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恐艾」症狀由已知病毒引發

2021-01-10 網易新聞

核心提示:鍾南山團隊6日發布了針對60例自述疑似愛滋病毒感染人員檢測的研究結果。鍾南山稱這群人所產生的症狀,並不僅僅是「恐艾」的心理因素,而就是有一些已知病毒的感染。檢測到的病原體可以經過性接觸或密切接觸感染、可以慢性化或在白細胞中潛伏並影響人體免疫功能。

鍾南山院士:「恐艾」症狀不少由已知病毒引起

不認同「陰性愛滋病」的說法

新華網廣州5月6日電(記者 )針對近期群眾自述疑似感染「陰性愛滋病」的說法,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團隊6日下午發布了針對60例來自全國16個省市的自述疑似愛滋病毒感染人員系統臨床觀察及病原體檢測的研究結果。

鍾南山說:「我們不認同 陰性愛滋病 的說法,因為沒有他們罹患愛滋病的證據。目前還沒有找到未知的病毒,我們想通過這個研究結果解釋的是,這群人所產生的症狀,並不僅僅是 恐艾 的心理因素,而就是有一些已知病毒的感染。」

在鍾南山院士的指導下,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立了由感染科、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病毒室組成的專題研究小組。研究小組在廣醫一院皮膚科、心理科、風溼科、婦科、眼科、泌尿科等臨床科室及專家的配合下,於2011年3月31日至5月3日期間對60名自述疑似愛滋病毒感染人員進行了系統的臨床觀察及病原體檢測。這些人員來自16個省市,其中50人為自述疑似感染愛滋病患者,其中男性42人,女性8人。另外10人為自述患者家屬。他們平均年齡34.2歲。

鍾南山介紹,這些人員在此期間接受了全面的身體檢查,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免疫學檢查、HLA-B27基因、X光檢查;病原體檢查包括血清抗體、培養或抗原檢查、螢光PCR檢查,並重點對這些人員的白細胞、血漿、前列腺液、白帶、唾液、尿道旁腺、尿道拭子等7種類型共258份樣品進行了針對沙眼衣原體(CT)、解脲脲原體(UU)、淋球菌(NG)、單純皰疹病毒(HSV)、巨細胞病毒(CMV)、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等6種可能形成慢性感染或潛伏感染的病原體進行了核酸螢光PCR檢測。

鍾南山介紹,經過檢測獲得的初步結果為:第一,60名自述疑似愛滋病毒感染人員愛滋病抗體初篩試驗及白細胞HIV核酸螢光PCR檢測均為陰性;第二,在已檢測的60人中,總檢出病原體陽性患者數為48人,佔80%。在這48名陽性病原感染者中,EB病毒檢出陽性共33人,佔68.75%;第三,接受影像學檢查的24人中,雙膝關節平片異常佔41.7%,雙指關節平片均無異常;第四,接受眼科檢查的38人中,異常有20例;第五,接受心理測試的12人中,異常為7例,其中疑病症5例,焦慮狀態1例,輕度抑鬱1例。

根據檢測結果,廣醫一院感染科對部分人員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治療,症狀部分緩解,如CT、UU、NG消失。治療方案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是EB病毒治療,長期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鍾南山院士認為,在此次接受檢查的人群中,未發現愛滋病毒及其相關標誌物,但上述病原體可以經過性接觸或密切接觸感染、可以慢性化或在白細胞中潛伏存在,並影響人體相關免疫功能,形成就檢人員部分主訴症狀,比如反應性關節炎或慢性疲勞症候群等。

「由於發病病例多是青壯年,且發病前大多有高危性行為,部分人員描述的症狀多與病原體感染又未得到及時、規範的治療有關,同時,在檢查過程中,接受了心理測試的人員部分提示有異常表現,如疑病症、焦慮症、抑鬱症等。」鍾南山說。

針對此次檢測結果,醫務人員指出:「檢出陽性病原體就診者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為EB病毒感染,並有多名家庭成員同時陽性,這與EB病毒為常發的高感染特性有關。針對EB病毒可通過唾液等途徑傳染的特點,建議在外就餐以及家庭用餐時也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

