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約定:十五年後抵港紐約 | 大海來信二十

2021-02-17 SoulFree

你好,陸地。
這是我從大海深處給你寫來的第二十封信。

「當一個人遠洋回來,他總有故事可說。」 ——叔本華

乘客們正佇立於郵輪甲板上眺望美洲,突然,其中有人發出了這一聲長長的呼喊聲,道出了這一路來的艱辛與期盼。
上百年來,每當來自世界各地的船隻橫渡大西洋,遠道而來,在接近紐約哈德遜河河口時,懷著緊張與期待的移民們,總會早早地,聚集在郵輪頂層甲板,聚精會神地瞭望海面盡頭,等待著紐約的標誌——高舉火炬的自由女神像浮出水面。

電影《海上鋼琴師》,用這樣的畫面開頭,它勾起了我無盡的回憶。在小說中,卻這樣寫道:

「我是說,在海船上,有超過一千多號人,卻總會有那麼一個人,就一個人,首先望見了她。第一個望見美洲的人,每艘船上都有一個。可別以為這是件偶然的事情,不是的。」


在「和平號」上,這一幕同樣上演。而那位第一眼就看見、發現和見證著紐約天際線浮出海面的人,應該就是我自己吧。
在風雨交加、白浪滔滔、搖晃寒冷的北大西洋上,「和平號」瑞典籍老船長安德森先生在正午時分播報著——

「很抱歉,女生們,先生們,我們正在冬季臭名昭著的北大西洋上遇到糟糕天氣,走得不算順利,此刻,船正在駛向Big Apple(大蘋果,紐約的暱稱)的路上,希望在接近紐約時,天氣會有好轉。」從冰島雷克亞未克港口啟航後,我們連續航行了六天,直奔紐約港,全程共計2512海裡(約4652公裡)。

巡航途中,在接近美國東海岸時,為了躲避惡劣天氣,「和平號」選擇穿過靠近加拿大東部海岸線的聖勞倫斯灣(Gulf of St. Lanrance)駛入紐約港。


02、我的紐約夢備受船員和乘客尊敬的「Peace Boat」事務局局長挾間俊一先生,在航路雜學講座上,他聲情並茂地回憶道:

「每次經過聖勞倫斯灣時,我都會想起我少年時代的紐約往事。有一次,海面結冰,我們的貨船,被困在了那裡無法撤退。後來,是破冰船趕來,才艱難地把大家解救了出來。」聽著他回憶,我不禁莞爾。因為我在少年時,也有一件紐約往事。

十五年前的那個紐約夢,不論時間如何流逝,它都會反覆地浮現腦際。這個夢,源於我希望去看看世界。

職業高中畢業後剛入社會、一無所知的我,在工作單位裡接觸到外語學習,因而產生了一個想法——出去看看。



紐約夜色

2003年夏天。在我任電腦維護雜工的中學(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有一個赴美遊學的夏令營,是學校領導和骨幹老師帶領學生去美國遊學。我當時堅信——要是能去到紐約感受國際大都市,那些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將給我帶來無比巨大的衝擊和震撼。總之,眼界上會有極大收穫。

至於具體是什麼收穫,我也說不清。大體是紐約的大度、包容,又或是某種意義上世界的中心;覺得一定要去看看。那時,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憑著一股「闖勁兒」,在職工宿舍裡熬了一個通宵,給校領導(吳先紅校長)寫了一封文字粗糙卻無比誠懇的申請信。大意是說,如果能參與赴美夏令營,勢必會給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自己,帶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但由於沒有資金和資歷,懇請校長特殊考慮。譬如,我可以為夏令營幹苦力以抵償旅費、可以用我後面幾年的薪水「按揭貸款」……沒想到校長看後很是動容,決定提供我這個赴美遊學機會,且未提費用之事。



在甲板上眺望紐約的船友

可好景不長。至今,我都記得那個傍晚;我正在操場打籃球,一位英語老師走過來說——「你知道嗎,由於非典的嚴重性,目前美領館已經閉館。」頃刻間。我陷入了悲傷之中。再後來,那個夏天裡,我做過好幾次失落的夢;

