他:「singer是什麼意思?」
他大喊:「朋友!」
我一下回不來神,差點要糾正他,但是再仔細想想,確實,動物們一直在強調自己的朋友是個「singer」。
閱讀的時候,孩子用自己的邏輯參與其中,而且往往是跳脫成人的框架之外的,也就是說,他們的認知是建立在自己對故事的理解上的。因此,雖然孩子的詞彙量遠不如大人,但是一個簡單的詞在他們的世界裡也許有更生動的內涵。
給比較小的孩子(2歲以下)讀這個故事,可以加強故事裡每種動物的特性和擬聲詞,讓孩子參與感更強。
給比較大的孩子講這個故事,則可以引導他們觀察不同的繪畫風格,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不管是比較大的孩子還是比較小的孩子,如果 Ta 拒絕聽英文的版本(有時候會發生),不要勉強,保護孩子閱讀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如果不需要勉強自己,孩子更能展現自己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
Papa, 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
作者:【美】Eric Carle
出版社:Little Simon 1999-10
建議年齡:3歲以上
館藏位置:二樓低幼室「英文繪本」書區
這本英文繪本來自國際繪本大師Eric Carle,他延續了自己一如既往的獨特畫風,用明亮的色彩和充滿童趣的筆觸講述了父親與女兒之間的愛。每翻一頁都能收穫新的驚喜,在打開摺疊的頁面看到延伸至書外的世界時,不得不感嘆作者的想像力,也被故事中的爸爸打動。
和一些詮釋母親和孩子之間關係的繪本不一樣,這本書的文字不多,用的詞彙和語法也很簡單,但故事中父親的形象就像孩子心中的英雄和騎士,他跟女兒之間的互動沒有太多直接的體現,但他願意嘗試用各種辦法來幫孩子摘天上的月亮。更有趣的是,繪本中還不動聲色地融入了一些天文知識,讓孩子通過這種巧妙的方式了解月亮的各種變化。
愛是可以跨越種族、語言和時空的存在,就算孩子不能理解繪本中每個單詞的意思,但是他們依然能夠感受到這本書想要傳遞出的溫暖。
第一次跟孩子一起讀這本繪本時,不用著急為孩子解釋每一頁的故事情節。可以跟孩子一起慢慢翻閱,一起欣賞唯美的畫面,一起感受打開摺疊書頁後的驚喜。之後可以引導孩子發現每一頁月亮的變化,一起為故事中的爸爸想想把月亮帶回家的辦法。
等孩子熟悉了這本繪本後,父母可以嘗試為孩子讀故事,配上一些肢體動作,讓孩子慢慢了解故事細節,跟孩子用分角色閱讀的方式體會書中的情感。建議爸爸們可以陪孩子一起讀這本繪本。
走開,綠色大怪物!
作者:【美】愛德華·恩貝爾利 翻譯:餘治瑩
河南教育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建議年齡:2歲以上
館藏位置:二樓低幼室「創意繪本」書區
愛德華.恩貝爾利曾兩次獲得凱迪克大獎,本書是他在中國最廣為人知的創意書,他準確地捕捉到孩子對於怪物的心理:又害怕又想知道。這本書文字簡潔,運用鏤空和色彩拼貼的形式,卻帶出了兩次情節上的高潮。第一次就像慢慢靠近一隻未知的大怪物,眼睛、鼻子、嘴巴一點點向小讀者展現,最後完整呈現,在前面的層層鋪墊下,猙獰反倒顯得淘氣;第二次是一點一點趕走大怪物,小讀者在這個過程裡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最後一句「永遠永遠不準回來!直到我說可以。」實在是點睛之筆,難怪孩子們總是愛不釋手。
在書房裡,總有一些父母(尤其是爸爸)擔心自己的孩子膽子太小,不夠勇敢。因為我們無法理解一些在大人看來稀鬆平常的事物在孩子的想像中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們也說不出自己害怕的是什麼,在閱讀本書的時候,孩子們得以從容面對自己的未知與恐懼。往往常常翻閱本書的孩子也是父母口中「膽小」的那些孩子,每一次我們聽到他們大聲地興奮地讀出最後一句「直到我說可以」都會忍不住會心一笑。
對於比較小的孩子(2-3歲),可以把更多的引導放在顏色上。3歲以上的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
「黃色的大眼睛像老虎嗎?」
「藍綠色的鼻子是不是小丑?」
「綠色大怪物臉上最可怕的是什麼?」
「綠色大怪物臉上最好笑的是什麼?」
.
如果孩子說出害怕,也可以問問他們害怕的是什麼,當父母可以面對孩子的恐懼時,孩子也會學著去看自己的恐懼,而不是抗拒。
在反覆閱讀之後,可以由父母讀繪本的前半段,從「你嚇不倒我的!走開,亂蓬蓬的紫色頭髮」開始請孩子來讀。
樹懶的森林
設計者:【法】路易斯·裡戈 阿努克·博伊斯羅伯特
文字:【法】蘇菲·史崔蒂 譯者:王日青
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月初版
建議年齡:5歲以上
館藏位置:一樓「長頸鹿的私房推薦書」
這是一本匠心獨具的立體書,令人震撼的森林實景展示,色彩鮮明,在噹噹上被譽為「最美地球繪本」。設計者通過樹木的增減、銳利的伐木車鋸輪、河流的變化、特別的生物圈等直觀展現了南美洲自然環境的嚴峻形勢,也引起了讀者對南美洲獨有的動物——樹懶的關注與好奇。本書的互動性設計也是特別的亮點,抽頁設計的部分讓孩子們樂此不疲。
來書房的孩子們都很喜歡這本書,我們一起尋找樹葉間悠閒的樹懶、細數色彩斑斕的巨嘴鳥、每一次抽出新生的小樹都會引起孩子們的一陣雀躍。這是一本非常精緻脆弱的書,每一次孩子們閱讀前,我們都會詢問還是是否願意保護好這本書,就像保護樹懶的森林一樣。因此,這本書從臺灣帶回來至今,沒有出現任何的破損。我想,這也與反覆閱讀本書有些關係,喚起心中的愛比起不斷講道理,對孩子來說,前者更容易被接受。
我們在書房讀這本書的時候,聽到孩子提出很多很多的問題:
「樹懶怎麼不走啊?」(孩子問得最多的問題)
「為什麼要砍那麼多樹?」
「樹懶死了嗎?受傷了嗎?」
「為什麼伐木車一直沒有開走?」
我們如何面對孩子的問題,就在教孩子們如何面對問題。也是因為要回答孩子的這麼多問題,我才知道樹懶是陸地上最懶最慢的動物,而書裡關於樹懶的描述一點也不誇張:就連被人追趕、捕捉時,也好像若無其事似的,慢吞吞地爬行。像書裡這樣,即使面臨巨大危險的時刻,其逃跑的速度還超不過0.2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