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肖思思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恐艾並非單純心理障礙 八成受檢者染已知病毒
    據介紹,在鍾南山院士的指導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廣醫一院成立了由感染科、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病毒室組成的專題研究小組。研究小組在廣醫一院皮膚科、心理科、風溼科、婦科、眼科、泌尿外科等臨床科室及專家的配合下,於2011年3月31日至5月3日期間共對60名自述疑似愛滋病毒感染人員進行了系統的臨床觀察及病原體檢測。
  • 衛生部:所謂陰性愛滋是恐艾症狀 無未知病毒
    【核心提示】有媒體報導稱,包括廣東在內的6省市發現一種被稱為「陰性愛滋病」的神秘病毒,廣東已成立專家組展開調查。昨天,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透露,「陰性愛滋病」只是恐艾症狀,根本沒有什麼未知病毒,衛生部今天將就此事發布相關調查結果並闢謠。
  • 愛滋病初期症狀有哪些 如何擺脫恐艾
    作為艾友網的編輯,每天都要與很多恐艾的網友進行交流,在眾多恐艾的網友當中,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高危後,身體出現了類似如愛滋病初期症狀的反應。儘管有大量證劇證明他們並沒有感染HIV的風險,但在症狀面前,一切都顯的倉白。那麼,愛滋病初期症狀有哪些?如何才能擺脫恐艾?此文將帶你尋找答案。
  • 比HIV更可怕的是「恐艾」!
    但她還是堅信自己染病,認為所患的就是一種新型的愛滋病病毒,目前醫學能力還不足以將其檢測出。 以上這兩類人群就不是簡單的恐艾情緒那麼簡單了,他們可能患上的是另一種病,與愛滋病有關的神經症——愛滋病恐懼症。
  • 多地「無症狀」傳播引發關注,鍾南山稱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
    3月21日,王某某曾到老家平頂山市郟縣,在同學張某某(郟縣人民醫院醫生)駕車陪同下到鄉下掃墓,並一同就餐3次,而張某某系無症狀感染者。3月27日早間,浙江報告新增的一例「境外輸入關聯本地確診病例」引發關注。浙江省衛健委和嘉興市、金華市、溫州市衛健委陸續就相關情況發出通報的顯示,該確診病例曾與一名境外返回的無症狀感染者有過長達8小時的同機經歷。
  • 恐艾的九大錯誤必看 愛滋病症狀都是嚇出來的
    然而作為愛滋病恐懼症的恐友們,卻長期被網絡上的錯誤的知識和方法誤導愚弄,產生很多偏執的思維,很多並沒有強迫意識的人就是在恐艾過程中不斷被暗示和誘發,最終成為強迫症患者。另外,錯誤的結論觀點也讓很多小白恐友失去了最佳脫恐幹預階段,最終變成了一名頑固不化的老恐友,反覆在網上研究愛滋病症狀,愛滋病窗口期等等。希望被網絡愚弄了很久的恐友們,能夠堂堂正正的挺起身板,在愚人節做一個聰明的捕「愚」者。
  • 鍾南山向世界起敲響警鐘: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鍾南山最新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今天,這樣一則消息【鍾南山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衝上熱搜第二,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
  • 未被陽光照射到的「恐艾」群體
    在百度指數發布的《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報告》中,「愛滋病初期症狀」蟬聯2016年第2季度至2017年度第1季度「防治與健康熱搜榜」第一。成都恐艾幹預中心是全國首家對恐艾症提供脫恐援助的機構,官網的日均訪問量達到6347人次,如果不考慮8小時的睡眠時間,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在訪問該網站。張醫生估算,全中國症狀較為嚴重的恐艾患者至少有五六十萬人。
  • 活在愛滋病陰影中的人……恐艾症來了,它其實是一種精神疾病!
    陳曉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0年中,陳曉宇見過了太多恐艾者,對恐艾者,他稱之為「恐友」。他估計,自己通過電話或者面對面幹預的大概就有8千到1萬人。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網站上,刊登了很多他們幫助過的恐友故事。
  • 恐艾快速產生的症狀證實與愛滋病無關 卻和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既做防艾又做心理的醫生都心態極好第一天由美國杜克大學終身教授蔣蔚教授講述,蔣蔚教授是全美首位內科和神經精神病聯合學科的終身教授,是世界心身醫學領域裡的領軍人士,她在身心領域的前沿研究給我們做愛滋病恐懼症幹預工作提供了很多啟發