其中一個夢,是我從狹窄的單人床醒來後,很是傷心、很是憂愁地坐在床上,因為我夢見——趕掉了飛往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航班。在一定程度上講,當年正是由於這個夢境,後來我在選擇新工作時,去了遊輪上打工,從一名酒吧服務生做起,為的是能與船上的美國客人練習英文。

那些年,是船上的西方客人們,給我種下了世界巡航的種子。讓我知道了,在這個地球背面的陌生海域上,還有一座座流動的「城堡」。紐約,於我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猶如矗立在西班牙拉科魯尼亞海岸邊,發射近兩千年光芒的海格力斯燈塔,護航過往船隻一樣引領著我去靠近。

像是某種信念,一個終極的目的地——我一定要去一次紐約。


03、抵港紐約「和平號」載著我和我的夢,一起駛向了紐約港。當這一切,像海市蜃樓般矗立眼前時,浮出海面的紐約令我恍惚。從廈門港,我們解纜揚帆,下南海、過馬六甲海峽,跨越激昂澎湃的印度洋,穿過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進入浪漫迷人的地中海,過直布羅陀海峽後駛入洶湧翻騰的大西洋。

最後,經受住風雨兼程的洗禮後,像哥倫布跨越整片大西洋抵達美洲似的抵港了紐約。2018年9月6日啟航,近五十天的漫長航行後,於10月29日抵港紐約。我終於,用一種圓滿又極有意義的方式,終結了這個夢。



浮出海面的曼哈頓天際線

船隻朝著曼哈頓靠近時,在甲板上的我,心緒平靜。在那個夢裡,我二十歲;抵港紐約之際,我三十五歲。時間,早已撫慰了殘夢的傷口。

當這艘獨一無二的船,與自由女神像擦身而過時,屏住呼吸的我,彷佛跳出了自己說著——謝謝你。那一刻,時間的質感,就好似溜進毛絨絨、軟綿綿的雲朵裡午睡般舒服。是跨過時間後,難以言喻的波瀾不驚的心緒。

如同羅馬之於歌德,當他到達後說:「我少年時的夢想都成了現實。」、「我如今存在於一種清澈平靜的狀態下,我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體會了。」

來紐約朝聖,就像是目睹一座世界上規模最宏大的人類博物館。在這個龐大的人類聚居地,我聽船方的人說,走在市區大街上,可以聽見近170種語言,36%的人口為非美國出生的「外國人」。

也正是這座超級大都市,把《海上鋼琴師》的主角、一生從未踏上過陸地的1900,嚇到撤回了邁向陸地的步伐。

當遠眺曼哈頓的繁華時,他看見的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就像他無法掌控的琴鍵。


他沒有踏下「弗吉利亞人號」郵輪,他沒有去追逐隨波逐流的生活,他守住了他的摯愛,他的那片海,那艘船,那架鋼琴。

相比1900,我們或許是「幸運」的,是陸地人,也是海人。我們的船停靠於曼哈頓市區第八十八號碼頭,這是「和平號」第十三次抵港紐約。



甲板上打量紐約的乘客們


前方高聳入雲的曼哈頓天際線,令船友們雀躍歡呼、激動萬分,紛紛至頂層甲板,眺望城市美景,期待著即將登岸的紐約之旅。

連一向見慣世面,正埋頭幹活兒的船員,也爭相探頭出來,打量著紐約。


04、圓夢時刻
一直以來,未踏上北美大陸,是我希望放慢一些去抵達紐約——把它放在心智更加飽滿、成熟之時,去圓這個少年時代的夢。

其實,在搭船前幾個月,我搭乘飛機,特意去過一次紐約。在辦好相關手續後,我迫不及待地買了最近一個時間飛往紐約的航班;落地機場,毫不猶豫地選擇在了甘迺迪國際機場。

記得那晚登機時,走在廊橋途中,我故意放慢步伐,右手拿著護照與登機牌,左手緊緊捏成拳頭,一邊將拳頭有力地揮向空中,一邊輕聲卻有力地用英文念著:這段十多個小時的飛行,卻等待了十五年;是時間,引領著我抵達了紐約。我想我所觸及、所體會的,更像是對自己承諾的堅守。

當飛機低空飛行降落紐約時,機身影子投射在了白雪覆蓋的茫茫大地上,如影隨行,直至落地。它就像是跟隨我的那個夢境。



降落時的影子

漫步在中央公園裡林蔭道上,我盡情地呼吸著雪後冰冷的空氣,清醒地知曉,我是跨越時空的約定而來。彷佛穿過了時間的城、時間的門。

中央公園就是城中的巨大綠洲,猶如航行中沐浴著徐徐海風般舒坦。我好似來到一片陸地上的真空地帶。在這裡,大家都是過客;沒人會在意你是誰,你做什麼,你來自哪裡。

我心無旁騖地與自己對話,仿佛遇見一位十五年不見的老友,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話,要慢慢地講。

傍晚太陽斜照,我在金燦燦的布魯克林大橋上,瞭望對岸的曼哈頓,宛如置身一場電影裡,亦真亦假,心裡卻是喜悅、清澈和富足的。如詩的紐約,仿佛在朦朧裡,已然多了份真切。



布魯克林大橋


在被夕陽餘暉染紅的橋上,我像是一個遲來了十五年的尋求者,來這裡,追尋點兒什麼。

是紐約,讓我欣賞到了忠於初心,在時間之斧雕刻後,妙不可言的人生片段;也是這個堅持叩問的過程,以及在過程中所鑄造的堅韌信念,於我,有著深遠的意義。

我以為,一個目的地,像是一種希望,一座燈塔;或是會到達,也或許永遠不會。但她在那裡,總會牽引著我去接近 ,而經由漫長的等待和積蓄之後,生命的質地也會變得不同。


05、船與夢

去往紐約這段特殊船旅,或許回頭看,有如紐約於容閎。

1847年底1月4日,容閎隨布朗校長夫婦從廣州黃埔港搭乘「亨特利恩號(Huntress)」帆船,繞道好望角赴美,經過98天驚濤駭浪的顛簸後,於4月12日到達紐約。

出發前,容閎在香港的西式學校馬禮遜學校念書時,他通過學習,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知道了紐約,還寫過一篇題為「意想之紐約遊」的作文,描述了當時的他,對大都市紐約的暢想。

搭船抵港後,他沒想到,紐約真的出現在眼前,而曾經意想過的虛幻的紐約竟成為現實,這使他感到,只要努力,幻想也有可能變成真。

這就好比照耀他少年時代的啟蒙之光,塑造著他後來做事更加堅韌。

船這個載體,似乎對容閎有著特殊意義。他從小搭船轉輾澳門、香港上學,又搭船數月遠渡重洋抵達紐約。接著,他在紐約乘船,前往耶魯大學的所在地紐哈芬(New Heaven)小鎮,再轉去康州當地的學校念書。

搭船去紐哈芬的途中,還有一段奇妙的緣分。容閎在船上時,偶然遇見了當時的耶魯大學校長。後來,他卻真的考入了夢寐以求的耶魯大學,成為了中國第一位赴美留學,並取得學位的留學生。

用他在回憶錄裡的話說——自紐約乘舟赴紐哈芬,以機會之佳,得晤耶魯大學校長譚君,數年之後,竟得畢業此校,當時固非敢有此奢望也。

是船載著他,從家鄉珠海的小漁村出發,遊向了後來更加遼闊的人生遠海。



從冰島出發,開往紐約航路


而船,於我呢,應該也有著不同的意味。也是一艘輪船,載著我,從最底層的船員開始,從長江邊碼頭出發,在水上漂來漂去,從江河到海洋,漂了好久好久,才駛入大洋彼岸的紐約港。

當時,超乎我想像的紐約夢境,十五年後,令我感嘆——滴水,不一定會穿石。但如果加上漫長的時間呢?