  • ...隔離期間3次檢測呈陰性 鍾南山稱病毒潛伏期因人而異
    某男,中國在美國邁阿密留學生,自述有鼻炎及痛風病史,長期有輕微咳嗽、鼻炎症狀。3月22日,患者由美國邁阿密出發經舊金山、香港轉機,於24日乘國航CA112航班抵京。經海關檢疫時,因健康申報卡填寫了咳嗽、鼻炎等症狀,遂被轉運至定點醫院排查。定點醫院兩次採集患者標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呈陰性。
  • 鍾南山: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是新課題
    :新冠病毒通過環境傳播。  「我們遇到新問題、新課題,那就是環境傳人」  在這次專題研討會上,鍾南山提出,目前全國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環境傳人是一個新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  「為什麼一個航空集裝器內會一下子感染兩個人?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這些環境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
  • 恐艾焦慮症強迫症如何自愈 別把植物神經紊亂當作愛滋病初期症狀
    這種心理障礙主要是由刺激應激程度大小,人格傾向,愛滋病知識穩定程度有關,和愛滋病檢測沒有直接的關係。部分恐艾症人群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將愛滋病檢測作為愛滋病恐懼症癒合的主要方法,作為國內唯一恐艾症幹預研究的實體機構,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根據十多年的經驗進行總結,認為心理刺激產生的障礙主要還是由恐艾心理幹預方法來進行完成,愛滋病檢測相關形成的相對安全信號可以在短時間讓人有放鬆的愉悅感,可作為一定的輔助方式。
  • 恐艾心理嚴重如何自救 掌握愛滋病傳播途徑和窗口期等知識有必要
    從事一門交叉學科的相關工作,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每一位醫生老師既要在愛滋病防治一線工作,學習大量的愛滋病防治知識和技能,也需要參與臨床心理的學習培訓和督導,這樣一方面在愛滋病和恐艾知識上將公共衛生圈最新最客觀最中肯的觀點傳遞給志願者和恐艾人群,另外一方面在心理層面也加速恐艾症人群對症狀和心理應激反應的認識,促使合理利用對應有效的心理幹預方法減緩減少痛苦,並最終脫恐。
  • 鍾南山提出新課題: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本文轉自【南方日報】;「(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鍾南山發出重要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1月20日,鍾南山曾以連線嘉賓的身份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中,明確指出「病毒肯定人傳人」的論斷。
  • 建興人注意:鍾南山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病毒變異後疫苗還有效嗎?鍾南山最新研判+29個疫苗接種相關問題
    無症狀感染者1:男,18歲,學生,現住黑河市愛輝區喇嘛臺社區學府佳苑小區。與確診病例是祖孫關係。經對確診病例共同生活的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篩查,結果呈陽性,專家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現已轉至定點醫療機構隔離醫學觀察。 無症狀感染者2:女,17歲,學生,現住黑河市愛輝區鐵路街新生活家園。
  • 鍾南山院士提出新課題:研究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我們遇到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月20日,鍾南山曾以連線嘉賓的身份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中,明確指出「(新冠)病毒肯定人傳人」的論斷。12月19日,鍾南山在這次專題研討會上最新指出:「現在遇到新問題、新課題,那就是環境傳人」。
  • 反覆糾結愛滋病症狀恐艾 不如好好相信一個防艾醫生彼此建立關係
    甚至是恐艾症恐友自己都會覺得,只要我問的次數足夠多,問的人次足夠多,由大數據支撐,那麼我也應該就能脫恐吧。事實上,結果卻讓醫生老師和恐艾症恐友都會失望,一段時間後,恐友又會就同樣的問題再次反覆詢問和驗證。