06、夢醒時分

夜裡11點,「和平號」鳴笛,向曼哈頓的市民,傳達了她的遠行之意。在紐約港加滿燃油的我們,即將啟航,撤離紐約。

這汽笛聲,不像是別離與思念,而是歡欣鼓舞的心情。離港紐約就意味著,我們的環球行程剛過一半,還有半個地球的長跑,還有許多未知,在遠方。



「和平號」駛出曼哈頓碼頭


從燈火輝煌的曼哈頓港口移出後,「和平號」緩速航行著,好讓大家觀賞紐約夜景。

當船身駛過夜幕下的自由女神像時,汽笛聲突然再次轟鳴,三聲令人顫抖的長長巨響,猶如跟紐約的互動道別;而這,也恍如把我從那個夢中驚醒。



與自由女神像的告別

此時此刻,夜幕沉沉。紐約正活生生地,從我的眼前漸淡變小,直至若隱若現,模模糊糊。我抬手揉了揉眼睛,分不清是哈德遜河上的溼氣,還是溼掉的眼眶……船友陸續回房休息,我繼續站在頂層甲板上,扛著冰冷的寒風守候著,等待船隻徹底駛出哈德遜河口。因為我想跟紐約,作一次最漫長的告別。深夜,船尾甲板上,只剩下一位位裹著笨重防寒服的日本年輕人,像一隻只剛離開極地的可愛企鵝,安靜地倚著船舷護欄楞楞發呆,盯著漸行漸遠的紐約夜色,仿佛來到一個矇昧的新世界。

逐漸地,我們駛出了哈德遜河,邁進了北大西洋,南下朝著神秘的古巴駛去。

紐約海岸線的燈光消失無蹤,觸目只見一片深邃的黑色幕布。這預示著海洋熟睡了,像是沉睡中的阿爾泰山,荒涼又寂靜的蒼茫大地。



我們正在離航紐約


此時,我想起,登船前朋友問——紐約之後,你還有夢嗎?
我夢——能像英國文學家、船長康拉德那樣,為大海獻上一部自己的作品,以回饋她給予我的慷慨滋養。如他評價自己的作品《大海如鏡》時所說:「我唯一的海洋作品,對我曾經度過的生活以特殊方式的唯一奉獻。」個體的夢,是微不足道的。如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筆下的小說主角小哥白尼所說:「人,就像水分子一樣。」

他的舅舅回答他說:「沒錯。如果把世界比作大海或河流,每個人確實就是水分子。」
我以為,當無數個水分子疊加之後,它就會構成社會不同層面的地基,也組成現實世界裡不同的風景線。最終,它們匯成大海。如是,我夢去做夢、追夢和圓夢;以夢,為人生時間軸的中心,畫出生命時間的同心圓——願今生有幸夢當枕。


參考書目:
王芳:《耶魯中國緣》 新星出版社
容閎:《容閎回憶錄:我在中國和美國的生活》 東方出版社
亞歷山德羅.巴裡科:《海上鋼琴師》 湖南文藝出版
社莎拉·貝克韋爾:《蒙田別傳》 法律出版社
E.B懷特:《這就是紐約》 上海譯文出版社

參考文章:
容閎:從改革者到革命者  作者:雷頤
來自微信公號,東方歷史評論,ID:ohistory


「大海來信」:搭乘郵輪世界巡航,遠離陸地,反觀陸地。這是旅居大海深處的航行隨筆,記錄我的旅途見聞和思考。



公眾號:hisoulfree

Soul Free

相關焦點

  • 貓和老鼠:相遇在時空盡頭!S皮偵探泰菲·時之約定登場
    跨越萬年,只為相約。華納兄弟互動娛樂正版授權,網易精心研發的《貓和老鼠》手遊12月17日迎來重磅更新,偵探泰菲首款S級皮膚「時之約定」驚豔登場。時光的齒輪不停旋轉,我們終將相遇在美麗的時光盡頭,來一場約定的歡樂追逐。
  • 跨越大海的星光 岡山上海殘障人士繪畫交流展開幕
    11月24日上午,在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繪畫交流展線上開幕式的上海分會場,屏幕上正播放著來自中日兩國的80幅參展畫作,在場嘉賓們被作品深深吸引並不時發出讚嘆之聲。2019年,「星光閃耀·跨越大海——上海岡山殘障人士(兒童)繪畫交流展」在上海吳昌碩紀念館舉行,並約定一年後在日本岡山再次舉辦。
  • 你的名字:思念者跨越時空的距離
    #動漫你的名字#時間如水歲月如梭,由新海誠監督拍攝的長篇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上映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5年多!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對互不相識的少男少女就這樣在夢中邂逅了彼此,最後即使不知道對方是誰,但還是帶著「不論你在世界何方我一定會去見你」的信念去尋找彼此的故事。
  • 武漢、上海、紐約三地音樂家跨越時空,共同奏響《武漢十二鑼》
    譚盾將這部作品描述為「聲音的紀念碑」,他把這段時間以來有關人生萬物的思考盡賦其中。那時,國內的疫情非常嚴重,他在報紙上讀到報導後,心中非常不安。譚盾對湖北有一種特殊的情結。1997年香港回歸時,他曾創作了《交響曲1997:天·地·人》,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擔任本曲獨奏,張學友獻聲歌唱。這部作品也用到了編鐘的聲音,為此,譚盾與馬友友在武漢待了很長時間。「我對湖北的編鐘、湖北的鑼、湖北的古樂器、湖北楚文化和古音樂的手稿很有感情。」
  • 十五 二十
    十五,二十。聲明在先,這篇文章不說划拳,就說時間。十五,是十五年,是迄今為止我作為一名律師的執業時間。二十,是二十年,是大成鄭州所建所二十周年。人類都有整數情結。中國人的整數情結據說源自漢字「十」,《說文》有載「十,數之具也。—(橫)為東西,|(豎)為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
  • 《託斯卡納的孩子》:跨越時空的另類敘事
    這部《託斯卡納的孩子》被《紐約郵報》選入必讀書目,被譽為「終極治癒系推理小說」。在尋找父輩的痕跡中,你能感受到時空相隔,精神傳遞的震撼,你能感受到浩瀚歷史長河中人類的渺小和無奈。再比如著名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焦土之城》中,母親去世後,兩個孩子踏上去中東 「尋父」之旅。尋找父親的過程就是尋找自己身份的過程,是尋找一個國家歷史的過程。
  • 跨越時空的回信|感悟先烈們以身許國的壯懷激烈
    《跨越時空的回信》第三季第九集「以身許國」將於今晚(11月18日)繼續在江西衛視播出以身許國1951年3月,李湘奉命率領志願軍第六十七軍赴朝作戰。在出發前的兩個小時,他趕去醫院看望了妻子和剛出生三天的女兒,僅在醫院停留了短短十五分鐘就離開了家人。李湘(1914—1952)在朝鮮戰場上,軍長李湘指揮六十七軍,創造了3天殲滅敵軍17000多人的最高紀錄。
  • LANVIN|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1889年,讓娜·浪凡Jeanne Lanvin女士在法國創立了LANVIN品牌,就此LANVIN成為法國現今最古老的時裝屋。如今130年後,2019年12月「對話:浪凡130年」藝術展在復星藝術中心拉開帷幕!
  • [浦東]浦東輔讀:星光閃耀 跨越大海-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
    [浦東]浦東輔讀:星光閃耀 跨越大海-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繪畫交流展線上開幕式時間:2020/11/25 16:37:15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輔讀學校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 推書《他站在時光深處》:和他的遇見,仿佛跨越了星辰和大海
    《他站在時光深處》 作者:北傾你的生命裡有沒有出現過這樣一個人,和他的遇見,仿佛跨越了星辰和大海。【原作者文案】應如約外婆的手術,溫景然主刀。進手術室前,如約怕會給他增加壓力,特別淡定地讓他不要緊張。
  • 二十年後的家鄉
    二十年後我們的家鄉會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來一次時空穿越,去二十年後看一看吧。那時,我已經是一位博士後了,正在首都北京工作。有一天,我接到上級的命令去銅陵出差。聽到這個消息,我開心極了,終於可以回家鄉啦!要知道,我已經有很多年沒回家鄉了。剛到家鄉,我就給昔日的好友、同學——徐瑜涵打電話。後來我們幾個老同學難得聚在一起,就去了家鄉有名的特色酒店吃飯。
  • 《想見你》:跨越時空的相知相守
    後來由於收到一盤奇妙的磁帶,奇妙的穿越到1998年。在哪裡黃雨萱穿越到了另外一個跟她長得一模一樣的女生陳韻如身上,而陳韻如的同學李子維竟然跟自己的男朋友王詮勝長得一模一樣。本來是陳韻如單方面暗戀李子維的,奈何一場車禍過後。陳韻如變成了黃雨萱。
  • 高科技助力「跨越時空」,傳遞「更多的愛」,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
    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跨時空新年音樂會即將舉行央廣網上海12月10日消息(記者楊靜)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日前對外宣布,已經連續舉辦了5年的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簡稱「安團」)新年合唱音樂會,將在2021年元旦期間「跨時空」開演。
  • BEANPOLE RADIO STATION:探索跨越時空的秋季時尚哲學
    本文轉自【消費日報網】;將極具巧思的剪裁、充滿哲學意味的設計與標誌性經典單品相互碰撞,以碎片化的影像與現代元素相融合,創造出跨越時空的時尚新美學。MenBEANPOLE 2020 秋季男士系列充滿了時光的印記,融合了往昔經典與現代時尚,從風靡90年代的棒球領夾克到2020年的街頭運動風衛衣,輕鬆玩轉反差效果。本季靈感來源廣泛,「大融合」是其關鍵要素。放眼於未來固然重要,而懷舊亦不可或缺。
  • 四部跨越時空生死之戀的影視,哪對才是你心中的絕美愛情
    四部跨越時空的生死之戀的影視,哪對才是你心中的絕美愛情 人總是對愛情充滿了憧憬,有的現實生活中實現不了,就會把它寄托在二次元中,於是就有了關於跨越時空的生死之戀的影視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六部相關的影視劇,看看哪個絕美的愛情故事,是你看了從此就念念不忘的。
  • 《海市蜃樓》:跨越了25年的愛情,我真的不想失去你
    《海市蜃樓》:跨越了25年的愛情,我真的不想失去你。邊緣人說影視,為大家帶來各種好看、好玩的高分影視劇。喜歡影視劇的朋友們一定要關注我啊!!!我足足尋找了你二十多年,為此也放棄了很多。儘管不小心改變了你的生活,但我不後悔,因為我愛你,不想要失去你。
  • 跨越時空的碰撞︱《綠茶咖啡》作品賞析
    牆面多處壁畫均取材自清代紅樓夢畫冊,畫者孫溫是清代一位痴迷《紅樓夢》的畫家,他前後花費36年時間,差不多熬盡一生心血,將書中精彩情節用工筆重彩繪製成230幅連環畫,涵蓋了全書120回故事情節,87跨越時空的藝術碰撞......
  • 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領路跨越5000年歷史的人類藝術
    說到紐約的必遊景點,位列全球最著名博物館之一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當然算一個。緊鄰中央公園,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全美最大、最華麗的博物館,同時也是紐約的藝術中心。
  • 一場跨越了宇宙和海洋的藍紫色系婚禮
    這場婚禮跨越了宇宙和海洋,浪漫得無以復加。仿似兩人走過重重山野,漫漫長河,手牽著手永不分離,這世界便是他們的證婚人,山盟海誓相比也不過爾爾。而那些穿梭於婚禮舞臺的浩瀚之鯨則更讓人感到驚豔,手工搭建的巨大鯨魚想必每位來賓都嘆為觀止。它自深海底下一躍而上,遨遊在這繁星點點,波光粼粼——優雅而又神秘,象徵了這愛比雲要高。
  • 跨越時空的懷念,最美母親黛安娜與兩個兒子,多年後上演神同步
    黛安娜對於世界的影響非常巨大,對於自己的兒子的影響更是不必多說,戴娜去世後多年,威廉王子帶著凱特王妃回到了,泰姬陵前的長椅上,與黛安娜相隔時空拍攝了一張神同步的照片。多年前的黛安娜,一身紅色西裝,盡顯鮮豔明亮,紫色短裙又完美展現出王室的貴氣。威廉王子帶著妻子坐到了黛安娜王妃曾經坐過的地方,似乎是想讓黛安娜看看自己現在幸福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